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10岁高考分数_十岁男孩参加高考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抠门父亲”将女儿退学,逼她10岁直接高考,结果怎么样?2.她是清华毕业的河南女孩,14岁高考750分至今无人打破,现状如何?3.20年过去了,14岁高考,750分摘得理科状元的河南女孩,现状如何?4.河南省14岁考生高考满分上清华,她的满分真的是满分吗?5.智商一般的人高考理科可以上620分吗?6.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7.14岁参加高考,以750

1.“抠门父亲”将女儿退学,逼她10岁直接高考,结果怎么样?

2.她是清华毕业的河南女孩,14岁高考750分至今无人打破,现状如何?

3.20年过去了,14岁高考,750分摘得理科状元的河南女孩,现状如何?

4.河南省14岁考生高考满分上清华,她的满分真的是满分吗?

5.智商一般的人高考理科可以上620分吗?

6.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

7.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

8.14岁女孩高考750分考上清华,毕业留美不愿回国,如今现状如何?

10岁高考分数_十岁男孩参加高考

?张易文十岁参加高考,最后被商丘工学院。录取古往今来,教育是国家发展之重本。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非常关键而且重要的途径。我国盛行一年一度高考制度,提到高考,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人们对于每年高考的优秀生及其优异成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这么一位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做张易文,她表现出来对学习的极大的天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神童小天才,她有着怎样惊人的学习天赋吧。

张易文,河南人。据张译文的父亲说,他用了八年的时间自学完成小学、中学课程。最后考入了北京大学。她的父亲还在香港获得了香港中文系的博士学位,由此创立了名为?易文?的语言系统,女儿?张易文?的名字由此而来,我们不难看出,父亲对女儿张易文寄于很高的期望。张易文并没有在正规的学校机构学习,而是在私人的机构学习。

父母就是她的老师,直至完成了她小学、中学课程的学习。2016年,张易文经父亲报考正式参加了高考,考了172分,复习了一年,高考分数升到352分,那年她才10岁,被商丘工学院录取。这样的?好成绩?令无数人感叹,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而张易文小小年纪刚刚进入大学校园,还没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乐趣。她的父亲就已经为她规划好了以后的学习路线。张易文的父亲希望女儿能够在二十岁之前读完博士,然后出国留学,但对于张易文父亲的这一愿望张易文能否将其变为现实,那就不尽而知了。

“抠门父亲”将女儿退学,逼她10岁直接高考,结果怎么样?

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满分考入清华的何碧玉,她现在怎么样了?这个神通叫何碧玉,当初何碧玉以750分满分的成绩,在清华读的是生物科学专业,在清华毕业之后就去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成为了神经科学的博士,毕业之后就顺理成章地留在了美国,如今在纽约大学担任助理教授!这期给大家聊聊关于这个神童的经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何碧玉的成长经历

何碧玉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她刚上学的时候和其他孩子没什么区别。但是,在何碧玉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一般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好像通过了当地的少年班。

在短短的4年内,何碧玉完成了中学的所有课程,13岁的时候才参加了大学入学考试。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出来后,何碧玉的成绩已经可以上好大学了。但是,何碧玉认为自己有提高的空间,何碧玉选择了再读。

经过一年的准备和努力,14岁的何碧玉再次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在这次高考中,何碧玉取得了750分的满分成绩,成为河南省高考状元,被大众称为高考神童。

何碧玉高考进入清华

在许多大学中,何碧玉选择清华大学学习。同学中,何碧玉的年龄最小,但何碧玉对自己没有偏执的见解。相反,何碧玉更辛苦,埋在学习中。大学四年,她的成绩一直很出色。

而且,何碧玉也很漂亮,人很有气质,在生活方面,何碧玉也很自律,有详细的计划,继续下去也是她成功的原因之一。

5年后,何碧玉获得神经科学博士

5年后,何碧玉获得神经科学博士,毕业后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当时何碧玉再次成为国内话题中心,何碧玉是我国罕见的人才,国内许多人对何碧玉的未来也充满期待,当然何碧玉也希望回国,但何碧玉选择留在国外。

但是,到目前为止,不知道何碧玉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国籍。2016年,何碧玉加入了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成为助手教授。

有人问何碧玉,你考虑过回国发展吗?何碧玉回答说自己考虑过,但她现在的科研环境非常好,她的领导也劝她留下来,继续下去,取得了更大的成果,何碧玉不打算短期回国。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才能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为了让孩子学习,父母必须培养孩子自学的意识和能力,使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双重发展,成为领导者。

各位家长目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人羡慕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其实小编觉得孩子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大家怎么看?

