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高考家族文化_家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作用
tamoadmin 2024-07-31 人已围观
简介1.父母的职业会影响你的高考志愿吗?为什么?2.2012安徽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3.2013年陕西高考语文作文4.与"家法"为题600字作文5.殊途同归高考满分作文6.孩子理科比较薄弱,应该让他改学文科吗?7.一个家族的崛起祖训是我的传家之宝作文600 传家宝是青花罐的小张重视历史文物所涵盖的文化底蕴,历史凝聚而成的古物确实承载了考古的价值和文物本身的经济价值。 但古物的精神价值比较隐晦,没
1.父母的职业会影响你的高考志愿吗?为什么?
2.2012安徽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
3.2013年陕西高考语文作文
4.与"家法"为题600字作文
5.殊途同归高考满分作文
6.孩子理科比较薄弱,应该让他改学文科吗?
7.一个家族的崛起
祖训是我的传家之宝作文600
传家宝是青花罐的小张重视历史文物所涵盖的文化底蕴,历史凝聚而成的古物确实承载了考古的价值和文物本身的经济价值。
但古物的精神价值比较隐晦,没有普遍和直接性的作用。
相较而言,小杜祖辈的几枚勋章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更具现实性一些,看到勋章便能联想到祖辈的功勋、荣誉和事迹,能给人以精神上的力量。但这种功绩性的记忆承载可能过于局限,对于平凡的后辈也许可望不可及。
就这一点来说,小程家的祖训会更具优势。祖训完全以精神和观念的形式而存在,它不依托物质,因此继承更加直接,对精神的传承作用也没有太多障碍,更具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
祖训传家更无价。小程家的祖训,强调“忠厚”、“诗书”,从内容上看,还是比较全面和积极的。
忠厚谓品性为人,是家族道德;诗书重文化修养,造书香门第。德才兼备,忠厚文雅,这祖训所传递的资讯明了而又意义深厚;忠厚与诗书,这祖训的要求并不苛刻且促人向上,可谓传家之宝。
从影响个人的时间性而言,祖训的观念更能影响人的一生。它作为世世代代行为的准则,对人一生道路的选择、日常的作为、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规范意义。它督促着人恪守美德、诗书育人,相较于青花罐和勋章而言,它对个体人生的价值更具时间长度。
而这美好的道德精神素养在现下更显出其重要性。我们看到的地铁吐痰男也好,青岛的天价虾也罢,这不都是因道德精神的缺失而出现的令人心痛的现象吗?而在此时祖训的出现不正如一泓清泉能使人们心中重新变得清澈,纯净吗? 在传家的意义上,青花罐和勋章显示出物质继承的局限性:一是继承者可能局限,二是继承体可能破坏或遗失。但祖训拥有可知、可继承的价值优势,它不存在物质储存和继承的脆弱性和不公平性。它可以传到家族的每个人的心中,长长久久,其生命力也是前两者所望尘莫及的。 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祖训是具有灵活性的信条,它的意义具有主观色彩和可塑性,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被赋予更多不同的内涵。它有条件符合时代的变迁,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更符合时代的需要,从而更具长久价值。而青花罐和勋章的固定性不具灵活的文化内涵,比较刻板和单一。
伏尔泰曾说:“观念自由高于肉体自由。”从世俗层面而言,物质和精神的继承都具必要性,但对于具有传承意义的传家宝来说,精神上的继承更有价值。所以祖训不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但它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足以创造更多更深意义的价值。
祖训传家之宝900字 传家宝是青花罐的小张重视历史文物所涵盖的文化底蕴,历史凝聚而成的古物确实承载了考古的价值和文物本身的经济价值。但古物的精神价值比较隐晦,没有普遍和直接性的作用。
?相较而言,小杜祖辈的几枚勋章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更具现实性一些,看到勋章便能联想到祖辈的功勋、荣誉和事迹,能给人以精神上的力量。但这种功绩性的记忆承载可能过于局限,对于平凡的后辈也许可望不可及。
?就这一点来说,小程家的祖训会更具优势。祖训完全以精神和观念的形式而存在,它不依托物质,因此继承更加直接,对精神的传承作用也没有太多障碍,更具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
?祖训传家更无价。小程家的祖训,强调“忠厚”、“诗书”,从内容上看,还是比较全面和积极的。
?忠厚谓品性为人,是家族道德;诗书重文化修养,造书香门第。德才兼备,忠厚文雅,这祖训所传递的资讯明了而又意义深厚;忠厚与诗书,这祖训的要求并不苛刻且促人向上,可谓传家之宝。
?从影响个人的时间性而言,祖训的观念更能影响人的一生。它作为世世代代行为的准则,对人一生道路的选择、日常的作为、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规范意义。它督促着人恪守美德、诗书育人,相较于青花罐和勋章而言,它对个体人生的价值更具时间长度。 我的传家之宝作文300子字
勤俭——我们的传家宝
我奶奶的爸爸,也就是我的老太爷,如今已经有九十六岁高龄了。他曾经是一位老红军。听奶奶讲,他以前参加过。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去拜访这位老红军。
走进老太爷的家,我不禁发出一声感慨:房子可真大啊!老太爷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这主要是党和国家很关心我们这些老革命,给我们安排了最美丽的环境,最舒适的住宅。”听了老太爷的话,我环顾四周,发现太爷的家虽然很大,但是家俱却很简陋。客厅里只有一台旧电视,对面是一张长沙发和一张茶几。那张长沙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的面子已经起了毛,颜色也泛出了淡淡的白色,很显然,它已经经过多次的清洗和使用了。太爷看我很注意这张沙发,说:“这张沙发,比你爸爸的年龄还要大喽。虽然我们搬过几次家,但是我都没有舍得扔,总觉得还有用。想想战争年代,能有个像样的小板凳就不错了,这个沙发可比板凳强多了!”太爷喝了口水,又接着说:“在 *** 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了。可是,勤俭这个传家宝不能丢啊!战争时期,这个传家宝给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还让我们有了充足的军事装备,赶走了派。现在,这个传家宝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幸福,也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
听了太爷的话,我有些惭愧。平时我的草稿纸经常用了一半就丢弃了,橡皮用着用着就不见了。有的同学们在学校吃饭还会倒饭倒菜,垃圾桶里还会出现长长的铅笔就没有人要了。是的,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有的同学就会大手大脚。其实勤俭这个传家宝,既能让我们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也是环保的重要环节。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现阶段又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建设国家的。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这里大声呼吁:勤俭——这个传家宝不能丢!
