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2004高考生物,2001年高考生物试卷

tamoadmin 2024-06-24 人已围观

简介1.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2.减数分裂染色体与DNA的图像3.高二必修3第七十一页练习第一题怎么做4.高考史上最高分5.跪求2004年广东 江苏高考生物试题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开篇没有绪论,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家访谈,通过邹承鲁院士谈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渗透科学家的勇气、创新、团队合作、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为国争光、为人类作贡献的志向。没有领悟新教材编写意图的老师们,要

1.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2.减数分裂染色体与DNA的图像

3.高二必修3第七十一页练习第一题怎么做

4.高考史上最高分

5.跪求2004年广东 江苏高考生物试题

2004高考生物,2001年高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开篇没有绪论,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家访谈,通过邹承鲁院士谈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渗透科学家的勇气、创新、团队合作、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为国争光、为人类作贡献的志向。没有领悟新教材编写意图的老师们,要么是让学生自己随便看,要么轻描淡写地带过。实际上以“科学家访谈”代序是对传统教科书的绪论(或前言)的突破,见人、见事、又见精神;有知识、有过程、有殷殷的嘱托。它对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1、2、3以及选修课甚至终身学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岂能不重视?如何上好这一节课呢?

一、 学习《新课标》和新教材悟出的相关理念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用一句俗话就是“跳一跳,摘桃子”。对这种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先努力向上“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即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开端,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和主线,一切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该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消灭问题,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使教学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不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

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联系现实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是生物课程的特点。

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标准》指出在高中阶段特别强调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以及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 封面目录导入,初建系统论,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封面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和“分子与细胞” 字样,学生未打开课本前,先让学生猜猜该图是什么,引导学生到教材中找答案,简单介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如均有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为“科学家访谈”、“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和必修1《分子与细胞》等的学习埋下伏笔。

打开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目录,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精美的画面,图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灵活应用,适当点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热情。

由目录附图引发的思考:

1、植物叶片是绿色的,是因为细胞中有什么?(图:高倍显微镜下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2、血液是红色的,是因为血液的红细胞中有一种什么蛋白质?(图:血红蛋白)

3、同学们(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图: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

4、同学们(动物)细胞的最外面是什么?(图: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

5、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场所在哪里?(图:叶绿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6、同学们体内的细胞有寿命吗,细胞如果死亡了,如何产生新的细胞来补充?(图: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必修1《分子与细胞》强调从系统的视角来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把细胞作为系统的功能(物质、能量、信息); 基本的生命系统( 系统的产生、发展、消亡)。其中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通过封面、目录的粗略学习,使学生对必修1《分子与细胞》有个大概的了解,初步建立系统论。初步感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全书乃至整个必修、选修课程打基础。

三、 引导体会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谈,激起深深的思考

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谈中,最吸引学生的是“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做老实人”、“邹承鲁院士亲笔签名”、“1966年人民日报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报道”、“结晶牛胰岛素”和“邹承鲁院士神采奕奕的相片”。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关注上述图文,然后让学生边阅读边交流,每位同学用小纸片写出想问的问题或感触,教师收上后选择其典型回答或分享。当然课前教师要作好充分准备。

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谈中,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见人、见事、见精神;有知识、有过程、有殷殷的嘱托。“见人、见事又见精神”,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大科学家锲而不舍、大胆创新的精神,也感受到大科学家殷殷的嘱托,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吸引更多的生物科技后备力量。一席谈中本人认为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办老实事,说老实人话,做老实人”,若启发得当,对未步入社会的中学生来说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应该用最重的语言来启发。例如:

联合国教科文组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得非常深刻:什么是人才?人才是由“人”和“才”两个字组成的,“人”同“才”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有的人是“人”又有“才”,就是人才;有的人是“人”没有“才”,不能叫人才,有的人有“才”不是“人”,这种人更不能叫人才。我们当然希望统一,希望是“人才”,但如果要两者选择一样的话,我宁肯他是人没有才,也不要他有才不是人。越是有才不是人的人,危害越大。所以人才人才先要成人,其次才是成才。

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过“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全的人格。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全,他就是表面辉煌,随时也可能崩溃。身为教师,我们应该担负起既教书,更要育人的重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是这样做的:我对学生的严,首先是“做人”上的严格要求,因为一流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品行,因此我强调理想信念,强调艰苦奋斗,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我提倡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要求学生不能随意更改数据,更不能抄袭别人的成果,要求学生讲诚实、讲良心、讲气节。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句经典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办老实事,说老实人话,做老实人”的精神应该始终惯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生物课堂成为既传授知识面,又教学生做人,这是本人一生的追求。

