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ppt-高考任务驱动型
tamoadmin 2024-08-25 人已围观
简介1.任务驱动作文如何拿高分2.作文指导: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3.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怎么写4.高考作文类型5.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怎么写任务驱动作文如何拿高分任务驱动作文如何拿高分(《海峡导报》欧阳国胜专访)“任务驱动型作文”自高考标题作文(17-19年)、话题作文(1998-2005年)、材料作文(2006-2014年)后在2015年全国高考中悄然兴起,很快成为2016年以来学界的一个高频
1.任务驱动作文如何拿高分
2.作文指导: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3.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怎么写
4.高考作文类型
5.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怎么写
任务驱动作文如何拿高分
任务驱动作文如何拿高分
(《海峡导报》欧阳国胜专访)
“任务驱动型作文”自高考标题作文(17-19年)、话题作文(1998-2005年)、材料作文(2006-2014年)后在2015年全国高考中悄然兴起,很快成为2016年以来学界的一个高频热词,研究也迅速升温。但有不少研究剑走偏锋,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考生与家长。
那么,高三学子如何才能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今天,我们邀请厦门外国语学校欧阳国胜老师来做指导。他说,识别“雷区”,着意内涵解读,才能在考场中规避低分作文,实现高分突破。
欧阳国胜厦门外国语学校语文高级教师,厦门市第五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首届班主任技能大赛一等奖、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
在《南方周末》发表《高考评卷岂能草菅人命》评论,被各大媒体速转,对上海市高考评卷实行“准入制”起到推动作用。
作文转向 引导学生回归真实交际生活
事实上,国家层面的一次高考历史性的作文方向改革,一定有着内在的深刻追求: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转向不仅仅是“防止套作、宿构”,而是引导学生回归真实的交际生活。在价值导向方面引导学生尊重他论、文明交流,并由封闭性的私域说理或强说强辩走向公众说理与公共文明。公众说理所需要的公共理性与文明情怀关乎公民美德与思维公正,因而,国家推行新型作文旨在立德树人,提升国民素养。
欧阳国胜老师介绍,“任务驱动型作文”缘起于英美等国的日常教学。“任务型教学”的全称为“任务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最早由维果茨基提出。它重在给出一个带有争议性或可讨论性的问题,可能有多个结果,让学生通过协商或讨论的方式做出一个决定或选择一种结果,重在充分交换意见,不必达成一致,但须充分论述。
欧阳国胜老师说,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学生则需设想交流的对象,然后文明交流,而非自说自话封闭说理。所以,作文时要有明确的对象意识,要呼应他说,尊重别论。这是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最起码的知识储备。
质检反思 考生“踩雷”未审清材料内涵
在上述知识储备下,我们来分析颇受赞誉的2016年4月福建省质检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也要求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文明交流。这则材料取自于一位名人曾用过的一栋教学楼遭校方拆除的真实,但命题者睿智地加以了改造,以更适合考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辨析讨论。
对当下考生而言,目前要注意两个方面:规避低分与高分突破。要规避低分就得先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必不可踩的“写作雷区”,本次集中体现出如下四个“雷区”:
一是内涵的浅表化。考生对校园老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内涵挖掘不到位,这在很大层面上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层次,内容的浅表化无法走向表意的深刻。
二是主旨攀附化。考生对校园老建筑存留原因的分析,过多地扯附于传统文化,并转向对传统文化的过多论述,而忽略了对老建筑去留问题本身的多维度探讨。
三是未按材料要求与任务指令写作。考生擅自改动材料所包含的“特殊性”、“教学楼”等重要概念,如把“教学楼”替换为“学校”等。此外,任务指向是以当下现实的第一人称形式写作,而有考生改变了这一任务,把写信人定为20年后的自己,或是以一个学生母亲的身份等。还有呈现对象错误,如《给拆迁办的一封信》的呈现方式为拆迁办,这是不切合材料、不符合任务指令的。
四是因交流感与对象意识淡漠而造成“钢性说理有余,绵性入情不够”的现象。书信体应是一种实际运用的情理兼具的特殊文体,要求有较强的对话意识,即写作时话语指向的对象应该具体清晰,而较多文章依然停留在旧式议论文的单向说理向度,入理的同时未能入情。
出现“踩雷”现象,很可能是基于未审清材料内涵及任务指令。所以,高分突破的首要路径就是审清任务要求,着意内涵解读。
高分突破 立足矛盾关系着意内涵解读
对于一则材料,考生需首先明确“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是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前提。“内容”指向,“含意”指向所体现的旨意。本则材料“内容”是“校园老建筑是否应拆除”。当命题材料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时,考生要能从材料中发现矛盾对立点,提炼矛盾对应关系。
如2015年全国I卷就可提炼出“传统与现代理性”、“生命意识和法律意识”、“情与理”、“情与法”、“法与理”等之间的矛盾关系。
“是否拆楼”这则材料提供了两难处境:从理想角度看,学校追求“发展”立足“现代化”建设,事关学校发展大计,拆楼似乎无可厚非,但确要拆除,校方又可能背负破坏人文环境的指责;如果保留,又要受制于“用地所限”的现实制约。所以,拆除,感情上难以接受;保留,学校发展深受影响。
由此找到矛盾的两个对立点,并提炼出一组矛盾对应关系,这样便可拟出材料“含意”:“校园人文建筑与学校现代发展的冲突”。而矛盾对应关系的发现有赖于关键概念,所以,寻找概念间的关系是发现矛盾关系的较好路径。
材料中“矮小、简陋、老旧”等概念表明教学楼的现状并非危楼,只是不再适合作为教学场所而已,但可以通过修缮改造进行再利用。材料借助“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等修饰语表明了旧建筑的“特殊性”,对“特殊性”即对“老建筑”内涵挖掘的深浅就决定了作文思想的深浅。
