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2021年梁挺福高考作文大猜想,高考专家梁挺福

tamoadmin 2024-06-12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填报志愿如何选择专业?2.西安有几所985、211大学?3.高中有几轮复习4.为什么每年毕业生都在增加5.高校毕业生人数3月1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据统计结果,2020年全国在校生2.89亿人,全国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全国在学研究生313.96万人。瞬间又引起了热议,又有人感觉研究生“烂大街”了。现在读研,确实是很多毕业生的首选,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普

1.高考填报志愿如何选择专业?

2.西安有几所985、211大学?

3.高中有几轮复习

4.为什么每年毕业生都在增加

5.高校毕业生人数

2021年梁挺福高考作文大猜想,高考专家梁挺福

3月1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据统计结果,2020年全国在校生2.89亿人,全国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全国在学研究生313.96万人

瞬间又引起了热议,又有人感觉研究生“烂大街”了。现在读研,确实是很多毕业生的首选,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普通的院校,非985、211类学校毕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而读研则成为了逃避就业的首选。

伴随研究生扩招,学历贬值、研究生鄙视链、学术近亲繁殖,即使上岸的研究生,也自觉身处一场巨大的内耗。大家都在搏一个未来,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深圳中学2020年新入职教师名单全是名校博士硕士,也是研究生毕业就业多向选择的体现。

“内卷”一词也在年轻人群体中广为流传。

对于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的就业,不少人表示“内卷”,还有不少表示考研就是为了逃避就业,甚至读研了找工作还是困难。

研究生是否真的坠入围城?真的烂大街了吗?

中国新闻周刊曾邀请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盘点研究生扩招的事儿。梁挺福“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从2016年的177万人增至2021年的377万人。随着报名人数的持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也在情理之中。不仅如此,扩招也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要之举。”

我国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已经成为研究生大国,身边很多人都感觉,研究生似乎满街走,也直言研究生学历贬值严重。但其实我国研究生人口比例极其低。近几十年,我国培养研究生不足千万,研究生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不足1%。所以,其实研究生群体还是社会中的凤毛麟角。不过确实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加,研究生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也会不断涌现出研究生就业的多样化。深圳中学招收多名清华、北大等名校博士,就是很好的体现。很多人直呼资源浪费,其实不然。

研究生也并不一定从事研究工作,我国对于高端型研究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但是普通的研究生毕业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事研究型工作。近几年有野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社会整体就业门槛提高,追求高学历的就业敲门砖。本科毕业逃避就业,只能通过考研继续深造。而这部分群体,可能本身就并不是想过要将来从事研究性工作的,甚至不少博士也并没有从事科研或者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近日,一位90后海归硕士辞掉金融分析员的工作,当废品回收员月入2万-5万元,也成为关注点。

又有不少人来说浪费国家资源,浪费人才了。其实对于工作,都是个人选择,很多人按部就班读书了,在长辈眼中,就是觉得毕业后安稳坐办公室就是最好的。那是因为在他们那一代做农民、做工人的时候,他们所向往的安稳,所以他们的价值观就是追求办公室的安稳工作。

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读书十多年,可能都是按社会既定的步骤来走,但是对于就业,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就是喜欢做工人做环保工,这都是个人价值观的体现。而个人的选择,我们无法去评判,谁能说他在写字楼里上班做金融分析师就能快乐呢?不要以自身的价值判断别人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高学历人才基数变大了,各种类型的就业都会出现。

另一方面,对于现在儿童、青少年的教育也是频上热点。教师的待遇在近几年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同时,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压力也逐年提升,不少家长每日上班后回去还要辅导孩子功课,甚至还要批改作业。家长们都在抱怨辅导孩子作业,压力大。教育部也最新规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而对于这些现象,更应该值得关注的,是现在我们的教育体系或教育的现状。现在的教师说累,家长说累,其实孩子也比以前更累了。想想哪个孩子还有天真无邪的童年?打自幼儿园开始,就面临各种竞争了。除了上课,要应对考试、每天写作业、面对老师的脸色、同学的压力、还有在家不少人还面对家长的训斥,周末还有培训班……

有老师引用北大教授的话观点,对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难以热爱学习,说到:现在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竞争的状态,这种状态如果持续下去,会有大量的孩子承受不住。全面竞争的教育,会把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持久力都过早用完。等到大学毕业,真正工作了,他们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了,干什么都没有精力了。现在的孩子太苦了,每天要上那么的课,写那么多的作业,训练强度一年比一年强,就算放假也不例外。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下,哪个孩子能持久地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呢?