四、 利用新闻信息,引入更多更广的思考

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的一代新人。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应注重与实际的研究应用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新闻,无疑是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最佳的桥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可以渗透以下几个来自报纸的新闻事例:

标题

来源

教学目的

想当工科博士,先要熟背《老子》

广州日报

针对当今社会上非常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感情人才。算是邹承鲁院士“办老实事,说老实人话,做老实人”这句话的一种理解。

你想健康吗?请喝水。

广州日报

人们的习惯是等到口渴才饮水,实际上当口渴时,体内已经缺水了,建议学生白天要定时定量喝水,为学习化合物埋下伏笔。

饭后立即工作,大脑迟钝记忆力差

健康报

建议学生工作应有张有驰,注意饭后适当休息,为血糖有关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增城除了太空稻还有新技术“放大镜育出最贵米”

增城报

介绍学生身边的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将来主动投身参加家乡建设。

医院来了不少荔枝病患者

广州日报

荔枝是广东特别是城增的特产,荔枝好吃,但不能过量,否则可能会刺激体内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而导致头晕、全身无力甚至昏迷等。为血糖有关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青少年趁热让身高“蹿一蹿”

健康报

强调锻炼增高,熬夜阻碍激素分泌难长高的科学道理,为生命活动学习埋下伏笔。

不爱饮奶令广州仔矮过日本仔

广州日报

告知学生广州人应该改变饮食习惯,重视饮奶,一杯鲜奶胜十碗老火靓汤为蛋白质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中的生物问题时,应注意从生物的角度,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教师不仅是生物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信息的鉴别者、育人的教育者和道德的示范者,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育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新闻问题,可以打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生物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且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下课铃声响,而学生物思维未断。

五、 介绍教师个人成就,促进“亲其师,信其道"

无论古今,生亲师,才有可能学好"道",每当接到一个新的班级,第一节走向讲台时,经常看到的是学生怀疑的目光,这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如果不打开这种不信任的局面,那产生的负作用是可想而知的。要使学生信任教师,亲近教师我,打开相互间的心理隔阂,尽快地融洽起来,形成情感的交流,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本人的做法是,坦诚地介绍师个人成就,在第一节课就羸得学生的掌声。

第一节课中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上一届学生的生物高考情况,要尽量找出亮点,比如,尽管我校选学生物的同学都比较差,但2004年高考中我所教学生物高考生物成绩优异,平均分为623,700以上的有22人,本人还因此被邀请到广州生物教研大会上作高考经验介绍,这是我们学校想都未曾想过的。学生听到后,热烈鼓掌。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上一届学生高考成功的案例,当然还关心教师是否是高级教师等。如果时间允许,老师们都可以灵活介绍。总之要让学生尽快了解教师,相信教师,适应教师,快速度过磨合期。

六、 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最近一次家长会,家长们互相交流了许多有益的做法,也提出不少困惑的问题。其中一位家长谈了他对现在的孩子没有时间读书的担心。说到激动处,他猛地站起来,神情严肃地说道;如果不读书,即便是一个大学毕业生,也是一个有文化的野蛮人!几天来,本人一直想着那位家长的神情,脑子里回响那句铿锵有力的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书,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进步,也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丰富自己,提高完善自己。书是人进步的阶梯,在书中可以找到无限乐趣,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会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

在第一节课中鼓励学生多读书,向学生介绍与生物有关的好书报,如《生物学通报》、《生物报》、《大众医学》、《生物学教学》、《普通生物学》、《达尔文传》等。目的是使学生的视野开阔,遇到现实问题能用所学知知识灵活解决。更重要的是使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在生物学领域有所创造,有所发现。作为教师更应该多读书,多积累,使自己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说服力;才能左右逢源,融会贯通;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特别是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这个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学生的求知源也远远不是原来的主要对教师的依靠。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搞好专业的同时对相关学科和英语、计算机等知识也要有一定的掌握,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仅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了,必须有一条清新的河流甚至更多,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这个成功,我们需要用心去准备一生,希望能与同行共免。

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你把邮箱给我,我发给你~~太多 WORD要25页

2008高考生物考点分析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考点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考点在考纲中的地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主要代谢活动均是在细胞内完成的,因此,构成细胞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学习和掌握其他内容的基础。所以高考题目涉及本专题知识的比较多。特别是两种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以后的遗传专题中,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都需要本专题内容作铺垫。该部分内容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全部为必考内容,出自教材必修I。考纲对本专题的要求为: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II);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II);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I)。