除命题者提供的解读方式外,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解读“老建筑”的内涵:“老建筑已非普通教学楼,它积淀着无数学子的集体记忆,是师生情感的纽带,是唤醒记忆的催化媒介。是历史与人文情愫的校园文化符号,是凝固的音乐,是活的标本。是具有永久的激励教育、启迪与怀旧意义的精神
作文指导: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提出的一个概念。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卷二考查的就是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类作文同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而非全国卷或是一句名言、或是一个寓言、或是一首诗,里面蕴含一些道理。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公理婆理众说纷纭,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要贯穿写作始终;而过去的非全国卷考生只要从材料中提出观点,材料再无它用,这样易造成套作。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非全国卷没有这样的任务。2015年全国卷评分细则评也同过去非全国卷所用的评分细则有较大不同。因此2016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应对这一新型作文要引起高度重视,广大高三教师也应就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
那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该怎样来写作呢?下面以2015年全国卷Ⅰ为例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
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全国卷Ⅰ的作文在叙述材料后有两段文字,这两段字应是考生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叙述的方便,现在摘录如下:
对于以上的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的你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两段就集中地展示了命题者设置的任务要求,仔细分析应有如下的任务:①“对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②“请给小陈、老陈或是相关方写封信”,这就加强了考生论述观点的针对性,要求就事说理,不能脱离所选的一方而任意写作。同时要求写成一封信,以信的形式来展开论述。信的格式无疑就会成为判分的依据之一。③“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就是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核心,形成像样的、可以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非核心可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叙述非核心只是为了更好地议论核心。③“选好角度”。针对这一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明确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角度有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写作时就事要抓住核心来确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明白了这些要求,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符合命题者命题意图。
二、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
这一则材料表达的有这么几层意思:⒈陈父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家人屡劝不改;⒉小陈迫于无奈,为了父亲的生命安全,通过微博私信向警举报自己的父亲;⒊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并将这起举报放在官方微博上;⒋小陈之行为、警方的做法,赢得众多网友的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⒌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则材料中涉及老陈、小陈、警方、网友、媒体这五方。从材料看,老陈、小陈、警方三方是核心事实,网友点赞、质疑,媒体报道是这些核心事实产生的影响。因此分析材料要紧抓这三件核心事实。
首先我们来分析老陈的行为。老陈不顾家人多次劝告,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命题者对老陈之行为明显是持批评态度,老陈这是把生命当儿戏,是极不正确的。这种行为要批判。再看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父亲生命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举报自己的父亲。”从举报的原因、目的来看,小陈是正确的。但在举报方式上是否有更好的呢?值得考生思考。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体现了实事求是以及法治精神,值得称赞;但把这一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身舆论的漩涡之中。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辨别是非,为后面的写作找到方向。
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
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这一则材料中就应围绕老陈、小陈、警方这三个核心角度或重要角度来写作;当然,在核心角度这一前提下,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
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比如从老陈角度来写,可以着力围绕其错误做法来展开论证。如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的危害等来展开,劝其注意生命安全、遵守交通法规等。又如从小陈角度来写,一方面要突出其举报的意义、围绕其积极意义来写作,把这些作为文章之第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其举报方式值得商榷,以及举报自己父亲与中国传统不一致,并提出自己应对一情况的做法。还可以从警方的角度,抓住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体现了实事求是、依法行政等精神,值得称赞;并指出警方把这一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身舆论的漩涡之中的事实,探讨警方执法是否可以人性化些。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要求。
