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十年高考真题汇编,十年高考熟语

tamoadmin 2024-07-01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成语有哪些?并解释出来。2.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运用题复习指导3.熟语是什么4.汉语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急!5.高考试题成语熟语类题目 解答技巧?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谚语吧,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更强,更通俗易懂。都有哪些经典的谚语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点点难梳理  熟语是指某

1.高考成语有哪些?并解释出来。

2.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运用题复习指导

3.熟语是什么

4.汉语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急!

5.高考试题成语熟语类题目 解答技巧?

十年高考真题汇编,十年高考熟语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谚语吧,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更强,更通俗易懂。都有哪些经典的谚语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点点难梳理

 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高考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1)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2)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老虎驾车——谁赶(敢)”。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4)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它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例如:“打预防针”的字面意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其次,口语色彩和感彩都十分浓厚。例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红眼病”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

 (5)格言

 格言是出于名人之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的'规诫性、哲理性、书面性较强,如“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知识就是力量”(培根),“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等。

 谚语和格言在形式上都是句子,但它们有以下区别:

 ①来源不同:谚语来自大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大都来自名人语录。

 ②语体色彩不同:谚语为口语,通俗活泼;格言为书面语,文雅庄重。

 ③内容、作用不同:谚语是群众生活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使用面广;格言多为人生道德、哲理的总结,使用面窄。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重点仍是成语,其他熟语偶有涉及。

 金题透视

 例1.(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成语的使用能力。注意对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的辨别。a.“探囊取物”,伸手到袋中取东西,比喻事情极容易办到。b.“量入为出”,指根据收入情况确定支出限度,不合句意。可改为“量力而行”,意为行事要估量自己的能力。c.“异曲同工”,曲调虽然不同,但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今多指所用方法不同而收到同样好的效果。d.“出人意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答案b

 例2.(2008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气氛两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气氛一举两得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氛围一举两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氛围两全其美

 解析本题属于对正确使用词语中近义词辨析的考查,该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近义词语(包括熟语)的准确掌握,正确辨析,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名句的识记与理解,题型新颖。

 许多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出错,其原因一是对近义词语的含义掌握不准确,难以区分细微差别,如“气氛”的含义是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或景象,属于客观存在;而“氛围”的含义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可以和“营造”搭配。二是对近义词用法掌握不全,不注意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如“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可作定语;而“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个方面都好,主要用于主观方面。做此类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以及词语的用法等方面,注意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答案c

 例3.(2008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正确使用方面的能力。题干要求是“用括号中的成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也就是涉及两个成熟意义与用法的辨别。d项,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十分穷困,也形容处境困难,穷于应付。故可互相替换。a项,泥沙俱下:泥和沙子一同随着河水冲下来,比喻人和事物不论好坏都在一起出现。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前者所指范围比后者大,在语境中,明显只指问题、事物,不指人。b项,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贬义。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中性词,故不可替换。c项,额手称庆: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中性词。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故不能替换。

 答案d

 气象谚语和农时谚语

 直雷雨小横雷雨大。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月亮撑蓝伞多风去。

 月亮撑红伞有大雨。

 三时三送,低田白种。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

 清明杨柳朝北摆,今年又是好庄稼。

 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立夏起东风,田禾收成丰。

 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尺麦怕寸水,寸麦不怕尺水。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西北天开锁午后见太阳。

高考成语有哪些?并解释出来。

一面之荣

[yī miàn zhī róng]

出处

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一盼之荣,郑璞逾于周宝。”

释义

面:见面;荣:荣幸。很荣幸地见过一面或看到过一眼。

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运用题复习指导

高考易错成语560例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1.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52.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54.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60.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61.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62. 功亏一篑(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

63.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65. 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66.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67.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 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69.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7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71.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72.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73.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74.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75. 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76. 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77. 济济(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众多。

78.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79.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80.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81. (82)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

82.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83.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84. 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85. 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

86.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87.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88. 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

89. 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90. 廖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91.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92. 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93. 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94.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95.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96.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97.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98. 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99. 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100.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101. 否(pǐ)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否,凶;泰,吉。

