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2014高考历史真题_2014年历史全国一卷

tamoadmin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1.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要注意哪些2.高三历史题3.高考文综历史41题题型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 ,启发

1.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要注意哪些

2.高三历史题

3.高考文综历史41题题型

2014高考历史真题_2014年历史全国一卷

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 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 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导入新课

 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上突出了现实性,主题为?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围绕?儒家理论与市场理论?、?中华元典与现代文明?、?儒学与国民教育?等重大现实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俗话说?有实力才有魅力?,一个人在2500多年后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孔子的魅力在哪里?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推进新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概念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o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合作探究1:?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合作探究2: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3、主要派别代表:

 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P4历史纵横)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等。

 4、历史影响

 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3: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学生回答)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无人不晓。你对孔子知多少?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孔子生平。)

 1、孔子的思想

 合作探究4: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认识?

 (1)?仁?:①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德?是孔子?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②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对中华民族传统理论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礼?:①主要内容:?克己复礼?。②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他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力、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1)主张

 2.影响:①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

 合作探究6:如何认识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

 (1)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加强道德建设,可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

 (1)老子: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③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福祸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庄子:①把世间万物都看做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1)代表:韩非子

 (2)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3)评价: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课后小结

 课后习题

 高考真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14o山东文综)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2012o海南单科)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3.(2012o山东文综)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主要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来?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项为正确答案。宗法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冲击瓦解宗法分封制,故B项错误。周王室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政治基础是宗法分封制,孔子的教育思想既没有冲击井田制,也没有动摇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礼?为主要内容,含有反对当时诸侯争霸的内涵,故D项错误。

 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好礼好义好信?,并没有反映?民本?和法治,故A项和C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未涉及?礼治?,故无法体现?礼治为先?,D项错误。礼、义、信都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注重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和轻视商人与学者等信息可知,该学派否定贵族政治,主张法治,重农抑商,注重实践。结合所学,可知该学派应为法家,故D项正确。材料中对商人和学者的认识不符合战国儒家学派的观点,排除A项;战国时的道家抱有?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中对?贵族?的认识不符合该学派的观点,排除B项;墨家主张非攻、尚贤、节俭,材料内容均不能体现该学派的观点,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教学工具

 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板书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要注意哪些

今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仍设置必考和选考内容,其中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学科考点有调整,其他学科总体保持稳定。与去年比,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及难度没有大的变化。文综 难度系数约为0.6

试卷结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各占10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36题144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56分,这样的分值和去年一致,其中必考题为115分,选考题为41分。考生可从中选择三科各1题作答。其中包括从思想政治学科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科学思维常识》两个模块的试题中选答一个模块试题;从历史学科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三个模块的试题中选答一个模块试题;从地理学科的《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的试题中选答一个模块试题。

全卷难度为0.6左右,其中思想政治试题为0.6~0.65,历史试题为0.6左右,地理试题为0.55~0.6,难度系数和去年一致。

思想政治 必考考点有调整

亮点解读:考生要引起注意的是,时事政治部分与去年不同的是,没有特别提出含中共十八大的主要精神;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包括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经济生活》部分,调整了“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等知识点,增加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点。在《政治生活》部分,减少了“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等知识点。在《文化生活》部分,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知识点。

考试范围:包括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内容,以及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两个选修模块内容和本学年度时事内容。选修内容约占10%左右。

历史 部分考点有删减

亮点解读:在“近代中国”部分减少了“中体西用”知识点。

考试范围:包括《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以及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三个选修模块内容。选修内容约占15%。

地理 选修内容约占15%

考试范围: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以及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的相关内容。选修内容约占15%。

高三历史题

历史学科与其它的学科有着特殊的特点:

其一是文字学科,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记忆;

其二,时间少,任务重。

我们不可能挤时间去占用了其它学科的时间;

