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_高考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化学选修2知识点要详细点的...谢谢啦2.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3.有机化学的重点是什么4.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全国卷化学必考知识点5.高二有机化学分别有什么反应?什么是醇,酸,醛?这三者分别是关系?有什么褪色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反应?6.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详细的 谢谢拉7.高中化学有哪些知识点?化学高考必考点8.有机化学 达人帮忙啊!!!!!!!!!首先是烃的: 取代:CH4+CI2=CH

1.高考化学选修2知识点要详细点的...谢谢啦

2.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

3.有机化学的重点是什么

4.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全国卷化学必考知识点

5.高二有机化学分别有什么反应?什么是醇,酸,醛?这三者分别是关系?有什么褪色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反应?

6.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详细的 谢谢拉

7.高中化学有哪些知识点?化学高考必考点

8.有机化学 达人帮忙啊!!!!!!!!!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_高考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首先是烃的:

取代:CH4+CI2=CH3CI+HCI

CH3CI+CI2=CH2CI2+HCI

CH2CI2+CI2=CHCI3+HCI

CHCI3+CI2=CCI4+HCI

C6H6+Br2=C6H5Br+HBr

加成反应:CH2=CH2+H20==CH3CH2OH

CH=-(叁键)CH+2H2=CH3CH3

C6H6+3H2=C6H12

含双键叁键及有侧链的苯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双颊和叁键使溴的四氯化碳或水溶液褪色。

下面比较麻烦了: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液体或固体,由于极性强,所以比较活剥。

消去反应: CH3CH2CI+NaOH(醇溶液)加热==CH2=CH2+NaCL+H20 水解反应(即取代反应):CH3CH2CI+NaOH=CH3CH20H+NaCI

醇: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上的烃基相连。由于氢键(质子溶剂)使它能与水一扔依比例互溶。

乙醇,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

消去反应:CH3CH2OH(在170度浓硫酸催化)==CH2=CH2+H20

取代反应;CH3CH2OH+HBr=CH3CH2BR+H20

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H20

酚:羟基直接与本环相连。苯酚,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晶体

中和反应:C6H5OH+NAOH=C6H5ONA+H20

取代反应:C6H5OH+3BR2=C6H2Br3OH+3HBr

醇与酚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酚能使溴水褪色。

醛:官能团为-CH=0

乙醛: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能与水与乙醇以任意比例互溶。

加成反应:CH3CHO+H2=CH3CH2OH

氧化反应;2CH3CHO+O2=2CH3C00H+H20

银镜反应(氧化反应)CH3CH0+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0

醛与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溴水褪色。

羧酸:官能团为HO-C=0的物质。

乙酸,即醋酸,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置换反应:2CH3COOH+2Na=2CH3COONa+H2!

中和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0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酸与醇生成酯何水的反应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

主要就是这些啦,燃烧就不写了,其实主要是3种:

取代反应(又分为酯化,水解,加氢还原)

加成反应(不饱和到饱和,有催化氧化反应),消去反应(饱和到不饱和,脱水,脱氢卤酸)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有烯烃(C=C),炔烃(C=-C),醇(-OH),酚(苯环—OH,醛(R-CH=O),酮(R1-CR2=O)(R为烃基)

能使溴水褪色的是有烯烃,炔烃,酚,醛,酮,苯(萃取)

苯酚俗称石碳酸,酸性弱于碳酸,无法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乙酸俗称醋酸,酸性强于碳酸。

高考化学选修2知识点要详细点的...谢谢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比别人多一点努力、多一点自律、多一点决心、多一点反省、多一点学习、多一点实践、多一点疯狂,多一点点就能创造奇迹!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三化学 的重要知识点笔记整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化学的重要知识点笔记整理1

1.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氢有3种同位素:H、D、T。

2.同素异形体(又称同素异性体)由同种元素组成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与石墨、C60,白磷与红磷,O2与O3,正交硫与单斜硫。

3.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而结构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种类通常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跨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

※你能说出中学阶段的几种跨类异构吗?

4.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请 总结 出两种化合物互称同系物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5.同量物通常是指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CO2与HCHOH2SO4与H3PO4,NO与C2H6。

高三化学的重要知识点笔记整理2

1、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高三化学的重要知识点笔记整理3

一、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6个易错点

1.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的条件为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等。

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为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己烷、辛烷、CHCl3等。

3.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惰性气体He等单原子分子,Cl2等双原子分子,以及O3、P4等。

4.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或浓度时常设置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

5.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O2、Si、CH4、P4等。

6.摩尔质量:特殊物质如D2O等。

二、离子共存应注意的5个易错点

1.分清“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酸性、碱性都能大量共存等限定问法。

2.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含有有颜色的离子,注意“透明”并不是“无色”。

3.如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等。

4.限定几种已存在的离子,判断其他离子能否共存。

5.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如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限定溶液酸碱性、通过水的电离知识限定溶液酸碱性或与某些物质反应来限定溶液的酸碱性等。

三、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5个易错点

1.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稀硫酸为非氧化性酸。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如歧化反应。

3.得电子难的元素不一定易失电子,如碳元素、稀有气体等。

4.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被氧化,有可能被还原。

5.硝酸根离子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有氧化性,而次氯酸根离子无论在酸性还是在碱性条件下都有氧化性。

四、有关元素周期表的6个易错点

1.元素周期表第18列是0族而不是ⅧA族,第8、9、10列为Ⅷ族,而不是ⅧB族。

2.ⅠA族元素不等同于碱金属元素,氢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

3.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

4.电子层数多的微粒半径不一定大,Li的原子半径大于Cl的。

5.并非所有主族元素的正价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如F没有正价。

6.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不一定形成离子键,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五、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2个易错点

1.比较反应热大小时要注意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

2.反应热的单位kJ/mol中的/mol是指该化学反应整个体系(即指“每摩尔化学反应”),不是指该反应中的某种物质。

高三化学的重要知识点笔记整理相关 文章 :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复习笔记

★ 高三化学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 高三化学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 高三化学复习方法

★ 高三化学学习技巧

★ 高三如何才能做好化学的课堂笔记

★ 高三化学复习分类学法指导

★ 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二、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2、元素周期律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2)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2)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三、化学键

