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2017年高考加三_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2.2017高考总分多少3.2017年高考四大焦点有哪些?4.2017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5.什么是“3+3高考模式”?1、实施“语数外成绩+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这一“3+3模式”,第一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第二让高考从“标配模式”走向“自选模式”,这有利于使高考更加公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特长,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迈步。2、在“3+3模式”中,分别实现了

1.2017“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2.2017高考总分多少

3.2017年高考四大焦点有哪些?

4.2017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

5.什么是“3+3高考模式”?

2017年高考加三_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

1、实施“语数外成绩+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这一“3+3模式”,第一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第二让高考从“标配模式”走向“自选模式”,这有利于使高考更加公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特长,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迈步。

2、在“3+3模式”中,分别实现了两大更加公平的考核模式,第一“两次机会”,就是实现两次统一考试,然后综合评定成绩。这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限和弊病。第二“统一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模式,打破了考试为唯一评价方式的弊端。

3、这种“3+3模式”的改革明显已经是一大进步,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与进步。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竞争,"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了可能"。

2017“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三加三高考政策是指不分文理科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的新高考政策。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

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扩展资料

三加三高考政策的意义:它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就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百度百科-高考改革方案

2017高考总分多少

还有十多天,2017年高考就将到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将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这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下定决心自上而下、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被认为是恢复高考招生40年来的一次重要改革。

新高考会带来哪些新挑战?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参考”?新高考会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就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访。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简单回溯一下改革历程。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上海市、浙江省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两地很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上海和浙江两地高考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标。

简单概括两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两个简称醒目形象——“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所谓“3+3”,指的是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上海市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70分,浙江省3门选考科目每门100分。同时,两地均不再分文理科。

对于高校来说,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考成绩,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高考成绩、依据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3+3”),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对此,有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传统的高考如桌餐,现在的方式有点像自助餐,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除此之外,外语考试也由一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挑战

新高考,考试科目排列组合的多元,以及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而这,对于考生、高校以及两地的考试院来说,都带来了新挑战。

记者了解到,以前,各大高校在上海招生几乎只有3种模式:只招文、只招理和文理兼收。对于考生,“3+1”的“1”也只是“选边站”,考文科的“政史地”只选一,考理科的“理化生”只选一。如今变成不分文理的“6选3”,根据排列组合算法,学生成绩组合多样,有人计算,有15至20种之多。

对于大学来说,不同专业对于考生选考科目要求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难度,要在自己的兴趣擅长与高校的要求之间兼顾和平衡。根据日前公布的方案,在沪37所院校共设置具体专业或学科大类1096个。千余专业类别中,有14所院校的655个专业(类)没有科目限制。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占总数37.9%;其次是化学,占30.7%;生命科学占20.3%。考生的选考科目中只需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该专业(类)的条件,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类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即考生任意选考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最严苛的是限定1门科目,如上海交大就要求考生报考该校理科专业,必须有一门加选物理。

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也与以往不同。浙江省从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的方式,变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从学校平行志愿,变为专业平行志愿。普通类高考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将依据考生位次、志愿顺序进行。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80个志愿依次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直接投档到该院校专业,后续志愿同时失效。上海市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最多可以选择24个“院校专业组”。“院校专业组”由在沪招生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设置,一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须相同,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

新高考”可能会让考生在选考科目、填报志愿时因组合多元而加重焦虑,毕竟,对于考生来说,要搞清楚每个专业的特点与方向是很难的。但“新方案在志愿填报环节就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考生、家长和学校都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需求。”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介绍。当然,为了降低考生因为不熟悉规则、志愿填报失误而错过心目中的好学校、好专业的几率,上海实行了高考成绩公布后再填志愿和两次征求志愿两项新办法。