家乡的传家之宝作文200我的家乡--鄄城,坐落在山东西南的荷泽市。 ,南邻牡丹之乡菏泽,东接郓城,西、北两面跨黄河与中原油田和河南省濮阳市毗邻,辖 10 镇 6 乡,总面积 1032 平方公里,人口 79 万,耕地 万亩。鄄城素来有“古鄄”之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名胜古迹众多。
我说了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想当年,鄄城可是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在这里名胜古迹众多。有开天辟地时留下的雷泽湖,素有“尧王虚造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之称的谷林尧王墓,中国十大钓鱼台之二庄子钓鱼台,还有曹植用来发奋读书的陈王读书台,一代军事家,谋略家孙膑的故居和坟墓,有曹操屯兵于鄄,供兵马饮用的亘古清泉,义士羊角哀与左伯桃合葬墓,有明兵部尚书苏佑家祠牌坊和右副御史刘忠的古墓群,有刘邓大军渡河处及“鄄南战役”战场,有黄河滚滚、沙洲落日、飞鸟满天的黄河景观,有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四千亩电厂水库,有共和国的百
位将军为孙膑故里题字的将军碑林等等
关于传家之宝的作文400字
传家宝读后感议论文?五年级?400字陶行知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节省,他小时候都是妈妈帮他剃的头。开始,妈妈剃头剃得很疼,所以小陶行知一听到要剃头就东躲西藏。有一次,他悄悄溜进理发店,看见剃头师傅在给小孩子剃头,剃得可好了,一个也没有哭。于是,他就要求妈妈带他去剃头师傅那里学剃头。妈妈说:“那要收学费的。咱们家穷,处处要省着要钱。”一向懂事的小行知为了给家里省钱,就顺从地让妈妈剃头了。对,那把剃头刀就是陶家的传家宝,这把剃头刀体现著陶家勤俭节约的美德。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像陶家那么节俭。现在生活富裕了,条件也好了,许多人就把节约扔到了脑后。但我在生活中很节俭,没用的东西我从不买,洗脚水用来冲马桶,淘米水就浇浇花……有一次,天气晴朗。妈妈看是个洗晒的好天气,就去洗衣服了。我看到了,就过去帮忙。妈妈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洗完后正想把最后一遍水放入下水道,我急忙拦住,说:“这些水存起来还可以拖地呢。”“真是我的好孩子啊。”妈妈开心地夸我。是啊,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一个像陶行知爷爷一样的人。
作文传家之宝贝500字一下传家之宝贝
陶行知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节省,他小时候都是妈妈帮他剃的头。开始,妈妈剃头剃得很疼,所以小陶行知一听到要剃头就东躲西藏。有一次,他悄悄溜进理发店,看见剃头师傅在给小孩子剃头,剃得可好了,一个也没有哭。于是,他就要求妈妈带他去剃头师傅那里学剃头。妈妈说:“那要收学费的。咱们家穷,处处要省着要钱。”一向懂事的小行知为了给家里省钱,就顺从地让妈妈剃头了。对,那把剃头刀就是陶家的传家宝,这把剃头刀体现著陶家勤俭节约的美德。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像陶家那么节俭。现在生活富裕了,条件也好了,许多人就把节约扔到了脑后。但我在生活中很节俭,没用的东西我从不买,洗脚水用来冲马桶,淘米水就浇浇花……有一次,天气晴朗。妈妈看是个洗晒的好天气,就去洗衣服了。我看到了,就过去帮忙。妈妈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洗完后正想把最后一遍水放入下水道,我急忙拦住,说:“这些水存起来还可以拖地呢。”
高考作文传家之宝文化之蕴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喃喃学语叫出第一声爸妈,到第一次踩着小脚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著书包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回考试成绩,第一次离开父母……也许你从没注意到在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爱。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败,每一次犯错误父母都会牢牢记在心头,陪在你身边,给予你默默的支援……
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三年前的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
小的时候,我总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有的人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啊!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泡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报答养我育我的父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感恩,它虽说是一个行为动词,但它不止需要行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实意。简单地说,感恩便是感激,发自内心的感激。
还有:
感恩,让人美丽
雨果说,卑鄙的小人总是忘恩负义: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题记
何为感恩?感恩就是知恩图抱;何为感恩?感恩就是饮水思源;何为感恩?感恩就是千恩万谢。
有些人可能会问:感恩真的很重要吗?而我要说的是:感恩是一种高尚中的美德,感恩是一种精神上的宝藏。
华罗庚让我们切记: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鲁迅让我们“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肖楚女教育我们:做人就象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以温暖。所以,感恩十分重要,我们要时刻铭记着这三句名言,时刻铭记着感恩。
还记的漂母的一饭之恩的故事吗?
韩
什么是传家之宝?就是家族里面具有经济价值或者纪念价值的东西。 希望可以帮到你,满意请纳
传家之宝是什么?家族传承下来的贵重物品!
传家之宝是什么生肖绝对没有提前确定好开什么生肖!是公开、公证摇号为准。能打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学会急转弯!学会调头。常会因金钱问题与家人或朋友争执,到头来亲人冷眼看待。常因而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或失眠等问题。千万别认为是一种容易赚钱的方法,以为是在自己控制范围以内。覆水难收,无论你是穷是富,只要走上这条不归路,必然是……
父母的职业会影响你的高考志愿吗?为什么?
1.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 1.高考语文中该怎样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3.「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4.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要怎么积累
文化常识对应的大方向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掌握。2017版新课标中也多次提及“传统文化”“文化常识”,要求“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对应在考试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道3分选择题。文化常识的记忆功夫应当在平时,不建议拿文化常识清单去背诵,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个人在教学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积累,每题4个,碰到即列入应当掌握的范围,同时,每个文化常识都是可以辐射其他知识点的,这方面强烈推荐王力先生的一本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空余翻看,权威准确,内容涵盖广,可以积累很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来历本身也很有趣。
5.想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该看那些书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类,各家学派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有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分法;还有物质、社会、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这些划分尽管层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类创造文化的发展进程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划分的,适用于专业人员的学习研究。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化,应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来划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因此,教学时应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再探讨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归类成系统,建立知识链条。二是教师们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可以用专题讲座的方法。三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
6.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2012安徽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
父母的职业可能会对你的高考志愿产生一定的影响,原因如下:
观念和价值观影响:父母的职业往往反映了他们对不同职业的看法和评价。他们可能会有自己的偏好和期望,希望你选择与他们职业相关或认为有更好前景的专业。他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可能会对你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和信息优势:父母从事某个职业可能会给你提供特定的社会和信息优势。他们可能会有更多关于某些职业领域的了解和经验,可以向你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他们的职业圈子和人脉关系也可能为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机会。
经济条件和压力:父母的职业收入和经济状况可能会对你的高考志愿产生影响。如果他们的职业收入相对较高,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裕,你可能会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学校。而如果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父母可能会更倾向于你选择有就业前景和稳定收入的专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父母的职业对你的高考志愿有一定的影响,但最终的选择应该由你自己来决定。你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并在与父母进行充分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2013年陕西高考语文作文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 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和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是非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修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Ⅰ 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的僭越。这种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政治。
与此相适应,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 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 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 清]? 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字 高,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逐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好民取其货,而负其价不还。君至惩期成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嵴涸,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精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宄 ,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避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期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
?