102.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见《史记》和《世说新语》。

103. 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104.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105. 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106. 如履薄冰:如同踩在薄冰上面一样。比喻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存有戒心。履,踩,踏。

107. 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108. 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109. 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闭。

熟语是什么

例1(2010四川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B.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们打造成精品,以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C.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参考答案A.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A项“唱红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红色脸谱扮演正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跟“唱白脸”相对),使用恰当。唱红脸 红脸的关公

B项“故里”指故乡,老家,和“修复”不搭配,应该为“故居”;C项“其”指代不明;D项“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可改为“一纸空文”。

例2(2010重庆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0年4月6日,《鲁迅箴言》由三联书店出版。365条箴言,让读者感受到了鲁迅文字的力量和韵致。  

B.张强一下子站了起来:“说吧!“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谁的是谁的非,当面锣对面鼓,快说吧!”  

C.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科技、文化的精华,像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们能够有机会躬逢其盛,实在难得。  

D.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参考答案D.

解题指导A.韵致:风度韵味。B.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谈或争论。C.躬逢其盛:亲自参加了盛典或亲自经历了盛世。D.举手投足:一举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用在此处对象不当。

例3(2009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

B “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

C 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忙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

D 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回复,几个瞎想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是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

参考答案B

解题指导A.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名不副实:名称与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前者强调“答非所问”,后者强调“不相符”。B.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毫无隐瞒地公开说出来。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C.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D.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的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

汉语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急!

问题一:什么是熟语? 什么是熟语?《辞海》解释为,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也就是说,熟语具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改变其组织;整体性,只能整个运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的成分;约定性,语言活动中约定俗成,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习用性,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经常运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思想性,有健康与不健康,精华与糟粕之分,我们应该取其健康和精华部分;生动性,生动活泼,通俗浅显,群众喜爱,充满活力,幽默风趣,具有风采和魅力。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将成语改成熟语,表明范围的扩大,但是仍然属于正确使用词语的考点,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性的词组或短句,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成语的意义和结构都很完整,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它,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不然容易理解错使用错,如胸有成竹,滥竽充数,四面楚歌等。

谚语,人们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语,总结生产和生活经验,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含有判断、教训、劝告性质,语句完整,说法上又相当灵活自由。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

格言,含有教育意义的成语,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往往能够成为人们的座右铭,不少是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的语录或诗文中的精警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

歇后语,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群众喜闻乐见,简洁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深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孙点灯笼――照旧(舅)等。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语末之词,隐而不说,又称隐语、半截话、歇脚语,如孝弟忠信礼义廉( ***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千里送鸿毛(礼轻人意重),周谕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熟语经常运用于日常语言交际活动中,我们不但从书本上学习,还要从生活中学习,高考中考都要考熟语,关键在于理解和运用。

问题二:熟语是什么意思?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问题三:熟语 遭遇滑铁卢什么意思 滑铁卢位于布鲁塞尔南20公里。这里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的发生地。滑铁卢战役是一场“战线最短,而军队又最密集”的战争。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惨骇,后人就用“遭遇滑铁卢”来形容一个人遭遇了失败(有点一败涂地的意思)。

问题四:什么是熟语 看来你跟我一样不爱查字典.按的解释:熟语: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一来二去、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四字,一般都有出处。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或者“地大物博、若无其事”等;俗语:也叫俗话,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好马配好鞍;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习语:你既然这么说了,我只能按字面意思理解为习惯用语。若说熟语是习惯用语还不如说是规定语。

高考试题成语熟语类题目 解答技巧?

熟语

按熟语研究专家马国凡先生的说法,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比如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山望着那山高”,“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等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等,内容十分丰富。

