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题,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tamo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1.2013安徽省高考模拟冲刺卷 语文试题(九)答案2.函授专升本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题技巧有哪些?3.关于古诗文2008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2008-06-03 12:20:34) 标签:教育 分类:模拟试题 2008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一1.A(A依次读zǎi/zài、zhuàn/chuán、dǎo/dào;B依次读kǎ/qiǎ、dài、f

1.2013安徽省高考模拟冲刺卷 语文试题(九)答案

2.函授专升本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3.关于古诗文

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题,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2008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2008-06-03 12:20:34)

标签:教育 分类:模拟试题

2008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1.A(A依次读zǎi/zài、zhuàn/chuán、dǎo/dào;B依次读kǎ/qiǎ、dài、fǒu/pǐ;C依次读mó/mú、háng/xíng、jǐ;D依次读qiào、hé/hè、jué/jiáo。)

2.D(A“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社会公平”并不是电信行业的“目的”,而是“商业准则”,这里用“南辕北辙”不恰当,应改用“背道而驰”。B“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时勇于献出生命。该句望文生义,将其理解成“在危难之时下达命令”。C“谈笑自若”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仍跟平常一样,有说有笑。该句的语境是“赛场下”,并不是紧张或危急的情况,应改用“谈笑风生”。)

3.C(A 结构混乱,应将“南水北调工程”置于“由于”之后。B不合逻辑,“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商标”包括“‘同志哥’‘红伢子’‘黄洋界’‘五指峰’”,二者是包含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应将“以及”改为“等”,或在“以及”之后补上“其它”。D成分残缺,应在“身高、体重和性别等”后面补上“获得”的宾语“信息”。)

4.B(要注意前后语意及写景顺序。)

5.C.(遗,读wèi,赠送。)

6.B.(A①表转折;②表修饰。B都是“所字结构”。C①凭借;②拿。D①助词,的;②代词,它。)

7.C(行贿行为是用金钱物质等去收买人,此项没有送钱物行为,不属于表现行贿行为。) 8.C(放外出,是遭到了受贿犯罪的威胁。)

9.(1)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没后/子不能守/悉荡焉/始与人言(3分,划对四处得1分)(2)①牢卒想塔上乃是游人往来频繁之地,(不可藏金),以为是戏弄他。(3分,翻译对关键词“冲”“侮”各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②差点儿错断这个案子,怪不得他不承认。(3分,翻译对 “几”“宜乎”各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10.说明广东卷还没出过古典诗歌比较鉴赏的题目,本次模拟试题是作一点尝试,因为分值有限,这里选的诗歌的阅读难度有所降低。(1)前一首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后一首主要用了反问修辞手法。(1分)(2)前一首通过“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突出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主旨。(2分)后一首主旨是为陆游鸣不平,融进自己失意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对陆游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和出色的军事才能无从施展,愁闷之余以诗歌抒发襟抱的深切理解(2分)。

11.(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1分,该句有一个错别字,该句不给分。4题都选答的以前3题计分)

12.C.(不是诋毁《三国演义》,而是歪曲历史。)

13.C E(C某些作家学者编造“历史”故事,目的是迎合受众的猎奇需求,来钓名谋利。E不是“所有文化人”,而是“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

14.研究、评价历史,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用史实说话,绝不能凭空捏造杜撰;(2分)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是可以虚构的,不必严格考证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史实。(2分)(意思对即可)

15.将历史化的危害是败坏学术风气,误导大众文化消费,颠覆传统价值观念,将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2分)面对“历史热”,有使命感的文化人要坚守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杜绝将历史化的行为,用艺术的创造再现历史,为人们提供前行的借鉴,为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片新天地。(3分)(意思接近即可)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1)运用复沓的手法,突出“怀想朴素”的题旨,奠定纯朴优美的基调,亦使文章充满诗意。(2分)(2)营造纯朴温馨的氛围,引起下文对往昔朴素生活场景的回忆。(2分)

17.作者感受到浮躁奢华已充斥世俗,朴素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显得珍贵,甚至变成一种稀有的商品并突然时尚起来。在作者看来,只有到遥远的乡下才能够找到纯正的“朴素”,抒发怀念朴素的乡间生活的思想感情,所以才会有了这样的想法。(5分)