[注]①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值母病笃 ? 笃:严重。
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
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遂发愤以卒? B.填淤则舟楫不通
木欣欣以向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D.既为方伯所知
月出于乐山之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
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
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向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
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 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
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液晶,有机会升迁时却病帮,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
7.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咸呼舞,以为数直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林。(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
?
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帮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3)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
(4)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6)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
?
往事(二)之八
冰心
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
我站起,双手支颐〔颐(yí)〕颊、腮,也指下巴。,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
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
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
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地说:“灯台中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除了骀荡〔骀(dái)荡:使人舒畅。〕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
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狎(xiá)习:亲近、领略。〕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
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风雨之日,我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我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
“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的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也未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办?”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
我郑重的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
我走近一步,说:“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
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父亲敛容,沉思的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我无有不为力。为着去国离家,吸受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忍心舍遣我惟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但是,惟一的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
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
又是久久的沉默──
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 “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
我不言语。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
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彼此抛掷,欢呼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他们追逐的心绪。
回到卧室,黑沉沉的歪在床上。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我一念至诚的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
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我心不乱。
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失望的心情,不愿他再兴起。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奋迅的起了悲哀!
丝雨里,我走上层,倚着船栏,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烁──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有多少无情有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星光挥洒!凭吟啸的海风,带这两年前已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
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 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悲哀!
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帝祝福有海水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愿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对他们,我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1923年8月28日,太平洋舟中。
(选自《冰心散文》,有改动)
?
[注] ①本文是冰心《往事(二)》中的第八篇。②中边:内外,表里。③策策:悲戚的样子。
1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6分)
答: ?
12.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4分)
答:
1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
答:
(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梦 ”,“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
?
?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 文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 脉搏/平添? 造型/摄像机? 强档/轻歌慢舞
B. 慈祥/影牒? 摩挲/万金油? 返聘/凤毛麟角
C. 峰会/对峙? 修葺/结骨眼? 戏谑 /张皇失措
D. 贸然/夜宵? 竣工/终身制? 熨贴/扶老携幼
?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 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 B. 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 C. 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 D. 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17. 下列名句,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 B. 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C.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 D.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18.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5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红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枊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 答:
?
?
第7页
?
19.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5分)
?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 ?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 ? ,
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 ,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晨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
?
?
20.安晴同学一直想参加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一天,安晴向转会组织委员李华同学询问相关情况 。下面是他们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分)
安晴:① ?
李华:当然可以,欢迎你加入!
安晴:②
李华:下周六正好有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安晴:③
李华:我们打算赠送一些书籍、文具,还要给他们辅导功课呢。
安晴:哦,我有一些书,正好可以带过去。
李华:④
安晴:好的,我出个小节目。
?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为了防止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倒下伤人。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交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横放”。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
?
?
?
?
?
?
与"家法"为题600字作文
2013年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弘扬中华文化”,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命题,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认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灵魂。弘扬中华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更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同时,弘扬中华文化也是一种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方式,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维护我们的民族尊严和文化自信。
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
1.学习中华文化
要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学习中华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参观博物馆、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收集文化资料等方式来增加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传承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技艺、参加文化活动、传承家族文化等方式来传承中华文化。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来传承中华文化,比如尊重长辈、守法守纪、尊重传统文化等。
3.创新中华文化
创新中华文化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形式。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绘画等方式来创新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殊途同归高考满分作文
写作思路
1. 介绍家法的概念和起源,可以从古代中国的家族制度入手,解释家法与家族关系的紧密联系。
2. 探讨家法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从培养子女的品德和行为规范、维护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家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论述。
3. 分析家法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可以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等角度来探讨。
4. 引用实例来支持观点,可以列举现代家庭中遵守家法带来的好处和成功案例。
5. 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从个人经验或观点出发,总结家法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应根据时代背景做出调整和改进。
作文1. 标题:家法的作用与适用性
家法是指家族规定并遵循的一整套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它在古代中国的家族制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古代,家族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家法被视为维系家族关系的纽带,其内容包括家族成员的行为规范、道德原则以及传承家族的历史文化。家法与家族关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家族成员必须遵守家法,维护家族的尊严和荣誉,同时也是对祖先的敬仰和延续家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家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家法通过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和品德培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这对于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其次,家法能够维护家族的凝聚力,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遵守家法的共同规范和价值观能够在家庭中形成团结、和睦的氛围。此外,家法也是传承家族价值观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要求家族成员坚守家法,可以使家族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保持家族的特有文化特征。
尽管传统家法难以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其仍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现代社会中,家庭面临各种挑战和变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对于保持家族的稳定和传承仍然至关重要。因此,传统的家法可以与现代生活进行融合和改进,制定出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家法准则。同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只有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子女,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在现代家庭中,遵守家法带来了许多好处和成功案例。例如,家庭成员坚守家法,遵循规范的行为和道德原则,可以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此外,遵守家法还能够培养出自觉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孝顺父母等良好品质,使家庭成员成为社会上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公民。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也证明,遵守家法是培养优秀下一代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家法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我们需要根据时代背景做出调整和改进。家法应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子女的创新思维和独立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个体能力的需求。同时,家庭教育也需要与学校教育相呼应,形成合力,为子女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家法不应过于强调权威和规范,而是要注重灵活性和开放性,给予家庭成员一定的自主权和尊重,以建立和谐、有爱的家庭关系。
