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考历史听书,高考历史听书有用吗

tamoadmin 2024-05-16 人已围观

简介我是一个地级市02年1.3万考生文科状元3+2,标准分777,重点大学,我想学习方法上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1、学习没有固定方法,根据自己特点来因材施教才是正道。 例如,我学英语就不做笔记(之前做过,无效果就不做了),也不默、背单词,而是认——就是盖着中文,看英文熟练说出中文意思。因为我研究发现英文考试大头是阅读理解,而这部分只要做到能认出单词就可以拿高分了。 改背为认让我腾出了别人拿来背

高考历史听书,高考历史听书有用吗

我是一个地级市02年1.3万考生文科状元3+2,标准分777,重点大学,我想学习方法上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1、学习没有固定方法,根据自己特点来因材施教才是正道。

例如,我学英语就不做笔记(之前做过,无效果就不做了),也不默、背单词,而是认——就是盖着中文,看英文熟练说出中文意思。因为我研究发现英文考试大头是阅读理解,而这部分只要做到能认出单词就可以拿高分了。 改背为认让我腾出了别人拿来背单词的大量时间去提高其他科目的成绩。高考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这就是一个打破传统(英语要考的好,单词就要背得熟)的创新。

2、适合自己的方法是反复摸索得出的。

例如,我的历史是市单科状元,142/150,接近满分。我用的方法是目录法,高中历史应试非常变态的一种方法。也是自己长期摸索出来的一朝灵感来摸索出来的。

我历史曾长期困顿于“学的熟但考不好”的困境,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试验研究多种方法,不断摸索,终有所成,让我发明了“目录法”——高考历史是以书本目录为框架组织得分点的。是长期努力摸索的出的。我高考历史笔记做在书上,在书上总结归纳知识点,就是我的笔记。

虽然课堂上老师板书有时我也抄,但那是为了加深印象,抄完就扔,仅此而已。甚至历史课我不用怎么听。

摸索的过程必须解放思想,敢想敢试,不拘泥于常规。

3、笔记是做给自己看的,不是拿来绣花,也不是做给老师看的。

笔记是为了自己高效复习用的,有些同学把笔记做得绣花一样好看整洁,追求美观,其实是一种误区——漂亮不实用。也有的是做给老师看,老是黑板上怎么写,丫就怎么抄,这种同学脑筋死,注定学不好。

我高中数学笔记是做的最出彩的,但那本笔记,可以说,除了我,没有人看得懂!————除了字写得龙飞凤舞,还屡作涂改修改(把自己不断更新的心得体会补充进去),外形像本烂账本(和一般同学的笔记相形见绌)。 但正是这本烂本本,让我复习起来如虎添翼,数学103斩将高考。

例如我做数学笔记(其他科笔记各有不同)就方法是“按备课本标准做笔记”,我把笔记一只只字从头到尾读一次,就是给自己上了一堂课了。我笔记不是当堂做的(堂上抄的老师板书那个我叫“笔记草稿”),是上完课后做了作业后,按照“假如明天我给同学们讲这个知识点,我会怎么讲”这个标准做的笔记。

所以上面不但有例题公式,还有诸如“这道题会经常结合XX知识点一起考,例如笔记本P45第X题....” “这个公式很重要,请背熟” “这题其实考的是XXX知识点” “这个环节是本题解答的难点” “本题是例题X的变个形式出现....”等很有现场感的话语。我相信很少人会这样做笔记,但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我为自己贴身定做的。

还有就是我数学课课前预习,听课特认真,不会做的题我一定找老师问清楚。

其他科目则不然,有些不需要听书,有些不需要笔记,根据你自己情况定。

但好的方法总的来说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就是用了之后你能比较快地感觉出成绩提高了。一些方法磨了好久,也不见成绩有什么明显进步,有时候别人用这好,你用着不定好,那还是要改进或换,不要陷入:别人用他行,我用也一定行! 这种“偏要争个高下”的桎梏中。蛇有蛇路,蚁有蚁路。

以上仅供参考,说白了,要多想,根据自己特点来制定学习方法。不要迷信某种方法,也不要盲目跟风。

文章标签: # 笔记 # 方法 #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