她是清华毕业的河南女孩,14岁高考750分至今无人打破,现状如何?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好像越来越多的快节奏生活充斥着这个社会,也越来越多聪明的孩子浮出于这世间。在人们感叹世界发展之快,竞争之激烈的同时,也应该遵循基本的成长法则。不要被这浮华世间迷乱双眼,要懂得真正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随波逐流,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的童年

好像神童这个词语有点远,有点遥不可及,但是在河南就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因为十岁考入大学而被称为“神童”。好像所有都在感叹她的聪慧和不同寻常的人生,然而事实上。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强行辍学,因为父亲觉得上学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不如自己在家教她知识让她成长得更快,于是她的父亲给她规划了一个令人错愕的人生图——“10岁考大专,13岁考本科,14岁考一本”。丝毫不顾及女儿的感受,能否接受这样的令人压力倍增的童年。

2016年,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充满着自信的张易文的爸爸选择让女儿去参加高考,然而,没有向正常的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的普通学生那样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九岁的张易文只考到了172分,这个分数远远达不到任何学校的录取线。这个结果是大家意料之外的,但是又确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大家以为她的父母会放弃原来的教育方法的时候,她的父母却还是没有送张易文去学校。

2017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的张易文在高考中得到了352分,这个分数对于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来说已经不算是差了,但是和普通考生比较又是一个很低的分数。最后,张易文被河南的商丘工学院录取,但是这仅仅是一所大专院校。

很多人猜测,也许张易文再学习几年那么她的成绩会更高,而不是仅限于一所大专院校。然而她的父母接受了录取通知书,让十岁的小女孩成为了一个大学生。

浮名困扰的大学

2017年,年仅十岁的张易文进入了大学读的校园。在张易文的年级军训照片上,一个十岁的小小的女孩与周围的哥哥姐姐们身高相差一大截,看起来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这个瘦弱的女孩子的大学生活并不是平平静静的。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记者围堵在学校门口或者想尽办法混进学校去采访她。可以想象,记者分为两种,一种是想要探究她是如何用五年的时间来学习了十二年学习的东西,另一种则是质疑,想知道她究竟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神童。大家都想知道张易文在大学的生活方式,这些探究毫无疑问,完完全全的打乱了她的正常生活。

因为张易文父亲的过度宣传,在一段时间内很多人对商丘工学院的印象特别差,导致有一些学生十分委屈,无法忍受一些人对学校的嘲讽。甚至还有学生在贴吧和微博等平台上说张易文是“扫把星”。

张易文周围的同学都是十八九岁的学生,他们相差八岁以上,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她的舍友也不敢在她面前讨论大姨妈(生理期)和男朋友的话题,因为她年纪太小,怕在她面前提起来不好。即使有时候不小心提起来了,也很快就将话题插过去。虽然张易文想让同学们把她当成同龄人,但是很难成功。

在宿舍一起讨论追星和电视剧的时候,张易文也格格不入,因为之前的教育中,父亲禁止她接触这些东西,而且她年纪还小,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即使宿舍的舍友对她很好,但是,她们之间存在的代沟是没办法消除的。这种代沟让张易文,几乎没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她也没有办法去和别人倾诉自己的想法。

除此之外,张易文的学习也没有办法跟得上老师的速度,在大一时,她就有科目没有通过。在大一寒假,张易文对父母说想回到初中,却被父母拒绝,之后,她接受了现状,学着周围人的做事方法,继续进行大学的学习。

渺渺无望的未来

现在,张易文依然在大学里读书生活着,即使是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份年龄带来的差距还是无法消除。即使她学着向成年人一样去与其他人交流,学着成年人的处事方法,也还是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成年人的世界中,这种被迫成长让张易文与同龄人也无法交流,她们思考的东西都是不相同的,这让张易文感到孤独和无助,这对于张易文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但是对于张易文父亲来说女儿过早进入大学是一件好事,在接受记者的采访的时候,他表示:当然是好事!因为省了8年的抚养费,又能早8年挣钱,全国几千万像我这样的低收入家庭,也能读得起博士、爬进上流社会了。

然而大部分网友对他的看法表示不赞同,根据大家的观察只要是采访,张易文的父亲都会穿着印有他的那个“培训机构”的衣服,即使是和女儿的合照,他都是打着广告,很多时候,张易文都不是很想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是她的父亲不会放过宣传炒作的机会,让她过分的曝光在了闪光灯之下。

我们没办法去预见未来,不知道张易文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成长道路与正常学生不同的她是不是真的能够像其父亲预想的那样去读研究生,博士生,这些都是一个未知数。为了省那几年的钱,而让女儿过早接触不是这个年纪应该接触的东西,为了让女儿早赚钱,而让她失去了自己的童年、甚至青春,这样真的值得吗?

天才和神童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都应该在自然条件下有这种天生的智慧和头脑,或许跳级自学这种情况就是他们对的人生轨迹,但是,这只属于真正的天才和神童,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如鱼得水,没有不适,而不是强行“神童”。

当成功成了一种赌注,当与众不同成了一种扭曲,当为了目的强行改变自然健康的成长轨迹,那么结果将惨不忍睹。揠苗助长的小苗内心流泪想挣脱这痛苦的成长,不堪重负的“神童”想拥有自己的和朋友一起长大的快乐童年,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运转轨迹,强行改变只能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20年过去了,14岁高考,750分摘得理科状元的河南女孩,现状如何?