2. 标题:家法的作用与适用性
在古代中国,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家族制度则是家庭内部的一种组织形式。家族制度通过家法来管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法是一套规范和约束家族成员行为的准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家法与家族关系紧密相关。家族是由亲属血缘关系所构成的群体,家庭成员通过家法来规范彼此的行为,以维持良好的亲属关系。例如,在家族中,长辈有权利对晚辈进行教育和管束,而晚辈则应该遵守家法,尊重长辈并维护家族的荣誉。
家法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家法有助于培养子女的品德和行为规范。通过家法的约束,孩子们能够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和努力进取,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家法能够维护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家族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而家法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家族的凝聚力,共同面对困难并传承家族的优良品质和传统价值观。
虽然家法是古代的制度,但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首先,家法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能够为现代人们提供积极的生活指导和榜样。传统文化中强调孝道、忠诚和正直等价值观念,而家法正是基于这些价值观念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其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家法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必要性。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和学习社会规则的地方,而恰当的家法能够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现代家庭中,遵守家法带来了许多好处和成功案例。例如,有些家长通过制定家法规范孩子们的作息时间、学习任务和方式,使得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此外,一些家庭通过家法强调家族价值观念,使得家庭成员更加团结,共同面对挫折和困难,并取得了事业和生活上的成功。
家法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需要根据时代背景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家法应该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创新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独立人格,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此外,家法的执行应注重灵活性和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家法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家庭成员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和执行。
3. 标题:家法的传承与改进
古代中国的家族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而家法则是家族制度中的一项重要规范。家法起源于古代中国,早在《礼记》中就有相关记载。在古代社会,家法是严格执行的,它包括家族成员之间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权利义务等。家法与家族关系紧密相连,它不仅是家族维持秩序和规范行为的手段,也是家族内部凝聚力的象征。
家法在培养子女的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家法的约束和教导,父辈能够引导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品质。同时,家法还能维护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家族作为一个有血缘关系的群体,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家法能够让家族成员共同遵守规则,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和团结。
在现代社会,虽然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家法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家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作用。同时,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家法也成为引导子女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
遵守家法带来的好处不仅局限于个人层面,更体现在家庭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上。一个遵守家法的家庭,往往能够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成员之间相互尊重、支持,并形成良好的秩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通过约定好的家法规范行为,培养了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这些成功案例证明了家法对家庭的重要意义。
家法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应根据时代背景做出调整和改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价值观等发生变化,家法也需要相应地进行适度调整。家法应该注重平衡个人自由和家族团结,既要尊重家庭成员的独立性,又要考虑到家族整体利益。同时,家法应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4. 标题:家法与家族关系的紧密联系
家法是指家庭成员依照一定规则和道德准则相处的法则。在古代中国的家族制度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家法是维护家族秩序和传承家族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家法通常由家长制定,并世代相传,它既是一种规范行为的约束力量,也是一种教育子女、培养家族凝聚力的工具。
家法在培养子女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约束和规范, 家法能够塑造出有良好品质的家族成员,促使他们恪守道义,自觉遵守家族的行为准则。同时,家法对于维护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家族价值观也至关重要。它可以让不同代际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帮助家族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维系家族的传统与荣誉感。
尽管社会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但家法在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家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帮助家庭保持良好的秩序和和谐的关系。此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使家法的功能得到了强调。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通过有效的家法规范,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遵守家法能够带来许多好处。首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减少了冲突和矛盾的发生。其次,家族的凝聚力增强,家族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最后,家族价值观得以传承和延续,使得家族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举个例子,中国古代的孔家就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家族。正是由于孔子制定严格的家法,他的后裔才能代代相传,对整个家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尽管家法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应根据时代的背景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家法需要更加注重个体的合理需求和权利保护,不应过分压抑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家法也需要与现代法律相结合,确保行为规范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我的观点中,家法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家法可以帮助塑造优秀的家庭成员,并维系亲情和家族荣誉感。然而,在制定和执行家法时,应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灵活适度调整,保证家法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同时兼顾个人的权利和个性发展。
孩子理科比较薄弱,应该让他改学文科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殊途同归高考满分作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殊途同归高考满分作文1青瓷缸中戎戎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见土壤气?性情急徐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揣测。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
“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马尔克斯如是说。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确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唯一的批判标准。肥沃的黑土,美丽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
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也流淌出了“向前,向前,祖国的儿子!”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才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法律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书法的恣意中,好顺手偷人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
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凡·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非,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的归途。
我虽然知道这条路难找也难走,但也愿南辕北辙。我希望有追求引路,让我的文字、我的人品携手并肩,一同前行。
那是不同人品,一致而永恒的归途。
殊途同归高考满分作文2我们一个一个踏出了校门,却在校门口驻足徘徊,不肯再向前一步。只是聚在一起,沉默不语。没有人愿意打破沉默,谁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里还有几次见面的机会。
我们会在酷热的三伏天为对方送上清凉的冷饮,也会在暴雨的天气小孩子一般的将雨水甩向对方的伞。初见的模样仿佛还只是在昨天,三年的时间,匆匆如烟。
从前我们头也不回的踏出校门,只留下此起彼伏的“再见”不知在和谁告别。从前我们吵吵闹闹因为一丁点小事就敢妄言此生不来往,第二天又一如从前般热络。从前我们叽叽喳喳聊着未来可期前程似锦,互相打趣着说“苟富贵勿相忘”。
不知是谁先小声哽咽啜泣起来,带动了离别时的悲凉气氛,就连原先的烈阳都不知不觉收敛了灼人的光芒。鼻尖一阵酸,眼泪便不自觉奔涌而出。一群人在人潮中相互拥抱着哭,谁也不愿意说出那句再见,仿佛说了那句话,从此就要分道扬镳各奔东西,再也不见。
门口的保安又一次催促着我们离开,我回头大声喊出“再见”,回应我的是她们通红的泪颜和不断挥舞着的'手臂,正在将过往的回忆涂抹上一层悲伤的韵味。
回家的路上我习惯性的抬头看天——夕日欲颓,映得旁边的彩云带着些金光,但暮色正来势汹汹地压着这一轮金阳。夕阳是要落山的,我们也会走上不同的道路。
凌晨四点三十七,我醒了。窗外墨色沉沉,好像太阳溺入墨色中就不会再升起了。我坐在阳台上发呆。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悄悄被染成墨蓝,我很喜欢被墨蓝色笼罩着的世界,我想看看这一整个城市。我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爬上楼顶,有了事情做,或许这样能减少些离别的悲伤。
我从楼顶朝下看,能看到学校。操场上不再有学生奔跑的身影,教学楼也不再亮着灯,会有很多批新生坐在我们从前的教室,可那都不会是我们了。
墨蓝色的大地开始镀上一层金光,树木像是被唤醒了般随着风缓缓摇摆,沐浴这稀薄的日光。抬首时,太阳已冒出半个头,远方的山峰呈墨色,它们托着灿灿的太阳,待到日升时,它们便依着一汪橙色的海洋,一轮金日如同神明般守护着它们。
殊途同归高考满分作文3从手绘画像倒在网上爆红的美图软件,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对祖业的坚守;从抗日战争到亚丁湾护航,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对国家发展的热忱;从国内发展到旧金山打拼,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对故乡的眷恋。
中国的家族观念,小到一家三口,大到14亿人民的泱泱中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子承父业”的传统家族观,所谓“子承父业”不只是单纯一成不变的传承,更是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大太爷爷四世人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定格下了世间的美好,这是家族文化发展的体现。它是灵活的,是可以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战士到技术员,再到创业以至护航,多种方式的就业观背后却是亘古不变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此间的家族已走出了小家的囹圄,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这些歌词不难看出,小家与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推动着这个大家的发展,不管是投身战场还是开油田亦或是积极创业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日,我们依旧坚守着这个家族信念,为中国的发展做贡献。
《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超越了小家和国家的一个最庞大,最完备的单位,最具有广阔的容纳力。
三太爷爷冲破了国家的界限,投身于“天下”,这是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的体现,中国家族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由此可见中国的家族观念是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
中国人向往“圆”文化,一条河流可以有无数支流,但最终也会在同一片江海汇合,不管在哪里打拼?家族观念总会牵扯着人们殊途同归。故事家族只是千万家族中的一份子,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同时也见证了历久弥新不断丰富,并将传承的家族文化。
殊途同归高考满分作文4我是一头牛,确切的说,我曾经是一头牛。不过到最后我也站在了这里,和大家一起。我曾天真得以为,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可没想到结局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像我旁边平躺着的那片米,应该是曾经的那片米,它们是我一犁一犁耕出来的,它们忍受着苦难,承受着风吹日晒雨打的洗礼,痛苦而又努力的生长。我经常走在田地旁的小路上,所以能清楚的看到它们由矮变高,由绿变黄,直到成熟。最后又被我拉到院子里暴晒,原本一身泥土气的它们被加工再加工,最后竟然香气扑鼻。
它们来的比我早,所以我应该是闻到过它们的香味。
而那片正在发酵的应该是隔壁山上种的果子,我没到过山上,我只知道她们曾经是红色的,白天它们是青翠山上的一抹艳丽,傍晚,它们被夕阳照耀的无比动人,一个个昏昏欲睡的模样。我曾经一直渴望到山上去,低处的风景太狭窄了。即使是登到我们地里最大的石头上,也看不清田地那头的牛是公是母。
所以我渴望到高处去,欣羡那大片的果子实在是幸福,在这么个小山沟沟里,啥都能看的一清二楚。除了不能随意走动以外,真的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曾经的我最喜欢在田间走了,有的时候家里的小儿子还骑在我背上,让我载着他,如若不是我老实又被绳子拴着跑不动,早就把他甩到地里了。
想想这些,心里的委屈也仿佛升温发酵了,可叹我一生任劳任怨,耕地我平,拉粮食我干,放弃去远方的梦想,一心为主人俯首尽瘁,辛苦忙碌,付出了所有。可是,最终等待我的是什么呢?
