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复读名人百度百科_高考复读百万

tamoadmin 2024-06-24 人已围观

简介1.2023年江西禁止复读吗2.高考落榜生如何选择3.如何评价高考钉子户梁实?4.高考失利是否该选择复读?哪些情况不建议复读?5.复读的问题6.当年647分考进985却在网吧玩游戏住四年的“7哥”,后来怎样?教育部明令禁止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但是有读者举报称,河南多所省级素质教育示范性高中(以下简称“省级示范高中”)却在大张旗鼓地招收复读生。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专程赴河南商丘和开封

1.2023年江西禁止复读吗

2.高考落榜生如何选择

3.如何评价高考钉子户梁实?

4.高考失利是否该选择复读?哪些情况不建议复读?

5.复读的问题

6.当年647分考进985却在网吧玩游戏住四年的“7哥”,后来怎样?

高考复读名人百度百科_高考复读百万

教育部明令禁止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但是有读者举报称,河南多所省级素质教育示范性高中(以下简称“省级示范高中”)却在大张旗鼓地招收复读生。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专程赴河南商丘和开封进行了调查。

 “全国最牛复读班”和“全国最牛四年制高中”

 在河南省级示范高中商丘市一高,记者看到,这里的高三复读班8月2日已经开学。几个巨大的活动板房,就是复读生的教室。在一个被称为“灾区安置房”的复读生教室里,140多张课桌上堆满了课本和资料。由于班额超大,又是在活动板房里上课,一些复读生称其为“全国最牛复读班”。

 暗访时,该校一名高三复读班的班主任告诉记者,复读生高考成绩446分以下的交1.1万元,446~450分交1.05万元,476分交4500元,一本线以上的免费。

 在另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商丘市二高(良浩高中),负责复读班的老师告诉暗访记者,该校今年共招了24个高三复读班,其中理科复读班18个,文科复读班6个,平均每个班招收学生80多人。

 记者走访时看到,该校复读班都集中在2号教学楼上课。1名复读生说,他就是二高今年的毕业生,今年高考考了550分,已经收到了一所二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他觉得一方面那所大学“没什么名气”,另一方面回学校复读也不用交学费,如果考上重点大学,学校还有奖励,所以决定回来复读。

 据该生介绍,他所在的复读班有一半学生都是二高今年毕业的学生,其他班也基本都是这种情况。因为刚上完高三,又回到原来的学校复读,所以不少复读生都被戏称为“高四学生”。由于回本校复读的学生比例较大,所以该校又被网民发帖称为“全国最牛四年制高中”。

 在河南省示范高中商丘市四高,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大同小异。该校负责招收复读生的老师说:“我们今年招收15个高三复习班,普通文理10个班,艺术5个班,计划招生1000人。不是我们区的考生,高考时学校还负责把户口迁来。”

 该校还在招生简章中列出了诱人的奖励政策:“凡在2010年高考中,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复读生,学校发放助学基金每人10万元;高考分数名列商丘市第一名奖10万元,第二名奖5万元,第三名奖2万元;名列睢阳区第一名奖2万元,第二名奖1万元,第三名奖5000元。”

 在河南省示范高中开封县一高,学校大门口醒目位置张贴着该校2009年复读生招生简章。上面写道:“2009年招收14个复读班,其中10个理科复读班,4个文科复读班。”

 在开封县一高行政楼一层招生办公室咨询,一名老师告诉暗访记者:“现在已经有600多个复读生报了名,每年都能招收800~1000人复读。复读班都是县一高的老师教课,保证教学质量。”

 该校在其公布的资料中有具体标准:2009年高考成绩在475分以上的考生来复读,该校免收复读费;分数达到一本线的,一次性奖励2000元;分数达到二本线的,一次性奖励1000元;高考成绩475分的,交复读费550元,向下每低一分多交50元,400分以下的一口价交费5400元。

 招收复读生都是公办高中“分校”干的事儿?

 2004年4月1日起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应当经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

 河南省教育厅也在2006年就提出明确要求,已审批的改制学校达到“四独立”(独立的法人,独立的经费核算、人事管理,独立的校舍,独立进行教育)要求的,由省辖市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省发改委规定的收费办法和标准,办理收费许可证;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限期整顿,停止招生,杜绝“校中校”和“一校两制”。

 但是这些举办复读班的公办高中在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时,无论是口头咨询,还是在招收复读生的招生简章里和协议书里,都回避甚至只字不提“分校”的字样。在记者采访时,这些公办高中和有关教育部门却纷纷表示,招收复读生都是公办高中“分校”干的事儿。但是,据记者的调查,这几个所谓的“分校”都明显不符合“四独立”的要求。

 商丘市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解释说,商丘市一高招收复读班都是分校行为,与总校无关。但是商丘市一高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明确地说:“一高和分校,就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他同时也向记者证实,分校是由一高全资开办,每年要向银行偿还1500万元的债务。该校的一年级新生和复读班学生都在分校校区上课,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都在总校校区上课。