学生考核制度方面,学生需要在每个课程,每个单元,每个自我管理,都要取得成功,而且学校的管理制度都极其严苛,学生扭扭头,转动一下钢笔,都可能算违纪。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没有思考人生的时间。更没有时间出去溜达。竞争的恶果,就是容易上瘾,任何时候的成绩,都能成为痛和瘾。教育最需要的是保护好孩子的持久力,忍耐力。让孩子能够长久地保持对一件事情的热爱。唯有如此,才能培育出大师级的人物。

确实,当前填鸭式教育下,很多人读十几年书,结果连自己毕业后想做什么都不知道。归根到底,可能是孩子从小的求知欲、好奇心都被消耗了,没有形成独特的爱好,想做的都从小被压制,长大了也不再会抗争,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未来,大学的教育会更普及,而我希望看到的是,每个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并且社会能够有更大的包容性,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不是让大部分人在社会压力下,被迫选择去读研,甚至读研后还背负“资源浪费”的帽子。

你感受到内卷的压力吗?

高考填报志愿如何选择专业?

关于2030年高考人数顶峰如下

2030年高考人数大概预估6000万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根据近几年高考人数的变化趋势,2030年高考人数大概可以预估在6000万人左右。

拓展知识:

报考人数再创新高,上大学却没变难原因如下:

在梁挺福看来,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增长,但竞争不会明显加剧。他指出,实际上参加6月普通高考的人数变化并不大。

就拿河南省为例,河南高考报名人数一直位居全国第一,从2019年起,至2023年连续5年高考报名人数超过100万人,2023年预计超过130万人。但参加普通统一高考的2020年为85.7万人,2021年79.07万人,2022年84万人,2023年预计为87万人。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中职生报名参加高考人数增加,总体上不会增加高考的竞争压力和录取率,因为中职生参加高考,一般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以及院校、专业的选择。新增高职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吸纳大部分生源。

上好大学的重要性

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用的教材很多时候都是大同小异,也就说明所学的知识与难度并不存在天壤之别,但是为什么好的大学能够磨炼人的心智呢?老师认为好的大学和普通大学最大的差距并不在于学什么而是怎么学,学习的方法和过程真的很重要。

在名校学习不仅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实力,还可以锻炼我们各种能力。学习之后的成就感和长进,就好像品过好茶后的无限回甘。知识学得很扎实这点自不用说,更重要的收获,还是通过深度学习所提高的各种能力:阅读力,分析力,写作力,批判性思维等等。

西安有几所985、211大学?

1高校本科专业分类按照国家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共分为理工类和文史类两个大类,11个学科门类,71个类别,250多个专业,如果再加上专业方向,共有700个以上。理工类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4个学科门类。文史类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以“工学”这个学科门类为例,还可以细分出以下21个类别::地矿类、材料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水利类、测绘类、环境安全类、化工与制药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轻工纺织食品类、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工程力学类、生物工程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公安技术类。

2主要专业类别介绍

理学类: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及其分支学科生物科学、天文学、地理学。综合大学、师范院校都开设这些专业。理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基础理论,注重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能力。毕业生无论是继续深造考研,还是走上实际工作岗位,都会有比工科专业毕业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机电类:包括各种机械、电器等行业,专业性非常强,毕业后适合进入电机工程系统工作。

电子类:这类毕业生的适应面非常宽,涉及行业非常多,互通性强。只要涉及弱电(包括电子、电气、信息、通信、自控、医疗器械)的各行业都属于此类专业的就业、深造和研究范畴。