何碧玉是一个河南新乡女孩,14岁的时候,她考入了清华,夺得了河南理科高考状元。随后留学于美国,并且在美国的纽约大学,成为了一名教授。如今的何碧玉所从事的工作是科学研究,但是因为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特朗普在中美关系的建交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以至于美国人对中国人有一定程度上的情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面临的失业和被诬告为间谍的局面,如今那些在美从事的中国人情况不容乐观,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何碧玉。

何碧玉在1985年出生,出生地在河南新乡。10岁以前,她很普通,在成绩上并没有特别的突出,但是在她10岁的那一年有着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她考上了超常实验少年班,她的人生开挂了。进入少年班的她勤奋学习,并且名列前茅,她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就连吃饭的时间她也不放过。平常的时候,她会阅读四大名著以及其她的书本,她还会打球,跑步,弹钢琴,这样的劳逸结合,让她不断的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学生。因为她博闻强识,所以她的思维并没有很固化。她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的成绩是因为她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方式,当时少年班班主任有着十几年的超常教育经验,他认为需要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够成才,但是这样的训练很少人能够适应,而何碧玉就是很少人当中的一分子,最后她成为了佼佼者,在班级上她鹤立鸡群,随后以750分考上清华至今无人打破,还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毕业之后,她去美国留学,拿到了博士学位。

毕业的时候国内的老师联系她,问她有没有回国的想法,最后她选择留在美国,她认为美国的科研环境比中国好,她成为了一名研究者。2016年,她成为了一所大学的助教,如今网络上有网友爆料说何碧玉在美国教书。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国内老师又询问她有没有回到中国的想法,当时她仍然选择留在美国,这件事情引发热议。很多人都认为她浪费中国的教育资源,最后为美国做贡献。

之所以她不选择回国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实验环境以及条件相比较于中国来说是比较好的,何碧玉她是从事科研工作,在科学世界里面没有国界,能够有更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取得科学进步,这是一件好事,同时她选择留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者是无可厚非的。她们不选择回到中国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们在生活习惯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她们的物质水平达到了她们的要求,如果回到中国,那么,她们需要重新适应中国的科研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同时在物质水平上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这也有可能是那些高材生不愿意回来的原因。但是如今,中美关系恶化,很多中国人都希望,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能够回到中国,因为在美国从事科研人员的华裔工作者她们在美国遭受到的待遇其实并不好。在中国人都希望何碧玉这样的高级人才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在祖国的怀抱里专心致志的进行科研工作。

河南省14岁考生高考满分上清华,她的满分真的是满分吗?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这四句诗出自宋代汪洙的《神童诗》,意思是说大丈夫立下了慷慨志向,是一生要建立起忠孝的门第;当官必须做宰相,科举考试一定勇争第一。

其实这就是古代文人的梦想,他们青灯下苦读多年,就为了有朝一日可报国。

如今,五千年的文化因为我们得以传承:小时候我们每个人不都是有一个家国梦想吗?不仅仅是为自己奋斗,也希望长大了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20年前,河南女孩何碧玉,从小也有远大的理想,为此她读书特别用功,而且智商极高,4年完成了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中一共7年的课程,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摘得理科状元,被称为“高考神童”。

如今,20年过去了,昔日的神童何碧玉现状如何?

一、少年何碧玉,高考神童

1985年12月2日,何碧玉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华北石油地质局所在地,1992年在新乡市石油小学开始读书,到了10岁,何碧玉似换了个人一样,学习勤奋之外,还异常聪明。全班同学都是向着她学习,但是只有追着她后面学。

1996年7月,已经上小学五年级、年仅10岁半的她,经过多次考试选拔,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

在少年班,何碧玉与30多名10岁左右的少儿神童一起,把小学六年级和初、高中共七年的所有课程,用4年就学完了。

2000年7月,年仅14岁半的她参加高考,不负所望,超常发挥,考了标准分750分的高分,摘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成为了河南省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之后,!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离童年的梦想又近了一大步。

二、现状如何?