 对于商丘市二高,商丘市教育局向记者提供的一份书面材料中称,以二高名义招收复读班的是“华侨良浩高级中学”(本名是“商丘二高分校”),与校址在古城区内的二高总校不是同一个学校。但是,该校在社会上广为散发的《2009中招答考生问》和该校主管的《良浩高中报》中,该校明确地写道:“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与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是同一所学校”,“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仍在古城内,新校区坐落在神火大道南段,两个校区同时招生”。

 商丘市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称,市四高招收复读班的也是该校的分校,但是该局却没有向记者提供任何证明资料。而记者在该校采访时,在校大门口看的是“商丘四高”的校名。该校向社会发放的复读生招生简章中,通篇也都是“商丘四高”的说明和落款,根本找不到任何分校的字样。

 而在开封县一高,记者看到,该校在校园大门的西侧挂的是“开封县第一高级中学”的牌子,东侧则挂的是“开封县第一高级中学分校”的牌子,分校占用的校园就是一高老校园的一半,两者只是用一道简易的铁制宣传栏进行了分隔,两个校园目前仍公用一个餐厅和部分宿舍楼。该校在招生简章中宣称的为复读班安排的教师,名字赫然出现在一高2008年优秀教职名单中。此外,该校的招生简章落款和入学协议落款都是开封县一高,复读生招生办公室也是设在一高行政楼的一楼,教学管理也是以“东院”“西院”的名称进行统一管理。

 该校一名招生老师说:“办分校,只是个形式。开学后,复读生在东院(一高分校校园)上课,男生宿舍在东院,女生宿舍在西院(一高校园)。”

 分校成了公办高中回避政策的幌子和挡箭牌

 在开封县一高今年7月7日向县政府、县教育局递交的一份报告中,记者看到,该校称在发展过程中欠下了3670多万元的外债,由于收费标准的降低,“三限”政策的限制,如果不举办分校,将寸步难行。

 2007年,该校开始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以校舍等固定资产折合人民币510万元入股,吸收社会资金490万元入股,共同兴办一高分校。其后,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文件精神,为规范高中分校办学体制,一高改变形式,采用租赁式办学。一高在报告中称,“在举办分校的两年多中,县一高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质教学资源优势,带动了分校的发展”,“缓解了一高的经济压力”。

 “国家禁止公办高中办复读班,但是公办高中不愿放弃一年数百万元的复读生收费,于是一方面打着分校的幌子来应付有关方面的检查,一方面仍以公办高中的名义大肆招收复读生。”商丘市一所民办学校校长说。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商丘市一高每年按1000人的复读生和1500名高价高一生来计算,每年获得的超额收费可达近2000万元,这也与该校校长说的每年偿还银行1500万元贷款的说法基本吻合。

 “为什么商丘市一高明明有两个校园,完全有能力让分校真正地做到‘四独立’,但是该校却就是不这样做,反而非要把本部和分校的学生混在一起,故意不让分校独立呢?”商丘市一所民办学校校长说,“我认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该校报名,否则,他们的分校就同其他民办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到这几所公办高中报名复读的学生和家长,基本都被告知,分校与总校是一体的,分校只是一个名义。而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些公办高中办的复读班,主要看中的就是公办高中优质的师资力量。

 对此,开封县一民办中学的校长也说:“公办高中办分校,如果他们严格按照‘四独立’办学,严格以分校来招收复读生这没有啥说的,但他们实际上仍是在利用国家的公共教育资源办复读班,招复读生,招高价生,分校只是他们应付检查的幌子和挡箭牌,这明显是不公平的教育竞争,也是对《民办教育促进法》极大的嘲弄!”

 截至记者发稿时,商丘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该局将严格要求全市各公办高中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规定,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严禁以任何名义举办或变相举办任何形式的高中复读班,严禁招收高考落榜生复读或插班学习;对于不符合“四独立”要求开办的分校,包括以公办学校名义宣传招生等行为,也将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对违纪者将严格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开封县教育局则表示,该局对县一高分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仍无法作出判定,待进一步调查落实后,进一步进行完善。

 本报郑州8月9日电 本报记者 韩俊杰 实习生 卜俊成

2023年江西禁止复读吗

可以。要先办理大学退学手续,取消大学学籍,然后再回高中学校报名复读,重新参加高考。复读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比如年龄、家庭条件以及院校专业的喜欢程度等。

1、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的院校以老弊悄外被录取的招生志愿生源枯竭时,可以参加全国普通高校专项计划的复读考试。

2、复读生需要具备,年龄要求不能超过23岁,且必须对上一年度本人高考所在省(区、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核查结果同意并无异议。

需要注意的是,复读考生需要再次经过一年的准备和努力,为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付出更多的努力。

首先,全国高考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性高考考试,是所有高中毕业生升学的重消尘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考生需要在高中三年(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完成学业,参加全国高考,以此决定其个人高考成绩的升学和发展的方向。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考生可能要选择复读来提高自己的高考成绩。

今年的高考考试与其他年份的考试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今年的高考时间推迟到了7月,考试周期很长,综合考试时间长达七天,考试范围和难度也有所变化。

2、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原本应该属于学习时间的时间被推迟了,往往高中生没有真正有足够充沛的时间来进行备考。一些考生可能还没有真正对这个重大考试进行系统的准备,就已经进入了考试状态。

