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2014年高考语文排序题-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
tamoadmin 2024-11-02 人已围观
简介1.同分排序规则2.文言文阅读第二题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什么的?(80分)同分排序规则同分排序规则如下:1、语文成绩:首先比较同分考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成绩较高者排名较靠前。2、外语成绩:如果在语文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再比较同分考生的外语成绩,外语成绩较高者排名较靠前。3、数学成绩:在语文和外语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再比较同分考生的数学成绩,数学成绩较高者排名较靠前。4、综合素质评价:如果在语文、外语和
1.同分排序规则
2.文言文阅读第二题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什么的?(80分)
同分排序规则
同分排序规则如下:
1、语文成绩:首先比较同分考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成绩较高者排名较靠前。
2、外语成绩:如果在语文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再比较同分考生的外语成绩,外语成绩较高者排名较靠前。
3、数学成绩:在语文和外语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再比较同分考生的数学成绩,数学成绩较高者排名较靠前。
4、综合素质评价:如果在语文、外语和数学成绩都相同的情况下,可能会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学科竞赛成绩、学科特长、社会实践活动等。
新高考的意义:
1、强调综合素质评价:传统的高考以单一的学科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包括学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学科特长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能力。
2、促进个性发展:新高考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学科和方向,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3、推动素质教育:新高考鼓励学校和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素质的培养,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4、提高教育公平性:传统的高考存在着内容单一、应试倾向等问题,新高考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和综合素质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减少了对学科考试成绩的过度依赖,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公平性,给予更多学生发展的机会。
文言文阅读第二题
1.
根据你的叙述,我给你支一点招首先你必须拿下的分数是古诗文默写,因为你最有把握,这方面你可以不去管它,毕竟你这方面很好.我认为文言文阅读恐怕也很好吧,只是仔细一点,读懂题目,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会做对的,如果你真选不出来,用排除法也可以;其次你要提高阅读水平,现在抓紧看一些文人写的好文章,其实阅读不难,大家怕的就是阅读字数多,难以读懂,其实抓住中心思想,大致内容就可以了,一般阅读的中心思想会在文章结尾处给出或提示给你;再看古诗文鉴赏,这方面你可以多做一些古诗,了解一下写古诗人是属于什么类型,比如豪放派,委婉派之类的,在分析这首诗是属于送别诗,哲理诗还是其他的,相信你多做自然就不会怕古诗文鉴赏;语文知识运用无非考察书里知识在于生活加以综合,只要多去看语文书,就能熟练的面对各种题目;作文方面,还是要靠平时积累词句,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还要多看书,勤思考,才能落笔生辉.学习不是1天2天就能学会,要靠平时积累,勤于思考才能掌握的.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聪明的人.祝你语文能考出好成绩,学习方面能更进一步.。
2. 语文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几题2015年高考语文题型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计27分)
题型分类: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共3小题,每题3分,合计9分)
1.成语辨析题 2.病句辨析题 3、排序题(语言连贯题) 小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概念词语 2.句子理解 3.信息筛选
4.要点概括 5.推断想象
(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分)
1.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文言虚词 4.信息筛选
5.性格表现 6.内容归纳 7.全文把握
二. 主观题:(共计123分)
(四)文言文翻译题:(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五)诗歌鉴赏题(共2题,第一题5分,第二题6分,合计11分)
1.表达方式 2.语言特点 3.修辞手法 4.表现手法 6.思想感情 7.意境与作用
(六)名句默写题(共3小题,每空1分,合计6分) 要求背诵文章中的指定名句,有规定提示。
大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第一题多选5分,第二三题各6分,第四题8分,合计25分)
两篇文章,二选一。第一篇抒情散文;第二篇人物传记。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 2.关键性语句理解
3.信息筛选性试题 4.归纳主旨性试题 5.清理文思的题型
6.审美鉴赏性试题 7.综合探究题
(八)文字表达(共2小题,补写语句5分,语言表达6分,合计11分)
1.段落句子补全题 2.语段压缩或扩展题 3.句式仿写题
4.句式变换题 5.改错题 6.图形表达题
(九)作文(60分)
材料作文:开头末句一定要提出论点一二段(起)——3段(承)承上启下用几个问
句——4到6段(转)用几个小分论点加例子加分析——7到8段(结)。
3. 求初二古文阅读理解题目,要附答案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第三篇 阅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6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第四篇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 (2) 把酒临风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微斯人,吾谁与归?3.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五篇 阅读《曹刿论。
4. 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小题1:D小题2:D小题3:A小题4:、(1) 古人把节俭当作美德,现在的人却因为节俭而相互讥讽议论。
( “以……为”、“乃”、“诟病”各1分。)(2) 你不只是自身应当实行,(还)应当用来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风气习惯。
( “徒”、“身”、“训”各1分) 小题1:A 项“病”的意思是“缺陷”, B项“非”的意思是“非议”, C项“丰”的意思是“使……富足”。 (3分)小题2:第②句表述的是当时能不奢靡的人很少,第③句表述的是“居位者”不能助长奢靡之风,第④句引用的是御孙的话。
小题3:错在不是“为了能更明确地提出论点”,而是为了更充分地论证论点。(3分)小题4:略参考译文:一般的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把它当作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恭顺,不如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
’又说:‘士人有志于道,却把穿得不好,吃得不好当作羞耻的,(这种人是)不值得同(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当作美德,现在的人却因为节俭而相互讥讽议论。
唉,(真)奇怪呀!”近年风气习惯更是奢侈浪费,当差的穿上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担任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有时(给客人)斟三次酒,(有时给客人)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
酒是从集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的菜限于肉干、肉酱、菜汤,器皿用具(只是)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家都是这样,人们不会相互非议。
(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节殷勤,食物简单而情意深厚。近来士大夫家,酒(如果)不是(按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果品菜肴(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多样品种,器皿用具(如果)没有(摆)满桌子,(就)不敢会聚宾客朋友。
(为了会聚宾客朋友),常常要(用)几个月的时间经营准备,这样以后(才)敢发出请帖。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鄙陋吝啬。
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大概太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御孙说:“节俭是人们共同的道德;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共同,就是相同。说的是有道德的人都是从节俭中来的。
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不会被外物所役使,可以走正直的道路。
一般的人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使罪恶远离,使家庭富足。所以说:“节俭是共同的道德。”
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贪恋羡慕富贵,走不正直的路,招致祸患;一般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胡乱浪费,败家丧身。
因此,(如果奢侈),有地位的人必然贪赃受贿,居住在乡间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古时候正考父用粥饭维持生活,孟僖子(由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给三位国君作过相国,(他的)小妾没有穿丝绸,马没有吃小米,有地位的人认为(他)忠于王室)。
……石崇拿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为这个被处在东市。近年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一时间可称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功业大,人们没有非议他。
(他的)子孙习惯了他的家风(仍然豪华奢侈),(导致)现在多数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声名,因为奢侈而自取败亡的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
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诲你。你不只是自身应当实行,(还)应当用来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风气习惯。
5. 帮我找10个文言文阅读有翻译,有题目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
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二. (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 往之女家 之: 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 答: 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 答: 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已:停止 ③ 之:到……去 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 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
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 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 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三. 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
(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
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什么的?(80分)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