计算机类:计算机技术可细分为硬件、软件、研发、应用等不同方向,是持续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但在需求结构上的差异很明显。对高层研发人员求贤若渴,对低端应用型技术人员大量需要,而中端人才却不易找到合适位置。

现在开设计算机类专业的院校多达500所,可以说鱼龙混杂,办学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建议大家尽量考虑报考综合大学和工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一般情况不要首选文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

读计算机专业第一要有足够的兴趣,第二要有足够的热情、坚韧、精力和耐心。

土建类:适合在建筑、市政、交通等行业工作。典型的是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前者是搞设计的,后者是搞工程施工的。这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人员流动也大。

医学类:医学类又分为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四小类专业。立志到大医院当好医生的,必须上名牌医科大学,甚至考本硕连读。

语言类:有三类院校开设语言类专业,它们的特点有所不同。专门院校毕业生适合做语言应用工作,师范院校毕业生适合当老师,综合性大学毕业生适合做学术研究工作。文化产业类:包括新闻出版、广告、印刷、传媒、中文等专业。这类专业要注意两点:一是行业用人机制是聘任制,要有拼搏和牺牲精神;二是靠天赋和悟性,不靠学校“出身”和牌子。

法律类:综合大学如北大、人大的法学专业理论深厚,适合搞研究。而中国政法大学要讲大量司法实践案例,还经常请律师事务所、司法系统专家做讲座,毕业后适合在公检法系统工作或律师事务所工作。

管理类:包含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市政管理等。综合性强,课程设置宽泛,管理工作越来越体现科学化和专业化。

3从课程设置看专业内涵

高校实行按院系招生。在大一、大二学完基础课再分专业,宽口径,厚基础,专业模糊渐成趋势。如北京大学按理科试验班类、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招生。同济大学按经济学类、生物科学类、电子信息类、环境科学类、机械类招生。

4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怎么判断哪些专业适合自己呢?认真分析考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性格类型和行为特点,你会发现这些个体差异适合不同的专业学习、职业生涯和人才发展。北京教育考试院周军研究员对下列7类考生的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适合搞学术研究,从事理论工作。

有标新立异想法的学生,可能具备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

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对专业不必过分看重,学校的整体氛围可能更具决定意义。没有坚持长期学习思想准备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较高,也未必适合从事医生、IT研发工程师等职业。

惯于听命于人、案前久坐的学生,最典型的专业选择可能是会计、审计类。

乐于助人、性格温和的学生,适合做一名教师或社会工作者。

语言模仿能力强的学生,学习一门应用语言应当不费力。

高中有几轮复习

西安地区的高校虽然 名义上都在西安 这座城市,但是其实 分布的还是很散 的,主要沿着老城区到长安区一线,分布在3个集中的区域。

西安有 “985” 工程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 。(有很多人以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地处西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在杨凌,杨凌属于咸阳 ,虽然西咸一体化喊了多年,但毕竟在行政区划上是两个城市, 杨凌距离西安坐高铁还要半个小时 )。

西安也有 “211” 工程高校,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 。

以上这些高校在各自的领域都比较有建树,而在人文上更是差异很多,请跟随缪老师的步伐来参观一下这些高校吧。

西安交通大学有着 饮水思源的校标 ,有着 四大发明广场 ,有着 钱学森图书馆 ,但是最让缪老师动容的,就是这一张照片。这是一张 校友石 ,象征着 刚刚恢复高考的那批考生的人生 ,所以它叫做 历史 拐点1977,这一块石头也同时代表着西安交大的 历史 和厚重。

西安交大有兴庆、雁塔和曲江三个校区,话说 老交大的遗产,西交其实继承的比上交还要多一些 ,但是由于地域发展不均衡,西交慢慢的被上交超越,这是不争的事实。

西安交大是一所以工为主,辅以其他学科的高校,相对来说其他学科的重要程度远远不及工科,相对来说比较出色的, 除了位列双一流建设学科的6大工学学科,还有一个力学学科和一个工商管理学科 。工商管理属于管理学,而力学,从物理学分支出来之后,更多的为工学服务。 西交本身也是双一流建设大学 。