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过去的材料作文中,材料总是起引出观点的作用,引出观点后,用途不多。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全国卷Ⅰ而言,在写作时就应紧紧围绕一方材料来提出观点,展开论证,要结合材料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也可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分析背后的情、理、法等核心价值观。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写作中类比不当,使得说服力不强,造成论证乏力。这里所谓的类比事理,就是同材料中相关方行为在本质上有同一性。
总之,任务型驱动作文,并不是山中老虎,没有什么可怕的。它也有相应的规律可循只要向学生阐明审题立意及其写作的方法,并让学生不断实践,他们就可以写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怎么写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
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这两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的写作要求而已。可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题形式,高考作文没有变天。
那么什么叫“增加任务指令”,增加了任务指令的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要从高考作文的本质说起。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根本功能在于为大学选拔具备学术潜质的人才,这个根本性的目标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命题是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的,大学当然希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具备好的做学术论文的潜质。
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而无论是学术型的论文,还是我们通常俗称的教学体议论文,本质上都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写作思路,也就是,在掌握一定事实、前人成果等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发问,也就是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经暗合了这样的要求,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说理,最终给出解决方法。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中,就已经带有问题的,也就是材料作文自带任务驱动的,只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没有把写作任务明示了而已。
从材料作文的本质要求来看,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基础上加了任务指令,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如果任务指令添加不当,反而还会束缚了考生的多角度思考。从传统材料作文的隐含任务指令,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给出任务指令,这一变化意欲何为,值得深究。张开老师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材料作文经过多年发展日渐成熟后的一种成果。老徐反而觉得,材料作文如果真的发展成熟,应当是在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处理方式上有越来越高的水平,而不是在材料后添加任务指令这种偏保守的做法。
材料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写作角度有限的命题形式,为什么现在还要在这种命题形式上再加以任务的限制呢?我想原因应该是,材料作文命题的内在要求,在这些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材料作文命题的发展是日渐成熟,而且材料作文已然成为全国一统天下之势,但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现状并没有与之匹配,甚至很多省份的阅卷标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在这种现状和格局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只好选择倒退三步,从材料作文命题本质要求的源头上,通过在作文题材料中添加任务指令,介入到考生写作过程和考试阅卷标准制定之中,以起到真正引导的作用。
这样的推断,并非凭空臆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任务驱动作文的对立面,得出这样的结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是话题作文
在我们不清楚一个概念真正内涵的时候,分析它的对立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先来看看非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张开老师在文章里对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从以上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不是材料作文,而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换句话说,任务驱动本身就是材料作文核心的能力要求。但多年来,虽然材料作文已然一统天下,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线很多老师的教学,甚至一些地区的高考阅卷标准,用的还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的标准。
我们先来看看很多高中生的一般写作套路。他们面对一则作文题材料,一般的做法是,从材料中抠出一个所谓的关键词,比如“创新”,然后文章开篇用“创新”造一组看上去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文章主体举三五个事例,说张三很创新,李四很创新,王五很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