二、考点在以往高考中的分值

知识点 考试年份 试卷类别 题型 题号 分值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006 全国Ⅱ 选择题 5 6

2004 江苏 选择题 1 2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2007 天津 选择题 6 6

2007 江苏 选择题 10 2

2006 上海春季 选择题 26 3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2007 广东理科基础 选择题 40 2

2006 上海 选择题 2 1

2006 广东 选择题 27 3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007 江苏 选择题 1 2

2007 上海 选择题 18 2

2006 广东 选择题 1 2

2006 上海 选择题 27 2

2006 江苏 选择题 27 3

2006 上海 选择题 22 1

2005 上海 选择题 3 1

2005 广东 选择题 27 3

2004 广东 简答题 34 4

三、典型高考题题例

1.(2007,广东理科基础)如图所示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I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I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C.I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I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答案C

2.(2007,江苏)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答案C

3.(2007,上海)免疫球蛋白lgG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一S—S一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若该l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lgG有肽键数( )

A.m个 B.(m+1)个 C.(m一2)个 D.(m一4)个

答案D

四、命题趋势

考查内容上,根据高考命题规律,涉及本专题的知识主要有: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生理功能,特别是蛋白质与核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合成方式以及两者的关系,蛋白质结构部分的知识点还往往会与后面遗传部分的转录和翻译结合起来一起出题。也可将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结合起来考查。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医学的发展,组成生命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也是2008年高考题的一个方向。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考题也越来越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随着高考知识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都会涉及本专题的内容。所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综合能力的提高。

考查形式上,细胞的分子组成是生物学知识的基础篇章,本专题一般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试题常考查细胞的化学成分、蛋白质组成、核酸组成及有关计算问题。有关本专题的命题一般难度不大,考查理解与记忆的题较多。因此,要对本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真正把握基础题的解题思路。

考点二: 细胞的结构

一、考点在考纲中的地位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在教材中属于主干知识。试题中的赋分比例为单科卷一般占15%左右,但难题分布较少,属于送分题目。从知识点的分布看,试题常集中在细胞膜的组成、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常见生物等。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如2005年江苏28题考查了本专题中的四个知识点(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2007年山东第6题考查了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该部分内容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全部为必考内容,出自教材必修I。考纲对本专题的要求为:1、细胞学说的建立(I);2、多种多样的细胞(II);3、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II);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II);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II);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II)。

二、考点在以往高考中的分值

知识点 考试年份 试卷类别 题型 题号 分值

多种多样的细胞 2007 北京 选择题 1 6

2007 重庆 选择题 5 6

2007 上海综合 选择题 18 3

2007 山东 选择题 6 4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07 广东理科基础 选择题 46 2

2007 上海 选择题 7 1

2007 江苏 简答题 35 8

2007 广东 选择题 28 3

2007 上海 选择题 26 2

2007 四川 选择题 2 6

2006 广东 简答题 34 8

2005 广东 简答题 33 5

2005 北京 选择题 3 6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007 全国I 选择题 5 6

2007 江苏 简答题 35 8

2007 上海 选择题 27 2

2007 上海 简答题 33 11

2006 重庆理综 选择题 4 6

2005 上海 选择题 12 2

2005 上海 选择题 22 3

细胞结构和功能 2007 广东理科基础 选择题 38 2

2007 江苏 选择题 8 2

2006 江苏 选择题 28 3

2006 上海 选择题 4 1

2005 江苏 选择题 28 3

2005 广东 选择题 10 2

2005 天津理综 选择题 1 6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007 上海 简答题 39 9

2006 上海 简答题 40 11

2006 上海 选择题 28 2

2006 广东 选择题 2、8 2

2005 广东综合 简答题 43 3

2005 广东 选择题 3 2

三、典型高考题题例

1.(2007,山东)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答案C

2.(2007,全国卷I)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3.(2007,江苏,8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________,c是_________,d是__________。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等。

(4)细胞器膜、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答案 (1)高尔基体 内质网 线粒体 (2)流动性 (3)蛋白质和磷脂 (4)细胞膜 核膜 选择透过

四、命题趋势

考查内容上,从2007年的高考题来看,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细胞质基质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性、生物膜系统相关知识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特点及差异。

考查形式上:本专题的高考生物试题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简答题,越来越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归类、比较、识图辨析等题型较多,与其他专题相互关联,主要体现在: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结构及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功能,细胞亚显微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与适宜条件下可以完成的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的作用,物质运输与矿质离子的吸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等。在解题时,要用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图形、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科学地解决问题。