18.这样的说法并不矛盾。(1分,只要有明确的表态都给1分)“远”与“近”是从不同角度来说的。“多么近”是说朴素的日子并没有过去多久;(1分,分析清楚“多么近”的含意给1分)“多么遥远”是说朴素早已被世人淡忘或摒弃。(分析清楚“多么遥远”的含意给1分)作者这样一种看似矛盾的说法,把我们现代人容易健忘,把朴素的生活抛得远远的,而去追求那种浮躁的生活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朴素生活的怀想之情。(3分,把这句话的内在含意分析清楚给3分,分析得不理想,酌情扣1—2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4分)北大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大的学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这使怀有深沉爱国思想的季羡林如鱼得水,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因而对北大有着不一般的情思。(“历史”“抱负”各2分)

20.(1)季羡林对清华的依恋、对北大的的情思,以及传主的风格。(2分,答对前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2)这些语句直接展示了季羡林的“神”与“魄”(答“对清华的依恋,对北大的情思或爱国情怀”也对),(1分)使文章真实可信,具有感染力分,(1分)为作者独特的解读提供了依据。(1分)

21.大学期间清华园生活的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与民主气氛、科学传统,为他打下厚实的知识基础,北大历史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他的思想熏陶,给了他安身立命之地,这是季老的“神”所在,也是他自己最看重的。聚焦北大清华的风范,可以了解季老思想的铸炼和神髓,因此作者说“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4分,从北大、清华两角度谈对季老的影响,各2分) 分析评判一个人要把握其思想精髓,不仅看到其学识、性情,更要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评判其人生价值。(2分,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言之有理即可)

22.

(1)好,我们一起研究吧,我也不一定能够解出来。(2分,能够表现出“谦虚”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

(2)好的,不过我现在正忙着,等到下课可以吗?(2分,能够表现出“现在没时间”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

(3)对不起,我也不一定能够解出来,您还是下课后请教老师吧。(2分,能够表现出“委婉地拒绝”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

23.说明这道题目有几个要求,第一个是先从三个节日中选择其中一个节日来写,第二个是写描述性的文字而不是议论性、说明性的文字,第三个是所写的内容要具有该节日的独特特点,不能随便写一个情景,第四个是要最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评分的标准是,如果整段话都不是或者大部分都不是描述性的文字,那么就判为0分。基本上是描述性的文字,得1分,略有一两句议论、说明等,不扣分。所写的内容与能够反映节日特点得1分。有使用最少两种修辞手法得1分。余下3分,主要看语言表达是否通顺和生动上。整段话语言通顺就可以给2分,能够做到描述有点生动就再给1分。

24.

写作指导这幅漫画的主题是讽刺中国家庭、学校、社会的恐吓式的教育方式。可以从教育者、被教育者、旁观者等不同的角度切入。可以选择写记叙文,写自己或者他人经历这样的教育方式的感受、感悟;可以写成议论文,对这样的教育方式的形成、表现等作深入的探讨、反思。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就可以了。

作文评分标准参看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部分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京城繁华市区,盗贼很多,行踪诡秘,不容易彻底缉捕。赵尚书担任临安府尹时,有一贼每次在人家中作案后,一定用白粉在门壁上写下“我来也”三字,虽然追捕很严,但还是久久捉拿不到。“我来也”的名声,哄动了京城。大家不说捉贼,只说捉“我来也”。

一天,下属押送一个贼犯来到,说他就是“我来也”。马上送到监牢审讯,他一点也不承认,又没有赃物可作证明,未能结案判其入狱。那人在拘禁期间,忽然偷偷地对牢卒说:“我固然经常作贼,但不是‘我来也’,现在我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了,只求你好好照看。我有白金若干,藏在保叔塔上某层某处,你可以去把它取回。”牢卒想塔上乃是游人往来频繁之地,(不可藏金),以为是戏弄他。贼人说:“别怀疑,只管去,那里正作佛事,点燃塔灯一宿,逗留一整夜,就可以得到手了。”牢卒听从了贼人的计谋,果然得到白金,非常高兴。第二天清早进入监狱,牢卒偷偷地送酒肉给这贼人。过了几天,贼人又对牢卒说;“我有东西一坛,放在侍郎桥某处水中,你可以再去取回。”牢卒说:“那里人多,凭什么取回?”贼人说:“教你家里人,用箩筐装着衣裳,到桥下去洗,偷偷地把坛子放进箩筐,再用衣裳盖好,抬回就行了。”牢卒又听从了他的话,这次得到的更多。第二天,牢卒又送酒食给贼人,加以慰劳。牢卒虽然很高兴,但不知贼人是什么意思。