稍微高级一点的写法是这样的:作文开篇或直接或间接引述材料,然后不顾材料整体意思,强行给材料套上一个话题,比如“创新”。然后通篇以类似这样的几个句子串联起来:“创新是成功的捷径”,“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动力”,“创新是文明前进的源泉”。
再高级一点的,是能对所论述的话题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递进论述,比如“创新,就是告别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创新,可以给个人带来成功,推动国家民族发展”,“创新,需要巨大的勇气”。这种写法一般还会被称赞很有深度。
以上的这些作文写法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它们充其量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的写法,完全不符合材料作文以材料内涵为核心,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推动文章行文的内在要求,然而这样的作文在多年的材料作文阅卷实践中,并没有通过判低分来引导,不知是这些地区本身的阅卷水平就很低,还是阅卷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现状作出的妥协。
我们再来看看,一线老师是如何教材料作文的写作。在《高考作文从零开始》的课程里,曾经讲过一个例子,2013年高考后,江苏地区一个老师为当年的江苏卷作文题写了一篇下水文。这道作文题的材料讲的是一群探险者来到一个山洞,为了照明点燃一支蜡烛,导致山洞里栖息的蝴蝶离开原地,退到山洞深处,材料的结尾有一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这个老师写的下水文叫做《细节决定决定成败》,文章抠出“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句话,然后给它关联上一个话题“细节”,接下来大谈特谈什么叫做细节,注重细节成功成才,不注重细节一败涂地。这篇文章被作者以满分作文的名义发在网上,还被广泛转载。我们姑且不说一个老师写的下水文标榜为满分作文合不合适,这篇作文本身明显就是把材料作文当作阐释型话题作文来写的。一个敢于写下水文发在网上的老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千千万万不敢写下水文的老师。
纵观一线的高考作文教学,鲜有真正把材料的解读和分析作为核心来教的,大多舍本逐末地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上。为了让学生写出形式结构清晰的文章,很多老师还总结了一系列所谓文章结构的样式,比如什么“总分式”、“并列式”和“递进式”,再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式。还有在文章语言上下功夫的,比如要求学生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一定要引用名人名言,在文章什么位置一定要联系实际等等。更有走极端的,要求学生按主题背范文以备套作,把高考作文分成什么“毅力”、“信念”、“创新”、“环保”之类的若干个主题,每种主题配几篇陈词滥调的范文,考场直接套用。
以上种种,做法本身无所谓对错,天下文章一大抄,为高考作文做形式结构、语言和素材上上的准备,本身无可厚非,做一定的准备也并非刻意的宿构和套作。但问题还是,这些基于阐释型话题作文的做法,早已经不符合材料作文的内在要求了,舍本而逐末,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大多学生的写作水平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的话题作文时代。
学生写作水平的现状和一线老师的认知仍停留在话题作文的时代,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法不责众,劣币驱逐良币,以材料作文形式来命题的作文题,结果很多评卷组官方发布的标杆作文里的优作,依然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而这些官方发布的标杆性的优秀作文,又会成为一线作文教学和市场作文辅导书的风向标。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水平一直在升级,而这样的升级并没有给学生写作和一线教学带来多大的影响,命题的导向功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时代,高考作文的命题要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上任务指令,说到底,不是为了限制材料作文的写作角度,而是在高考作文命题权收缩的环境下,通过命题增一味药,来对抗多年来久治不愈的话题作文的毒瘤,让命题对学生的写作起到真正的导向作用。
厘清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更清楚作文的训练目标和方向。
高考作文类型
一般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
高考介绍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高考由教育部统一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各省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2020年受新型冠状影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时间推迟至2020年7月7日至8日。
1、高考作文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
2、材料作文,就是给出一段话,可能是一篇新闻报道、一则寓言故事、一段名人故事,也有个能是并列或相反的几个词语、几句话或者是几段历史,让结合材料给出观点。
3、话题作文,就是给出1-2句话,往往是一种或几种观点,观点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这些观点可能是相似的、也可能是相反的,请考生就相关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问题,有老师总结为“三自”,看到三自就是话题作文。
4、命题作文,顾名思义就是给出文章的主要题目,让考生围绕这个题目进行论述。?
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怎么写
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先看看任务型作文题及解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个人物:“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小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此外,他具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优点,分别对应着“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的成功要素,这四点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