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 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B、中和热测定实验。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

(1)_概念:(2) 工作原理:

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5)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

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6)原电池的电极反应:a. 负极反应:X-ne=Xn-;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设计: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防护:

a. 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

b.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 电化学保护法: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锌锰电池)

a. 负极:Zn -2e - = Zn 2+

b. 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2)充电电池

a. 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放电时电极反应:

负极:Pb + SO42--2e-=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PbSO4 + 2H2O

b. 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2H2 + O2=2H2O

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计算

a. 简单计算

b. 已知物质的量n的变化或者质量m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

c.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

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

d. 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关键: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2)外因:

a.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

c.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e.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f. 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

三、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a.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化学平衡的曲线:

c.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d. 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不再发生变化;条件变,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发生变化。化学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同。

3、化学平衡移动原因:v正≠ v逆

v正> v逆 正向 v正.< v逆 逆向

浓度: 其他条件不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正向移动 反之

压强: 其他条件不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反之…

温度: 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反之…

催化剂: 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但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发生移动。

高中化学有机归纳

一.各类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

表1 各类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

类别 主链的选择 碳原子编号

烷烃 选择含碳原子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命名某烷 在主链上以连有最简单取代基(甲基)近端为起点编号

不饱和烃 选择含有不饱和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某不饱和烃 在主链上以不饱和碳原子近端为起点,进行编号

芳香烃 以芳香环为主体(苯、萘…) 以芳香环上连有取代基的碳原子为起点编号

烃的衍生物 选择含有官能团的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确定为某衍生物 以连有官能团的碳原子为起点,进行编号(或近端)

二.各类主要有机物的组成通式

类别 结构特点(官能团) 代表物 一般表示式 分子通式

烷烃 只含C—C单键 CH4 R—CH3 CnH2n+2

烯烃 含一个C=C双键 CH2=CH2 R—CH=CH2 CnH2n(n≥2)

炔烃 含一个C≡C参键 CH≡CH R—C≡CH CnH2n—2(n≥2)

苯及其同系物 含一个苯环 ? ?R CnH2n—6(n≥2)

饱和一元卤代烃 含一个卤原子 CH3CH2Br R—CH2X CnH2n+1X

饱和一元醇 烃基饱和含一个—OH CH3CH2OH R—OH CnH2n+1OH

一元酚 羟基(—OH)直接连苯环 ?OH

CnH2n—6O

饱和一元醛 烃基饱和含一个—CHO

CnH2nO

饱和一元羧酸 烃基饱和含一个 CnH2nO2

饱和一元羧酸酯 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醇酯化 CnH2nO2

三.重要有机反应类型与涉及主要有机物

反应类型 反应特点 涉及的主要有机物类别

取代 与碳相连的H、官能团 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卤代烃、醇、酚

加成 发生在不饱和碳上 不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醛

消去 生成不饱和键 卤代烃、醇

酯化 羧基与羟基缩合 醇、羧酸、糖类

水解 烃衍生物与水复分解 卤代烃、酯、二糖、多糖、多肽、蛋白质

氧化 燃烧 CxHyOz+(x+ )O2 xCO2 + y/2H2O

不完全 加氧或去氢 不饱和烃、苯的同系物、醇、醛、糖类

还原 加氢或去氧 不饱和烃、醛、单糖

聚合 加聚 只生成一种高聚物 烯烃、二烯烃

缩聚 除高分子还脱下小分子 苯酚与甲醛、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氨基酸

注意:

1.能发生取代(包括取代,水解,酯化):

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苯与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在铁做催化剂的条件下

浓硝酸在水浴50-60度 浓硫酸水浴70-80度;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氢卤酸

卤代烃的水解:氢氧化钠水溶液; 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2.能发生加成

烯烃的加成:氢 卤化氢 水 卤素单质 ; 炔烃得加成:氢 卤化氢 水 卤素单质

二烯烃的加成:氢 卤化氢 水 卤素单质; 苯及苯的同系物:氢 氯

苯乙烯的加成:氢 卤化氢 水 卤素单质;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

含醛基的化合物:氢氰酸 氢; 酮类物质的加成:氢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的加成:氢

3.能发生消去 卤代烃和某些醇

4.变性 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改变其分子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作用。

5.裂化 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

6.裂解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石油分镏产物(包括石油气)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

7.皂化 工业上生产肥皂的过程是:将油脂和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放在皂化锅内,用蒸汽加热并搅拌,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的混合物.然后向皂化锅中加入食盐,应高级脂肪酸钠分子中有一个很长的非极性的烃基,在强极性的电解质中溶解度很小,从中析出悬浮在上层;下层是甘油和食盐的混合溶液.取出上层,加入松香,硅酸钠等添加剂,进行亚率,干燥,成型,即得到肥皂.

8.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四.1.含醛基的物质:所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

2.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

4.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外延 有机化合物

内涵 相同 结构、性质相似 分子组成相同

相异 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 分子结构相异

典型示例 (1)烃: (通式)

CH4、CH3—CH3…CnH2n+2

CH2=CH2、CH3CH=CH2…CnH2n

CH≡CH、CH3C≡CH…CnH2n—2

(2)烃的衍生物

CH3OH、C2H5OH…CnH2n+2O

HCHO、CH3CHO…CnH2nO

HCOOH、CH3COOH…CnH2nO2 (1)碳链异构

CH3CH2CH2CH3

(2)官能团类别异构

CH3CH=CH2、

、 、

(3)官能团位置异构

CH3CH2CH2OH、

、 、

要点 (1)均为互称

(2)概念不可混淆:讨论同系物时不涉及同分异构讨论同分异构体时不涉及同系物

五.除杂质

乙醇(氯化钠) - 蒸馏

氯化钠(NH4Cl) - 加热

KNO3(氯化钠) H2O 重结晶、过滤

甲苯(苯酚)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溴苯(溴)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乙醇(水) CaO 蒸馏

