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_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tamoadmin 2024-07-25 人已围观

简介1.专题三文言文阅读2.2015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3.散文的阅读有什么技巧?4.《灯火》萧萧(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语文阅读题的时候适当的运用答题套路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⑴设疑法(悬念法)好处(思维方向):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的主题。⑵写景法好处(思维方向):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

1.专题三文言文阅读

2.2015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

3.散文的阅读有什么技巧?

4.《灯火》萧萧(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_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答语文阅读题的时候适当的运用答题套路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⑴设疑法(悬念法)好处(思维方向):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的主题。

⑵写景法好处(思维方向):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3)其它还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

1. 我高三了,语文成绩在108左右,但很难突破1现代文阅读遇到社科文

你的问题还真多啊,我一条一条来回答。

1。首先,找中心。

然后在文中找可以做答的句子或词语,套上中心思想就可以了。 2。

作文不要靠形式来提分,也不要过分关注深度和思想。关键在于不要跑题,还要文笔美。

老师批卷时只有两三分钟,要让他在这两三分钟中感受你的文章带给他的美感。 可以背一些精彩文段,改写后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靠形式出新容易在高考中失利,最好不要尝试。 3。

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就行了,如果觉得不够的话,可以经常看看以前的卷子,关注那些错过的和当时不清楚的。 4。

总结出规律多不容易啊,要是不能落实不是可惜了吗?总结后要在做题时提醒自己用,常用才能记住,最后形成一种能力。 5。

近年来高考主要以基础为主,太难的不会考,但知识的漏洞应该补上。 6。

新题型不会考太难的,关注那些比较有名的作者和作品。 7。

新题型有可能有,但灯谜这种靠“猜”的题是不会考的。其实新题型往往都是老题的翻新,换汤不换药。

8。不要着急,高考以考察基础为主,不像模拟中那么偏,对自己要信心。

我是过来人,就在2005年刚考完。

2. 求高考语文现代文、古文阅读、诗歌鉴赏训练

古汉语 练习就 看 《古文观止》 还有《聊斋志异》 虚词 通等!!总之,联系上下文 ,现代汉语无外乎考你修辞手法,论据一些,我是大一的!!高中语文都是130,不骗你,只要你多看一些你感兴趣的而且能够在某方面与设想的考点挂钩的 就去尝试阅读,看点《读者》之类的,增加你的文学鉴赏能力,特别是看一下与人文,诗情画意的现代散文,无论是写景,抒情,或是开篇 或是段中,或是结尾的 一般有水准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美的,你不妨试着背诵一点,不光是你的鉴赏能力 还是应用写作能力皆会上一个台阶,甚至是你的日常语言表达,就会在不知觉中给人一种很有素养,有内涵,有文学气质的人,,,最后,高考最重要的是相信你自己,考试时 做不来的尽量往边上靠,就像是数学一样 ,我平时一般最多60,真的哈,有时50几 但是高考时 乱写了几个公式 居然90 有时候自信是最重要的 祝你好运。

3. 怎样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

我用过一个软件,是训练快速阅读能力的,在提高阅读速度同时也能提高阅读水平,我把我的学习心得与你分享一下: 1、以前阅读时没有发现原来以前看东西的习惯是直视,眼睛灵活度不太好,但那个软件的训练课程之一就是训练眼部肌肉的灵活度,练完以后我马上就意识到眼睛原来可以那么灵活。

2、以前看书的时候习惯是默读或心读,而这个软件就要求脑读,就是直接跳过心读,从眼读直接到脑读,我觉得要练成的话,对阅读能力将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我正在练,练成再说。 3、里面有很多文章素材,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读书,所以知识面很窄,用这个软件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能看到很多文章,有讲人物传记的,例如卡耐基的,还有一些励志的文章,用完后觉得还是觉得蛮有收获的。

4、上面的是一些大的体会,还有一些小体会就是刚开始的阿尔法脑波很好听,还有就是界面很舒服。 就这些了,有兴趣你也可以试一下,可以在网上下载试用 而且还有好多关于眼睛方面的知识。

参考资料:

4. 做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的阅读技巧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3)想象。三种方法,用第一、语言、动作:“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物名、书名。例如,在一次测试中,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2)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在阅读记叙文时。总之,速读全文,不用翻译。例如,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描写形象,表达真挚,从所用表现手法本身的表达效果出发,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其作用。 三: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内在特点的描绘。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解题时,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运用联想、类比,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命题者往往在设计题干时给考生以巧妙的暗示,并掌握答题的方法。

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分清文体类型 阅读记叙文应首先从整体入手,明确文章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然后再根据其不同特点进行解题、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1)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二、先抑后扬、前后呼应,应删去,碰到“拦路虎”:“甚矣,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动作、神态与肖像描写;表达中的夹叙夹议。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我们一定要注意辨识分析表现手法,以体现对考生的人文怀,降低试题的难度。 题干中体现的重要信息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命题者的意图,明确答题的区域或方向,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细节描写与概括描写。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辨识分析表现手法,领会理解作者意图 在记叙文中,构思精巧,经常使用一些表现手法(如布局上的巧设悬念,为了使记叙生动;描写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等),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因此: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在分析时注意:(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滕子京被贬了官、充分利用题干信息,寻求解题突破口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信息不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庆历四年的春天。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地名、官名。 (2)句子翻译题,人物的语言、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写景顺序、情景交融,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议论阅读技巧

一、注重整体阅读;(2)想像、结果,分析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5. 高三语文怎样复习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水平从哪些方面获得提高 爱问

古文不用贪多,语文课本上的绝对够了 关键是你怎么学的 虚词的用法其实很重要的 比如“之”“而”之类的若干用法 一定要记住 在一篇课文里 遇到所有的“之”字 都把它的用法写下来 熟能生巧最重要 然后遇到没见过的句子 一看前后搭配 就能猜出来的 平时练习的卷子 好好做一下题就没问题了 关于实词 古今意思不同的字比较重要 要多留心 还有就是要背课文 反正高考要考名句默写的 所以书上要求背诵的篇目就好好背下来 可以帮你理解 现代文阅读 做题前最好先浏览一下文章和题目 有助于对文章有宏观的把握 不同体裁有不同做法 这方面的权威其实是你老师 来这里问 不如去问老师呢。

6. 高中语文高3要背的重点古文

《陈情表》要全背,《鸿门宴》、《段太尉逸事状》》、《郑伯克段于鄢》好像没要求要背啊, 《游褒禅山记》背: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报任安书》背的部分为: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2015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

1. 名师导航 专题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

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反逆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

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

"等到他们打开帐子,竟然发现里面口水流得满地都是,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

2. 文言文阅读专题答案

(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 王之蔽甚矣 ② 时时而间进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1.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2分) (三)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12.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1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然其得鱼不几矣。 1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7.答案: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9.答案:① 受蒙蔽 ② 间或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0.答案: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11.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 答案:B评分:答对得2分。13.答案:即使这样钓到的鱼也不多。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十.(09辽宁沈阳)7.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9-14题。(17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诚: 间: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7.C8.诚:的确,实在 间:偶尔 9.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2)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10.写邹忌入朝讽谏和齐王纳谏后的效果。

十一、(09山东济宁)(一)[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6.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7.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分) (二)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6.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7.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

3. 高考语文 阅读 鉴赏参考书

推荐 高考备考工具书 具体目录如下

专题一 字音

专题二 字形

专题三 标点符号

专题四 词语

专题五 病句

专题六 拓展语句

专题七 压缩语段

专题八 句子仿写

专题九 变换和选用句式

专题十 修辞与对联

专题十一 简明 连贯 得体

专题十二 准确鲜明生动

专题十三 图文转换

专题十四 近三年语言运用新题型

专题十五 文学常识

专题十六 名句名篇

专题十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八 古诗词鉴赏

专题十九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专题二十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专题二十一 散文阅读

专题二十二 阅读

专题二十三 戏剧阅读

专题二十四 现代诗歌鉴赏

专题二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十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十七 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

专题二十八 写作基础知识

专题二十九分文体写作

专题三十 分类型写作

专题三十一 应试写作

很好的一本书 是我见过只是最全面到位的一本 上面有些例题可以做

4. 《三上》文言文阅读训练

原文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③语④僚属⑤,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⑥,上厕则阅小辞⑦.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⑧,闻于远近,亦笃学⑨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⑩尔.注释 (1)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2)西洛:西京洛阳. (3)尝:曾经. (4)语:告诉. (5)僚属:官府的官. (6):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 (7)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8)琅然:声音清脆. (9)笃学:十分好学. (10)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11)经史:经书和史书. (12)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13)因:于是.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僚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 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构思吧.感悟 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勤奋,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5.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5篇概括文言文(用白话文)两三句话就够了1钟