3、今年考试的难度虽然也很高,但在面对备考周期较紧、有变数的实际情况下,即便复读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大部分自主学习时间,但也是绝非一件易事。

4、今年的高考十分特殊和复杂,因此复读的选择也要根据不同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决策。如果考生深知自己的考试情况,有信心和能力在现在的考试环境下获得好成绩,那么就无需考虑复读的选择。

5、但是,如果侍渣考生认为自己的学习不足,缺乏足够的考试准备,或者因为个人原因没有充分准备,或者本次考试成绩不理想,那么选择复读也是一种好的选择,可以增加一份经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选择是否复读应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考虑到自身的能力和准备情况,但是不要盲目选择,也应该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做出理性的决改桥派策,不要轻易取消就业和升学的机会。

高考落榜生如何选择

可以复读。国家并没有完全禁止高考重读。

江西高考还是可以复读的,并没有特别限制。

参加高考方面:复读生和应届高三毕业生在高考政策是一样的,没有地区限制,一样都可以参加高考。

录取方面:对待高考复读生,必须和准高三生录取政策一视同仁,高考不得有扣减分数出现。都是达到同样的分数线,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填报的高考志愿来录取。

对于少数民族来说,高考加分这一项,每个民族都一样。

不过复读生要注意:国内大部分军事类大学都是不收复读生的,部分大学也是有这样的规定。

只是一些省份,如四川、云南、贵州、黑龙江的大庆和河南的一些城市,明确要求公立高中不得招收重读生。

其他地区没有禁止高中生复读的通知。即使在这些禁止留级的省市,高中生也可以留级,但他们只能上私立高中或培训机构,而不能上公立高中。

有必要复读吗

如果有人说你的高考是由于表现不正常和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而且确实与你理想的学校有很大差距,我建议你重复一遍。如果你真的不想学习,不建议重复,因为你没有准备,重复的压力很大。此外,一年后毕业的毕业生将增加数百万,就业机会也将减少。

你需要亲自看看高考是否好。好的是,如果你去一所更好的大学,你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学术和学习氛围。糟糕的是压力很大,你可能得不到更好的结果。此外,如果你上的是一所好大学,你的未来可能不会更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四条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如何评价高考钉子户梁实?

考分数很低怎么办?考不上好的大学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很多高考落榜生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面对高考失败,考生一般都有这些选择:复读、服从调剂、读专科院校、直接就业、选择学热门技术。那么,如果孩子高考分数比较低,应该如何做打算呢?上什么学校学习比较好?

选择学热门技术

无论上大学还是以后考研究生,最终还是为就业服务的。从未来的就业来看,选择一门热门的专业学习,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

IT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IT业已经成为最热门行业之一。我国IT行业正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对IT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以软件开发为例,我国软件人才需求正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需求近百万,而这些岗位也必将成为新的高薪就业的聚集地。

读专科院校需慎重考虑

读专科院校,也是很多落榜生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专科学校无论从教学还是学习氛围已经和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收费不菲,家庭条件欠佳的也要慎重考虑才是。

复读不是唯一选择

复读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个艰难的抉择,北大青鸟发现既要有重走一遍苦读之路的毅力,又要有面对可能再一次失败的勇气,这样的压力不是每个人能承受的。

服从调剂不可取

服从调剂就意味与理想的学校专业失之交臂,专家建议,服从调剂不可取,学校和专业不好,再加上自身缺乏兴趣,结果可想而知,与其服从,不如放弃另谋他路。

高考失利是否该选择复读?哪些情况不建议复读?

对于这位高考钉子户梁实先生,本人的评价如下。

年龄大了,应该放弃。1967年出生于四川的梁实,已经54岁了,25次高考中只被录取过一次,今年又只考了403分,可是偏偏想考上四川大学,有点太过偏执了,实力不够 ,年龄已大,理想过高,很不切实际,应该放弃,干好自己该干的事为好。

精神可嘉,做法欠妥。“高考”梁实的执着学习精神和理想追求,是十分可嘉的,也是应该肯定的,且是令人佩服的,但至今还是宁愿放下一切,年复一年地复读考大学的做法是欠妥的,他真的应该要好好感谢理解和支持他的好妻子。

360行,行行出状元。梁实的生意做得不错,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想上大学当然可以,拼上几年也就行了,差距太大,明知道考不上四川大学,尽心尽力即可,即使不做高考“状元”,还是可以做自己行业的状元的嘛。

“五十而知天命”,梁实已经50多岁了,且已证明了25年,就应该早点放弃,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把学习当成爱好,或者就去某个大学读书去,哪怕是随便某大学的大专也行。所以,他还是应该面对现实,做自己能够做到又能够做好事情,人生岂不是同样有价值和意义吗?