在清华学习期间,何碧玉不忘初心,依然只专心于学习。2004年,她从清华生物系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入学邀请书,并于2009年获得神经科学博士。

博士毕业之后,年仅24岁的她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2016年,她加入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任助理教授。如今,经过自己的努力,何碧玉已经从一个助理教授,变成了教授,未来可期。

三、结语

何碧玉14岁考取清华大学,到如今名牌大学的教授,仅仅用了20年。34岁的年龄,有许多人还在考研读博的路上,何碧玉却已经实现了逆天改命。

而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何时回国,她表示将来会回去的。

其实她在国外再沉淀一下自己,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只要不忘初心。

曾经,年轻的时候,我们热血澎湃,疾恶如仇,最痛恨那些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摧眉折腰,以及放弃自己的原则的人。

对于爱国,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诠释。米酱觉得北大才女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演讲的《年轻人能为世界做点什么》讲得非常好:

她说有一件事,你我都可以做,就是:“我们这代人,在我们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变坏。不要变成你年轻时候最痛恨最厌恶的那种成年人。如果将来你去路边摆摊,你就不要卖地沟油小吃,你不要缺斤短两。你将来开了工厂当了老板,你不要偷工减料生产一些次品。”

是啊!这何尝不是一种新时代的“忠孝门弟”,爱国已不单单读书人可以做到,普通人也可以做到,而且大多数人已经做到了。

智商一般的人高考理科可以上620分吗?

今年的高考因为疫情原因推迟,而如今,正值高考季,高考刚刚落下帷幕,成绩查分也已经接近尾声,几家欢喜几家愁。然而,在高考的历史上曾出现了这样一位状元学霸,以14岁的成绩750的成绩拿下当年的高考理科状元,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天才,令人叹为观止。

何碧玉,1985年12月2日出生,河南新乡人。2000年,年仅14岁半的她参加高考,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何碧玉在河南省是无人不知的一名考生,因为是中国高考历史上唯一一名满分学霸存在。何碧玉自幼喜爱学习,年仅10岁半的她,以优良的成绩的进入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中少儿班,进入中少儿班以后她也是很刻苦的进修,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级和初、中、高中七年的所有课程。

2000年的河南高考采用的是标准分计算模式,其实这种计算模式很多人都搞不明白,比较简单来说就是,最终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考生真实考分数而是参考分数段给出的标准分,比如说考生在全省处在10%的话会给出630分,20%的话会给出580分这样计算的,根据你成绩所在考生比例而决定你的分数,何碧玉因为是总分中最高的一位,所以在最后计算分数的时候参照标准以750分满分算的话,给出了何碧玉750分的满分,而且是唯一考生,这也使得何碧玉直接夺得了当年的河南省理工科状元,成为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满分第一人。?

因为主观题的存在,所以让考生不禁思考这个750的真实,这样看来满分也并没有那么不可思议,不过作为唯一750的考生,她的实力肯定也是毋庸置疑的。

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

虽然高考分数已经出来一段时间了,但是这两天还是爆出了一条令小狮非常震惊的消息,广东湛江一名12岁的女孩高考考了620分!这一时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各大媒体也纷纷对此事进行报道······

这个女孩叫陈舒音,以12岁的年龄参加高考,并取得620分,高出广东理科一本线135分的成绩。

说起这位“神童”的经历,也是杠杠的!

6岁,她用一年的时间读完小学课程,并考取湛江二中港城中学。中考,她9岁,以湛江市第13名的好成绩进入湛江二中高一实验班。12岁参加高考,总分620分理科成绩,高于一本线135分。

ps.这简直是开挂的人生啊!这是小狮读10年高三也拿不到的成绩啊!流泪满面ing······

俗话说得好啊,听学霸们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位小学霸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从媒体报道中,小狮发现了个“秘密”,在此和正苦于学习的各位学子们分享一下。

在媒体采访中,陈舒音的父亲多次向记者说明自己女儿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女儿小学一年就进入了初中,主要是因为女儿从小就喜欢读书,读小学前就已经掌握了小学的大部分知识。来,让我们划重点——从小就喜欢读书。

那么读书究竟有多大作用呢?

美国作家安内利·鲁弗斯曾在美国《新闻周刊》中写到:与家里几乎没有书籍的孩子相比,家里至少有500本藏书的孩子高中毕业的几率高36%,大学毕业的几率高19%。心理学家艾琳·肯尼迪·穆尔也曾说过:学业上的成就不只依赖于先天的智力,还需要良好的学习态度。喜欢阅读的父母向孩子证明读书是有趣、快乐和值得的。

虽然仅从报道里,我们不知道陈舒音的家里有多少藏书,我们也不知道她的父母是怎样引导其读书的。但我们能看出,陈舒音从小就已经养成了喜欢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且能做到很高效的对书中的知识理解并掌握。

在采访中,陈舒音还提到自己平时就觉得看书挺好玩,挺有趣,所以怎么看都不觉得累。可以说,特别喜欢阅读让陈舒音看到了、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不读书的人,看到的只是别人画的美好世界;读了书之后,认识了黑暗和丑陋;只有读了更多的书之后,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到希望和光明······

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就贸然前行的人,是单纯的;认识到世界的黑暗而黯然止步的人,是现实的;清楚了世界的黑暗却仍然挺进的人,是勇敢的,更是智慧的!

今天,你读书了吗?

有更多想法或有想推荐给大家的书籍

可以在下方评论哦!