甲苯(乙醛) 水 分液

甲烷(硫化氢) 氢氧化钠或硫酸铜溶液 洗气

苯酚(苯) 加氢氧化钠溶液分层取水层,向水层中通CO2 分液、过滤

KI溶液(I2) CCl4 萃取

硬脂酸钠溶液(NaI) 半透膜 渗析

乙酸(甲酸) 醋酸钠晶体 蒸馏

CO2(Cl2、HCl) FeCl2溶液或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氧化还原(氯化氢溶解)

Fe2+(Fe3+) Fe屑 氧化还原

烷(烯、炔)(气) 溴水(不能用酸性KMnO4) 洗气

NaCl(Na2CO3、NaHCO3) 加足量盐酸 蒸发

CO2(SO2) KMnO4或品红 洗气

Cl2(HCl) 饱和氯化钠溶液 洗气

氢氧化钠(碳酸钠) 氢氧化钙 过滤

SiO2(CaCO3、CaO) HCl 过滤

CO2(CO) CuO 加热

硬脂酸钠溶液(甘油) 盐 盐析、过滤

CO(CO2)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

气态烷、烯、炔(硫化氢、CO2、SO2)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

苯(甲苯) 酸性KMnO4溶液 分液

蛋白质(饱和硫酸钠溶液或硫酸铵溶液) 半透膜 渗析

甲烷(甲醛) 水 洗气

苯(苯磺酸) 水或氢氧化钠 分液

硝基苯(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淀粉溶液(氯化钠) 蒸馏水 渗析

综上所述,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物理方法:过滤、分液、萃取、蒸馏、结晶、洗气、直接加热等。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指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一种或几种试剂使之于混合物中的某物质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生成不于水混溶的液体,或使其中之一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

I.化学方法选择试剂的原则:

1.选择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2.所选试剂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3.试剂与杂质反应后的生成物与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分离。4.提纯过程要尽量做到步骤简单,现象明显、容易分离。5.气体杂质若为CO、H2等不能用点燃的方法。

II.常用的化学方法举例如下:(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破折号后为选用的试剂)

1.利用生成沉淀除杂质:NaCl(Na2CO3) ——CaCl2;2.利用生成气体除杂质:3.利用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关系:NaHSO3(Na2SO3)——SO24.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除杂质:FeCl3(FeCl2)——Cl2 5.利用两性反应除杂质:Fe2O3(Al2O3)——氢氧化钠6.利用其他化学性质除杂质:Cu(Fe)

7.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①用干燥剂(注意选用原则)吸收水蒸汽。②酸性杂质用碱液吸收:H2(CO2、H2S); C2H4(CO2,SO2).

③若酸性气体中含有较强的酸性气体,可用与酸性气体对应的酸式盐饱和溶液吸收:CO2(HCl),H2S(HCl)④碱性杂质气体可用酸吸收。⑤氯气中含HCl,可用水或饱和食盐水吸收。

⑥杂质气体为O2时,可用加热的铜网。⑦杂质气体为CO,H2时,可用加热的CuO粉末除去。

六.物理性质

1.状态

固态:TNT

气态:c数在4以下的烷,稀,炔,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硝基苯,溴乙烷, 石油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杂质而带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杏仁味:硝基苯

3.颜色

淡**:TNT,不纯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5.挥发性 乙醇,乙醛,乙酸 6.升华性 萘,蒽

7.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甲烷,以稀,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四氯化碳

能溶:苯酚(0度是微溶)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 微溶:乙炔,苯甲酸

与水浑溶:乙酸,苯酚(70度以上),乙醛,甲酸,丙三醇

七.最简式相同的:

CH-----C2H2,C4H4(乙烯基乙炔),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CH2O-----甲醛,乙醇,甲酸甲酯,葡萄糖

CH2-----烯烃和环烷烃

CnH2no-----饱和一元醛,饱和一元酮,

炔烃与3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八.能与溴水反应退色或变色的物质:

1.不饱和烃:烯烃,炔厅,二烯烃,苯乙烯等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

九.能萃取溴而使溴退色的物质

1.上层变无色的:溴代烃,CS2等

2.下层变无色的: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脂,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等

十.能使酸性高锰酸钾退色的物质

1.不饱和烃2.苯的同系物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4.含醛基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脂)

5.还原性的糖6.酚类7.石油产品8.煤产品9.天然橡胶

有机化学的重点是什么

 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有特殊的气味,可从煤焦油,石油中提取,是多种化学工业的原料和溶剂。接下来我为你推荐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一起看看吧!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

 芳香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

 1、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6H6结构简式:______或______

 结构特点:①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里不存在一般的C=C,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这是一种介于C?C和C=C之间的独特的键。

 ②苯分子里6个C和6个H都在同一平面,在有机物中,有苯环的烃属于芳香烃,简单称芳烃,最简单的芳烃就是苯。

 2、苯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水轻,不溶于水

 3、苯的化学性质:由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介于C?C和C=C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子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1)取代反应:

 (1)苯跟液溴Br2反应(与溴水不反应)

 (2)苯的硝化反应:

 2)加成反应:苯与氢气的反应

 3)可燃性:点燃?明亮火焰,有大量黑烟

 用途: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也常作有机溶剂

 4)溴苯无色,比水重。烧瓶中液体因含溴而显褐色,可用NaOH除杂,用分液漏斗分离。

 硝基苯为无色,难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有毒的油状液体,比水重。

 三硝基甲苯(TNT):淡**针状晶体,不溶于水,平时较稳定,受热、受撞击也不易爆炸。有敏感起爆剂时易爆炸,是烈性炸药。

 4、苯的同系物

 1)苯的同系物通式:CnH2n?6(n?6)

 2)由于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苯的同系物也有一些不同于苯的特殊性质。

 注意: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褪色。

 苯的同系物,可以使KMnO4(H+)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褪色。

化学苯拓展知识:

 一、芳香烃简介

 在有机化学发展初期,研究得较多的是开链的脂肪族化合物。当时发现从香树脂、香料油等天然产物中得到的一些化合物,在性质上和脂肪族化合物有显著的差异。它们的碳氢含量比(

 C/H)都高于脂肪族化合物,从组成上看来,它们是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但是它们却不容易起加成反应,而容易起饱和化合物所特有的取代反应。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它们的结构,就根据其中许多化合物有香气这一特征,总称为芳香族化合物,现在的认识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物称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中的碳氢化合物就叫芳香烃。

 苯

 芳香烃包括 苯的同系物

 稠环芳烃

 二、苯 1. 苯的表示方法: A. 化学式:C6H6, 结构式: ; CH。

 (碳碳或碳氢)

 键角:120?, 键长:1.4?10?10 m[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1.54?10?10 m)和碳碳双键(1.33?10?10 m)之间的特殊的共价键]。

 2. 苯的物理性质

 ① 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比水轻(? = 0.87g/cm3)③难溶于水④熔沸点不高沸点80.1℃,熔点5.53. A. 燃烧反应2C62O(l) + 6520 kJ

 火焰明亮,伴有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

 从这个意义上讲, 苯难氧化.