那天家里主人把我拉到院子里,我没想太多。依稀回想起那天火红的夕阳,那是我见过最美的画面。随即,我的耳畔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有节奏的轰鸣,然后,所有的一切就在我合上眼的那一刻烟消云散了。我还记的我初来这里的时候,一脸天真,不懂世事,只知道认真干活,为主人尽心尽力,不求回报。可是你看吧,不论是风吹日晒的大米,还是站在山上的果子,还是我,到最后都难逃这样的一个下场。是宿命的安排还是上帝的玩笑?而那外面世界的人们,又该如何评价我们的一生?
殊途同归高考满分作文5历史总是太遥远,如同流逝而去的水,我们再也见不到也摸不着,只能从被侵蚀后水岸的痕迹瞥见一点岁月变化。那些人和事虽说遥远,但细思之下,也别有一番感慨。
我仰慕的历史人物很多,常言道时代出英雄,独领风骚的人物向来不少,但令我犹为难忘的,还属东汉时的华歆与管宁。他们不是死生阔契的挚友,也不是颇有功业的帝王能臣。说他们是朋友,两人却在年少绝交后不复见,说他们不是朋友,却终是殊途同归,难言绝交的意义了。
世人皆知“割席断义”这一典故,因为华歆贪于小财,贪恋地里金片,所以被管宁轻视;华歆存名利之心,不能静心读书,与普通人一般围观华丽马车,所以被孤高的管宁割席断义,从此绝交。但众人不知,华歆晚年官至太尉,三番五次向皇帝推荐久居田野、从未入仕、年岁已高的管宁,无论管宁如何拒绝,依然不放弃,甚至要把太尉之位让与他。他们背后的故事还有很多,我想,华歆最后的执着,只为再见故友一面。
翻开历史的书页,华歆向来是清正廉洁的。他为人颇有君子之风,且淡泊处世、眼光明锐,因此在入仕后步步高升的同时,也受众多赞誉。他素来节俭,言语委婉,不收贿礼,死后家里米不过几斗,生前也推广儒学,为人表范。他为人明智,明晰利弊,与王朗同船时,并不想收留求助之人,却在施以援手后,帮助到底……一切不禁让人深思,一个能把千金拒之门外的人,怎么就贪恋了当时地里的金片?我想,华歆是极悔的吧,他把管宁视为挚友,却遭对方绝交,于是后面无论多么风光,都没法忘记,因此淡泊一世,廉洁至终,并在晚年极力举荐管宁,想再见老友一面。可逝去的,再也挽不回了,于是最终他也没能如愿。
华歆在官场沉浮,品味着世事难料,尽管官至太尉、受人敬重、家庭美满,但我想他还有一个最大的遗憾,毕竟最安稳和乐的日子,往往是最让人怀念的,这应是他与管宁读书锄菜的那段时光。那时年少,华歆听闻管仲之后管宁素有美称,因此不远千里来访,两人一见如故,彼此交好,那时候美好得像是没有烦忧,只用坐在一小屋子里读书,到园里锄菜,时光安宁。可之后,管宁只因两件事,便认为他们志不同道不合,最终分道扬镳,不复见。
华歆走向了官场,追逐功名利禄,品味世间沉浮。管宁继续隐居田野,授人儒学之道,悠然自得。华歆在朝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管宁便在田间教化民众,守君子之风。虽殊途,却同归。尽管两人的命运轨迹相反,却还是坚守了心中的大道,行坦荡之事,成了世间一抹月朗风清。只是人间已晚,山河已秋,离别难聚,故友难回。
历史的水终会流逝,余香却会在风中停留,并且历久弥香。我们身边的人,也终会走上不同的路,不过,殊途却同归,又何尝不好?