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

高考,一个我们青春里美好又惶恐的词语。美好在,它承载了一群人的热血与梦想,它见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少年的奋力拼搏;惶恐在,读书十二载只为它花开的负担太沉,它总是摧毁我们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绝大多数都要经历高考,它就像一座独木桥,背后是千军万马,谁都想要冲过去,其中不乏落水的人,自然也不缺顺利通过的人。但不管谁回想起来,这都是一段惊险的经历。

但造物者是有大智慧的,他创造了庞大基数的平庸者,也会创造一小撮天才。20年前的河南状元何碧玉,就是造物者完美的作品之一。

当我们为高考这座独木桥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这位14的少女却已经参加了高考,并且以750的高分考进清华。有时候,人与人的差距,真会让人惊讶。

天才神童,不一样的起跑线

1985年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华北石油地质局所在地,1992年至1996年就读于新乡市石油小学,1996年的何碧玉当时只有小学五年级,但年仅10岁的她,就已经以出色的成绩,在层层选拔中进入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年班。

在那里,何碧玉和一群同样的天才少年,用四年的时间学完了小学至高中的所有课程。当我们还在跳皮绳的年纪,何碧玉就已经和我们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了。

在2000年的时候,年仅14岁半的何碧玉就参加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并且以标准分750的优异成绩摘下了当年河南省的理科桂冠。最终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

一时之间,何碧玉成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一个神话,成为了被历史记住的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孔融四岁让梨,项橐七岁为孔子师;甘罗十二岁为丞相,曹冲六岁就会称象;老子十岁就未卜先知,李贺七岁就能吟诗作对。

就和何碧玉一样,他们从小就才华出众,是众人眼里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有着无限的魅力,成为世人羡慕和追捧的对象。你可以说上帝偏心,但普通人和他们从出生起就已经被拉开了差距。

万众瞩目,清华最小的学霸

2000年时,何碧玉就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清华学子,在清华大学的四年中,何碧玉并没有恃才傲物,她依旧勤奋学习,在清华的图书馆里,总是会有一抹小小的身影,那就是何碧玉。

图书馆是何碧玉最常去的地方,尽管她已经比很多人都优秀了,但她从来不会虚度光阴,每天都在用知识填满自己,但千万不要认为何碧玉就是这样的一个书呆子,她不是只有爱读书,她还积极地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培养了很多的兴趣爱好。

虽然年纪小,但她在大学变得越来越独立,她并不是一味死读书的学霸,而是一位真正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学霸。

真是越优秀的人越努力,就像老话说的,优秀是一种习惯。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到的空间也就越多,但不知道的东西也就越多。”

事实就是如此,越优秀的人越可以看见自己的无知,他们的眼睛常常用来审视自己,从而他们会不断对知识产生渴望,而大部分平庸者的眼睛是用来看别人的,普通人总是去审视别人,看别人是否达到了他们心里的要求,对他人苛刻,对自己却懈怠了,一辈子经常对事物一知半解的,却认为自己已经满了。

而何碧玉就是一个审视自己的人,她就是处在傅盛在认知三部曲中所提到的第三和第四的认知境界:知道自己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而绝大多数我们站在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远赴美国扎根,引起国内争议

很快,四年的本科顺利结束,那时何碧玉只有18岁,在毕业之后,她选择了继续深造,她远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学习,2009年,24岁的何碧玉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

但这位年轻的博士,并没有停下她的脚步,她依然不断地开辟着自己的道路,挖掘着自己没有到过的领域,后来她成功加入了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所。

何碧玉从出国之后,就一直在美国发展。面对媒体对她为何不回国的质疑,她则表示自己已经非常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和自己的科研项目,因此她还是会继续选择留在美国。2016年时,何碧玉加入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任助理教授。

但是何碧玉也曾经说过,自己会回国的。曾经的河南考神,曾经被无数学子膜拜的对象,如今却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大批声音在网上责备她,认为国家培育十二载,最后却去造福外国人民了,指责她不爱国,但也有人说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世界共享的,科研的福利是用来造福全人类的。

但为此有人回怼,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对于何碧玉留在美国,不少网友认为她就是抛下了祖国,忘记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但事实是,何碧玉从来没有改变国籍,时至今日,她仍然是一名中国人。

曾经轰动一时的高考传奇,我们总是对她充满了希望,我们期望看到一个带着光芒的人去建设我们自己的祖国,当一个传奇人物没有按照一条我们眼中的轨道行走时,我们就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但我们谁都不是何碧玉。我们没有资格去要求她对她自己的人生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她选择在美国或是中国发展,都是她个人的权利,外人无权批判。

小结:

就是否爱国这个点来说,总是见仁见智。中国人的爱国心总是异常强烈的,也许是我们见多了历史书上记载着的屈辱,在漫漫岁月的长河中,中国曾经因为弱小而被严重打压。

所以我们异常强烈的希望中国能够强一点,再强一点!所以我们谈起钱学森总是满脸的敬仰,因为一个排除万难坚定地要回来建设祖国的人,一定是一个英雄。所以我们害怕人才流失!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对陈碧玉不满。