常见熟语注释

爆准门:在某些方面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事情

背黑锅:代人受过,泛指冤枉

吊胃口:让人产生欲望或兴趣

倒胃口:因为味腻而不想吃

倒插门:男方到女方家结婚并落户

吹鼓手:替坏人或错误的理论卖力宣传

倒栽葱:摔倒时头先着地

大锅饭:不管劳动情况如何却享受同等待遇

炒冷饭:重复已经说过的话

吃得开:行得通受欢迎

出洋相:闹笑话、出丑

传声筒:照着人家的话说,自己无主见的人

搭 档:协作的人

打点滴:静脉输液

挡箭牌: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

倒 挂:应高的反而低,应低的反而高

冷 门:很少有人从事的,不时兴的工作等

老掉牙:陈旧过时

劳什了:令人讨厌的东西

拉下水:引诱人和自己做坏事

连轴转:喻夜以继日地劳动

领 衔:署名在最前面的

利 市:吉利/买卖顺利的预兆

扣帽子:对人或事不经调查研究就加上一个现成的不好的名目

夸海口:漫无边际地说大话

冷处理:喻事情发生后暂时搁置起来,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处理

流行色:在一定时期内被人们普遍喜爱的颜色

露马脚:泄露出了事情的真象

留一手:不把本领拿出来

流水帐:指不加分析只罗列现象的叙述或记载

露一手:显示本领

落水狗:指失势的坏人

马大哈:粗心的人

马后炮:过时的举动

马路消息:道听途说的消息

地头蛇:指当地的强横无赖

顶 牛:喻争持不下或互相冲突

定心丸: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 或行动

干瞪眼:在一旁着急而又无能为力

够 格:符合一定标准

花架子:外表好看但缺少实用价值

坏 水:坏主意

地头蛇:指当地的强横无赖

顶 牛:喻争持不下或互相冲突

定心丸: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

干瞪眼:在一旁着急而又无能为力

够 格:符合一定标准

花架子:外表好看但缺少实用价值

坏 水:坏主意

放空炮:说了不能兑现

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以突然袭击

较 劲:比力气/作对

假斯文:装扮成文化人的样子

冒失鬼:做事莽撞的人

不二价:对谁都一样

就 里:内部情况。例:不知就里

开口子:指在某些方面破例或放开限制

猫 腻:隐私的或暧昧的事/花招

卖关子:在紧要处故弄玄虚,使对方着急而答应自己的要求

没 辙:没有办法

牛角尖:喻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不值得研究的小问题

拍 板:喻主事的人做出决定

碰钉子: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婆婆妈妈:形容行动缓慢、语言啰唆或感情脆弱

敲竹杠: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物

清水衙门:现多用来比喻经费少、福利少的事业单位

热 身:正式比赛前进行训练或比赛

窝里斗:家族或团体内部彼此勾心斗角

十年九不遇:指某些情况多年难以遇到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动作敏捷利索

天高皇帝远:指地处偏远,法律制度管束不到

三寸不烂之舌:指能言善辩的口才

有色眼镜:妨碍得出正确看法的成见或偏见

看三不看两:指说话或行事考虑不周,轻重失宜

吃闭门羹:被主人拒之门外或碰到主人不在

吃哑巴亏:吃了亏无处申诉或不敢声张

老大不小:指人已成大达到或接近成年人的年龄

穿连档裤:互相勾结包庇

老实巴交:本分老实

可怜巴巴:形容可怜的样子

车轱辘话:絮叨的话

八字还没一撇:事情还没有眉目

拿大旗作虎皮: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

此一时彼一时: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丁是丁卯是卯:做事认真不马虎

挂羊头卖狗肉:借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干坏事

吃不了兜着走:担待不起,弄得下不了台

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多令人顾此失彼

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另一个人的情面以满足这个人的要求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

车到山前必有路:喻事到临头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吹胡子瞪眼:形容发怒的样子

赶鸭子上架:迫使做力不能及的事

胳膊肘往外拐:不向着自家人而向着外人

八九不十:几乎接近(实际)

光打雷不下雨:只有声势而无行动

胳膊扭不过大腿:弱小的敌不过强大的

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毛病

脚踏两只船:跟两方面都保持联系

狗嘴里长不出象牙:坏人口说不出好话来

九牛二虎之力:很大的力气

不知天高地厚:见识短浅、狂妄自大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作事敷衍

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

敬酒不吃吃罚酒:好的劝说不听,用强迫手段就接受了

快刀斩乱麻:用果断的办法迅速解决复杂的问题

驴唇不对马嘴: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不相合

卖狗皮膏药:说得好听,实际上骗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或实力保存下来,以后还有发展希望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只从枝节上应付