一个家族的崛起
高中的时候,因为特别喜欢历史和语文,所以文理分科的时候选择了文科。
家里所有的长辈听说我选择了文科以后,几乎都会问我这么一个问题:
“怎么就选了文科呢?以后找工作恐怕不好找哦……”
对文科的偏见,好像不止一点点。
曾经文科也独占鳌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果从历史上来看,当年做官的都是文科生。粗看我国传统文化:四书五经加二十四史,翻来覆去,都逃不开文科类的范畴。
司马相如,因为歌功颂德的骈体文写得好,就能被派去料理西南边疆;王安石,官至宰相,赫赫百官之首;欧阳修,做过兵部尚书,太子少师;就算是屡屡被贬的苏轼,好歹也是一县县令,有所地位。
时间拉近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读大学,几乎就等于读中文系,因为在那个浪漫的年代,无论文理工医,所有人都在读诗歌,整个大学就是一所大中文系。
无论是文学界、知识界抑或思想界,中文系的学者和学子,在八十年代都能得风气之先。
那时人文思想领域的重镇《上海文学》,走出了阿城、王安忆、韩少功、王朔、张炜、苏童等一大批作家,而这本杂志的评论家,如周介人、李劼、吴亮、许子东、陈思和、殷国明、南帆等,大半都出自中文系。
一时间,中文系风光无两,成为众多学子追捧的热门专业。
“你们读文科的,不就是死记硬背么。”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以理科为基础的实用学科需求的增加,现在的文科生却常常被人看不起。
在不少人带有偏见的认知里,总觉得理科充满着数学思维,极具科技感,是富国强邦的利器;文科生,就是写写东西,死记硬背,做文书工作。学习和工作难度不大,专业门槛也不高。
回望我们高中选择文理分科的时候,班上的尖子生多数都选择了理科,而只有少数尖子生选择了文科。很多成绩不太好的同学,都退而求稳,选择了文科,认为文科难度稍低。
大四的小左,告诉小编:
“拿我们学校为例(省示范重点中学,不说名字),在我经历选科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告诉我们,如果有成绩特别好的学生选文科,学校会取强制措施(就是不让你选)。另外成绩还可以的,老师也会不断找你谈话劝你留下。当时我选的是文科,还有一个初中同学也是打算选择文科。然后我们两个不断被家长老师以及各种过来人劝诫,理由五花八门,但总归一个论调:文科班乱,不好找工作,没出息。”
但是,却很少人问,你到底为什么读书?
偏见从何而来关于文科生的偏见得先从什么时候文理分科开始说起。
现在,教育部并没有要求中学必须分文理,但在“新高考”开始实施之前,却是有文理之分,因此一升入高中,学校就开始为分文理作准备,高二就完全分为文理科,泾渭分明。
在人们普遍的观念里,有这样一种认知:文科容易理科难,原因是理科生想弥补文哲史知识比较容易,但文科生想弥补理化生等知识就比较困难。
其次,人们容易用就业和收入来评价学科的价值。
2017年互联网就业报告显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占据了高薪行业的鳌头,而这些就业岗位大多分布于头部互联网公司,并且在招聘时明确要求有相关专业背景。
以就业为例,麦可思《2018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排前50位的主要专业大部分都是理工科专业,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7%)、能源与动力工程(95.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5.6%)。
但回顾这么多年来的高失业风险专业排行榜,文科始终是“一哥”。
最后人们对文理科区别对待就像看待男女性别差异一样。
对文科的偏见中往往还隐含某种性别歧视。一般来说,文科女生多,理科男生多,那么大众就形成一种印象——文科女性化,理科男性化。
自然而然,女生选择文科就无伤大雅,大众对女性的社会期望值相对较低,认为她们将来从事赚钱少相对轻松的工作可以更顾家;而男生选择文科则多半会被家长或老师阻挠,一来认为男孩更有优势学习这样一种脑力活动比较多的学科,二来认为学习理科将来步入社会就业选择会更广并且取得相对理想的薪酬待遇。
文科生来就低人一等?“我不后悔读文科”
知乎上有一个这样的问题:
“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改变了世界?”
最高赞的回答是:
“世界被改变的时候哪来的什么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别,一个小孩子,一天没抛弃掉这种‘文科生’‘理科生’‘学霸’‘学渣’的框框,他就是一个孱弱愚蠢的小孩子。”
文科,理科,只是每个人根据个人长处而选择的不同方向,本无高低之分。
大学里的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都各有社会价值,在社会中各司其职。
虽然我们都处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至上的时代,人文教育是最不被看重的。就业压力让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现实,什么专业最好找工作、最能赚钱,可能已经变成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有些理工特色的院校,文科专业是处于被冷落的状态的,得不到太多支持。
工作上,文科生做不了太有技术壁垒的岗位,而理科生则可以轻易踏入一些文科门槛不高的岗位。
这很现实,也让不少真正具备文科天赋的人,选择了一条自己并不喜欢的路。
但我相信,在飞速发展的当下,人类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人文社科,这终将是走向文理兼修的大时代。
那些曾经担心出路的文科生,也会在社会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生根发芽,成为栋梁之才。
与其折服在偏见和所谓的现实中,不如安于本心,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否长成大树,并不完全看在哪里栽种哪里萌芽,本身也很重要。
温乎曰:祝即将高考的读者金榜题名。
1
中国是一个家族社会,这一点我们都无须讳言。
在由家族组成的社会里,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必然需要借助家族的力量。家族力量强起点就高,家族力量弱成就也有天花板。
那种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5到10年前已经不存在了。
很多人还想着重新“打土豪分田地”,但是说实话,很可能未来几百年内都不会重新洗牌。
在如今这个时代能做的,要么借助家族的力量更上一层楼,要么从头做起带出一个家族。
那么一个家族是如何崛起的呢?
我们不妨以曾国藩家族来拆解一下。
2
一个家族想要崛起,首先要生在一个好地方,或者搬到一个好地方。
我说的“好地方”,不是特指“北上广”这种大城市,而是人文环境都比较好的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每个地方都有特殊的属性,这是多年历史积淀形成的,完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比如古代的榆林、大同、辽东都是武德充沛的地方,毕竟靠近蒙古草原嘛,人生不经历几次战争是不完美的,所以这些地方是优质军人的沃土。
如果你喜欢读书,或者想靠读书科举起家,那么在这些地方基本没戏,很可能连“县级优秀教师”都遇不到。
长江以南是富裕、安逸、太平的环境,反而是千百年来出读书人的地方。
再往细说。
每个省、市、县的某些地方,虽然不能和大城市比,但相对来说有本地最优质的,那么这些就是所谓的好地方。
比如明清时代的山西没存在感吧,照样有“祁太平”等晋商发源地,宋霭龄跟着孔祥熙回山西,被晋商土气的富裕震惊了。
江苏号称千年读书地,但现在某县照样盛产车匪路霸,具体哪个县就不多说了,得罪人。
所以你看名人传记或族谱的时候,总能发现一个固定套路:XX公在XX时候迁来此地。
他们和孟母三迁一样,都是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好地方。
曾国藩家族的始祖是曾孟学,清朝初年“卜居定业”,才在湘乡县定居下来,传到曾国藩是第9代。
算算时间,已经200年过去了。
曾孟学“卜居定业”,其实就是在找适宜居住发展的好地方,而在农业时代,山清水秀没有频繁的洪涝灾害,可不是安居乐业么。
说到这里就有第二个关键问题:家族传承。
这点真的很重要。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最近几十年崛起很多富豪,但是当他们发家致富以后,想把家里的亲戚带出来一起做,却发现都是猪队友。不是合伙掏空公司,就是仗着老板是亲戚而为非作歹。
到头来,这些富豪还是只能单打独斗。
这些事情不是我编造的,都是新闻里报道过的案子。
于是,在未来家族的历史上,他们不是带着家族发扬光大的人,而是家族的创始人。
这就属于没有家族传承。
如果一个家族每代都有做官、读书、经商的人,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是优质的,毕竟掌握着优质,用砸也能砸出一身本事来。
最近几年很流行一句话:寒门再难出贵子。
其实真相很残酷,寒门自古以来都难出贵子,因为既然是寒门必然缺少传承,没有传承哪来的贵子?
