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平昌中学高考-平昌中学高考喜报

tamoadmin 2024-08-15 人已围观

简介1.四川有几个平昌中学?2.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及训练3.文言文实词字形推断四川有几个平昌中学?.只有一个得啊 就是平昌县中学平昌中学[编辑本段]学校简介四川省平昌中学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38年春题写“追求真理,服务人群”的办学宗旨,托友人黄开富先生来创办的。现系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重点中学。学校占地151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拥有教学楼5幢、综合实验大楼2幢;有300米、20

1.四川有几个平昌中学?

2.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及训练

3.文言文实词字形推断

四川有几个平昌中学?

平昌中学高考-平昌中学高考喜报

.只有一个得啊 就是平昌县中学

平昌中学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四川省平昌中学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38年春题写“追求真理,服务人群”的办学宗旨,托友人黄开富先生来创办的。现系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重点中学。

学校占地151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拥有教学楼5幢、综合实验大楼2幢;有300米、2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2个以及风雨球场;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语言室、网络教室、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网站和设施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藏书20万余册。有教学班101个,学生8180人。

学校现有在册教职工433人。261名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人、中级教师10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 人、本科学历的171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的有25人;有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5人;有学科专委会理事、理事长68人次,参加全国各种学术团体80余人次。学校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4个。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600余篇,280多项教研成果在国际国内获奖,出版个人专著15部,合著86部。

学校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成立了“平昌县桃李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统一管理印刷厂、飞虎墨水厂、佛泉纯净水厂。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2000年以来,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800人以上,100余人进入重点大学深造,高考上线人数十年蝉联全市同类学校之冠。2006年高考上本科线898人,居全市第一,全市理科状元罗琳同学考入清华大学1人。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04年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首批校风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先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绿色学校、卫生先进单位、部门绿化百佳单位、高等师范教育实习优秀基地和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示范学校、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巴中名校、最佳文明单位、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无毒示范先进学校等光荣称号。2002年被巴中市人民确认为一级办学水平单位。

[编辑本段]校级领导

罗传俊,男,汉族,生于1963年7月,平昌县兰草镇人,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西华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进修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主任编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党员,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现任平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党政工作。

1983年7月至19年2月,在驷马中学工作,任副校长;19年3月至19年5月在县办公室工作,曾任副局级秘书、督查科科长、秘书科科长;1999年6月2002年4月,在县广电局工作,主任编辑,担任副局长、平昌县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2002年5月至2005年9月,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担任副部长、文明办主任;2005年10月至今任平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张明俊,男,汉族,生于1953年8月,平昌县长垭乡人,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12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高级讲师。17年至2000年8月,在平昌师范学校任教,先后任教务处副主任、工会副、代,19年至2000年8月任副校长;2000年8月至今任平昌中学副校长。分管体卫艺和初中年级,联系体卫艺处。

袁发扬,男,汉族,生于1963年3月,平昌县南风乡人,毕业于西华师大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2005年4月至今任平昌中学副校长。分管教学,教研,联系教务处和教科室。

赵志明,男,汉族,生于1961年12月,平昌县笔山镇人,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2005年10月至今任平昌中学副校长。分管政教和安全,联系政教处和保卫处。

冯仕敏,男,汉族,生于1947年12月,平昌县灵山乡人,毕业于达县教育学院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19年至今任平昌中学工会。负责工会工作。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及训练

1.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有哪些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附录了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其中实词150个,为便于学生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 特将此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同时也收入课本中出现的解释。

对于个别不常用的解释,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就不予收入。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 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 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 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 51、及 52、即 53、既 54、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 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 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 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 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属 98、数 99、遂 100、率 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 1、爱 (1)名词。

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 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3、被 (1)名词。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 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不苟》)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pi ,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2.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一)以形析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如:“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沧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义应与水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沧溟”为“大海”的意思;“辍”字,口旁,与吃、喝、叫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就能推断其含义是“吃”或“尝”。再如:“(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

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元”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儿”指人,上部“二”指明字义所指部位在人体顶部。

故“元”是表示“人头”的意思。又如“冠”,字形由“寸(手)”、“冖(帽)”、“元”组成,表示手拿帽子戴在人头上。

“寇”由“冖(房屋)”、“攴(手持棍棒)”“元”组成,表示手持武器入屋击人头部,因而“寇”指“盗贼”。“冠”、“寇”中的“元”都表示人头。

(二)以音猜义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顿”通“钝”。

又如: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04年湖北卷试题)。句中“闲”与“娴”通,“熟悉”的意思,“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三)温故知新法。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

如:“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句中“及”已知学过的义项有“赶上”“到达”等意思,“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渊明《陶花源记》)即是依据。

这里用法与“到达”相接近,但不确切。“到达”可引伸为“接触”,由此再引伸为“实践”。

该句中“及”即为“实践”的意思。“履”字,已知学过的有“鞋子”之义。

如“郑人买履”,接触过的成语有“如履平地”、“如履薄冰”,其中“履”均作“以足踏地”讲,这是“履”的本义。此句中的“履”应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引伸为“走过”、“经过”或“实行”的意思。

再如:富人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05年重庆高考试题)“质”字,已学过的有“做人质”“做抵押品”的意思(“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即为明证),全句意为“有富人不占有田籍却以别人的田券作抵押霸占土地万亩”。又如,高考题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A、讽帝大征四方寄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C、恐为身礼品,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考查的这几个实词确实是在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或曾在课文中见过,或在常见成语中使用,我们完全可以比照相关的句子去理解:A项中的“讽”比照“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B句中的“哂”比照“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项中的“遇”比照“遇臣甚厚”,(《陵信陵君窃符救赵》),D项中“务”比照“除恶务尽”等等。