 B. 取代反应 (1)溴取代条件:Fe作催化剂;温度(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常温下即可进

 行); ③主要生成物:溴苯(无色比水重的油状液体, 实验室制

 1

 得的溴苯由于溶解了溴而显褐色)

 按上页右图装置, 在具支试管中加入铁丝球, 把苯和溴以4 : 1 (体积比)混和, 在

 分液漏斗里加入3~4 mL混合液,双球吸收管中注入CCl4液体(用于吸收反应中逸出的溴蒸气), 导管通入盛有AgNO3溶液的试管里, 开启分液

 漏斗活塞,逐滴加入苯和溴的混合液,观察现象. 反应完毕, 取

 下漏斗, 将反应后的混合液注入3 mol/L的NaOH溶液中,

 充

 分搅拌, 将混合液注入分液漏斗, 分液取下层液体?即溴苯.

 本页右图(也是溴取代反应装置)问题和答案

 1. 长导管的作用是什么?(用于导气和冷凝回流气体。)

 2. 为什么导管末端不插入液面下?

 (防止倒吸-溴化氢易溶于水。)

 3. 园底烧瓶中的现象为:混合溶液保持微沸状态,且有红棕色蒸

 气逸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苯的溴取代反应是放热反应)

 4. 锥形瓶内的现象:水面上方有白雾形成,溶液中出现淡**沉淀。仅凭这些现象能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吗?(白雾可以, 淡**沉淀不行,溴蒸气逸出若进入AgNO3溶液,也生淡**沉淀)

 5. 如何除去无色溴苯中溶解的溴?(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用分液漏斗分液。)

 (2)硝化反应 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硝酸分子里的硝基所取代的反应叫硝化反应

 ①药品取用顺序:HNO3―H2SO4―苯; 要将浓硫酸逐滴滴入浓硝酸中,且边加边搅拌。而不能将硝酸加入硫酸中。其原理跟用水稀释浓硫酸同。

 然后向冷却后的混合酸中逐滴滴加苯,且边加边振荡,促使苯与

 混合酸形成乳浊液?由于没有形成溶液,所以没有明显放热现

 象,所以可以先加浓硫酸后加苯;②为什么用水浴加热?a、过

 热促使苯的挥发、硝酸的分解;b、70~80℃时易生成苯磺酸。

 水浴加热以便于控制反应的温度,温度计一般应置于水浴之中;

 为防止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蒸发损失,要在反应器上加一冷凝回

 流装置。如右图所示。

 所得硝基苯是一种有苦杏仁气味的比水重的无色油状液体,有剧毒。实验中得到的产品往往有一定的淡**,原因有二:一是浓硝酸分解所得的部分二氧化氮溶于其中所致,二是副反应得到的多硝基苯等。硝基苯能被还原成苯胺,而苯胺是合成染料的原料。

 C. 加成反应 (1)苯与氢气催化加成反应 (2)

 D. 苯的用途: 三、苯的同系物?烷基苯

 1. 常见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 甲苯

 2

 对二甲苯, 邻 (间、对)连(?6 n2n?6,

 而苯乙烯的分子式为C8H8, 与立方烷 ). 2. 化学性质: A. 与苯的相同之处: 能加成: 甲苯的一氯取代产物有四

 种(苯环上与甲基邻、间、对位及甲基), 而催化加氢产物甲基环己烷的一氯取代产物则要增加一种(变成五种)?甲基所连的碳原子上现在也有氢原子可以被取代了.

 B. 取代反应更容易:

 与溴的取代产物是?2, 4, 6?三溴甲苯:

 注意: , 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 而光照条件下, 则烷基上发生取代反应(光照是烷烃取代反应的条件). 与硝酸的取代产物是: 2, 4, 6?三硝基甲苯(T. N. T.):

 T.N.T.是一种**针状晶体, 它是一种烈性炸药, 所以, T.N.T.又称**炸药.

 C. 与苯的不同之处: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所氧化, 使之褪色. 而且, 不论其侧链有多

 少, 都被氧化成羧基(?COOH)?有多少侧链, 就产生多少羧基, 不论其侧链有多长, 都被氧化成只含有一个碳的羧基(?COOH):

 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之外,由于苯环对侧链的影响,还可以在常温下被氧化剂氧化。利用这点可以鉴别苯和苯的同系物。

 D. 从一卤代物只有一个异构体推出C8H10、C9H12的结构:

 我们知道: C8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乙苯、邻、间、对二甲苯四种, 而如果其在苯环上 3

 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则该一取代物只能是

 那么原来C8H10的结构也就肯定是对二甲苯了.

 四、芳香烃?分子内含有苯环的烃.

 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代替后的烃.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全国卷化学必考知识点

有机化学重点首先是掌握各类化合物结构与反应类型的关系,记住各类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即烷烃——自由基取代;烯烃(含炔烃)——亲电加成、双键氧化、α-氢的自由基取代;二烯烃——共轭效应、共轭加成、聚合反应;芳烃——亲电取代;卤代烃(含醇和醚)——亲核取代、消去反应;醛和酮——亲核加成、羟醛缩合、α-氢的酸性;羧酸(含羧酸衍生物)——加成-消除反应;二羰基化合物——乙酰乙酸乙酯及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含氮化合物——硝基苯的还原、重氮盐的应用;杂环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

在此基础上可以掌握各类反应的机理,尤其要理解反应过程的空间图像。

还要掌握各类物质的波谱数据。

最后,再要学习将各类反应综合起来,做有机合成题。

高二有机化学分别有什么反应?什么是醇,酸,醛?这三者分别是关系?有什么褪色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反应?