这是素来以 三航闻名的西北工业大学 ,他是 工信部下属 的院校,而非教育部(教育部仅仅参与共建)。所谓 三航就是航空、航天、航海 ,基本上西工大就是围绕这三个学院建校的, 军工企业西北地区校招必到之地 ,同时因为特殊的身份,有很多科研成果不为外人所知,也是颇为可惜,西工大为我国导弹事业贡献了特殊的力量。

西北工业大学有友谊与长安两个校区,入选了双一流建设大学,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西岳轩昂,北斗辉煌,泽被万方,化育先翔 ”这样的校歌歌词也是没谁了吧?

再来看看教育部直属的这所师范类高校, 陕西师范大学 ,著名211高校,有雁塔、长安两个校区。长安校区比较大,也是新生所在地,这儿的特点是马路对面就是商业街,所以学生们除了美味的食堂,还可以经常过个马路打个牙祭,贴心啊。学校 距离西安邮电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都非常近,西邮汉子特别多,而陕师大和西北政法都是属于女生多男生少 。

学校进门就是 教育博物馆 ,没来过的建议进去参观一下。 靠近前面的建筑修的还算不错,靠后面的建筑就哈哈哈了。。。 中国语言文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 历史 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

缪老师到西电的时候,刚好是下着雪 ,所以拍出来的照片光线不太好,见谅了哈。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就是一所 硬朗的高校,宽阔的校门,方方正正的建筑 ,都能很好的体现特色。当然,行走在道路之上, 满眼都是工科男 ,男女比例真的比较悬殊。

西电原名西军电,是 根正苗红的无线电底子 ,也是西电人用来嘲讽成电人经常用到的梗。 双一流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话说西电虽然211,成电985,但是从生源质量和深造高校认可度以及用人单位口碑上,西电的这两个专业一点不输给成电。在西安本地, 西电计算机的口碑也在西交大之上 。西电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

再来看看 王岐山的母校西北大学 吧,“ 公诚勤朴 ”的校训一进大门就看得见,校区的建设明显跟不上时代了,学校内的 多处古迹 倒是值得一看,如上图 张少帅援建的礼堂 。有双一流建设学科地质学,还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学(含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专门史、植物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科学技术史。

缪老师在这里稍稍吐槽一下,以我个人看法, 学校内最好的两栋建筑,一是行政楼,二是西北大学 历史 博物馆。所以。。。呵呵,校方可不可以多重视一下学生们?

“ 拉面女神 ”来了,这就是长安大学了,一所很多人望名却步的大学哈哈。 虽然211,总被人当做三本民营 。话说这所学校有特点,因为他 北校区有巨大的 汽车 试验场 ,而 南校区呢,有一座桥梁连接生活区和教学区 。桥上据说曾经跑过车(怎么看那宽度也不像),桥梁下是宽阔的马路,这马路是西安市决定修建的,因为。。。本来两个区域是连在一起的。活生生的给人隔开,让谁谁也不愿意啊,是吧?那就自己修个桥吧,哈哈哈。(以上是传说哈)

长安大学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控制地质工程。这也是一所典型的工科院校,注意他的 交通运输工程偏公路方向,与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铁路方向完全,完全不同哈哈 。(就是用两个完全,就这么任性!)

我是大学活地图,我为自己代言。

西安地区的高校还是比较集中的,其中有3所985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并且这3所985院校全部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此外,在西安地区有8所211高校,除了上文提到的3所985之外(985高校也是211高校),还有长安大学、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而且这5所高校均有相应的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图为西安地区高校分布情况

图为西安地区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入选情况

西安地区的西安七校一直以来都是西安打出的一个招生招聘,而且这七所高校各有特色:

西安交通大学——C9集团中的陕西代表;西安交通大学的工商管理、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在教育部的2012年的学科排名中,都是位居前十位。

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特色鲜明;曾经的国防七子之一,其航空、航天、航海、兵器等专业实力卓著。此外,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力学专业等也位居前十。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农林水特色;园艺、风景园林、食品等专业也十分不错。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亚洲唯一行业黄埔;交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专业位列前十。