考点三: 细胞的代谢

一、考点在考纲中的地位

从近几年各种类型考题统计来看,本专题知识在高考中考查分量很重。细胞的代谢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由于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与其他专题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学科内综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次,这部分知识有许多与工农业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切入点,可以此为背景,进行理科综合或大综合试题的命制。另外,这部分内容涉及生物学实验较多,这些都为高考命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该部分内容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全部为必考内容,出自教材必修I。考纲对本专题的要求为: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II);2、ATP在代谢中的作用(II);3、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II);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作用(II);5、细胞呼吸(II)。

二、考点在以往高考中的分值

知识点 考试年份 试卷类别 题型 题号 分值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007 广东 6 2

2007 广东 简答题 38 8

2007 上海 32 3

2006 上海 简答题 39 12

ATP在代谢中的作用 2006 广东综合 9 6

2004 广东 简答题 35 4

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和过程 2007 广东理科基础 41 2

2007 四川 4 6

2007 上海春季 24 3

2007 上海 30 3

2006 广东综合 19 3

2006 广东 简答题 42 10

2006 四川理综 5 6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作用 2007 江苏 2 2

2007 上海 6 1

2007 北京 3 6

2007 重庆 3 6

2005 上海 20 2

2005 江苏 3 2

2005 宁夏、海南 2 6

细胞呼吸 2007 广东 3 2

2006 广东 13 2

2005 宁夏、海南 简答题 30 10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2007 山东 8 4

2007 全国Ⅱ 简答题 30 22

2007 上海 简答题 37 10

2006 上海 简答题 36 11

2006 广东综合 19 3

2006 重庆理综 2 6

2006 北京理综 2 6

2005 广东 简答题 37 10

2005 江苏 5 2

三、典型高考题题例

1.(2007,北京)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I、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答案D

2.(2007,山东卷)以测定的C0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答案A

3.(2007,上海,10分)下图表示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日变化,请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刻,a植物叶片出现在________,c植物叶片出现在____________。

(2)在6:00~8:00时之间,单位时间内吸收CO2最多的是_______植物叶片。

(3)b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速度出现了低谷,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合

作用的“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植物叶片一天内光合作用速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的结果推测,三种植物叶片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多少的顺序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某植物叶片置于5千勒克司(光合作用速度44 mg CO2/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度6.6 mg CO2/100 cm2叶·小时),则一天内该植物每25 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__________mg。

答案(1)19:00、5:00 10:00、15:00 (2)b (3)中午光照强烈,为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CO2量减少 (4)在10:00~15:00时之间,光合作用速度为负值,其余时间为正值 (5)a>b>c (6)78

四、命题趋势

考查内容上,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涉及以下主干知识:(1)光合色素的种类、光合色素的提取、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3)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的条件、反应式、过程;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等。

考查形式上,从题型方面,选择、简答、实验等各种题型都有;从试题难度方面,低、中、高难度题都有,而且中、高难度题大多出在与生产实际相关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及实验设计与分析方面。这些题往往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综合性强,思维含量高,如2007年山东第8题就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本专题知识相互连贯,逻辑性强,与实际结实紧密,富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题目常以非选择题出现,在近年来的单科高考试题中,本专题可有2~3个大题,分值可达到30%左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的题目将继续成为2008年高考题重要考查知识点。

考点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考点在考纲中的地位

考点内容是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本考点中有关细胞的衰老、癌变、干细胞研究等问题,都是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情况来看,出现频繁而多样,关注生命、关心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癌变、衰老机制的深入研究,癌症、延缓衰老等医学难题的攻克,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命题的重点。细胞增殖也是一个重要考点,其中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DNA和染色体变化的规律是重点。该部分内容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全部为必考内容,出自教材必修I。考纲对本专题的要求为:1、细胞的生长和增值的周期性(I);2、细胞的无丝分裂(I);3、细胞的有丝分裂(II);4、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II);5、细胞的癌变(II);6、细胞的全能性(I)。

二、考点在以往高考中的分值

知识点 考试年份 试卷类别 题型 题号 分值

细胞的有丝分裂 2007 山东 1 4

2007 宁夏 2 6

2007 上海 4 1

2007 上海 23 2

2006 四川 3 6

2005 广东 1 1

2005 江苏 12 2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 2007 重庆 2 6

2007 江苏 17 2

2006 江苏 13 2

2005 江苏 简答题 32 9

2005 宁夏、海南 1 6

细胞的癌变 2007 广东 21 3

2007 广东 简答题 27 16

2006 广东 5 1

2005 上海 24 2

细胞的全能性 2007 广东 4 2

三、典型高考题题例

1.(2007,山东卷)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答案B

2.(2007,重庆)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直接相关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癌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畸形分化无直接关系