高中化学有哪些必考的知识点?全国卷化学知识点有哪些?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大全,供参考!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②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①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③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 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

④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⑤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⑥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⑦ 了解物质的量( n) 及其单位摩尔( mol)、摩尔质量( M) 、气体摩尔体积( Vm) 、

物质的量浓度( c)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的含义。

⑧ 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 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 3)溶液

① 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⑤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 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④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 以第 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 以ⅠA 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 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⑧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②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 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⑤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 了解焓变( ΔH) 与反应热的含义。

⑦ 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⑧ 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 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⑨ 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高考化学历年必考点题型总结

一:选择题

选择题主要是单选题,考查内容主要包括: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元素化合物(碱金属、Al、Zn、Mg、Fe、Cl、S、P、N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式、性质、用途、离子鉴别等)、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物质的量的计算、元素的“位—构—性”关系、同位素的原子结构、常见分子的空间结构、晶体的类型与性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移动的影响、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官能团的结构及性质、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盐类水解、pH值的简单计算及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移动、多步反应关系式的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

二:推断题

推断题包括无机推断和有机推断。无机部分包括框图题:突破口(特征反应、特殊现象、特殊颜色、重复出现的物质、特殊反应条件、特殊量的关系);推断题:物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晶体性质)、典型物质的化学性质等;方程式的书写:审题(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充分利用信息写出并配平(先氧化还原,再电荷守恒,后质量守恒)。有机部分包括反应类型:加成,取代(硝化、酯化、磺化、水解),氧化(加氧、去氢),还原(加氢、去氧),消去(醇、卤代烃)、加聚,缩聚等(从结构改变判断);化学式书写:注意题目要求(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生成有机物时别漏无机物,注意配平;有机合成:信息的使用;框图分析、官能团的改变特别要注意等。)

三:实验题

实验考查在试题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搞好实验复习对提高分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部分包括试剂存放:广口瓶、细口瓶、棕色瓶、密封等;药品的取用;温度计的使用:液面下、支管口处、水浴中、溶液中等;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醛的二个典型反应(反应环境问题)、酯化反应(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苯酚与浓溴水(沉淀存在)、实验室制乙烯的温度、Fe(OH)2的生成操作(滴管在液面下)、几种仪器的读数(天平、量筒、滴定管等)、气密性检查:①常用方法、②特殊方法;喷泉实验原理;尾气吸收的方法(导管、倒置漏斗、球形干燥管、燃烧);气体制备;装置连接顺序:(制备-除杂-干燥-验纯-检验-收集-性质实验-尾气处理);接口处理(强氧化剂存在时橡胶管的处理);定量实验:原理、计算依据、称量(往往仪器与药品一起称)、气体收集(排液体法)、误差分析(根据表达式);实验步骤:排序(气密性检查在装药品前)、操作书写(定量实验注意平行实验二次以上);失败原因分析:漏气、条件控制不好、气体通入速度过快、冷却时吸水、干扰等;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详细的 谢谢拉

含有直接与烃基相连的羟(qiang3)基的叫做醇,通式为R-OH,代表为C2H5OH。O-H键和C-O键都是极性键。化学性质:跟活泼金属(Na)反应产生氢气,跟卤化氢反应生成卤代烃,醇可以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烯烃,也可以两两脱水生成醚。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生成醛或酮;能与羧酸反应脱水生成酯。

含有-COOH(羧基)的叫做酸,以乙酸最为典型。受C=O键影响O-H键能电离产生H+,具有酸的一切通性、能与醇反应生成酯,能被还原生成醛或醇。

含有-CHO(醛基)的叫做醛,以乙醛为典型,其中C=O键有极性和不饱和性,能与氢气反应生成醇。易被氧化剂氧化生成酸,比如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高中化学有哪些知识点?化学高考必考点

有机化学知识很简单啊,只要上课仔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就不难了啊!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化学科考试说明》中有机化学部分要求

1、 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

2、 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

3、 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4、 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5、 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 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 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 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和缩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产物。

试卷内容比例:有机化学基础 约15%。

2、有机化学试题的特点

从分析中发现五年来,(1)保留了传统的考试热点和重点:

仍然关注传统的考试热点和重点,如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有机物的燃烧问题、有机反应类型的选择和判断、重点反应类型的套用、有机合成等。

(2)突出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的联系;

(3)有机试题的题型及区分度保持相对稳定: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区分度保持在0.45左右;填空题要填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试题注重能力的考察,具有一定的难度,区分率较高,区分度一般保持在0.70左右。

3、学生答卷中主要原因出现的错误

学生答题的主要错误体现在六个不够

(1) 审题不够仔细。如24题把“只能生成3种一溴化合物”理解成苯环上的一溴化合物只有3种。20题第(2)小问,按此装置不能得到干燥纯净的C2H4气体的理由:没有温度计,无法控温;或乙醇与浓硫酸位置的颠倒等,考生只需回答出其中的一项即可。但不少考生回答:需要温度计;或问答烧瓶上的橡皮塞为单孔,无法插温度计……如此等等,由于没有正面回答不能制取C2H4的原因而失分,这是很可惜的。

(2) 书写不够规范。如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时多H少H、 多O少O、 多C少C。

(3) 实验不够重视。如19题属于基本实验,但错误率较高。

(4) 基础不够扎实。第23题中给出有机化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一般考生都能求出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3.675:8.82:2.95,怎么把它转化为最简整数比呢?有20%的考生束手无策。由于最简式(或实验式,对于该化合物而言就是分子式,因为氢处于饱和状态)没有写出来,导致失分,

(5) 思维不够灵活。以第24题为例,已知A是芳香族化合物,只能生成3种一溴代物,有的考生运用中学阶段鉴别二甲苯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在苯环上一溴代物仅有一种的是对二甲苯,有两种的是邻二甲苯,有三种的是间二甲苯,在这种思维定势的诱导下,认为A是间二甲苯。殊不知这里是命题者设下的“大陷阱”。据统计,掉入“陷阱”的考生约占1/5。这部分考生掉入“陷阱”后,不能自拔,由A下推B为间苯二甲酸,C为间苯二甲酸二丁酯,D为间苯二甲酸酐,一“陷”到底。如果考生从酚酞的结构反推D应该是邻苯二甲酸酐,再推知A,应是邻二甲苯,再考虑邻二甲苯的三种一溴代物是什么呢?原来还有一个溴取代了甲基上的氢原子。如果考生在应试时,运用正向思维的同时,再用用逆向思维,“正逆结合”不就避免了不应有的失误了吗?