我们在史书上读到的寒门,其实是古代的中产阶级,像我们这种平头老百姓都称不上寒门,压根连门都没有。
前几十年是因为革命扫荡一切,把大家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才造成“寒门出贵子”的现象,这本来就是特殊时代的特殊现象,基本不具备参考价值。
当中国社会回到正常轨道之后,寒门难出贵子,便会成为常态。
所以一个家族有了数代人的积累,有了各种传承,抓住机遇出贵子是大概率,而没有积累和传承,出贵子是碰运气的偶然。
比如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的时候,把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等兄弟带出来,个个都精明干练,工作能力强的一塌糊涂。
正是至少三代人的耕读传家,才能培养出这些优秀子弟,碰到机会就可以抓住,成就晚清第一家族。
再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
洪秀全攻入南京之后,把好几个家族成员封王,也想过让他们独当一面,结果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典型的猪队友。
这个时候,太平天国和清朝还没有分出胜负,如果想培养是有机会的,但洪秀全发达之后,其他人却带不动。
所以说......生在好地方只是起点,每代人努力奋斗是过程,任何地方出差错都要重头再来。
你说一个家族想崛起,难不难?
3
家族经过几代人的原始积累,就有机会更进一步,提升一点社会阶层和个人地位了。
从事什么职业,才能提升家族社会阶层呢?
从政和学术。
我们的教科书上有很多历史名人,有孔子、老子、秦始皇、霍去病、戚继光、张居正、曾国藩等等。
大家仔细看一下,凡是被写入教科书的名人,基本都是官员或学者,从来没有一个商人因为赚的钱多,而被正儿八经的写入教科书。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政治和学术是公共职业,不是任何人可以私有化的。
不论权力多大地位多高,官员终究有退休的一天,到那个时候,权力和地位就要交给接班人,基本不会有直接子承父业的事情。谁要是敢说,我的职位留给儿子啦,恐怕要被社会舆论喷死。
哪怕皇帝可以世袭,也从来没有任何朝代万年不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而参与政治的人,又时刻被一条道德标准束缚: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是新中国提出来的,但曾经的每个王朝都不敢说:本朝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哪个皇帝和官员敢说这样的话,他的地位合法性马上就没了。
由于政治是公共职业,官员做几件好事便要被称颂好久,这种荣誉感不是商人赚钱能买到的,而官员又是掌握生杀大权的人物,从而让人感到畏惧。
荣誉感 畏惧感,便是从政的优越性。
学术更是扩宽人类认知边界的职业,但凡能在学术上有一点点成就,必然能在史书上留下浓重一笔。
比如司马迁被汉武帝割掉男根,擦掉眼泪写出《史记》。日后山河破碎朝代更替,但后世的王侯将相依然把《史记》奉为圭臬,提起太史公都要顶礼膜拜。
司马迁用学术在每个人的心头开疆拓土,建起一个永不破灭的国。
还有蔡伦改进造纸术、沈括编撰《梦溪笔谈》、王阳明发展心学......都是用学术书写历史。
这就是学术的公共属性。
如果说官职不可以世袭,那么学术更不能世袭,因为在所有的职业里,学术更讲究个人能力和天赋。
同样一门知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所有的世俗关系都不能代替。
学者能留给子弟的,只有名声。
而且一旦学者有学术突破,他面临的将是造福全人类,这才是无上光荣的大事业。
国家和社会,怎么可能不尊重学者?
学者的社会地位,怎么可能不高?
哪怕是现在的商业社会,听说谁家孩子考上博士了,马上就要高看一眼。
如果这个博士将来从事的也是学术工作,那么将来给孩子的传承,是不是不一样了?
这样两代人下来,一个书香门第就出来了,家族原始积累就算完成了。
所以曾国藩等士大夫家族,都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政治和学术两开花,就算家族由于政治斗争而暂时没落,凭借优秀的学术功底,迟早有翻身的一天。
而商人恰恰是私人职业,基本没什么公共性。
现在的很多人喜欢用“财主修桥补路”说事,但我们要知道,商人修桥补路没有强迫性,他愿意自然是好事,不愿意的话谁都不能强迫。
公共和私人的分界线,在于是不是强迫为人民服务的。
政治和学术的天然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商业的天然使命是赚钱,这才是公共和私人的区别。
既然商业是私人职业,一切动机都是为了自己,那么社会地位不如官员和学者,又有什么不正常?
人民群众喷资本家,又有什么不正常?
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不论静下心来做学问,还是不受诱惑为人民服务,都要有经济基础做保证,所以在一个家族崛起的路上,一代人做商人努力赚钱,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以说商业是家族崛起的前提,政治和学术才是根本。
你看最近十几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里面,工农家庭越来越少,官员、学者、商人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考中公务员并且发展好的,其实背后的家世都不错。
这就是由商业起家,然后转型学术和政治的历史进程。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能看到很多持续发展的家族,甚至出现一些名门也说不定。
4
如果一个家族已经走过原始积累阶段,并且在商业、政治和学术上有所发展,那么下一步该如何保持地位,甚至更上一层楼?
联姻呗。
不管中国也好美国也罢,婚姻永远是家族最稳固的关系,将来再生一个身怀两家血脉的孩子,那么这两家的关系就算永远绑定在一起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血脉才是最坚固的利益堡垒。
穷小子难娶白富美,普通女孩难嫁高富帅,就在于本身的价值不高,不能和对方提供等价交换。
白富美或者高富帅的家族,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凭什么白白送给穷小子和普通女孩呢?
所以曾国藩的子孙后代,联姻的都是绍兴俞氏、义宁陈氏等名门望族,绍兴俞氏就是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家族,义宁陈氏就是陈寅恪家族。
这才是顶级家族的门当户对。
再细化一点,每个省市县都是无数门当户对的家族,他们之间才是互相联姻的对象,一级压一级,一层套一层,这些互相联姻的家族,组成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网。
这些关系网也叫做背景。
随着草莽龙蛇的时代过去,只有进入这些关系网,才能有用武之地。如果进不了关系网,任你文韬武略,也只有独自垂泪的命运。
当然,有人是可以找到捷径的。
宋朝科举发展起来以后,就有“榜下捉婿”的传统,你只要读书好考中进士,长得也不是太磕碜,就有大家族的管家把你拖回家里去,劈头盖脸就问:
“相公前途无量,我家**待字闺中,敢问相公有意否?”