答案A

3.(2007,广东)鼻咽癌是种族差异非常明显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几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下列关于鼻咽癌发病诱因及防治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用咸鱼过多有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

B.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是鼻咽癌高危家族存在的原因

C.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D.鼻咽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

答案ABD

四、命题趋势

考查内容上,本专题2007年在新课标地区专题中考查的比较多。08年高考考点主要是: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有丝分裂识图与绘图、癌变有关知识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又常涉及基因、RNA和蛋白质变化规律,多以识图作答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专题内容常与遗传变异的知识相联系,考查对遗传本质的理解。此外有丝分裂中的规律及癌变、衰老知识常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作为考查生命前沿考题的素材。

考查形式上,命题的形式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识图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各省市的考试中明显增加,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方向。细胞分裂中DNA和染色体变化的知识,通过识图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要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重视生物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考点一: 遗传的细胞基础

一、考点在考纲中的地位:

减数分裂染色体与DNA的图像

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 张改相 (兰州市第四中学? ) ?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不知不觉中,我的生命之树已从盛极走向深邃与清宁,在基础教育这片热土上默默耕耘了整整30个春秋!回望自己走过的路程,认真梳理自己取得的点点滴滴成就时明白了一个道理: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祖父、父亲都当过老师,在儿时的记忆中,家里藏有好多书(是那种线装本的黄皮书),听祖母讲,祖父嗜书如命,宁愿饿着肚子也要省钱买下自己喜欢的书,我的父亲也非常喜欢读书,即使到了晚年,每天还抱着各种书看,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原因,我从小爱上了看书学习,也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小时候家境贫穷,养成了我吃苦耐劳的品格。也许是家风的传承,以至于我在后来本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静下心来,沉潜内修。

1.课堂――教师生涯的立命之本

有人说:“名师是写出来的”,我没有揣摩过这句话的褒贬含义,但事实上,仅凭写出来的名师是存在的。我认为,课堂是教师的立命之本,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连自己的课堂都驾驭不了,学生意见很大,即使你有多大的成就、多大的名气,一切都是徒劳的。从第一次怯怯地站上讲台开始,我就抱着讲好课做一名好老师的目的,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每次备课,不是盲目地去写,而是反复地对着教参看教材,待吃透教材后开始设计教学思路,然后才去写教案,虽然认真地写了教案,但是上课时从不看教案,因为这样写过教案,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早已了然于胸,正因为如此,在讲课时能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欢迎。30年来,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备课习惯,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良好。历年所代班级成绩在高考、高中毕业会考中均名列前茅,所辅导的学生在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两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课堂被人认可,大概是1995年,那一年我在西北师大学习,我的中教法老师是已故的黄爱仑老师,他让我给准备去实习的学生上一节生物示范课,说实话,我当时没有自信,心里忐忑不安,虽然我那时在甘南小地方已小有名气,但从未在外地交流过,出于任务,我硬着头皮接了下来,记得当时讲的是高二生物“光合作用”那节内容,讲完课后,黄老师对那节课的评价很高,记得他的最后一句话是:“特级教师上课不过如此!”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自那以后,我都能很自信的承担各种公开课和参加各种讲课竞赛活动。2014年6月,在“兰州市中小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我获得高中生物组第一名,同年10月代表兰州市参加了“甘肃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高中生物组二等奖。

2.教学研究――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研究的过程,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成长,在研究中才能提升。正是出于此理念,我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是令人羡慕的。

工作30年来,我立足课堂,坚持反思和研究,撰写了大量的反思和论文,其中的26篇先后在《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还有几篇论文获奖。

与此同时,我还进行一些专题研究。提到专题研究,我首先想到的是习题研究。我对习题研究是情有独钟的,记得刚工作时,期中期末考试试卷都由学校命题小组教师统一命制,我是校命题小组成员,负责生物学科的命题工作。鉴于此,我养成了平时收集试题的习惯,那时的教辅资料很少,好的试题更少,但每当遇到一些高水平的试题时,我如获至宝,兴奋不已,反复琢磨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技巧,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慢慢地,我开始了原题创作,也能命出一些自己满意的试题,其中的9道题发表在《生物学通报》1992年第7期的“每期10题”栏目。在当时,这一栏目的试题质量是广大中学生物教师最认可的。试题的发表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恰好那年我带高三生物,在复习阶段,我对习题教学从选题到讲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那年的高考生物成绩,创下学校最高记录。1993年8月,在华东师大举行的“纪念《生物学教学》创刊三十五周年的全国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上,我的论文“习题教学法”被评为二等奖,全文发表于《生物学教学》论文集。