(6) 表述不够科学。如第19题(1)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醋酸,某生回答“向其中加入少量冰块,然后进行过滤,再对所得固体微热,即可得无水醋酸。”第20题(2)回答不能制乙烯的理由,答曰“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易堵住导管口”,如此等等错误的答案,不胜枚举。

三、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

(一)遵循考纲,结合实际,制定复习计划

1. 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2. 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制定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1)确定复习目标:复习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

(2)策划复习安排:三周左右时间,大体分“讲”、“练”、“评”三个环节。

(3)选择复习方法:基础过关、讲练结合、专题讨论。

(二)复习知识,使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1. 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划分知识板块。根据有机化学知识重点和考试热点可以分成如下六个复习板块。

(1)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

(2)官能团的性质及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3)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4)有机化合物燃烧问题

(5)有机合成

(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蛋白质

2. 联成知识网

有机化学知识点较多,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3. 归纳零星知识,将分散的知识条理化

一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一些有机实验知识

在讲评练习时组织讨论,总结出易理解易记忆的一些经验规律

(三)训练思维,指导解题思路与技巧

1. 培训思维方法和科学的思维品质

2. 指导解题思路和如何抓住关键突破

3. 指导解题技巧和训练发散思维

(四)备考复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在复习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2. 关注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3. 表达能力的训练

4.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有机化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一)碳原子的成键原则

1、饱和碳原子;

2、不饱和碳原子;

3、苯环上的碳原子。

[应用]利用“氢1,氧2,氮3,碳4”原则分析有机物的键线式或球棍模型;

(二)官能团的重要性质

1、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③氧化

2、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③氧化

3、 :①取代(卤代,硝化,磺化);②加成(H2)

[延生]①引入氨基:先引入

②引入羟基:先引入

③引入烃基:

④引入羧基:先引入烃基

4、R—X:

5、醇羟基:

6、酚羟基:

①与Na,NaOH,Na2CO3反应

2 —OH+2Na→2 —ONa +H2↑

—OH +NaOH→ —ONa +H2O

—OH +Na2CO3→ —ONa +NaHCO3

[注意]酚与NaHCO3不反应。

—ONa —OH +NaHCO3(NaHSO3,Na+)

②苯酚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的位置:邻位或对位。

[检验]遇浓溴水产生白色浑浊或遇FeCl3溶液显紫色;

7、醛基:

氧化与还原

[检验]①银镜反应;②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

8、羧基:

① 与Na,NaOH,Na2CO3,NaHCO3溶液反应

② 酯化反应:

③ 酰胺化反应 R—COOH+H2N—R/→R—CO—NH—R/+H2O

9、酯基:水解

R—CO—O— + 2NaOH→RCOONa+ —ONa

10、肽键:水解

(三)官能团重要性质的应用

1、定性分析:官能团 性质;

常见的实验现象与相应的结构:

(1) 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C═C或C≡C;

(2) 遇FeCl3溶液显紫色:酚;

(3) 遇石蕊试液显红色:羧酸;

(4) 与Na反应产生H2:含羟基化合物(醇、酚或羧酸);

(5) 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酸;

(6) 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

(7) 与NaOH溶液反应:酚、羧酸、酯或卤代烃;

(8) 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醛(甲酸及甲酸酯);

(9) 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

(10) 能氧化成羧酸的醇:含“—CH2OH”的结构(能氧化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

含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

(11) 能水解:酯、卤代烃、二糖和多糖、酰胺和蛋白质;

(12) 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还原成醇:醛;

2、定量分析:由反应中量的关系确定官能团的个数;

常见反应的定量关系:

(1)与X2、HX、H2的反应:取代(H~X2);加成(C═C~X2或HX或H2;C≡C~2X2或2HX或2H2; ~3H2)

(2)银镜反应:—CHO~2Ag;(注意:HCHO~4Ag)

(3)与新制的Cu(OH)2反应:—CHO~2Cu(OH)2;—COOH~ Cu(OH)2

(4)与钠反应:—COOH~ H2;—OH~ H2

(5)与NaOH反应:一个酚羟基~NaOH;一个羧基~NaOH;一个醇酯~NaOH;

一个酚酯~2NaOH; R—X~NaOH; ~2NaOH。

3、官能团的引入:

(1) 引入C—C:C═C或C≡C与H2加成;

(2) 引入C═C或C≡C:卤代烃或醇的消去;

(3) 苯环上引入

(4) 引入—X:①在饱和碳原子上与X2(光照)取代;②不饱和碳原子上与X2或HX加成;③醇羟基与HX取代。

(5) 引入—OH:①卤代烃水解;②醛或酮加氢还原;③C═C与H2O加成。

(6) 引入—CHO或酮:①醇的催化氧化;②C≡C与H2O加成。

(7) 引入—COOH:①醛基氧化;②羧酸酯水解。

(8) 引入—COOR:醇酯由醇与羧酸酯化。

(9) 引入高分子:①含C═C的单体加聚;②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酯化缩聚、二元羧酸与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缩聚。

(四)同分异构体

1、概念辨别(五“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同结构);

2、判断取代产物种类(“一”取代产物:对称轴法;“多”取代产物:一定一动法;数学组合法);

3、基团组装法;

4、残基分析法;