一天晚上,已打二更。贼人低声对牢卒说;“我想出去一会儿,四更以前赶回,决不连累你。”牢卒说:“不行!”贼人说:“我一定不连累你,即使我不回来,你因失掉囚犯,必然会受到罪责,而我送给你的,尽可以维持生活。假若你不听从我,却恐怕会有比这更悔恨的事情!”牢卒无可奈何,只得把他放走。牢卒坐下来等候,他正在忧虑烦恼之时,听到房檐瓦响,贼人跳了下来,牢卒非常高兴,重新给贼人加上镣铐。刚天亮,开牢门,听到某门张府报案说:“昨夜三更,被盗,丢失好多器物。贼人在府门上写下‘我来也’三字。”府尹拍着桌子说:“差点儿错断这个案子,怪不得他不承认。”只是以不应该犯夜禁,把在押的那个贼犯,打了一顿板子,驱逐出境了事。牢卒回到家里,他老婆说:“我半夜里听见敲门,恐怕是你回来,赶忙起身开门,只见一人把两个布袋丢在屋里就走了,我于是把它藏起来。”牢卒打开一看,都是金银器皿,才知道是张府被盗走的东西,又用它来贿赂牢卒,贼人竟因此逃脱性命。虽然以赵府尹的明察洞见,但还是猜不透贼人的奸滑,贼人真算得上狡黠了!牢卒于是以疾病为由辞职,从容地享乐终身。死后,儿子不能守业,把留下的财宝都花光了,才对别人说出这件事。

2013安徽省高考模拟冲刺卷 语文试题(九)答案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阅读下面文字,请选择答案

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为此,一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人们却为此不断付出巨大的代价。

1990年,美国的《洁净空气法规》强制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等化学制品,从而减少一氧化碳和苯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但是,现在发现,大多数常用的充氧剂如甲基叔丁基已从地下贮油箱中渗入地下水,并已污染了地下饮水源,使这一地区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区。科学家认为,水中即使有十亿分之几十的甲基叔丁基,也会对人的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致癌。一些曾坚决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团体还认为,加油站的空气中这种充氧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人呼吸困难、头痛和眩晕,不仅加油站的人,就连路上的行人也会受到影响。

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和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很长的物质。虽说甲基叔丁基见光可分解,但阳光很难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因此,它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而它渗入到更深水层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避免的了。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关闭受污染的水井,断绝受污染的水源,设法从受污染区外部调水,当然,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是巨大的;还有一个办法是通过改进贮油箱来减少含有有害物质的汽油的泄露,但这仍不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水源污染问题。

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1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据说,PM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大剂量的甲基叔丁基。科学家们同时坦率地说,这在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的试样中已经获得成功的实验,在清洁地下水的具体应用中,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实例。看来,这种“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是值得注意的。

1.对“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是指甲基叔丁基污染地下饮水源和对局部地区空气的影响

B.“这些”是指曾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人所认为的该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C.“麻烦的事”是指由于甲基叔丁基的有毒性而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D.“麻烦的事”是指甲基叔丁基污染深水层的地下水资源的必然性

答案:A

2.不属于“巨大的代价”所指的内容是(  )

A.已经对地下饮水造成严重污染

B.使人们希望呼吸清洁空气的追求落空

C.为解决水污染耗费大量人力与资金

D.水污染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还很难

答案:B

3.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主要是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B.新技术所造成的水污染是严重的,而目前解决这个问题仍只能采取被动的方法

C.PM1细菌吸收甲基叔丁基的试验成功,意味着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D.文末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是说在环保问题上顾此失彼的现象

答案:C

4.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甲基叔丁基的泄露会造成地下饮水源污染,其中根本原因是(  )

A.进入地下水,就很难“请出来”