真正开始接触课题研究,缘于我这一生值得骄傲和自豪的那次培训。2000年10月,经过教育部的层层选拔,我很荣幸地被选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历时一年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这项培训是“跨世纪园丁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和课题研究两个阶段,集中培训历时三个月,教育教学研究是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裴娣娜、肖川等教授讲了一系列关于课题研究的专题,刘恩山、朱正威等教授结合具体案例教我们如何开展生物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学会了课题研究。培训中有一个规定,每人都要开展一项课题研究,并且在3个月培训结束时完成开题报告,来年10月进行答辩,要求自己确定研究题目,自已选择导师。鉴于对试题有一定的研究,我确定的研究题目是《素质教育观下的中学生物命题研究》,导师是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张崇浩教授。从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结题报告以及答辩幻灯片的制作等环节,张教授都给我全方位的耐心指导,通过亲身体验,我学会了课题研究。课题通过了答辩验收,课题论文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在随后的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2项。

2018年11月,我主持的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生物生态化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了鉴定,鉴定等级为优秀。甘肃省教育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从2018年甘肃省结题评审项目中精心筛选出了14个优秀课题成果报告,汇编成《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课题成果报告(2018)》(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9 年6月),作为优秀成果推广和借鉴。非常荣幸的是,本课题报告入选,成为推广的成果之一。

同年10月,我的一项研究成果获兰州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教育故事获兰州市主题征文一等奖。

2011年,甘肃省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主编的《学业质量模块测评――生物》一书, 2012年8月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曾在我省大部分高中和《生物》新教材配套使用。

3.实践育人――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成就自己

工作第一年,我和同事一起,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生物课外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1年10月,学校举办首届文化艺术节,我用学生制作的标本布置了两个展厅,那两个展厅便成了那届艺术节上最靓丽的风景,吸引了无数的眼球,学校全体师生及合作地区中小学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了参观,多家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展出的学生作品,不仅数量多,品种多,有些标本还非常难得,如有一套羊胚胎发育浸制标本,从早期胚胎到分娩前从小到大共有10缸,胚胎非常完整清晰,这些材料是一位在肉联厂工作的学生家长提供的。还有一些珍贵的植物和动物化石标本。从此以后,学校非常重视生物课外活动,在场地和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生物课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许多成果和奖励。在历届的“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中,仅我指导的学生项目就有50多项获奖,其中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16项,学校两次获得“甘肃省优秀组织奖”,我本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采集植物标本时,我跟学生一起发现了一株奇异的植物,移栽到花盆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记录,照片和观察记录一并寄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鉴定,此植物为兰科植物的一个变种,照片和观察记录发表在《中学生物教学》1995年第6期。

?

学生的激情一旦被点燃,兴趣被调动起来,其参与活动的热情会达到极致,家长也会尽力配合,甚至参与其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其产生的效应是难以预知的,收获的成果也是始料未及的。

4.年轻教师的培养――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是出于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我的成长非常迅速, 1997年破格晋升为一级教师职务, 2004年晋升为高级教师职务。1998年9月被评为“甘肃省优秀科技辅导员”,2005年6月被评为“甘南州青年教学能手”,同年9月被评为“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2009年11月被确定为兰州市市级骨干教师,2016年5月被确定为“甘肃省省级骨干教师”; 2017年9月被评为“兰州市第五届金城名师”。

在获得上述荣誉的同时,我也肩负起了培养年青教师的任务。从1990年开始,我就开始担任教研组组长工作,担任过20多年教研组长,在年轻教师的培养上,我也倾入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9月成立“张改相名师工作室”以来,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一起,在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工作室成员成长迅速。工作室一年多来取得的成果有:已经通过鉴定的课题有6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4项;正在研究的课题有8项,其中省级5项,市级3项。发表论文19篇,获奖论文8篇,获“2018年兰州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成员获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及学科竞赛奖10人次,指导学生竞赛获奖6人次,工作室成员共承担讲座任务8人(次),去外地参加或组织教学研讨或学术交流活动3次,送教下乡3次,担任各种评委10人(次),主题征文评选中1人获一等奖、1人获优秀奖,开发校本课程3本。

耿耿园丁情,拳拳育人心,身居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而今,我已到知天命之年,内心世界会更为广阔和斑斓,心境会更致远、更淡泊。回顾30年来的成长历程,自己清晰的认识到,教师成长的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内驱力,从自省到自律,再到一种自觉的行为,这需要受得了劳累,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校定方向,从容起程,就能走出一个崭新的自我,心有多静,就能走多远,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高二必修3第七十一页练习第一题怎么做