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与北邮、成电三足鼎立,荣获“两电一邮”美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位列前五。

陕西师范大学——五大老牌部属师范大学,师范教育的旗帜;教育部直属的七所师范院校之一。

西北大学——百年名校,石油英才之母。考古、地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专业相当不错。

2014年的国家“丝路经济带”建设启动,无疑为这些高校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在就业提供空前的机遇与发展。 (作者:圣达信梁挺福)

西安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聚集地,拥有211、985高校数量还是位居全国前列的。具体如下:

西安拥有2所985工程高校,分别是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这两所高校也均为211工程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可以说是西安最具实力的两所大学。

211工程高校有5所,分别是 西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 。其中第四军医大学属于军事院校,隶属于空军。西北大学属于陕西省政府,而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属于教育部直属高校,也就是所谓的部属高校。

7所211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 加军校 第四军医大学

2所985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211 985同时的有2所

这里强调杨凌不属于西安,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属于211 985高校,它在杨凌。

西安拥有3所985工程高校,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校址在杨凌区),这3所高校也均为211工程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西安交通大学是G9高校。

211工程高校除上面3所之外还有5所,分别是西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其中第四军医大学属于军事院校隶属空军,现名空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属于陕西省政府。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属于教育部直属高校。

211陕西(6所)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 加军校 第四军医大学

985陕西(3所)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西安有2所985高校,7所211大学;其中985高校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211高校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大学、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图为西安交通大学本部

图为西安交通大学小寨校区

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

西北工业大学本部

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

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太白校区

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长安校区

西北大学本部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

陕西师范大学本部

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

长安大学本部

长安大学未央校区

第四军医大学

西安是13朝古都,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底蕴浓厚,经济发展较快,科研院所众多,高等院校林立,西安的教育综合实力排在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

现目前共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三所985工程大学。

咨询更多高考志愿填报问题,请关注有着40年丰富高考志愿填报经验的资深专家(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或者关注陕西省目前唯一正规注册的,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审批的,专业权威机构一一西安市户县金牌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中心(百度可以查询,辨别一切真伪)。

有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空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共5所211工程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综合实力排在全国第14位。是中国一流大学,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现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在7个学科门的31个一级学科,138个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10个学科门的51个一级学科,205个二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西北工业大学,综合实力,在全国721所大学中,排第31名。是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工信部直属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127号。新校区位于长安区东大。

现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在4个学科门的22个一级学科,75个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8个学科门的44个一级学科,1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是985工程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B类大学。综合实力排在全国721的第47名。

位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台城路3号。现有国家重点二级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在4个学科门的18个一级学科,74个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11个学科门的42个一级学科,1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介绍。但是,不论是西安的985工程大学,还是211工程大学的数量和实力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

西安交通大学

985高校 211高校

西北大学

211高校

长安大学

211高校

陕西师范大学

211高校

西北工业大学

985高校 211高校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985高校 211高校

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

211高校

2017西安985大学

为什么每年毕业生都在增加

各学校各班情况不同、一类校的好班高二下学期就开始一轮复习、不过一般都是高二升高三暑假补课开始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会持续到一模考试、物理是最慢的。二轮复习到二模考试后、最后还有一点强化、然后你就可以登上高考考场啦!

高校毕业生人数

为什么每年毕业生都在增加

为什么每年毕业生都在增加,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很快就会进入就业市场。2022届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同比增加了167万人。为什么每年毕业生都在增加。

为什么每年毕业生都在增加1

我国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就连本科生就业也成了难题。据统计,我国每年毕业生的人数都在增长,2010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为575.4万人,但是到了2019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就上涨到了834万,虽然我国每年的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但是加上闲散就业人员和农民工进城打工,实际上留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并不多。

在如此大的竞争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送外卖是一个不需要学历,不需要技术的工作,但是截止到2018年,我国700万人的外卖骑手中,就有7万硕士以上学历的外卖骑手,由此可以想象,700万多骑手中又会有多少的大专和本科毕业生。 那么,大学生有哪些去处呢?