复读的问题

高考入学的方式仍然是“百万雄兵过河”。10很多年的寒窗苦读,高考是证实自身的功能很合理的一种方法。但是直到成绩公布出来时依然是几个欢乐几人愁,有的再次上高等院校进修,有的则名落孙山。假如在在今年的高考中落败得话,我能平静下来,用心的思索自身落败的缘故。是学习培训基本功很差?学习培训不努力?或是在高考中的出错所产生的?一般情形下,我是不会挑选认输,认命是畏缩不前的一种主要表现。2022年的高考总数已经提升1000数万人,是高考迄今为止人最多的一年,所以说的争夺的负担是特别大的,高考的落败如果是难以避免得话,那麼我还是要挑选复读。

读大学也是日后学生就业的必须。今日的时代是个青睐专业知识的社会发展。如今不论是党政机关或是机关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全过程中,最先必须的便是大学本科,并且许多都需要是第一学历。上不了高校,之后在工作环节中便会给自身提供许多的艰难,更不要说找一份称心的运行了。如今我国的新政对复读生没什么特别的限定,复读生可以和应届毕业生一样上好的学校。挑选复读必须承担许多的工作压力,是痛并快乐着,也有一定的风险性,终究测试或是有一定的可变性。你题型做随手了,成绩大会上获得,有时遇上几个题不容易做,就干扰到自身正常的的充分发挥,可是我能汲取教训,纠正不够,“吃一堑长一智”嘛。

我当初是确实特想读大学,我的理想便是想变成一名教师,如果不上大学,如何完成呢?因此复读,再去一年,随后考入了一所三流大学,之后又读过硕士研究生。如今算得上凑合完成了吧。如果不复读,也许难以完成吧。如今连好一点的中小学招教师,都需要大学本科,乃至双一流建设高等院校,或是六所师范学校。可是,我就触碰过很多人,复读的情况下情绪不大好,反倒学不起来了,随后就很不成功,又耗费了一年时长。因此,关键看的是自身的心理状态吧。假如要我重回高三,那我可以在高三那一年拼了命学习培训,往死里学,而不是复读。终究,复读一年,消耗了一年的时长。如今特别是在感叹时光荏苒。

我觉得这一应当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决策,假如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较为强,或是有别的非常好的道路,不复读也会出现精彩纷呈的人生道路。而假如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并不是那麼突出,又没别的更快的门路,复读再次参与高考,或许是咱们普通百姓飞黄腾达最合适的选择。测试前或考试期内遭受重要不幸,或是突发苦,或是发生巨大出错造成失分较多,和自身该有的水准天差地别,这样的事情下,可以考虑到复读!如果是悔恨自身为什么以前没好好学习,提前准备痛改前非、如梦初醒的,只需是上高校,之后仍然有用实际行动表明自身的机遇,而不是非得去复读!复读并不是说明自身的唯一挑选,而坚持复读的风险性则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够奋发向上,不足勤奋,极有可能虚高自己的决心和恒心,复读的不良影响恐怕徒劳无益,反倒耽搁一年,乃至完全伤了自个的自信心。

当年647分考进985却在网吧玩游戏住四年的“7哥”,后来怎样?

透析高考复读市场繁荣背后(转)

你知道吗?如今在全国不少地方,补习班在高中校园里唱起了“主角”。今年高考全国共有考生870多万,其中应届生500多万,那剩下的呢?

补习班市场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部分省市向补习班发出最后通牒:再不能手软了!

补习班,顾名思义,是让那些学业不及格的学生或没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成人,通过在班里的补充学习,来达到及格水平。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补习班,比如某门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补习一段再补考,比如小学生、中学生想在课外多学一门才艺上个特长班……总之“补”这个词,让人联想到在衣服的破洞上打一个补丁,虽说可以蔽体了,终究比不了新衣裳。

十年浩劫过后,百废待兴,社会上各种补习班渐如雨后春笋,那些错过了学习机会又心有不甘的人们,下班之后骑着自行车,穿大街钻小巷,坐进教室里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的营养。笔者就曾上过若干个补习班,英语、经贸、绘画……结业证书拿了一摞。但不管上哪个班,办班的人和报名的人都知道,补习班跟正规学历没法比,它不过就是“补一补”罢了,聊胜于无呗。

然而近些年,“补习班”的身份变得扑朔迷离。围绕着高考补习班,种种匪夷所思的怪现象发生了:没考上大学复读,考上大学也复读。

高分考生补习成风,目标直指清华北大。甚至有“800人上线,400人复读,应届生几乎都不走”的现象。一些重点中学的高考补习班容量上千人,已经超过了应届高三的人数;

为了创自己的“品牌”,争抢好生源,各补习班竞争激烈,花样翻新:高分复读费用全免,管吃管住,有的学校甚至倒过来给高分学生发“工资”;

学校为补习班排出最强的师资,正规高中的师资反倒被弱化……

一句话,补习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补丁”盖住了“衣裳”。

历史——补习班由来已久

可以说,“补习班”是中国当代高中教育一个特有的现象,且始终带有些许的微妙与尴尬。

高考制度刚刚恢复时,每年数以十万计的“文革”大龄考生,正是通过雨后春笋般的“补习班”这个带有速成性质的应考机制,源源不断地走进自己的理想圣殿之门,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及时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材。对这一代人来说,“补习班”就是他们青春时期一段充满激情的难忘记忆。

然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补习班的身份变得暧昧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它还赢得了一个含义颇丰的戏称——“高四”。

不过直到九十年代后期,补习班的情况依然比较简单:教师未必是专职的,生源自然都是落榜生,即便有流动也是区域性的微循环。班容量就是个六七十,总人数顶多为应届高三的一半,管理多为松散型的,明显带了成人味儿。最主要的是,其高考成绩难与应届高三相抗衡,尖子生几乎都在高三,很少听说补习班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所以,那时的补习班基本上是起一个补充和调节作用,属亚年级状态。

到了本世纪初,补习班却不哼不哈地从高三的背后抢步而出,没有什么铺垫,几乎一夜之间就火爆起来,其问题及危害也随之凸显——

现状——怎么了,补习班?