一是一,二是二:形容对事情认真,一丝不苟

只许州官放火:形容专制横蛮的统治

生米煮成了熟饭:事情已做成,不能再改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解铃还须系铃人:谁弄出了总是还得由谁去解决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作恶的人能悔改,不再作恶,也能成好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比喻事情越接近成功越要注意认真对待

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比喻事态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故

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步也不能越过界限

恭敬不如从命:态度上的恭敬不如顺从人家的命令

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放到什么地方都准确

此地无银三百两:原想隐瞒,结果反而更加暴露

成语是每年高考语言运用类试题的考查热点,题型一般以四选一的客观题为主。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成语试题的干扰项,我们发现成语误用的类型主要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语境、谦敬错位、搭配不当、自相矛盾和重复累赘等。下面,结合实例给同学们谈谈不同错误类型的解答技巧。

一、望文生义

所谓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有些成语有表、里两个意思,而字面意义并不是它的真正含义。如果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解答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重点语素。例如成语“文不加点”,是说“写文章非常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点”,在这里是“涂改”的意思,而不是字面意思——“文章不加标点符号”。再如“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长物”指的是多余的东西,不能理解成“特长”。再如“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这里的“刊”,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这类望文生义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考生对成语中个别语素没有把握到位。

(2)把握引申义。例如成语“坐地分赃”,字面意思是“坐在地上分取赃物”,其真正意义为“不亲自偷抢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如果仅从字面理解就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再如“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这些成语仅从字面理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把握它们的引申义。

二、用错对象

用错对象,即因不能准确把握成语固定的使用对象、范围而误用。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合对象。例如2010年全国Ⅰ卷第2题C项: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声情并茂”指“声感都很丰富”,形容作品或演唱的艺术性强,所表达的情感充沛动人。这里用来指“剧本”,不合适

(2)范围扩大。例如将“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等用于夫妻之间的成语而用于一般人等。

(3)关系错位。例如:历史上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等,汗牛充栋。此中的“汗牛充栋”只能用来表达书籍多,用于指人就是关系错位。再如2010年辽宁卷第13题B项: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指男性,显然不对。

三、褒贬误用

很多成语有着鲜明的感彩,或褒,或贬。运用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赞扬、夸奖的时候要用褒义成语,贬斥、批评的时候要用贬义成语。命题者往往故意褒词贬用,贬词褒用。例如2010年辽宁卷第13题C项: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他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耿耿于怀”指事情(多为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一般带有贬义,不合语境。再如2010年江苏卷第2题A项: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

四、不合语境

实用成语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与语境不合,会造成误用。例如2010年江西卷第3题C项: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想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句中说挪威队已经是上届的冠军,表现十分出色,再用“刮目相看”,显然是不合语境。再如2010年江苏卷第2题C项: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来,用在“捡垃圾”的语境当中,显然不恰当。

五、谦敬错位

谦词,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词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他人。成语运用中,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比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筚生辉。“蓬荜”指用蓬草荆竹编制的门,形容贫穷人家。此成语的意思是“使穷人的家增添光辉”,是个谦词,只能用于己,把它用对方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再如: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别人的敬意,把它用在“我”的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

六、搭配不当

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一是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二是主谓搭配不当,三是介宾搭配不当,四是某些动词不能带宾语。例如: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豆蔻年华”专指“十二三岁的少女”,此处作“大学生”的定语,不恰当。再如: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再如: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也不能带宾语。

七、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指前后说法不一。例如2010年江苏卷第2题B项: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矛盾。再如: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既然不认为孩子的毛病是对的,下面就应讲他相应的反应和措施,或批评教育,或纠正其非;但是该句中的“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显然并非“不以为然”之后相应的正确态度,而是一种相反的态度。因此,该成语与语意发生了抵牾,如改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就可消除逻辑事理上的矛盾。两个成语,一字之差,意思却相去甚远。

八、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的含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经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重复啰嗦。例如: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真知灼见”与“意见”语义重复。再如: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也可以闪光。“芸芸众生”原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平凡普通的人”,句中“平凡普通”与之重复。

成语误用还有其他类型,本文不能尽述,希望同学们平时要多积累,多练习,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文章标签: # 比喻 # 成语 # 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