1。

钟毓、钟会小时趁父亲值夜偷酒喝。其父装睡觉,看见钟毓先行礼再喝酒,钟会是只喝酒不行礼。

父亲问他们愿意,钟毓说酒是一种文化礼数,不能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礼,只能不拜了 2。

常羊子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对他说:从前楚王曾到云梦涉猎,想射左边的鹿,右侧的鹿又出来,刚想开弓,头上又飞来一只鹄鸟。

楚王看着弓箭不知向哪里射去。大臣养书进谏说:我能百步穿杨,但给我十枚树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3。

有个荆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宝剑。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两条蛟龙。

次非问:船遇两条蛟龙人能活下来吗?船手答道:没有能活下的。 次非便拿着宝剑,跳进江里跟蛟龙搏斗。

蛟龙死了,船上的人都活着回家去了。4。

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是水质不好,喝了的人都会得病。因此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病的。

当他们看到了外地人,都会耻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内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 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他们都是有病的,应该吃药看病。

内地人说,当地人都这样干么去看病啊。始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5。高阳应要盖房子,工匠对他说:不行,木材还没干透,再涂上漆,一定会腐烂的。

用湿木材盖房子,现在看是挺好,将来会腐烂败坏的。 高阳应说:依你所说,则新房子不会败破的——木头越干越有劲力,涂料越干越轻,用大的劲力承受轻的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败坏)。

工匠无言以对,接受命令盖房。房子刚盖成时很好,后来果然腐烂败破了。

6.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一牛且数万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答案 1、且:几乎,重达。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实:装满,充实。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来,铁牛也被拉出来了。

3、怀丙和尚先用两艘大船装满了土,放到铁牛两边,系住铁牛,然后用一根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保持两船对铁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的去掉两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铁牛拉出来。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

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

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

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

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

散文的阅读有什么技巧?

1.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 答曰:" 偷,那得行礼!"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弈秋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胶柱鼓瑟

原文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楚人学舟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诗画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诗人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2.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明史·李东阳传》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京城。

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召讲解《尚书》大义,符合皇帝心意,奉诏命进京学习。

天顺八年,十八岁,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编修。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计几千言,把他呈献给朝廷。

皇帝称赞写得好。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他奉命前往祭祀。

回来后上书说: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麦苗已枯,秋天的庄稼没有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裳,扛锄头的面有饥色。

盗贼遍地,青州更加厉害。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流亡的人满路都是,户口逐渐减少,军队空虚,仓库没有十天的积蓄,官员们欠缺几年的薪俸。

东南地区是财赋出产的地方,一年的饥荒就达到了这个地步;北方地区贫弱,向来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么经受得起!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臣如果不是经过那个地方,虽则久处官府,每天审理奏疏,尚且不能够掌握其详细情况,何况陛下高居深宫呢? 臣在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费用无常,差役频烦,赋税重叠。

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练,都宁不去。权势之家豪门大族,田产跨郡接县,还在不停地请求赏赐。

亲王的封国,供给达到二三十万。游手好闲之徒,托名皇亲仆从,常常在水陆要冲和都会之地大开店铺,搜刮商税。

国家建都于北方,仰仗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大都不是很小的原因。更有织造内官,纵容群小打人,闸河官吏没有不惊骇奔逃的,商贩和穷困的老百姓到处骚动不安,这又是臣亲自看到的。

民间的情况,郡县不能知道;郡县的情况,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况,深宫中的皇帝不能知道。开始于容易隐瞒,形成于蒙蔽。

容忍隐瞒的祸患开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祸患就很深了。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灾异多次出现,敕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

虽然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述了,而事情关涉内廷、贵戚的,动不动就被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遏制罢除。臣实在担心,今天所说,又成为空文。

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条奏,详细加以选择纳,绝对有必要施行。 皇帝赞赏叹息,都交给有关部门。

这时,皇帝几次召集阁臣当面商议政事。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尽心进献忠言以供皇帝纳,对于时政的阙失必定尽言极谏。