它们各自与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或成语相同的词意思一样,然而,毕竟本题有一定难度。C项中的“遇”解释为“优待”似乎也正确,无论是“遇臣甚厚”还是“每遇人尽礼”,“遇”句都有“优待”之意,但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加以辨析解决:一是“遇”这个词本身不含“优”的意思,只是对待;二是联系原文段上下文来看,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

所以“遇”应为“对待”的意思,故C项解释是不正确的。 (四)以今推古法,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成语语素意义来推断该语素在古汉语中的含义。

如、前面例句中的“疏”字,在现代汉语中组成的合成词有“疏通”“疏导”“疏浚”等词,这些词中的语素“疏”,与“通、导、浚”都是同义并列,因此,“疏”解释为“通”,这样“疏八珍之谱”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可以喻大(喻:比喻)(2005年辽宁卷高考题选项)现代汉语有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其中“喻”均是“明白、了解”的意思,选项文句意为“(我陈述的事情虽然小),但道理可以和大事相通。”

故选项解释是错误的。 (五)互文见义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是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由彼、此相对可以推知),已知“竭”是“枯竭”,可推知“盈”是“。

3. 怎样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与技巧 四川省平昌中学 陈 ***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与技巧 1,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B,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 A句“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B句“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2,声训推断法:(通推断法)找到通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A,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A句“顿”与“钝”读音相近通,“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B句“要”与“邀”同音通,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3,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4.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一、以形推义,联系语境 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苦时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能否理解该句的关键是对“怠”字的掌握程度。据造字法我们可知,“怠”是个形声字,从心台声。其形旁“心”,本义为心脏。从“心”的字的含义大多与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人的道德品质有关。知道了这些。再联系“手指不可屈伸”一语和“弗”等词语,可推断出这里“怠”的含义是由本义“怠慢、轻慢”引申出来“懈怠”的意思。二、联系上下文,作语法分析 即审察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三,联系上下句,作结构推断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四,联想教材 中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如果平时熟读课文,并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实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根据课文中类似的例句来解释有关实词的含义,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5. 语文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大全

第1课时考点透析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 *** 彩变化。

如:变 化 情 况 示 例词义扩大 范围扩大 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义项增多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 范围缩小 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 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 义转 移 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 *** 彩变化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以《逍遥游》为例:词语 古义 例句 今义志 记载 志怪者也。

志向、志气之 到……去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常作代词、助词果然 吃饱的样子 腹犹果然。

不出所料虽然 即使如此 虽然,犹有未树也。 连词恶 何,疑问代词 彼且恶乎待哉。

恶劣、凶恶无名 忘记功名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不为人知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天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如“引”:意义 例句本义 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引申义 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拉长 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

(《宣州环波亭》) 引吭高歌(成语)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

(《中山狼传》)拿 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 燕引兵东围即墨。

(《史记?田单列传》)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欧阳修传》)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 引经据典(成语)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掉转 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古字通1. 通的具体情况:解 说 举 例 注 意 点通字 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倍”同“背”)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同“无”)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师说》)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字。教材中注为“莫”同“暮”。

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 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俛”同“俯”)(《过秦论》) 教材亦按通字方式注释。2. 识别通字的方法:字义分析 通字与被通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

如果用A来解释,A字的字意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B”。 ①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报任安书》)②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①句中“责”根据前文有“偿”,理解为“责任”是不通的,而理解为“债”可通,故可以断定其通“债”。

②句中“景”理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字。“景”通“影”,作状语。

字音分析 A与B原则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例中的“知”与“智”、“颁”与“斑”,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字形分析 有的通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字的声符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①“被”与“披”。

文言文实词字形推断

1.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一、以形推义,联系语境 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苦时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能否理解该句的关键是对“怠”字的掌握程度。据造字法我们可知,“怠”是个形声字,从心台声。其形旁“心”,本义为心脏。从“心”的字的含义大多与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人的道德品质有关。知道了这些。再联系“手指不可屈伸”一语和“弗”等词语,可推断出这里“怠”的含义是由本义“怠慢、轻慢”引申出来“懈怠”的意思。二、联系上下文,作语法分析 即审察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三,联系上下句,作结构推断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四,联想教材 中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如果平时熟读课文,并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实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根据课文中类似的例句来解释有关实词的含义,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2. 怎样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与技巧 四川省平昌中学 陈 ***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与技巧 1,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B,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 A句“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B句“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2,声训推断法:(通推断法)找到通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A,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A句“顿”与“钝”读音相近通,“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B句“要”与“邀”同音通,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3,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3.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有哪些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附录了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其中实词150个,为便于学生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 特将此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同时也收入课本中出现的解释。

对于个别不常用的解释,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就不予收入。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 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 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 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 51、及 52、即 53、既 54、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 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 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 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 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属 98、数 99、遂 100、率 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 1、爱 (1)名词。

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 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3、被 (1)名词。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 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不苟》)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pi ,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4. 中考文言文: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需要以大量的文言文和历史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深厚的积累,才会有这个意识。

例如:水、江、河等,早期的文言文专指河流、长江的下游段、黄河。但这个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的文言文可以指现代意义的水、江、河。

当你积累了比较丰厚、扎实的基础之后,就可以根据作者所处时代去判断。我们学习的实词古今义,大多以远古与近古作比较,缺少“中古”这个阶段。这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在考试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否则有可能被扣分。

文章标签: # 推断 # 实词 # 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