“通过选择,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高校找到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会选择、善于选择,不仅是应对高考所需,更是成长必须面对的‘考题’”。浙江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突出选择的作用,是希望考生尽可能从志向兴趣出发,思考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专业,注重成长规划。”陈军认为。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在新高考志愿填报前要做足功课:仔细阅读在浙江省招生高校的年度招生计划,查阅所报院校当年招生章程中对考生的要求,如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结合学习兴趣、专业性向和未来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慎重抉择。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体系看起来复杂,但背后的价值指向十分明确——鼓励学生个性需求、高校多元选拔,同时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以不再划分文理科为例,非黑即白的“文科生”“理科生”的概念在存在30多年后,终将逐渐淡出。而且,随着“3+3”实施,以往冷门的生命科学、地理、历史等科目,都在文理不分科的大背景下“热”起来,以至于一些学校地理等科目任课老师紧张,出现了几所学校资源“共享”、教师“走校”授课的现象。

同样,上海市的高考招生单位不再是学校而是“院校专业组”,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选择的鼓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叶银忠以该校为例介绍,学校今年设置了4个“院校专业组”,分别是“物化生、物化史、物化地、不限”,每个专业组里包含几个专业大类及更多专业。如建筑学专业属于工科,但带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就被归类在“物化史”专业组,“如此一来,考生不仅可以凭借理科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文史科目的优势考入这一专业”。

不少大学招生负责人都表示,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高校与考生间的匹配度。对考生而言,意味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优先选择学校,也可以优先选择专业;对高校而言,能更好地凸显办学特色。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不光是考生可填报志愿的数量增多了,更重要的是对未来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培养、潜力挖掘、学习模式转变带来了质的变化。“传统模式下,招生存在‘招分不招人’的倾向,”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认为,专业组制打破了原来的学校分数线概念,每个院校专业组都有一个独立的录取分数线,有助于高校和学科专业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施行“新高考”后,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科学,是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一项高考改革的新亮点,旨在通过客观写实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为高校在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在不少教育界人士看来,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是“彻底打破唯分数论的颠覆性做法”,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就认为,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都在坚持一个理念:既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又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出色表现。

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看来,教育改革必须用好高考这根指挥棒。高考综合改革中提出的不分文理、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等,都是针对学生培养中日益加剧的偏科倾向和社会实践弱化等现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增设听说内容;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讲究高中学生共同的数学基础与思维;综合素质评价的刚性要求鼓励更多学校将开展社会实践视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内容……以高考制度改革带动教育的变革,使得高中学生按照理想模式成长的目标得以实现,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变化。”郑方贤说。

浙江也是如此,近三年来,浙江省深耕细作高考改革这片“试验田”,从招生体制上看,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格局;从学生成长看,凸显个性化发展,扩大了学生选择权;对高中教育来说,促进了高中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和选择性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对高等教育来说,增强了高校在招生选拔、专业建设上的紧迫感,倒逼高校优化专业机构、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2017年高考四大焦点有哪些?

国内不同省份的具体高考政策有所不同,就大部分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而言,高考的总分是750分,因此,2017年高考的总分也是750分。

高考总分为750分的大部分省份,其分数构成为:

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综合300分。

全国卷:

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

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全国卷

2017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

2017年高考即将来临。

今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两地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成为全国高考改革风向标。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不断调整,“新高考”被认为是力度最大的一轮高考改革,有哪些突破?哪些经验可以推广和复制?

焦点1:一考定终身是否被打破?

2014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区市,也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拥有多次考试机会让考生轻装上阵。浙江考生小新说,他3考课程分别为物理、化学和地理。高二时已经都考了一遍,成绩还不错。高三时又考了一次物理和地理,心态比第一次放松很多。

考生小王的选考课程是历史、化学、政治。他说,高二时三门考试成绩都很不错,有一门满分。高三再考,只是想试试能不能做得更好。

焦点2:学生选择性是否增加?