要是进士说:“好。”
那么当天晚上就能拜堂入洞房,简直是人在榜下站,妻从天上来。短短一天时间,前程和老婆都有了。
现代社会没有科举了,但是有大学。
不管多么牛逼的家族,孩子总要读大学吧,而且是读顶尖的好大学。
大学的4年时间,基本是平民精英、世家子弟产生交集的唯一窗口期。于是很多特别优秀的平民精英,在大学期间遇到同样优秀的世家子弟,两个人互相欣赏,毕业后结婚生子。
这个平民精英就算进入关系网了,从此打下毕生事业的基础。
看起来是癞蛤蟆吃到天鹅肉,对吧,但前提就是,这个平民精英真的特别优秀。
长得特别好看、知识特别丰富、能力特别强、情商特别高......这些都是优秀的能力,足以吸引对此感兴趣的异性。
《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说:“改变我命运的不是知识,而是权力。”
他错了。
如果没有知识,祁同伟根本没有机会认识高育良,更没有机会得到省级领导女儿梁璐的欣赏,他的惊天一跪又从何谈起?
表面上看知识没什么卵用,但知识可以把你送到改变命运的平台,这种改变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
归根到底,命运终究是知识改变的。
这里就要举一个例子。
教员。
我们的固定印象里,教员是龙傲天的现实版,刚出场就是满级号,在新手村就得到顶级装备,然后建功立业一生顺遂。
其实哪有这么简单。
教员家族是明朝洪武年间搬到湘潭韶山的,漫长的500年过去,家族也没什么起色,以种地和做工为生。
教员的爷爷是老实人,由于家境窘迫,还把祖传的土地卖出去一部分。
直到教员的父亲到湘军当兵,才算是增长了阅历见识,回到老家碾压没见过世面的睁眼瞎。
嗯,湘军能赚钱是公开的秘密。
他用当兵赚的钱买了22亩土地,然后又做稻谷和猪牛生意,把家业攒到3000块,而且他还发行了流通十里八乡的纸币。
正是有父亲的原始资本积累,教员才能到长沙读书,看准一个学校就交钱报名,报完名就不去了,紧接着又报了几个学校。
他求学花掉的报名费,加起来够普通人家生活多久?
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虽然教员小时候和父亲关系不好,但没有父亲赚的钱,他就没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更没有机会到湖南一师见到杨昌济。
而见到杨昌济,才改变了他的命运。
杨昌济的祖上两代是太学生,典型的书香门第,和向氏家族世代联姻,属于板仓的小型望族。这里要划重点。
杨昌济长大后到英国和日本留学,追随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和章士钊交朋友,回国到湖南一师任教,随后到北京大学做教授。
当时,杨昌济是中国文化圈的名人,甚至是湖南文化圈的核心人物之一。
教员正是在湖南一师特别优秀,才得到杨昌济的赏识,并且得到杨开慧的芳心,从此由土财主的儿子,一跃得到湖南名人圈的门票。
他后来组织的各种学会、罢工、走访等活动,和杨昌济留下的人脉、声望没关系吗?
而这些活动正是后来那些事的基础,所以教员的崛起之路,要追溯到曾国藩的湘军,然后是平民精英的知识改变命运,最后才是在更高的平台上施展才华。
教员走过的路,不正是地域、传承、商业、知识、联姻的么。
哪有什么龙傲天。
其实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5
我们之前说的,属于家族崛起的普遍通道。
一般来说,按照这种路子走,做到中产阶级差不多了,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需要特殊机缘。
所谓特殊机缘,只能是时代变化。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的最大成就,大概率是二品京官,在满人横行的清朝,曾国藩是否做到总督都不一定,更不用说封侯。
左宗棠基本就是个乡间士绅。
可太平天国起义,暴露出八旗和绿营的无能,这才有清朝重用汉人地主的策略,曾国藩的湘军才有机会成立。
左宗棠、彭玉麟、李鸿章等人,无不是抓住太平天国的风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再往后说。
如果没有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教员的一腔文韬武略,又到何处施展?
香港富豪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屁嘞,要是没有香港的特殊地位,香港**和房地产浪潮根本无从谈起,李嘉诚们到哪里赚钱去?
这些就是特殊机缘。
每次时代变化,都要淘汰一批旧势力,但总有一批不甘人下的牛人,抓住机缘成就一番事业。
而是否能够抓住机缘,完全要看过去几代人的积累程度。
有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句话没错,谁都管不了儿孙的事情,他们的福祸都是咎由自取,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你不尽到自己的责任,就是把责任推到下一代,你一辈子没有完成的事情,孩子们就要重复你走过的路。
这个世界是接力赛,从来不是百米冲刺。
要是每代人都想着“儿孙自有儿孙福”,那么下一个时代变化到来,你的儿孙们还是抓不住机缘,还说什么改变命运呢。
抓住机缘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能不能抓住又是另一回事。
有些人赶上时代变化,莫名其妙就成功了,回过头来再看还是一脸懵逼,不禁感慨:都是运气啊。
对,都是运气。
但好运气不会降临在每个人身上。
6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都绝望了,家族崛起这么艰难,普通人难道没机会了?
那倒也不是。
任何时代阶层都不是绝对固定的,个人和家族也是流动的,没有家族能永远站在舞台中心。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实在是有道理的。
官员退休人走茶凉、学者去世后继无人、商人经历波折更是家常便饭,这些都可能是一个家族衰落的起点。
毕竟......能把家族发扬光大的都是牛人,子孙后代很难有他们的能力和机缘,想保持住家族地位是很难的,所以牛人的子孙后代,每代人都要比上一代降一级。
接替他们的,就是逐渐崛起的新家族。
最近几年网上有句话:“人家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对于这句话怎么看,文章看到这里,恐怕你也有答案了。
从道德层面来说,这句话是反人类的,它触及到国人最大的希望:知识改变命运。
从现实层面来说,这句话是成立的。
很多人觉得不公平,其实大可不必。
我们之前看到的火箭蹿升太多,于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阈值,以为火箭蹿升是常态,现在走到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很多人还没有完全转过弯来。
慢慢的大家就会知道,上一代人走完三代人的路是非常态,按部就班用三代人走完之前一代人的路,才是常态。
游戏规则变了。
人永远不能改变社会,只能适应社会,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什么时什么事情。
因为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这是事实,我们无须讳言。
我们能做的,只有在相对公平里得到公平。
如果你非要说现在就没希望了,那当我什么都没说。
不过话说回来,家族是把双刃剑。
历朝历代想彻底抹平的,就是各种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每个平民精英的最大理想,却是用自己的努力成就一个辉煌的家族。
痛恨的黄四郎是家族势力,个人发达之后又必然会带起家族势力。
文章结尾,我不做任何主观评价,对于家族这件事情怎么看,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最后,祝即将高考和家里有考生的读者,金榜题名,前程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