B.即使很少的含量,也会对人体有害

C.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很难分解

D.水溶性强,不亲和土壤,难分解

答案:D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函授专升本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安徽省2013届高考模拟冲刺(五)

语 文 试 题

4.本次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渴求”心理与“文化自觉”意识

程美东

文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存在的根基,是人们安身立命、身心和谐的基本。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说,必然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是否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自觉。现在全国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饥渴现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这种“文化渴求”的心理和“文化自觉”的意识的出现,有多种因素,至少以下几点不可忽视:

第一,这是民众在经济发展到一种程度后,期求自我身份得到承认的强烈心理反应。中国上世纪末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近来又积极地应对了这次金融危机,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地提高。长期孜孜以求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尤其是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后,中国民众希望借此得到世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体现在我们独特的文化具有恒久的吸引力,这种文化的认同方能增添我们的自豪感。第二,这是民众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不够明确和社会继续进步并非信心十足的体现。我们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很多相应的制度并未健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不足,这使得人们对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感到不明确,对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自信。为了排解这种不自信情绪,为了寻求更为安全的出路,人们不自觉地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发展方向和对策。第三,这是民众对政治稳定、社会安全持续性的某种担忧的表现。虽然我们有强有力的党的领导,但由于国际上出于意识形态因素、国家利益因素而、势力的存在,国内的某些分裂势力的存在,以及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而出现的一些有损社会公平的做法,等等,使得一些人对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安全存在某种担忧,希望通过文化反思和文化重建来增加安全感。第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暂时“不争论”策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为了保证改革的效率和速度,对于一些短时期内纠结不清的理论问题采取了“不争论”的策略,按照“三个有利于”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标准和思路来开展我们的实践,这被实践证明是极其正确的决策。但是,当我们的主要阶段性目标实现以后,一些当初不争论的理论问题却变成了现实问题,这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传统的理论无法解决。于是,人们希望通过从文化角度来寻找答案。

这些现象的出现从长远来看是好事,它推动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物质领域向文化领域发展。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把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诉诸文化,尤其不能随便拿某一种既成的文化形式来当做灵丹妙药。我们要对一些具体的“文化热”保持客观全面冷静的态度,稳妥有效的做法,就是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以此作为我们民族的魂魄,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种文化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要吸收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优秀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形式来,为我所用,利我所需,铸我精神,固我根本。

(选自半月谈网2011. 11.8,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在经济发展到一种程度后,期求自我身份得到承认的强烈心理反应。

B.“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不够明确和社会继续进步信心不足的体现。

C.“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对于当前政治稳定以及社会安全持续性客观存在普遍担忧的表现。

D.“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暂时“不争论”的策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要求。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认为现在全国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饥渴现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指日可待。

B.第二段指出社会各界表现出来的“文化渴求”的心理和“文化自觉”的意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人在物质水平提高后,希望得到世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

C.第三段作者提出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并以此作为我们民族的魂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种文化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

D.文章对中国社会表现出来的“文化渴求”心理与“文化自觉”意识的成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现在已经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近来又积极地应对了这次 金融危机,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地提高。

B.中国身份的认同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体现在我们独特的文化具有恒久的吸引力。

C.很多相应的制度不健全使人们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感到不明确,对持续发展表现出不自信。

D.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只要吸收别的国家的优秀文化就能够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与风格的文化形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悼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悍,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

关于古诗文

成考函授语文基本是考生主要的得分科目。那么,函授专升本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题技巧有哪些?语文主要的题型是选择题、简答题、作文三种组合而成,选择题40分、简答题50分、作文60分,总分是150分。

首先,作文是我们语文得高分的重头戏。

拿到试卷首先写好作文再做其它题目。作文要求很简单:

1、字数要求600字;

2、不跑题,不偏题;

3、卷面工整,字漂亮。

达到以上三点作文至少都会有四十分以上。但是我们有些同学们已经很久没有写过作文了,刚开始的很多时候提笔忘字那是免不了,或者是实在写不够字数的这也很常见,所以在这里我们唯一一个要复习的内容就是语文的作文,在考试前一周的时间里写上一篇作文,这很重要,哪怕只是一篇我相信在成人高考中你的作文至少会提高一个档次,字数不够的拼命地举例子!一个不够就举两个例子,两个不够就三个,反正就要最少六百个字。