一般来说,大学生毕业后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去往一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来说要更大一些,薪资待遇也是最好的,如今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去一线城市,希望能在这里安家立业。但是一线城市里人才众多,薪资待遇高,开销也大,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容易。

第二种,去往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要比一二线城市的压力小很多,同样的薪资待遇和就业机会也会少很多,但三四线城市的好处非常明显,由于这里的人才并不密集,竞争压力相应的也会小很多。

第三种,返乡就业。在多数人的印象里,第一个排除的就是返乡就业,父母或许不会说什么,但亲戚朋友难免会指指点点。不过返乡就业的好处也非常明显,不用为房租水电发愁,虽然工资会少很多,但节省一点,还会有剩余,比其它两个要好很多。

虽然大学生毕业后还可以考虑公务员、老师或者支教,但那只是少数,多数人还是选择这三种。毕竟在多数人的想法中,认为“人往高处走”是趋势,尤其是近些年沿海地区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基础设施完备的情况下,自然就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员。

不过话说回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做出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无法在一线城市有所作为,返乡就业其实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而且会有这4个优势。

1.不用为房租水电发愁。

2.工资少,花销也少。

3.对当地的环境熟悉。

4.有父母的帮助,更容易就业。

其实无论是选择哪种工作,都要从自己的特长入手,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业也是如此。

为什么每年毕业生都在增加2

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迈入千万人时代。

日前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指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

相比今年这届,毕业生增势迅猛,竟同比增加了167万人。要知道,从2011年到2019年的近十年间,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才增加了174万人。

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很快就会进入就业市场。毕业生破1000万人之后,就业还好吗?高校还能继续充当调节就业的蓄水池吗?

千万人

今年毕业季,909万人离开校园,毕业生总规模也是首次突破900万关口。

从909万人到1076万人,增长167万人。此前的3年间,增长人数皆未超过50万人。

2019年毕业生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2020年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人。2021年909万人,比2020年增加35万人。

拉长时间看,从2011年到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660万人增加到834万人,也才增加了174万人,大体相当此番167万人的增长规模。

增长规模居近十年之最,此番毕业生的增势为何如此之猛?

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时隔十年重新回到千万人,2020年比上年增加40万人达1071万人,今年再增加至1078万人,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三年破千万。同时,高考报名人数千万人,录取率已经逐步飙升到现在的80%以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这是过去20年一贯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持续扩招。此番猛增167万人,因为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

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是距1999年大学扩招20年后,高等教育再次大规模扩招。

2018年普通专科招生比上年增长5.16%,2019年扩招100万人,比上年增长27.1%,增长率提升近六倍。这个数字,已接近大学扩招后第二年单一年份本科加高职的总招生增长人数的最高值。

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9、2020年起高职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恰好在2-3年后毕业,造成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叠加,形成前所未有的毕业潮。

在高职专科方面,2019年高职完成了116万人的扩招,2020年和2021年又扩招了200万人。

在硕士研究生方面,近几年来出现了几个扩招峰值,即2017年、2020年,分别对应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新冠肺炎。

在博士研究生方面,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文件,要求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当年博士生招生较上一年增长13.86%,扩招幅度是2003年以来最大的一年。

就业难

与毕业生人数“创新高”伴生的另一个词,无疑是“就业难”。

教育部为此发布《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并启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帮助毕业生尽早就业。

不过,严峻的就业形势叠加疫情带来的影响,就算是手握“就业优先选择权”的名校毕业生们,求职的意愿也在下跌。

根据领英中国等几家机构联合发布的《高校校友观察:中外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2021》,自2016年至2020年,中国U10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从61.06%下降到56.82%,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则从38.94%增加到43.18%。

报告选取的'样本U10高校,分别为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武大、华中科大、南大、中大,均是国内顶流的985名校。

为促进名校生的就业工作,上述教育部文件还提到,教育部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重要内容,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等的重要依据。