李东阳精于古文,内阁中奏章多交托给他草拟。奏疏发出,天下传诵。

3. 语文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几题

2015年高考语文题型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计27分)

题型分类: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共3小题,每题3分,合计9分)

1.成语辨析题 2.病句辨析题 3、排序题(语言连贯题) 小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概念词语 2.句子理解 3.信息筛选

4.要点概括 5.推断想象

(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文言虚词 4.信息筛选

5.性格表现 6.内容归纳 7.全文把握

二. 主观题:(共计123分)

(四)文言文翻译题:(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五)诗歌鉴赏题(共2题,第一题5分,第二题6分,合计11分)

1.表达方式 2.语言特点 3.修辞手法 4.表现手法 6.思想感情 7.意境与作用

(六)名句默写题(共3小题,每空1分,合计6分) 要求背诵文章中的指定名句,有规定提示。

大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第一题多选5分,第二三题各6分,第四题8分,合计25分)

两篇文章,二选一。第一篇抒情散文;第二篇人物传记。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 2.关键性语句理解

3.信息筛选性试题 4.归纳主旨性试题 5.清理文思的题型

6.审美鉴赏性试题 7.综合探究题

(八)文字表达(共2小题,补写语句5分,语言表达6分,合计11分)

1.段落句子补全题 2.语段压缩或扩展题 3.句式仿写题

4.句式变换题 5.改错题 6.图形表达题

(九)作文(60分)

材料作文:开头末句一定要提出论点一二段(起)——3段(承)承上启下用几个问

句——4到6段(转)用几个小分论点加例子加分析——7到8段(结)。

4. 2015年高考文科语文要求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有哪些

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一)古文(12篇)

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

寡人之于过也 《孟子》

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 《荀子》

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 王勃

师说 韩愈

阿房宫赋 杜牧

秋声赋(节选:从“余曰”到“物过盛而当杀”) 欧阳修

六国论(节选: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

赤壁赋 苏轼

(二)古诗词曲(12篇)

渔父 《楚辞》

蜀道难 李白

登高 杜甫

琵琶行 白居易

锦瑟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长亭送别 (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王实甫

5. 2015高考语文必背古诗大全及每句特点

必背古诗词:《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必背古诗词:《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必背古诗词:《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必背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必背古诗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必背古诗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6. 求最近几年语文高考的文言题

2006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7套汇编(解析译文)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一、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

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 *** 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2)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译文: 答案:8.C(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

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9.C(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10.B(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

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11.(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译文]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

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

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太守。

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

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

7.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灯火》萧萧(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点,也是学生答题的一大难点。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往往不得要领,普遍得分不高。在所失去的分数中,非知识性错误即规范性不强导致的失分占有很大的比率,因此,对学生加强规范性答题的训练已成当务之急。

规范性答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

认真审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审题干。题干是问题之所在,它在某种程度上为答题指明的方向。第二,审材料。有些题干后附有一些文字材料(比如词语或者句子),这些材料对答题的区域和重点作了隐性的规定。

二、理清思路,明确答题步骤

理清答题思路是准确答题的保障。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第二,根据审题的结果,准确地找出相关的答题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理清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先后次序。第四,根据赋分值,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

三、简洁表达,明晰答题语言

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答题的呈现形式。第一,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第二,答题语言要表意明确。尽量不要使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尽量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尽可能结合文本进行答题。

四、规范书写,整洁答题文面

规范美观的书写是获得高分的有力保障。书写清楚美观,既是答题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语文素质的基本体现。所以,工整清楚的卷面是提高得分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答题时不可小视。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008年武汉市高三年级四月调考试卷,题目有删减]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愣愣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

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关的工艺品,竞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1.这篇散文富有诗意美、人情美,请结合五、六两段,就其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作简要的赏析。(4分)

思路点拨

在通读文本大意后,首先要认真审题。题目中包含以下要求:1、就“五、六”的相关内容作答,且重点关注这两段中能体现“诗意美、人情美”的内容;2、着重分析“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明确答题思路。可以将五、六两段中所涉及的“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分别作答,也可以将其一起综合作答。答题时,最好先写出文段所呈现的“表现手法”,然后再联系文段内容作具体的阐释。再次,“阐要赏析”要求 “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明了。