作文

1、作文一定要写满字数,专科600字,本科800字,因为作文占的分数多(60分),很多老师是看你的字数给分,写的质量好坏到是其次,所以有的考生没写完作文很吃亏。可以说写满的烂文章,给的分数一定比才完成一半的好作文分数高很多。所以我们的观念一定要变,一定要留足时间写作文。如到后面作文难以写下去,写流水帐也要把作文空格基本填满。

2、先列提纲再动笔写。有些同学喜欢拿着笔就写。这样很容易写着写着就走题,或者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下同学们是没有时间重新写一篇作文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先列好提纲再动笔写。提纲是你每段要写的主要内容,不是打全文的草稿,可以只是几个字,自己知道自己的意思就行了。

选择题

一共有十道题!每道题是4分。靠的是知识积累,基本方法是:回想自己生活中熟悉的语句,先确定某个选择(确定是或者不是),采用排除法逐渐剔除不是答案的选项,优选出可能的答案。统计了近五年的试卷选择题答案,选项B还有C出现的概率比较多而且比较平稳,一般都会有三个左右,而选项A出现的概率最小,基本上只会有1个,最多的时候也就2个。所以在我们完全不会做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以选择B、C为主!而且要有规律地选择,比如第一题选B最后一题选B中间的题目都选C,或者可以按选一个B加四个C的顺序往下选择,比如说BCCCC,BCCCC这样子。当然这是建立在你完全不会的前提下,如果你可以肯定你的答案是正确的请以你的答案为主。

阅读题

就没有什么技巧可以说的了,不过它是客观题,最容易拿分,给出的阅读题都比较简单,要注意审题、联系历史、联系生活,把握文章整体意思后来作题。很多问题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所以一定要细心。大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会写的也要写。

原则是:1、一定要写满了,只要沾点边都会有分,所以要多写一些;2、字一定要工整会有印象分的;3、题目问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问题。比如题目问“两位老人怎么各自描绘胡杨的”大家只要回到短文里面找到这一段话,抄上来就可以了。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五十套06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古诗鉴赏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答案①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②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③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信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①一②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①“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②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②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注:霜刃: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

这首诗着力刻画了一位“剑客”的形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位手持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而急欲施展才能,于一番事业的剑客形象。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①上,相思愁白频②。

注①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②此许后三句均出自梁代柳恽的《江南曲》,诗为:“汀洲采白频.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难。”

本诗的颔联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恋。请你具体说说其中“没”“空”二字所传达的这份感情。

参考答案:“没”字紧扣首句的“望”字,友人如飞鸟一样远行而去,自己痴立凝望,目光久久追随,直到望不到所在。而一个“空”字,更展现出被送之.人的远无踪迹,也写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情。这两个词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以及自己绵绵不绝的愁思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五、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题。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诗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情绪。

E.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参考答案:B、D(B.“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D.“直抒胸臆”和“表达了自己”有误,所引诗句写作对象是梅花,诗人借咏梅来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较,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卜算子》一词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主要有: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诗人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七、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②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八、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咏梅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①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②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①“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更小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②风雨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认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睥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参考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总是”二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有人说“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神来之笔”,你是否也这样认为?请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起到转折的作用,不管琵琶的声调、曲子如何变换,但变来变去都离不开思乡别离的内容,从而表明思乡别离之情难以排遣。

(2)一般的诗总是先写景再抒情,而这首诗却是前三句抒情,到最后再写景。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思乡之情,使全诗显得意境悲壮开阔。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

参考答案:(1)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2)前四句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衰飒的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十五、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⑴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⑴内容上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都写了重阳佳节的思乡之情。

⑵不同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遭受战乱的痛苦之情,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浑(皆,全)

①作者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②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②“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离去的深情;“啼”字写出了黄莺呜叫的特点,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之情。

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接舆,春秋时的隐士。五柳,指陶渊明。

(1)“寒山转苍翠”中“转”字在写景中的作用是什么?

(2)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3)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写出了山的颜色渐变的动态。

(2)①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②所写景物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③选取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以上三点答对两点即可)

(3)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余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或: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二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

(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文章标签: # 文化 # 诗人 #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