2001年高考,北方某中学应届高三理科班的小贾,取得了633分的优异成绩,目标直指北大,平衡志愿也只填了一个中央财大。但等录取线公布之后,小贾及全家的喜悦就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仅以一分之差而与未名湖无缘。那就上中央财大吧。偏偏股市的某些规律在那年的高校招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贾上北大差一分,上中央财大反倒差了两分……

一个月后,省招办的电脑莫名其妙地将小贾“发配”到了数千里之外的一所地方大学。他能甘心吗?于是,他毅然选择了补习,且因母校不办高分补习班,便远道省城,成为一家私立学校冲击来年高考的王牌。

正是从那年开始,“高分复读”成为全国各地补习班的一个醒目亮点,不少省市每年仅600分以上复读的就有数百名。的确,近年来的补习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如下几个明显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生源结构发生了“质”变,即出现了“达线生”。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类似小贾同学,分数在重点大学之列的;另一种是高考时勉强达线,补一年上重点大学可能性极大的。在普通的县城中学,这部分学生超不过30%,但影响颇为深远,直接带动了补习班市场的繁荣,以至颠覆了“落榜生才上补班”的传统观念,引起高中办学一系列非同小可的变化。

第二,成为不少学校的高考增长点,极富弹性和活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一般的县城中学,补习班的达线率通常在40%左右,而应届高三一般只有20%左右。多数学校的补习班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极少数“高考大户”更是急剧膨胀,动辄办十几个补习班,上千学生,超过了应届高三的人数。班容量更是惊人,出现了超百人的大型班,老师讲课时需要戴“胸麦”

第三,是名副其实的“高四”。不少学校的补习班基本上是按一个独立的年级来布局,甚至享有诸多特权,恩宠有加。最突出的是,补习班的师资队伍通常是这个学校的豪华阵容,而应届特别是高一年级却明显被边缘化,差不多变成青年教师“练手”的培训基地了。

第四,进一步拉大了校际之间的“鸿沟”,加剧了“贫富”分化。值得注意的是,补习班似乎在县城这个层面较为兴盛,而且竞争惨烈。多数学校为争抢好生源,不惜下调免费线,对宝贝似的达线生,有些学校更使出了发“月工资”的绝招!与此同时“高考大户”却不慌不忙,仅“达线班”就常常有好几个,甚至还有“尖子班”——每年把600分以上的集中到一个班。更让人羡慕的是,人家一般不需要主动“出击”招生,那些周边甚至数百里之外跨地区的达线生会慕“名”而来,什么都不免,还得至少交2000元。这就是实力!一般来说,“高考大户”属凤毛麟角,比如十个县城的几十所学校中,也就顶多出一两个。

第五,补习生中考取清华、北大的比例越来越大,补习班成了“藏龙卧虎”之地。

第六,在管理和用人等方面,补习班更是新招迭出,“机制”灵活。就连招生及开学的时间,彼此之间也费尽心机,以防生源跑到对方。更有甚者,6月8日下午,高考最后一门结束的铃声还没响,校门口便“不合时宜”地竖起了招收补习生的醒目广告牌,疲惫不堪的考生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心头便又投下了淡淡的阴影……

高考成绩一出来,招生大战便狼烟四起,而且战场深入到了考生的家里。

2004年7月初,北方一个小村庄好几天颇不宁静。原来这里出了一位仅差3分的应届高考落榜生,可似乎比考上清华北大还荣耀,只见院门口泥泞的地面上,今天停着面包车,明天停着摩托车,后天停着桑塔纳。更富有戏剧性的是,两个兄弟校的招生人员居然在此狭路相逢,戏语中明显掺了火药味儿……

家长是一位憨厚的庄稼汉,受宠若惊之余,也颇觉困惑:“现在的学校,这是怎啦哩?”

成因——剪不断,理还乱

A.学生及家长:不行了,就再补上一年吧!

学生及其家长是补习班市场繁荣的直接推动者。近年来补习在许多家庭被列入了正常的求学计划,上补习班丢人的自卑心理明显淡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历品牌化使重点大学特别是清华、北大,成为众多优秀生的“终极”目标,同时热门专业和学校所在城市的选择,甚至包括校风和氛围等,都成为人们决定上什么大学的参照系数。补习班正是为这种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需求提供了一个从容选择的回旋空间。高校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也是高中补习班市场持续升温的一个原因。人们不再急于随便进个什么大学,而是货比三家,不行就“补”。

与此同时,学校之间激烈乃至恶性的竞争,使不少地方的优生上补习班的成本极其低廉,有的几乎是“零成本”,这对相当多本打算“走”的学生颇具吸引力,觉得上补习班划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补习班的渐趋“优质化”,对学生和家长也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吸引力。“这样优秀的教师,在应届时都听不上人家的课,不上补习班多可惜。”不少同学说。

总之,现在的补习班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

当然,不少学生在作出“补习”的决定时,并不轻松,压力很大。大概与此有关,现在也有一股“潮流”,刚够“二本”的应届考生当年就走,家长表示支持:“何必要在补习班多浪费一年呢,反正以后要考研哩,路关键是在自己走。”

B.学校:高考离开补习班,更不行啊!