但,欲想强国,必先自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是国家也不能禁锢陈碧玉的灵魂与思想,我们无需对她道德,就像上面说的,把眼光放到自己的身上来。

既然如此愤怒,不如早些把其转化为动力。也许像何碧玉这样的天才很少,但创造奇迹的平凡人却不在少数,真的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行动比什么都更能够证明。

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是由强大的人民所组成,只有我们自己强大起来,祖国才会强大!说过的少年强则国强,相信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所以当我们把指责的手指向何碧玉时,扪心自问自己对强国又做出了什么贡献?话不在讽,意在反思。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人和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这样就足够了。

14岁女孩高考750分考上清华,毕业留美不愿回国,如今现状如何?

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上清华神童何碧玉。为什么他后来招致批评?

高考,我们青春里一个美丽又恐惧的词。现在,它承载着一群人的热血和梦想,它见证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少年的拼搏;现在,十二年的学习负担太重了,它总是摧毁我们情感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普通人,我们大多数人都要经历高考。就像独木桥,后面是千军万马。大家都想冲过去,其中落水的人很多,自然也不乏成功通过的人。但无论谁回头看,都是惊心动魄的经历。

但是造物主有大智慧。他创造了一大批平庸之辈和少数天才。20年前的河南状元何碧玉,是创作者的完美之作之一。

当我们为高考独木桥而战的时候,这个14岁的女孩已经高考了,以750的高分考上了清华。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很让人吃惊。

1985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华北石油地质局所在地,1992年至1996年就读于新乡石油小学。1996年,何碧玉才上小学五年级。然而,10岁的她就已经进入河南省唯一的超常教育实验班——3354新乡一中初级班,成绩优异。

在那里,何碧玉和一群同样才华横溢的少年用了四年时间,学习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当我们还在皮绳跳的年纪时,何碧玉就已经和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2000年,年仅14岁半的何碧玉参加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以750分的优异成绩获得河南省理科状元。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一时间,何碧玉成为河南高考史上的神话,成为被历史铭记的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孔融四岁而让梨,项橐七岁当孔子老师;甘洛十二岁为丞相,曹冲六岁将为大象;老子十岁先知,李贺七岁能背诗。

就像何碧玉一样,从小就才华横溢,是众人眼中闪耀的明星,魅力无穷,成为世人羡慕和追求的对象。你可以说上帝是偏的,但普通人从出生起就和他们分开了。

2000年,何碧玉成为清华正式学生。在清华大学的四年里,何碧玉并不自大,她依然努力学习。在清华的图书馆里,一直有一个小小的身影,那就是何碧玉。

图书馆是何碧玉最常去的地方。虽然她比很多人都优秀,但她从不浪费时间,每天都让自己充满知识。但是不要以为何碧玉是这样的书呆子。她不仅爱读书,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了很多爱好。

虽然她很年轻,但在大学里她变得越来越独立。她不是盲目学习的学霸,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学霸。

越优秀的人越努力。老话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外面的是未知的,里面的是已知的。知道的越多,你的圈子就越大,圈子的周长就越大。所以,你接触未知的空间越大,你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

事实就是如此。越是优秀的人,越能看出自己的无知。他们的眼睛经常用来看自己,所以他们会有不断的求知欲。大多数平庸的人的眼睛都是用来看别人的。普通人总会看看别人有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他们对别人苛刻,对自己却很懒。他们往往一辈子对事物知之甚少,却自以为很充实。

何碧玉是一个审视自己的人。她在傅盛的认知三部曲中提到的第三和第四认知境界: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我们大多数人站在一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很快,四年本科顺利结束。那时候,何碧玉才18岁。毕业后,她选择了继续深造。她去了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学习。2009年,24岁的何碧玉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然而,这个年轻的医生并没有停止她的脚步。她继续开辟自己的道路,探索以前没有去过的领域。后来,她成功加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何碧玉出国后一直在美国发展。面对媒体关于她为什么不回国的问题,她表示已经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和自己的研究项目,所以会继续选择留在美国。2016年,何碧玉加入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担任助理教授。

但是何碧玉曾经说过要回国。曾经被无数学子顶礼膜拜的河南神考官,现在的处境非常尴尬。网络上有大量声音指责她,说国家培养了十二年,最后却去造福外国人民,指责她不爱国。但也有人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被世界共享,科研的福利被用来造福全人类。

但正因如此,有人认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对于何碧玉留在美国,很多网友认为她只是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忘记了自己的中国身份。但事实是,何碧玉从未改变过国籍,她今天依然是中国人。

曾经轰动一时的高考传奇,我们总是对她充满希望。我们期望看到一个有光的人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祖国。当一个传说在我们眼中不遵循一个轨迹,我们就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但我们都不是何碧玉。我们没有资格要求她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出不同的选择。她选择在美国还是中国发展是她个人的权利,外人无权批评。