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记者采访发现,越是学科倾向明显或越早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就能越好地运用选择权。反之,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则容易困扰。比如,高考报名前,还有部分学生要求更改选考科目,有的甚至已经多次修改。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教师杨春林说,从教近20年,他发现有的学生掌握知识能力表现优秀,但对未来职业、人生却没有起码的思考和规划。新的录取方式,倒逼考生和家长提早关注这些问题。为此,学校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指导。

要真正满足学生的选择权,还必须在教学上进行相应改革。从上海、浙江的情况来看,虽然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但选课制、走班教学、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已成为新常态。

上海市格致中学今年有8个班级300多名同学参加高考,教研室主任何刚告诉记者,高一一结束,除了语数外在原来的行政班级上课外,学生们就进入了走班制适应期。学校根据不同科目组合设立了10余个走班班级,并根据学生需求定时调整,开辟特定的走班教室,门口贴有课表。学校还特设了副班主任,加强对负责走班教学教师的联络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校难免出现了某类教师短缺、某类教师过剩的问题。经过不断摸索,沪浙探索出教师“跨级”“跨校”走班,以及大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的分层教学模式。

2015年6月7日,在宁夏银川二中考点,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位盲人考生正在独立考场参加高考。

焦点3:录取模式有何变化?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是尊重学生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

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校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浙江的“新高考”方案,采用“专业+学校”的录取模式,普通类高考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今年上海本科批次的志愿填报及投档的基本单位由“院校”改变为“院校专业组”。高校根据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形成若干个“院校专业组”,一个“院校专业组”包括数量不等的专业。

因此,本科普通批次志愿填报数量,由往年的最多可以填报10个“院校”志愿,改为最多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如果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多个专业有兴趣,就会期待高校能提供整体教育资源,那么,他可以按照“甲校+A专业”“甲校+B专业”的方式填报,增加考入该校的几率;如果一个学生已经想好了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更倾向于专业主导志愿,他就可以按照“甲校+A专业”“乙校+A专业”的方式填报,增加考入某专业的几率。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说,在新方案中,志愿填报时专业优先,同一专业生源的竞争将成为高校面临的挑战。现在各高校专业的雷同度很高,比如,几乎所有高校都在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今后,一些学校的专业如果没有突出优势,将逐步被淘汰,这对高校的学科均衡发展是有利的。

焦点4:招生取向发生哪些变化?

在很多高校教师看来,“新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高校招生将参考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办主任周鸿说,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志向、抱负、兴趣、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一个理念:既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又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出色表现。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尚可说,这种招生取向已经撬动了中学育人模式的重构。高考改革释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号,已经倒逼中学关注学生的基本素养,如社团表现、学术创新和体育竞技等。

也有一些高校招生老师认为,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向是对的,但如果不搞量化考试,应如何评价学生,目前中学和高校还在摸索阶段。

什么是“3+3高考模式”?

2017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已经确定——高考最多可减低20分录取。

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规定明确了2017年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最高可降低20分录取。

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5分

2015年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下列称号、奖励、名次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由生源所在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5分。

(1)省级优秀学生;

(2)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3)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

(4)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5)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

(6)获得省级招委会确定的统测项目范围内的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

降分录取不超过20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降低分数要求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2)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3)烈士子女。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同时以上有关情形的考生,省级招办投档时只能取最高的一项分值作为考生投档附加分。

根据各地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有关省(区、市)自行增加的超出规定范围的政策性照顾项目及分值仅适用于向本省(区、市)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且分值不得超过20分,同时不得与其他项目分值累加。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应予以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调整加分项目和分数也是让高考更加趋近绝对公平,让2017年高考成为更加公平公正的选拔性升学考试。

高考“3+3”模式指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组合上不分文理科。

新高考3+3模式的利弊

高考3+3模式的好处就是,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科目学习,而且还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爱好,对于专业的匹配度也比较高,有利于素质教育。

很多学生在选科的时候,都不是凭借兴趣爱好来选择的,而是按照学科难易程度来选。由于物理和化学较难,所以,选择的人数会偏少,长此以往,我国物理、化学方面的人才可能会越来越少。

文章标签: # 高考 # 考生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