然而,补习班市场的繁荣应该说正是学校自己培植的结果。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学校才是最大的赢家,而且是“双赢”——强劲的升学率和鲜活的经济效应。此外,补习班还是打造名校“品牌”的终南捷径。

首先,学校是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和刺激这种“消费”。一位县城高中的校长一语道破天机:“高三拼本钱,再怎么抓也难有大的突破,与人家好学校根本拼不过。不如狠抓补习班,集中好老师,一年就见效。只要高考一好,整个学校当下就活了,当年高一的招生就有好生源了,收的钱也就多了。反正社会上只认你考得好,又搞不清是补班多,还是应届多。”补习班的成绩计入学校的高考升学率,本来是高考评估的含混或漏洞,现在却成了学校兴办补习班的不竭动力,也是补习班难以禁止的症结所在。

补习班的另一个特有功能,就是可以优化生源,重新洗牌。一所学校只要升学率与经济效应的“互动”进入良性循环,当“庄家”即“高考大户”的时代就会到来。

说到底,升学率是一种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利益。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补习班的不明身份恰好形成了政府规范办学的真空地带,成为一个学校市场因素最活跃的“自留地”,并为其迅速壮大提供了广阔天地。

对许多“中不溜儿”的学校来说,补习班带来的则是一种难言的尴尬:不办,不行!办,就行吗?代课教师要发补助,还要发高考奖,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优生要免费,达线生还要发“工资”。羊毛出在羊身上,于是只能是“狠”下心吃定后边的三分之二,少1分交多少钱,明码标价。而且,还要占用有限的优质教师资源。可如果不办呢?升学率有可能马上下跌,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竞争对手乘机扩大地盘,生存有可能立刻就成了问题。因此,大家只能是咬着牙硬撑着!而竞争一旦进入白热化,也就顾不上手段光彩不光彩……

C.教师:带补习班有意思……

教师,在补习班是一个“打工者”,但又是一个既得利益者。带上一年,就能领到少则千元多则成万的高考奖,对一个教师而言,能不诱人吗?且补习班容易出成绩,能迅速推出“名师”。在填“个人简历”时,“多年带高三补习班”成为最有分量的一句话。是的,带补习班意味着被重用,甚至是一种实力和荣誉的象征。最关键的是,教师是整个补习班运作的具体操作者,特别是班主任,作用非凡。

D.社会:不上补习班,让孩子们干啥?

假如某所学校要取消补习班,当地政府可能首先会不乐意:不让孩子们上补习班,让他们干啥?的确,在当地政府的眼中,补习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考得好”已经成为一个上下都公认的体面政绩;何况补习班办好了,不但可使当地生源不外流,还能吸引周边的学生,对当地经济的拉动和社会就业的适度缓冲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老百姓也会说:“补习班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国家的政策是在鼓励嘛,媒体上报道六十多岁的人都能考大学。”显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补习班已经成了一个多种利益的“共同体”,甚至涉及地方利益。一位权威人士说:“本来社会上有复读的需求是正常的,补习班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不正常的是,现在过于庞大的补习班市场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补习班应该以不挤占应届生资源为前提,应该由社会力量来运作。”

危害——补习班,不取消不行了!

“政府只能提供三年的高中教育,多一个补习生,就少一个应届生。这对应该享受高中教育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有家长会说,我也出钱呀!但高中教育是公共利益,大量的投入还是由国家来承担的,而且高中教育本身就是稀缺资源,是极为有限的,你是挤占了别人应该享受的资源,并且是优质资源啊。”一位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层领导指出。补习班的存在是对国家普通高中三年政策的背离,是公办高中教育领域的“违章建筑”。这是其危害之一。

其二,补习班的迅速膨胀导致整个高中教学领域的“生态系统”开始失衡,教学重心出现位移,喧宾夺主,主次颠倒,严重影响了应届生的教学质量,并且必然产生“应届不行靠补班”的恶性循环,促使教育周期不自觉地延长。这难道不是高中教育的一个怪圈?

其三,过早地给学生和家长以心理暗示,增加了他们对补习班的依赖心理。同时,补习生与应届生在“时效”这个层面上,显然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在高考时却享有同等的资格,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且一届顶一届,似乎形成了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多米诺骨牌”。而且,靠时间硬“磨”出来的大学生,即便是品牌的,总体来说能有多大的后劲?