就爱国主义而言,观点总是不同的。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总是异常强烈,也许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太多历史书上记载的屈辱。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国曾经因为弱小而被严重打压。

所以我们强烈希望中国能够强大。

一点,再强一点!所以我们谈起钱学森总是满脸的敬仰,因为一个排除万难坚定地要回来建设祖国的人,一定是一个英雄。所以我们害怕人才流失!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对陈碧玉不满。

但,欲想强国,必先自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是国家也不能禁锢陈碧玉的灵魂与思想,我们无需对她道德,就像上面说的,把眼光放到自己的身上来。

既然如此愤怒,不如早些把其转化为动力。也许像何碧玉这样的天才很少,但创造奇迹的平凡人却不在少数,真的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行动比什么都更能够证明。

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是由强大的人民所组成,只有我们自己强大起来,祖国才会强大!说过的少年强则国强,相信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所以当我们把指责的手指向何碧玉时,扪心自问自己对强国又做出了什么贡献?话不在讽,意在反思。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人和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这样就足够了。

高考满分750的何碧玉和749分的王端鹏,当初风光无限后来怎么样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短短28个字,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科举重榜时的兴奋。由于考试前的压力和重榜后的释放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在这方面的诗歌有不少。

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考试还是现在的高考,都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现在虽然没有了科举制度,但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国一直在延续高考制度,而关于高考的名言也有不少,比如“挑灯夜战,拂晓惊叹群雄逐鹿。伏案苦读,六月笑看我主沉浮。”

万千学子经过无烟的厮杀经历最为紧张的几天高考之后,接着就是等待分数的公布。待分数公布之日,便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时候。而最为热议的当然是每年的高考状元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两位最为有名的高考状元,他们分别是考了750分的何碧玉和749分的王端鹏,当初风光无限的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了呢?快来一起看看吧!

先来看看750分的何碧玉,她生于1985年,出生地是河南新乡。90年代,中国各个城市成立了不少少年班,10岁半的何碧玉就以优异的表现被选入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

在这个少年班里,学习进度是非常快的,而她的进度更是快,仅仅用4年的功夫就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共7年的课程,她14岁就参加了高考,取得了750分的优异成绩,成为河南高考理工科“状元”,很多人知道了以后直接惊叹这简直犹如文曲星下凡。

何碧玉从小就对数理化、生物等科目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自学相关书籍,后来大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在学校她发奋图强,博览群书,并没有因为年纪小而骄傲,通过努力她多次获得权威奖项.

毕业之后没有马上工作,而是选择去美国华盛顿大学留学,经过几年刻苦钻研,五年之后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留在了美国,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作为独立研究员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

后来又被聘为美国聘为纽约大学神经学系助理教授,为纽约大学的神经学研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现今35岁的何碧玉接受采访时,坦然回答,会继续留在美国,因为那里的环境更适,合做研究,对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名状元考取了749分,是来自山东省烟台的王端鹏。很多人提起状元第一反应可能认为会是书呆子,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介绍,王端鹏不仅不是“书呆子”,更不是“死读书”。

他班级工作非常热心,不仅喜欢运动,经常打篮球、羽毛球,还是学校各类辩论赛的骨干;他喜欢钻研问题,遇到难题时会变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课余时间喜欢看各类书籍涉猎广泛,在中学期间他获得过奥数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还可以给高考加分。

他说多看课外书会开阔思路,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从而遇到问题的时候迎刃而解。可见王端鹏这种一路开挂的求学路,与他的努力和方法是有很大关系的。据悉他的父母都是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助推他成为状元的一个因素。

王端鹏也是被清华大学录取,在校期间他经常泡在实验室,一做实验就是一整天,在学校也经常拿到奖学金。除了刻苦攻读专业科目,他还重视社会交际,参加了不少社团,可谓是一位全才。

毕业后的王端鹏现在中科院担任高分子化学应用研究员,按照行业的薪水规则,这样的岗位年薪,差不多在30万元左右,如果有科研课题的话,每年拿到100万也不成问题。

一向低调的王端鹏过着平淡的日子,却做着不平凡的研究,他不希望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只希望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默默做出贡献。

上面提到的这两位状元,如今的工作和生活还不错,有幸福的家庭,做的也都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高考是改变人生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能够成为高考状元绝非易事,所以很多家长都忙着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很多年轻学子也都在努力为自己的将来在拼打.

自高考恢复的几十年间,已经诞生了很多的高考状元,但纵观全国的高考状元,有的混的风生水起,有的却压力重重没有什么建树,有的甚至过的还不如普通人.

比如2008年高考状元蒋国兵在多伦多自杀,此事曾轰动一时,也有的状元出国后只是在普通的化工厂打工,生活并不如意。那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

有人通过排名来看是否成功,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降了甚至会严厉惩罚孩子,用这样的因素来判断孩子是否优秀有没有意义呢?记得钟南山院士说过,千万别要求孩子样样都考100分,更别强求他们上清华北大等名校.