1、 有丝分裂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如下:(假定正常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a色体为2N)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的含量 2a→4a 4a 4a 4a 4a→2a

染色体数目 2N 2N 2N 2N→4 N 4N→2N

染色单体数目 0→4N 4N 4N→0 0 0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图象可以表示为:

在此,特别要说明的是:染色体的变化是后期一开始就从2N→4 N,而到末期结束的那一瞬间从4N→2N。所以其图象是末期结束的瞬间下降到2N。有些书中的图象从末期开始就是2N了,是错误的。在瞿中和、王喜忠和丁明孝的《细胞生物学》中,这样描述的:染色单体到达两极,即进入末期(telophase)。……到达两极的细胞开始去浓缩,在每一个染色单体的周围,核膜开始重新装配[1]。显然此时细胞没有分开,染色体还没有减半。只是到了末期结束时,细胞才一分为二,染色体才减半的。

2、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假定正常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a,染色体为2N)

①性源细胞[

精(卵)原细胞] ②初级性母细胞

初级精(卵)母细胞 ③次级性母细胞

次级精(卵)母细胞 ④性细胞[精(卵)细胞]

前期

Ⅰ 中期

Ⅰ 后期

Ⅰ 末期

Ⅰ 前期

Ⅱ 中期

Ⅱ 后期

Ⅱ 末期

DNA

分子 2a→4a 4a 4a 4a 4a→2a 2a 2a 2a 2a→a a

染色体 2N 2N 2N 2N 2N→N N N N→2N 2N→N N

染色

单体 0→4N 4N 4N 4N 4N→2N 2N 2N 2N→0 0 0

同源

染色体 N N N N→0 0 0 0 0 0 0

正确的图象表示为:

(来自k12方仲扬)

有很多高考复习资料如:

(来自:全品高考复习方案—教师生物手册,西苑出版社)

作者的观点是在末期一开始染色体和DNA就减半了,而在细胞分裂中,我们描述的各个时期的特征是以一个细胞为单位的,显然在末期开始,只是染色体由纺锤丝的牵引移向两极,而此时细胞还未一分为二,还应该看作一个细胞,所以染色体还是和后期一样没有变化。只是到了末期结束的那一瞬间,一个细胞才形成两个子细胞。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才会减半。因为我们考虑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以一个细胞为单位的,经常也这样说,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一个细胞,在一个细胞的基础上考虑其中的染色体及DNA的变化。很显然,末期结束的一瞬间染色体及DNA才算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了,才能说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及DNA是原来细胞(母细胞)的一半。

以上两图象是在志鸿优化设计丛书《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教师用书中第27页出现的。前后图象明显矛盾。染色体是在末期结束的一瞬间减半的,而DNA的含量却在末期一开始就减半了!

同样在全品高考复习方案第31页也出现了以下图象:

以上只是在这两本书中看到的情况,至于其他书中肯定也有类似。如:《南通考案》2004年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生物第这是第 页里出现的。

答案是说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e开始到j结束。说明前一次细胞分裂是e结束的,那么从d到e是细胞分裂后期。DNA含量末期结束减半。

此图的DNA和染色体数目在后期结束末期一开始就减半了。前后图象矛盾。

这里还一本高考资料,是天骄之路中学系列《2004高考命题趋向及解读》(总策划刘津,主编韩苹、郑富明,审定高考命题研究组)里的一题,如下:

作者对此题这样解释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裂并分成两组,向两极移动到达两极,末期细胞是形成子细胞核并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因此,只有末期结束、子细胞形成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才由母细胞的4N降为子细胞的2N。而A图认为后期结束即末期开始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就由4N降为2N,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末期结束以前4N的染色体和DNA仍在一个母细胞中。B图中DNA复制情况不对。C图中的错误是,认为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的数目是逐渐下降的,实际上染色体和DNA的数目由4N降为2N是在形成子细胞的瞬间实现的。所以,答案是D。

我认为作者的叙述及答案是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观点。

所以基于现在高考辅导资料的混乱情况,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我们的教育专家要统一制定要求,作出符合实际的规范的图象,以免在各种复习资料中各持己见,出现混乱局面。苦了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让学生们无所适从,在高考中真有此类题目出现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综上所述,有以下观点。

(1)细胞是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最小单位。一切生命活动极其特征都要在细胞的基础上来考虑。所以,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中染色体及DNA的变化都首先要在一个细胞的前提下,再来思考在一个细胞中它们的变化。