更为庞大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应催生了考研热、考公热、教资热。

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6年的177万人,增至2021年的377万人。最近,2022年考研人数462万人的网传消息冲上热搜,真假难辨的数据让“最难考研年”的讨论声甚嚣尘上。

自2009年开始,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3年超过百万。今年国考开启后,报名人数更是首次突破200万人。在国考报名进入第5天时,最热岗位竞争比就达到了3714:1,已远超去年。

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260万人,2017年达到410万人,2019年则攀升至900万人,2020年这一数据就已接近1000万人。

考研热、考公热以及教资热的主要原因,与当下的就业状况直接相关。就业形势严峻之时,稳定便成了大家的追求。

蓄水池

扩招-就业难-扩招,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能,就像一个蓄水池。问题在于,今后这个蓄水池还能继续蓄水吗?

梁挺福认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能,但总不会“一药治百病”,蓄水池也是有一定容量的,总有溢满的时候,时间差也就这两三年。

通过扩招延迟大学生就业时间,从而来缓解就业压力,仅仅是缓兵之计,终归还会在就业市场上暴露出供过于求的就业压力。

熊丙奇指出,不要把教育作为就业的“调节器”。以研究生扩招为例,可以延缓本科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两到三年。然而这种延缓,以稀释教育资源、降低教育质量为代价,从而导致“学历贬值”和“学历高消费”的问题。

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就业市场,也关乎高校教育培养。蓄水池不只是蓄水,也要有调节。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熊丙奇认为,很多人认为是大学毕业生太多,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服务业是容纳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产业。我国于2019年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同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9%。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超过70%。

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无法做出创新贡献,推进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而是创新能力缺乏、学历贬值、就业降级、用人单位学历高消费。

梁挺福指出,扩招尤其是研究生扩招,会进一步刺激高校教育的学历导向,很多学生会以提升学历来进行学业发展规划,把考研作为出路。

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职业院校中。中职、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这些院校在扩招的背景下,很可能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而是以“中职毕业升高职,高职毕业升本科”的学历导向来组织教学。

以学历为导向的办学,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就业难。学校回报给学生的是一纸文凭,而不是高质量的教育,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基于此,离开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扩大高校教育规模,不但不能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社会问题,还会制造更多的现实问题。

为什么每年毕业生都在增加3

记者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获悉,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部署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总体存在“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综合研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当前,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一是各地各高校正在全面推进落实工作部署。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采取召开省级就业工作会议、印发就业政策文件、召开大型专场招聘活动等方式,全面推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是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持续开展“24365校园招聘服务”,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会同12家社会招聘机构已累计发布岗位信息近2156万条;会同有关部门直接举办专场网络招聘活动10场,累计提供各类岗位80多万个;各地各高校已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举办校园招聘活动4万多场,累计提供岗位信息近2000万条。

三是组织开展重点群体就业能力培训。在财政部大力支持下,教育部启动实施“中央专项**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参训学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目前,“宏志助航计划”已开展线下培训4万余人。四是组织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活动。教育部启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围绕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等方面,推动校企合作,深化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经过前期征集审核,教育部汇总发布了281家用人单位的2804个项目指南,目前正在开展校企网络对接洽谈。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全国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对接”活动,已有1000余所高校、2800多家中小企业参与对接。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这是高校毕业学生规模首次破千万纪录。过去每年高校毕业生增长不过30万至50万,今年的增长量是过去的4-5倍。

:毕业生为什么逐年增多?

主要原因是持续扩招。此番猛增167万人,因为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是距1999年大学扩招20年后,等教育再次大规模扩招。

2018年普通专科招生比上年增长5.16%,2019年扩招100万人,比上年增长27.1%,增长率提升近六倍。这个数字,已接近大学扩招后第二年单一年份本科加高职的总招生增长 人数的最高值。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说,2019、2020年起高职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恰好在2-3年后毕业,造成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叠加,形成前所未有的毕业潮。在高职专科方面,2019年高职完成了116万人的扩招,2020年和2021年又扩 招了200万人。

文章标签: # 大学 # 高校 #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