其四,“高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只是一种应试训练,岂能成为正规学校的组成部分?以语文课堂复习为例,第一轮就要“消化”一本50多万字的大部头复习资料,还不算月考和周练之类。而后模式化的毫无新意的“练兵”题铺天盖地而来,你别无选择,只能挣扎在茫茫题海中,努力而又机械地咀嚼被精细化了的“旧”知识。

三年前,一名女生信心百倍地来到邻近县城的一家“高考大户”补习。可两个月后,就落“泪”而逃。她说“实在吃不下那份苦”: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起床,晚上很晚才休息,一个月只休息一天。有一次上自习时,她突然头疼,同桌便扶她回到宿舍,并倒在床上都睡着了。等再到教室时,她俩的课桌已经被班主任抽走……用的复习资料不知是哪儿搞来的,同一个知识点,别的资料训练100道题,这本可能有200道,做得人头昏脑胀。最受不了的是,大家一天到晚都很少说话,人人课桌前堆着一尺多高的资料,当你不小心很响地推开教室门时,立刻会有几十颗戴着眼镜的脑袋,冷漠地从书堆后伸出来……“我再坚持下去,就要神经了。”她说。耐人寻味的是,家乡人在善意地指责女孩“没毅力”的同时,对该校补习班的这套“严”字当头的做法盛赞不已。这是教育之悲,还是喜?显然补习班已经将应试教育推向了极致。

其五,补习班带来的“泡沫质量”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以及校际关系,与中央的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比如想方设法留住高分段学生,所谓一个好学生要为学校作三次贡献;比如无序竞争,不择手段,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等等,加剧了教育这方净土的污染。

其六,大量的达线生选择复读,对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不少省市复读的达线生是以“万”来计算的。据说,有一个县近年来高考成绩突出,原因何在?达线800人,就有差不多400人复读,应届生当年几乎都不走。

其七,激烈的竞争、浮躁的氛围和过重的工作量,使教师疲于应付,实在无暇静下心来钻研业务,造就的是一批长于应试技巧,缺少专业素养,缺乏发展后劲的伪“名师”。同时,补习班明显的商业气息,已经影响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就公开逗乐说:“拉来一个达线生,咱们老师的高考奖就又多一千块。”教师们感慨万端:“以前学生考上大学对老师感激不尽,现在寡淡得多了。”师生关系事实上是被扭曲了。

其八,影响了高中规模的扩大和高中教育的普及,甚至是以漠视整个高中应届生为代价的,是高中教育一种畸形而无序的发展,是一种典型的饮鸩止渴、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

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分析:“以前补习班的危害不明显,这几年一膨胀,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后果太严重了,造成的重复浪费更是惊人。再不采取措施,我们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从何谈起?”

这是全国不少省市痛下决心取消补习班的原因所在。其中山西的措施就很有力度,并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出路——堵疏结合,平稳过渡

取消补习班是一个敏感的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成为社会问题。

今年春天,山西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从2005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分批分类,到2007年在全省的公办高中一律停办补习班。同时,提出了示范高中底线制以及减少或取消招生计划等处罚措施,并要求各级政府高考评估时将应届和往届分类统计成绩,以降低办补班的热情。

公办高中不允许办补习班,那么有复读需求的大量学生又该如何呢?山西的思路是政府负责,分步实施,逐步过渡到社会力量和民办高中。即综合治理,堵疏结合,合理引导,健康发展。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补习班的问题如此复杂,能取消得了吗?这种疑虑和担忧是普遍存在的。2005年7月13日,在吕梁市高中教师集中培训的开幕式上,山西省教育厅领导作了专题讲座。有人当场递上一张纸条,问省里对补习班是什么态度,当听到“坚决取消,决不手软”的答复时,一个让人意外的场景出现了:体育馆内的3000多名教师一下子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12天之后,省工作组奔赴各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项检查。结果超出了工作组的想象。第二小组组长、原省教育厅普教处处长何汉耀感慨地说:“下边确实做了许多工作,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看来取消复读的前景是乐观的。”

其实,山西不少地方早在几年前就停办了补习班,其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阳泉模式 “认识深,起步早,措施硬,效果好”,这是专家对阳泉市做法的高度评价。该市只有130万人口,可这个“弹丸之地”却长达十几年执山西高中教育之牛耳,且各校之间旗鼓相当,“均衡发展”,老百姓上学是不大考虑择校的。2002年,该市经过一番内部“斗争”后,决心在“高品位上运作”,市内的三所高中率先停办补习班;现在全市15所高中,除平定二中和玉泉中学外,“补习班”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今年高考该市在全省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人口近300万的太原市,也是早在几年前公办高中就全部停办补习班,完全由民办学校和社会力量来承办,同样形成了区域性的良性“生态环境”。

——“太行”模式 长治市共有13所公办高中,省教育厅直属的太行中学在其中并无明显的优势。2002年高考,他们的应届生300人中考上了60人,补习生300人却考上了160人,使该校在全市打了个翻身仗。可就在这年秋天,该校毅然停办了补习班。与“阳泉模式”不同的是,该校是“孤军”奋战,这更需要勇气!毕竟每年要损失近200万元。值得欣慰的是,该校高考升学率近年来直线上升……