(2)要尊重事实,深入理解教材。

如在有丝分裂各个时期中,末期开始,细胞还是一个,只是细胞此时在进行核的重组和胞质分裂,里面的染色体的数目和中期一样没有变化,只是到末期结束的一瞬间,细胞才一分为二,才能说染色体减半了。所以要正确理解教材中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这句话。

在减数分裂中也要这样来考虑,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末期结束的一瞬间,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都减半了(与后期相比),第二次减数分裂,染色体由于在后期姐妹单体的分开而使数目加倍,到末期结束时又减半了,恢复到第一次减数分裂结束时的数目(体细胞数目的一半),而DNA的数目到末期结束时又减半(成为体细胞的一半)。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在这里没有争议,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由于姐妹单体的分开,使其数目一下降为零。

所以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及DNA的变化规律及其图象可以表示为如上面的图象。

高考史上最高分

思路分析:由于样本的极差为364.41-362.51=1.90,取组距为0.19,将样本分为10组.可按照下列步骤获得样本的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折线图.

①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②确定组距与组数.为了避免一个数据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从而造成重复计算,分组的区间是“左闭右开”的;

③决定分点;

④列频率分布表.

解:(1)作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直方图的过程如下:

①求极差,在上述数据中,极差是364.41-362.51=1.9.

②确定组距与组数.

如果将组距定为0.25,那么由1.9÷0.25=7.6,组数为8.

③决定分点.

根据数据的特点,第1小组的起点可取为362.50,第1小组的终点可取为362.75,所得到的分组是[362.50,362.75),[362.75,363.00),…,[364.25,364.50).

④列频率分布表.

如下表.

分组

件数

频率

[362.50,362.75)

5

0.062 5

[362.75,363.00)

6

0.075

[363.00,363.25)

8

0.1

[363.25,363.50)

23

0.287 5

[363.50,363.75)

16

0.2

[363.75,364.00)

13

0.162 5

[364.00,364.25)

7

0.087 5

[364.25,364.50)

2

0.025

合计

80

1.000 0

⑤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

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

(2)连结频率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如下图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零件落在[363.25,363.50)内的最多,大多数零件落在[362.75,364.25)内.

跪求2004年广东 江苏高考生物试题

历史高考最高分748分。

张镇风,总分748分。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语文:150分;英语:150分;数学:148分;理综:300分。

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在中国高考史上,他缔造了传奇。除了数学失了2分,其余都是满分。关于他报考哪所大学?后来发展如何?几乎没有任何报道或线索。有消息称,目前他在美国一家跨国公司做CEO,但已无从考证。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高考状元:

王端鹏,总分749分。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数学:149分;理综:300分;加分:20分。

2004年高考,烟台二中校实验班学生王端鹏以749分的高分获得山东省理科“状元”,成为烟台市学生在“恢复高考”27年来,第二次夺得全省文化成绩最高分。

王端鹏绝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他热心班级工作,喜欢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还是学校各类辩论赛的骨干;他爱钻研问题,课余时间喜欢阅读课外书,对近代物理学、文学、军事都很感兴趣。

王端鹏是高考分数为749分,离高考满分只差一分,其中数学科目为149分,语文科目取得138分,英语142分,单科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

另外他在参加奥赛另外获得了20分的加分,高考成绩在当年的山东省理科生当中位列第一,王端鹏在校期间曾获得"省三好学生"、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全国化学奥赛三等奖,是同学和老师眼中典型的学霸级人物。如今的王端鹏担任中科院从事研究员。

历史上高考满分750状元黎雨佳:

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来自树德中学的黎雨佳,高考成绩:语136,数150,外144,综合290,裸分成绩720分,但是!重点来了,人家早在之前就拿到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30分,意味着这位学霸拥有750分总分的成绩,什么概念?高考总分也就750分而已啊!

黎雨佳属于典型性学霸,她说特别享受“刷题”的过程,“有时候很无聊,就拿两套题出来做呗。”黎雨佳每个星期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甚至要精确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

黎雨佳的教材和练习册放在书架上,几乎每一页都标注了很多符号。她每个星期会写一篇周记,把当周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情记录下来。她说,有时候状态不好,写周记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所以十分有必要。

黎雨佳说,很多人说反对题海战术,但在她看来,没有足够的练习,没有见过足够多的题型,在考场上是没有自信的。

黎雨佳的兴趣比较广泛,她喜欢音乐,喜欢听周杰伦的歌,喜欢动漫,还喜欢看书,喜欢杜甫的诗歌。她经常与语文老师袁学民谈天说地。这个假期,黎雨佳很忙。每天上午到驾校学车,下午弹吉他。

广东:江苏:

文章标签: # 细胞 # 学生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