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辽宁2016高考历史_辽宁高考历史卷2021

tamoadmin 2024-05-26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一共几套卷子2.2016福建高考历史考全国卷会很难吗3.2016年北京高考试卷历史第37题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直到清朝灭亡以前,高等教育的规模很小,当时全国的高等学堂只有24所。高校招生对象为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学生。考试科目包括外语和国文以及理化、文史等文化课程。1936年,全国已经有

1.高考一共几套卷子

2.2016福建高考历史考全国卷会很难吗

3.2016年北京高考试卷历史第37题

辽宁2016高考历史_辽宁高考历史卷2021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直到清朝灭亡以前,高等教育的规模很小,当时全国的高等学堂只有24所。高校招生对象为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学生。考试科目包括外语和国文以及理化、文史等文化课程。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扩展资料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学科,文科课理科都考政治,文科和理科都是考五门课,总分500分。

英语是1983年才纳入必考科目的,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1995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所以几年后生物和地理恢复了高考。再到后来,高考改革又搞了分省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高考科目也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各个省都差别很大。

例如,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外,有的地方考小综合,有的地方还考大综合,还有的把学业水平测试纳入招生参考等。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一共几套卷子

自2007年新课程与新高考改革以来,十余年间,高考历史学科的命题愈来愈趋向于灵活性、人文性、功能性与开放性,传统的“教条主义”式教学早已无法适应时下的高考形势了,只有解放思想,在深入研究高考命题的趋势下,不断改进传统历史教学,探索历史常规教学与高考命题之间的高效衔接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高考的适应性,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效率与质量。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心得体会,特写本文以供参考,不足之处,望请指正!

一、三年高考历史命题解读与应试策略。

1.三年高考历史命题解读。

综合2015、2016与2017三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Ⅰ来看,命题呈现出如下特点:

(1)客观性试题突出对历史现象的推断理解与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评判。具体来说,重在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的意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等能力,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的能力,还有对历史综合把握的能力。

(2)主观性必修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在新材料、新情境的理解解读、比较区分、归纳抽象、灵活迁移与中外关联、发现问题、论证问题、语言驾驭等能力的要求。

(3)主观性选修试题,如改革类、战争类与人物类,主要突出对学生在重点话题、热点话题方面的考查,同时还特别重视对历史的阅读与积累上的检验。

二、高中历史常规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一节高效的课堂,首先必须要做到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清楚,重点突出,并能使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能达到比较理想的要求与状态,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自己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与不断的反思,认为一节完整的课堂至少应该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层次,

(2)重视课堂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性。关于学生知识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短时间或许可以解决,而对于学生思维力或思维品质的形成,则是长时间训练并逐渐积累的结果。因此,在常规的历史教学中,一定要避免“重知识,轻分析;重记忆,轻思考;重结果,轻过程”误区。因为任由这种误区长期的发展,会使学生自身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丧失一种独立学习解决问题与调整自身的能力,更可怕的是学生对此还茫然不知。新的历史高考,最大的亮点就是要体现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要求,甚至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常规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地注意到这一点。

针对学生在课堂存在的上述情况,教师除注意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外,还要有宏观的掌控能力与微观的适时调动能力,将自己的“教”与不同类学生的“学”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超然物外,浑然天成”的效果,从而触及不同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热情,使课堂上不断有思维的碰撞,爆发出思维的火花。另外,历史教师还应将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推理、政治学科科学的指导、语文学科精准的语言表达等学科的优势方法引入到自己的历史常规教学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和学生的“精致课堂”。

(3)提升课堂教学的思想人文性。思想性与人文性是多年来高考命题的重要趋势之一,为此,历史教师应多方面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兴趣阅读、专项阅读,才能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强化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理解,才能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使课堂教学更显得饱满,“有血有肉”,更有吸引力与魅力!

2.分类有机开设历史特色课程。

(1)“真题剖析反思课”。高考真题虽然已经成为“过去时”,但是要看到高考真题命题方向的“将来时”,认真研究反思它,才能为今后的高考备考工作带来预见性。对于高考历史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剖析反思应该从几个方面去着手训练。

(2)“史学名著导读课”。学习研究历史离不开科学史观的指导与对史学素材的加工利用,尤其是时下的高考命题,更加体现出了对新材料、新情境的引入。因此,为了放宽学生历史的视界,有必要让学生对历史史观与历史素材有所了解

(3)“社会热点评述课”。学习历史更多地应该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历史学科与考试时代性与功能性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我们常规的历史教学中,应适时开设与历史学科关系密切的社会热点课,而且要通过对社会热点的了解,学以致用,将其与历史上重大问题相链接,教师与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设想,自主创新,并进行分析评判,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视野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热点评述课”。学习历史更多地应该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历史学科与考试时代性与功能性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我们常规的历史教学中,应适时开设与历史学科关系密切的社会热点课,而且要通过对社会热点的了解,学以致用,将其与历史上重大问题相链接,教师与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设想,自主创新,并进行分析评判,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视野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6福建高考历史考全国卷会很难吗

高考一共几套卷子介绍如下:

2023全国高考试卷分8种,分别是全国甲卷、全国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浙江卷。目前高考考题没有全国统一。高考试卷分为全国卷和其他省份卷,部分省市或自治区使用统一的全国卷,还有部分省市的高考试卷是自主命题。

2023全国高考试卷分为哪几类

全国甲卷(原全国三卷)使用省份包括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藏五个省市区。这五个省份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全国甲卷(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合并后)适用省份包括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共12省市区。全国乙卷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新高考Ⅰ卷使用省份包括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共7省,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其中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6个省是3+1+2模式的高考省份,山东省是综合改革3+3省份。

新高考Ⅱ卷适用范围包括辽宁、重庆、海南,共3省市,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其中辽宁、重庆两省市是3+1+2省份,海南是综合改革3+3省份。

自主命题使用省份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共4省市。这四个地区的考生分别使用其自主命题的试卷,即: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浙江卷。

2016年北京高考试卷历史第37题

1、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教育部经和有关省份协商以后,决定今年将增加江西、辽宁和山东3个省,明年增加7个省,包括湖北、广东、陕西、四川、重庆、福建和安徽。

2、要知道全国统一命题不是指用同一张卷子考试,而是同纲不同卷,即同一套考试大纲,但不同卷子。国家考试中心提供的是4套卷子,今年以后更多的省份加入进来,是否将会有更多卷子,目前尚不清楚。所以,统一命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省都用一张卷子,而是由统一的命题机构(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出多套卷子,供各省选用。所以福建省2016年具体选用哪套国家命题的试卷还无法确定,难度会不会增加目前也不能确定。

原题在这里

37.(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37.(36分)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②观点及论述:(略)

文章标签: # 历史 # 高考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