——孝义模式 今年盛夏,孝义教育局对全市的补习班进行统一部署,对四所公办高中是批班数和人数;对民办的则主要是“审”教师。一旦发现你聘用公办教师,哪怕是一个,预交的5万元就变成了罚金。结果好几家民办的补习班,纷纷到周边的县市“求贤若渴”去了。最头疼的事情,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晋中模式 “政府出面,统一管理,大‘同’小‘异’,抓点带面”。具体来说,就是实行申报制度,按省厅2005年“不超过应届高三人数的25%”的要求,批准全市18所公办高中今年可招补习班56个,共2690人(以前补习生在12000人左右),并实行学籍备案管理。如有违规者,有关部门即可查处,并没收其非法所得。在此基础上,各县又可有自己的做法。比如介休所有公办学校的补习班今年就彻底停办,并由教育局委托一家私立大学“同文书院”,民办公助,集中来办。昔阳县则委托给“教育技术服务中心”。祁县的民办力量薄弱,为保证教学质量,教育局出面组织“祁县高考复习中心”,逐步向社会力量过渡。运城市盐湖区等地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

不少教育专家建议:“应该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高考质量评估体系。最起码是将往届生与应届生分开,包括高考报名以及上级部门对各校的高考考核方案,要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当然,尚有诸多问题值得注意和警觉。比如,公办退出补习班市场之后,这块领域的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比如,如何尽快培植民办和社会承办补习班的力量?

阳泉市看得更远一些,该市教育局局长赵平有说:“补习班推向社会之后,这笔收入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流向,经费毕竟还是制约我们发展教育的因素。办补习班的成本低,垄断性又强,一支粉笔,一本资料就可以让你上大学,有一个小板凳一年收一千块钱,吃不住量大呀。一旦流入某些办学思想有问题的人手里,就会形成暴利。所以,这块市场公办学校退出后,不能放任自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该市已经形成气候的民办补习机构,运作规范,蓬勃发展,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好大一个“补”

补习班的异化,大量的高分复读现象,不能不说是应试教育走向极致的反应,是高中教育的一个怪胎。“片面追求升学率”不仅还在追,而且追得更上“层次”:从追求升学到升一类大学,到一类中的重点,再到重点中的清华北大——数百万人拼着命向金字塔最高的塔尖攀登。

时至今日,重点中学办高考补习班的弊端已经显而易见。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补习班每年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惊人,宝贵的高中优质资源被挤占,正常的高中教育秩序乃至高校招生秩序被搅乱,并年复一年恶性循环。正如专家所言,补习班市场的繁荣是以降低高中教育质量为代价的,是高中教育一种畸形而无序的发展。

该是痛下决心的时候了。山西等地取消和规范高考补习班的经验,值得各地参考和借鉴。

让补习班回到补习班的应有位置上,让“补”还原为“补”。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在网上掀起热议的“7哥”?7哥是吉林大学附近一家网吧的传奇人物,他在网吧吃住四年半,固定的坐在77号座位,因此得名7哥。他并不是无业游民,而是旁边“985”、“211”高校吉林大学的学生。一个考入名校的天之骄子,为何要蜗居网吧,时至今日,7哥的生活又有什么变化?咱们一起来看看。

7哥本名靳爱兵,年出生在河北省怀安县。村子里,“靳”是大姓,靳爱兵也是个颇为出名的孩子,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2003年,靳爱兵高考发挥一般拿到一所普通本科大学录取通知书,有一家私立学校给他奖学金,让他过去复读,并承诺考上排名前十的重点本科,就奖励3万元。

2004年,复读一年再战高考的靳爱兵发挥出色,647分考入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那个时候,他是靳家甚至整个村子的荣耀。上了大学,身边没有父母的唠叨,靳爱兵如出笼的小鸟。大一时,他规规矩矩上课,偶尔玩游戏、看小说,成绩不好不坏。大二开始,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逃课去网吧。大三,科越挂越多;大四,毕业证、学位证啥也没拿上。

2008年,大学生涯结束,靳爱兵回家,不知该如何交代在家只待了两个月就再度离家,这一次他一去不回,再不跟家里联系。他去了哪?原来是回到大学附近的网吧,将行李都搬到网吧,固定在77号座位,开启了4年半的网吧生活。

那是一段暗无天日的生活,靳爱兵蜗居在网吧一角,生活所需全靠做职业的游戏代练,按他的说法:一个月赚个3000块没问题,在网吧的消费很固定500块钱一个月。一天两顿饭,晚上6点半到7点半是活动时间,整个晚上都在打游戏、看小说、看综艺节目,或者看看新闻。早晨6点,最晚8点开始睡觉,下午4点醒来……。

四年半就这样周而复始,除非断网、停电,他就会到隔壁台球厅玩几杆。直到2013年3月,靳爱兵的弟弟和叔叔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他的消息,找到网吧,三人相拥而泣,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靳爱兵收拾东西随家人回家,他说:自己没有勇气回家,但却无数次期待家人出现在网吧门口,然后带他回家。

回家之后的靳爱兵开始融入社会,求职于一家计算机公司,如今已经是公司的部门经理。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靳爱兵虽然“迷路”过,但总算又找到了方向。

文章标签: # 补习班 # 复读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