下面是学生在考试中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答案一:细腻的动作描写,如“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形象表现了女人们优雅勤劳,突出了人情美。

答案二:作者将人物与景色的描写相结合,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动作与神情,向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幅醉人的、充满诗意的美丽画面。

从学生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着以下规范性答题的问题:

1、没有审清答案指向和要求。如“答案一”错误地将“表现手法”理解成“语言表达方式”,因而导致答非所问。表现手法的主要类型有: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等等。

2、答题步骤不清晰。如“答案二”既没有明确地答出“表现手法”上的特色,也没有按照答题步骤进行回答。同时,没有结合文本中具体的语句进行阐释,而是使用抽象的语言对题目进行解答,因而导致答题不完整。

3、没有理清答题的思路。如“答案二”没有对“景”和“人”的特点进行分类,因而答案没有层次性,显得不清晰。

参考答案

1.表现手法主要是衬托,以芦花衬托女子的美丽,以男子的粗犷、笨拙衬托女子的柔美、灵巧。另外,还用到借物抒情等手法。(“表现手法”表述准确给2分,“赏析”到位给2分)

五、(22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试题的实质是考查考生对段落作用的判断。在散文中,作者往往会通过强调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而细节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且在判断目的时候,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其实判断最好的解释就是作者自己的话。关于这个细节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就显示了与作者的童年生活有关系。再从文章的结构来看,作者这样设置,要做什么?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介绍完这些内容后,就依次为基础开始了自己的情感抒发和描写,显然与此有关系。

结合作者的解释,我们可以总结这样描写的目的,一是来表明童年生活在自己的印象中非常真实,难以忘怀。二是表明这盏等在童年带来的温暖和温馨。三是从结构讲,引起读者的好奇,为下文的展开做好了铺垫。跟所陪发的答案相比,非常接近。

答案参考:1)寄托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2)是童年的生活图景更加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3)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学生在完成此类试题的时候,往往是无法下手,为了分数只好乱写乱猜。其实解释含义,就是要说明该语句的来龙去脉,简单的说就是要说明“为什么”。(1)句可以这样进行,首先分析原句意,在脱离原文的基础下有哪些地方意思不明确。经过分析,会发现有两处不明,分别是“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他们具体指什么,不清楚。其次回到原文判明该句是针对什么对象而言的。回到原文后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是在说明了自己在雪天中保护灯火时的心态之后的一句解释性话语,表明本句的解释是要求说明作者的心态的。第三,结合原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判明不清楚部分的含义。“那情景”指的是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的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则是指小心翼翼的,特别珍惜的心情。将二者联合起来,从上下文中找出为什么答案就可以了该句的上文有“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下文有“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了。

答案参考:(1)、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也是很宝贵的

(2)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值得珍惜的人生宝贵的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说明:本句中只要解释明白“我为什么要喃喃自语和我到底迷失了什么”就可以了,在文章关注政作者自己的议论抒情文段就可以了。方法同第一句的解释。

答案参考:(1)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

(2)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说明:关于人称,早在2000年的高考中就出现过,这是文章学研究中的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一般的语文教师不大关注,对学生并不做具体的说明,因此本题可以说击中了语文教师的软肋。这个知识点如下:具体详见下面的表格。

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时候,就不能忘记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角度。

我们熟悉了这个知识点,还得充分理解文章的情感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准确识别相应的人称以及它所承载的思想情感。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理解人称千万不能够脱离文章,一定要准确扣住作者的议论抒情文段进行分析。

表达技巧及作用要点解说

类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真实亲切,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答案参考:第一问:(1)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

(2)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称相互交叉的情形。

第二问: (1)不同的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2)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答:

解析说明: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其实,我们只要根据“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就可以判断出此时的灯火已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灯火了,而是成了作者心目中某种思想情感的代名词了。根据象征性散文的特征,我们只要能够在文章之间找见作者强调的灯火的特征就可以完成该题。而这在文章中间有两个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个是作者进行的详细描写的地方,就是细节部分,二是作者在文章中间进行的议论抒情文段所针对的对象,只要把这两个方面做好了,然后进行必要概括归纳就可以了。

此外还要说明的,所谓意义,可以简单理解为作用。

答案参考: (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2)灯光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光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文章标签: # 阅读 # 文言文 #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