5、缺氢指数法。

(五)单体的聚合与高分子的解聚

a) 单体的聚合:

i. 加聚:①乙烯类或1,3—丁二烯类的 (单聚与混聚);②开环聚合;

ii. 缩聚:①酚与醛缩聚→酚醛树脂;②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酯化缩聚→聚酯;③二元羧酸与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缩聚→聚酰胺或蛋白质;

b) 高分子的解聚:

i. 加聚产物→“翻转法” (2) 缩聚产物→“水解法”

(六)有机合成

c) 合成路线:

d) 合成技巧:

(七)有机反应基本类型

1、取代;2、加成;3、消去;4、氧化或还原;5、加聚或缩聚。

(八)燃烧规律

1、 气态烃在温度高于100℃时完全燃烧,若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该烃的氢原子数为

4;若为混合烃,则氢原子的平均数为4,可分两种情况:①按一定比例,则一种烃的氢原子数小于4,另一种烃的氢原子数大于4;②任意比例,则两种烃的氢原子数都等于4。

2、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

CxHy或CxHyOz 耗氧量相等 生成CO2量相等 生成H2O量相等

等质量 最简式相同 含碳量相同 含氢量相同

等物质的量 等效分子式 碳原子数相同 氢原子数相同

注释:“等效分子式”是指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有机物耗氧量相同,如:

CxHy与CxHy(CO2)m(H2O)n或CxHy(CO2)a(H2O)b

推论:① 最简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生成的CO2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② 含碳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则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

③ 含氢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总质量一定,则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④ 两种分子式等效的有机物,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

⑤ 两种有机物碳原子数相同,则总物质的量一定,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

⑥ 两种有机物氢原子数相同,则总物质的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

(九)有机化学信息题的突破

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特别要重视对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进行专题研究,使学生学会对题给信息进行吸收处理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加工的要点,能自如地进行吸收处理,去伪求真、去繁求简、去辅求主,使问题得到解决,达到训练和发展思维的目的。

在有机化学总复习阶段,不能搞大运动量训练,关键找准典型试题,讲练结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以下七种处理信息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信息加工水平。

1.将陌生信息处理成熟悉→ 通过联想熟悉化

例1:新近发现了烯烃的一个新反应,当一个H取代烯烃(I)在苯中,用一特殊的催化剂处理时,歧化成(Ⅱ)和(Ⅲ):

对上述反应,提出两种机理(a和b)。

机理a,转烷基化反应。

机理b,转亚烷基化反应:

试问,通过什么方法能确定这个反应机理?

分析:题给信息非常陌生,学生初次见到的确难以入手,给学生提示:酯化反应机理是通过什么方法测的?想必定有同学自然会联想到比较首席的信息18O同位素跟踪测酯化反应机理。通过类似的方法就将一个陌生的信息转化成熟悉信息,从而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用标记同位素化合物进行下列反应。

若按a:

若按b: CH3CH=CHCH3+CD3CD=CDCD3→2CH3CH=CDCD3

分析产物组成即可区分两种机理。

2.将抽象信息处理具体信息 → 抽象信息具体化

对于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解题时首先运用类比转换法,将实际事物转化为某一理想模型,将题给信息通过联想、类比、模仿、改造,转换成自己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并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发生联系,从而使陌生的信息熟悉化,抽象的信息具体化。

例2:A,B是式量不相等的两种有机物,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不变。符合上述情况的两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A,B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

解析:A,B两种有机物式量不相等,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也不变。可推知A,B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凡能满足这个条件的每一组化合物都是本题的答案。

(1)烃类:据(CH)n,写出C2H2和C6H6;据(CH2)n写出C2H4和C3H6等。

(2)烃的含氧衍生物类:据(CH2O)n写出CH2O和C2H4O2,CH2O和C3H6O3等。

(3)糖类:当(CH2O)n中的n=6时,写出CH2O和C6H12O6(葡萄糖)也是一组。

以上多组化学式均属同一类型—最简式相同。还应有一类,虽最简式不同,但符合含碳元素质量分数相等的组合,如:CH4中含C75%,将其式量扩大10倍,则含C原子数为10,含C仍为75%,其余(160-120)=40应由H,O补充,故可以得到C10H8O2,由此得出CH4和C10H8O2为一组。若要写出CH4与C9的组合,据C占75%,可知其余部分占25%,25%为75%的1/3,C9为12×9=108,108/3=36,这36应由H、O补齐,推知H为20,O 为16,即得到C9H20O(饱和一元醇)。

3.将潜隐信息处理成明显信息 → 隐含信息显明化

例3:CS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现有0.228克CS2在448毫升O2(标

况)中点燃,完全燃烧后,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

(A)112ml (B)224ml (C)336ml (D)448ml

分析:这道题数据充分,有的同学看到题就开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首先判断哪个反应

物过量,然后一步一步求解。如果仔细审题,就会发现此题有一隐含信息,即CS2燃烧前后,气体体积没变,若找到这一信息,就可确定燃烧后混和气体体积与CS2无关,马上得到答案为D。

4.将复杂信息处理成简单信息 → 复杂信息简单化

例4:把m摩尔C2H4 和n摩尔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生成p摩尔C2H6,若将所得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需要氧气 A. (3m+n)mol B.(3m+ )mol C. (3m+3p+ )mol D. ( -3p)mol

分析:(m摩尔C2H4和n摩尔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 C原子2m摩尔,H原子(4m + 2n)

摩尔→平衡混合气体中C原子2m摩尔转化为CO2需要氧气2 m,H原子(4 m+2 n)转化为H2O需要氧气m+ ,所以选B。

5.将文字信息处理成符号信息 → 文字信息符号化

例5: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 mol A水解得到1 mol B和1 mol 醋酸。A、B的分子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和氢元素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2%(即质量分数为0.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显色。由此可推断:A的分子式和B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C8H8O2; B.C8H8O4;

C.C9H8O4; D.C9H8O3;

解析:题给信息:结构方面,A是具有酸性的芳香化合物,因其可水解为B和醋酸可推断其应为酯类,由于A不使FeCl3显色,则A的酸性只能是来源于-COOH,即A中除了含酯基外,还应有羧基结构。而其水解产物B中也必然有羧基结构,注意到B与CH3COOH形成酯A,则B中还有-OH结构。