假如孩子只是考上一般的大学,但却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就是成功的,如果孩子上了清华北大,却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也是失败的。他劝大家不要迷信成绩,创造力才是最宝贵的素质。

很多教育学家建议,虽然上大学、上好的大学确实对孩子有所帮助,但是家长不能一味追求分数,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质和爱好来引导孩子,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有专家分析,有的人学历很高也非常优秀,但面对生活的压力,特别是在家庭或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懂得调整自我,轻者会情绪低落重的则会自杀,后果非常严重。

笔者认为,家长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压力时,如何来解压,如何在纷杂的社会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教育的初衷,这样的人生或许才更有意义。看到这里的你们是怎么觉得呢?

2000年,年仅14岁半的她参加高考,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何碧玉高考750分考上清华大学,一时,她也名声大噪,被视为学习的榜样,2004年何碧玉在清华大学生物系顺利毕业,同年她便赴美留学,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就读,于2009年,何碧玉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成功取得了博士学位。

何碧玉完成了大学学业后,就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随之也选择在国外扎根发展,对于这样的决定,很多人都表示不解,因此人们对她这种做法的争议不断。

在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前往美国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后面又进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目前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担任一名助理教授。

俗话说得好“十年寒窗苦,腹中五车书”。高考,是一个分水岭,对于数以万计的学子而言,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它寄托了学子们的梦想。高考又像是一座架起学子梦想的一座桥梁,承载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和父母的期盼。在这场公平的知识竞赛中,有人榜上有名,有人名落孙山。

何碧玉

有些人注定就是为考试“而生”,就像本文要讲的何碧玉,1985年,她以高考满分的成绩750分被清华高等学府录取。这样傲人的成绩,实在令人艳羡。她曾立下誓言,毕业后,一定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但为何却迟迟不肯回国呢?反而成为美国大学一位助理教授呢?

01

1985年,何碧玉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在学习天赋上就异于同龄之人,5岁便能熟读古诗歌词,6岁就能朗诵经典国学书籍。在读小学五年级时,未满11岁的何碧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一所超常教育实验少年班。班级里30余人,都是智力超群年仅10岁左右的学生,仅用短短4年的时间,何碧玉就读完了小学至高中所有的课程。

何碧玉

2000年夏季,一年一度的高考在炎炎夏日拉开帷幕。未满15岁的何碧玉,和高自己一头的学长、学姐们一同参加了这场考试,并以高考满分750分的成绩一举夺魁,被清华大学生物系录取。如此小的年纪,就有不俗的成就,实属不易。何碧玉在被问其有何学习秘诀时,她是这么回答的:“我不是什么所谓的天才或者神童,我只是比聪明的同学更加努力,比努力的同学更聪明一点”。

02

2004年,何碧玉在清华大学毕业后,曾立下誓言一定会学以致用报答祖国,之后便远赴美国求学继续深造,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然而,何碧玉并没有回国,则是在美国一家生物研究院工作。几年后,她也曾想念父母准备回国发展,但工作出色的她,又被美国纽约大学聘请为神经学助理教授。

何碧玉

不知是何原因,导致去美国纽约大学任教后,何碧玉却打消了回国的念头。父母因想念女儿致电她回国发展,大学导师也做过思想工作。但何碧玉话里话外透漏出不想回国的本意,此后,一直拒绝接听导师和父母的电话,这让辛苦栽培她的导师与父母感到十分心寒和失望,就算外面的世界再多的精彩,也比不上家带来的温馨与幸福吧。

03

虽然何碧玉坚持不回国,但在国内的高考界却有她的传说。由于当年立下誓言,一定不会辜负祖国的栽培,立志要回国报效祖国的何碧玉依旧没有回来,因为当年高考风头太盛,大家也持续关注着她的后续,但她没有遵守自己的誓言,这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舆论和争议,大家对何碧玉不回国的做法褒贬不一。

何碧玉

据传闻,她已经拿到了美国的绿卡,定居在美国的消息不断涌现。随着热度的升高,何碧玉也不避讳说道:“我根本就没有回来的打算,我就喜欢在这里工作,这里的任何条件都比国内强,你们管不着。”这一句话让所有关注她的国人寒了心。不可否认,我们是需要人才,也希望科研人才回国发展,为祖国的科研建设尽自己一份力,但人各有志,不想回来我们也无权干涉。

结语

老人常说“有人就有才”,14亿人口,我国每年人才辈出,也不是非要抓住某人不放,那是他们选择的路。现如今,我国无论那一领域都不俗的成就和突破,在某些领域甚至远超其它国家,许多外国人也争相涌入我国寻求发展,不知在美国发展的何碧玉也曾后悔当初呢?

文章标签: # 碧玉 # 高考 #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