其三,考试形式是开卷。

俗话讲开卷有益。

但恰恰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很吃亏。

因为他们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有限,远远落后于城里学生。

鉴于此种情况,为了让学生既很好地复习内容,又能激发兴趣,又能掌握内容,并且在中考时考出优异的成绩。

高三学生在历史复习时需要注意以下七个问题。

第一:切忌丢掉教材,搞题海战术,搞舍本逐末,以练带学。

第二:增强课标和考纲意识。

第三:要向课堂要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

首先勘测学生,其次是校正学生,最后人人过关。

第四:注意复习全面性。

插图和地图考得比较多。

第五:评讲课摒弃主体不分。

重点不分。

有讲有练,重点突出,讲练结合。

第六:加强审题能力训练。

特别是判断题,材料题的文字、图表、表格等。

第七:注意研究中考与科测、达标训练、综合本的材料分析题。

以上七点只仅代表个人的复习意见,请同行朋友把你们的高超拿出来大家分享。

让我们教育人一起在战斗中相互学习,争取在最后时间里取得丰硕的成果。

高考文综历史41题题型

第一个问题应该是答案A

该话摘自《每周评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第二个问题应该是答案D

德国当时的在欧洲开战行为就是在颠覆现存秩序。美国那时在帮英国掐德国。法国给德国打没了。中国那时跟日本打的正嗨,没空颠覆世界秩序。

开放性思路探讨(形成观点的两种形式)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形成观点(2011、2012、2013)

A、“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B、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

2、独立地提出观点(2010、2014)C、“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两种可能:

1→ 从材料中归纳观点,如2011、2012和2013的41题

2→ 独立地提出观点,如2010和2014的41题

三种变化

1、设问关键词的变化(“评”和“说明”都已用了两年,今年?)

2、层级考查目标的变化(三个层级目标都有涉及,以实现较为全面的备考)

3、层级目标下考查角度的变化

(就上面的第二种可能,后面列举4个角度:编写目录;重构历史;再认历史;鉴别历史)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形成观点(改造题)

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从材料中归纳两个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

命题思路:1、模拟2013年41题,考查层级目标1,即“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3、注意设问关键词的变化; 4、结合时政和学术热点“一带一路”。

例二: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正式宣布恢复高考。

2、198271.9℅,其中包产到户的占67℅.

3、1986.10,全国人大通过民法通则,使民事审判活动有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依据。

4、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

5、1994年,APEC《茂物宣言》要求各成员国在15—20年内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

6、 1995门,财政花了不少钱,物价也平抑不下去,既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保护不了城镇居民的利益。

7、1996年,伊朗生产出身穿长袍,头戴面纱的莎拉娃娃,旨在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里的美国芭比娃娃。

8、1999年底,中国有股份制企业40多万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6200家。

9、2001面发展,丰富了市场供应,活跃了整个城市经济。

10、2005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逾2000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请选取上表中至少三条信息,概括出一个历史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的阐释

命题思路:1、模拟2011和2012的41题,考查层级目标2,即“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2、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3、注意设问关键词的变化; 4、结合学术热点“改革与全球化”。

2、独立地提出观点(原创题—编写目录)

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如何做“世界史”)

由于对“世界史”的理解不同,人们做“世界史”的路径也不同。西方史学传统中一直有“世界史”,而写史的方法基本上采取叠加的手段,具体可以归纳为几种:1、地域的叠加,即把一个个地区或国家的历史分开写作,然后拼在一起,形成“世界”历史。2、事件的叠加,把世界上发生的事件一件件写出来,放在一起,就组合成一个“世界”史。3、时间的叠加,按时间顺序编排内容,也就是编年史手段。4、主题的叠加,这种叠加的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创新。20世纪以来人们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历史的关注对象,而有些作品就把世界上的各种历史现象加在一起而写成“世界”历史。 以上所有的叠加其实都是用纵向的视野观察历史,这是一种层叠的结构,表达的是纵向的因果关系。但新的“世界史”即“全球史”却对历史进行横向的观察,表达横向的因果关系,强调横向的关系与互动,所以它在对历史进行诠释时往往以横向素材为依据,这是新“世界史”最大的特点。 -----摘自钱乘旦《“世界史的理论、方法和内容”》

文章标签: # 思想 # 历史 #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