分子量的限制条件,考虑到B中既有-OH又有-COOH,则分子中至少应有3个氧原子,由题给信息可知B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1-0.652=0.348

令其分子中含3个氧原子,则其分子量应为M(B) = 138g。

考虑B与CH3COOH酯化为A,则A的分子量为138+42=180,符合A、B分子量不超过200的条件,且B中氧原子只能是3个,否则不符合A的分子量不超过200的条件。

至此,可确定B分子式为C7H6O3,与CH3COOH酯化生成的A的组成应为C9H8O4;对照各选项,(C)为正确。

从中看出:关于有机物转化关系的信息题中,量关系限制也是题给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结构与量关系的结合,综合考虑多元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6.将文字信息处理成图示信息 →文字信息图示化

例6.有机合成上通常通过下述两步反应在有机物分子碳链上增加一个碳原子。

应用上述反应原理,试以乙炔,甲醇、HCN等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六步反应合成

解析:合成有机物要以反应物,生成物的官能团为核心,在知识网中找到官能团与其它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从而尽快找到合成目标与反应物之间的中间产物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主要思维方法:

A.顺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

B.逆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最终产物→中间产物→反应物

实际解题过程中往往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需要应用。

解题思路:

①学习试题中信息得知醛经过两步反应(HCN、H2O)使醛基(-CHO)变为[-CH(OH)COOH] 得到羟基羧酸。

②用逆向思维方法,对最终产物逐步深入分解

③用正向思维方式和知识网解决乙炔制取丙烯酸的方法。从知识网中得知乙炔水化得乙醛,运用信息乙醛经2步反应得羟基丙酸,最后把分析结果正向表达,写出化学方程式。

7.信息由大化小→实施分别实破

有机推断题不仅注意思维上既有整体性又有灵活性,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技巧由大化小。

例7:化合物A(C8H8O3)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有特殊香味。A可发生如图示的一系列反应,图中的化合物A硝化时可生成四种一硝基取代物。化合物H的分子式C6H6O;G能进行银镜反应。

回答(1)有机物可能的结构式

A: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类型:(I)_________ (II)________ (III)__________

分析:把整个信息分解成三块:

第1块:可知K为三溴苯酚,D为苯酚钠(C6H5ONa)。

第2块:G必为甲酸甲酯从而确定C为甲醇CH3OH。

第3块:苯环上两个取代基只能互为邻位或互为间位。

高考化学总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制好复习的进度,力求让所讲的每个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掌握。第一轮复习不能赶进度,以学生的掌握为前提,打好知识点复习的“歼灭战”。注重培养学生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不要把大量的精力、时间花费在题海战和难题战方面,要精选例题,透彻分析,引导探究,注重方法。尤其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要争取准确无误,会做的题争取不失分,文字表达要规范简要,能切中要点。注重训练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有机化学 达人帮忙啊!!!!!!!!!

总结高考化学知识点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fe2+。 p=""> </fe2+。>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你好,我是高2升高3的学生,学化学竞赛的。

以下是我自己总结的:

烷烃:1.光照条件下可以和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燃烧是淡蓝色火焰

环烷烃:1.不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但可以被溴水氧化

2.与氢气,卤素可以开环加成

烯烃:1.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可以使溴水褪色

2.燃烧是淡蓝色火焰,伴有少量黑烟

3.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与水,卤素,氢气均可)

4.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5.加热情况下,a-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炔烃:1.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可以使溴水褪色

2.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3.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4.端炔可以与金属银或铜反应生成沉淀

苯:1.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如与卤素的取代反应

2.可以与氢气发生加聚反应

卤代烃:1.可以被氢气还原成烷烃

2.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即卤原子被羟基取代)

3.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消去成烯,但卤原子相邻碳上无氢原子的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醇:1.可以与氢卤酸发生取代反应(即羟基被取代为卤原子)

2.可以发生分子内消去反应(消去成烯,但羟基相邻碳上无氢原子的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

4.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羧酸,但不能被溴水氧化

5.可以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6.邻二醇可以被高碘酸氧化

7.可以与醛(酮)反应生成半缩醛(酮),还可以继续与半缩醛(酮)反应(本质是脱水),生成缩醛(酮)

苯酚:1.可以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2.可以与羧酸生成酚酯

3.可以与甲醛反应生成电木(酚醛缩合)

4.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以使溴水褪色(发生取代反应)

5.在空气中被氧化为粉红色(即对苯二醌)

醛:1.可以被氢气还原成醇(本质是加成)

2.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羧酸,也可以被溴水氧化

3.可以发生羟醛缩合反应

4.可以被四氢锂铝还原为醇

5.可以发生康尼扎罗歧化反应(即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无a-H的醛会歧化为对应的醇和羧酸)

6.可以发生黄鸣龙还原(不解释。。。)

羧酸:1.可以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2.可以被四氢锂铝还原为醇

3.可以脱水生成酸酐

4.可以氨解生成酰胺

5.可以氯代生成酰氯

6.特别注意,在高中,是认为它是不能被还原的!我说第2点的目的是让楼主了解一下,有时候做题会碰到,但自己要坚定不移的认为,在高中羧酸是不能被还原的!

下面是物理性质:

烷烃(常温下液态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

烯烃(常温下液态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

炔烃不作萃取剂

苯:密度比水小,在上层

四氯化碳,氯仿:密度比水大,在下层

乙醇: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乙醛: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这种题不用怕,首先看能不能被氧化,再看可不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可以溶的话,现象是什么。

举个例子,可否用一种试剂鉴别这3种物质

乙醇,四氯化碳,苯

先看看有没有能被氧化的。明显,乙醇可以被氧化。再看看可不可以作溶剂

如果用溴水,那么溴会溶解到苯和四氯化碳中去,但是要注意,溶解之后,溶液会分层,四氯化碳在下层,而苯是在上层。所以可以用溴鉴别他们。

我把我认为你需要了解的都打出来了,有些奥赛需要掌握的我就没打了,如果感兴趣,可以一起聊聊!~

文章标签: # 反应 # 一定 # 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