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及翻译_2017语文高考古文
tamoadmin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1.文言文复习怎么做省时而有效2.2017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进”的用法3.2017年成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文虚词辅导:其4.天津高考文言文默写必背篇目5.2017年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100例1. 古代语文常识 1.“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初唐四杰。2.蔡文姬 3.法国:莫伯桑——《羊脂球》 俄国:契科夫——《变色龙》 美国: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1.文言文复习怎么做省时而有效
2.2017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进”的用法
3.2017年成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文虚词辅导:其
4.天津高考文言文默写必背篇目
5.2017年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100例
1. 古代语文常识
1.“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初唐四杰。2.蔡文姬
3.法国:莫伯桑——《羊脂球》
俄国:契科夫——《变色龙》
美国: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4.
《舒昂党人》
《高布赛克》
《苏镇舞会》
《家族复仇》
《夏倍上校》
《图尔的本堂神甫》
《十三人的故事》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长寿药水》
《驴皮记》
《绝对的探求》
《古玩陈列室》
《赛查·皮罗托盛衰记》
《扭沁根银行》
《公务员》
《搅水女人》
《幻灭》
《烟花女荣枯记》
《贝姨》
《邦斯舅舅》
《农民》
《老姑娘》
《比哀兰特》
《阿尔西的议员》
《夏娃的女儿》
《幽谷百合》
《改邪归正的梅莫特》
《三十岁的女人》
《萨拉金》
《红房子旅馆》
《沙漠里的爱情》
《无神论者望弥撒》
《冈巴拉》
<;红色旅馆>
5.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6.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伯,仲,季表示排行,伯表示最大,季表示最小。
8.晦
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9.元宵节:观灯 赏月 吃汤圆
清明节:踏青 放风筝 祭祖扫墓 吃清团
重阳节:登高 赏菊
10.琴棋书画。
11.松、竹、梅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2. 请多介绍些古代知识,文言文知识,古代一些繁文缛节古代礼节:
中国宴饮是中华民族饮食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宴饮既是物质形态,也是精神形态。古人讲:“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设宴待嘉宾,无礼不成席。”宴与礼相连,宴与情相通,古今中外亦然。宴饮所具有的聚餐式、规格化、社交性、礼仪性这几大特点,决定着古代不可少,现代不可缺,将来还会有。因为吃是人类的起点和最后归宿。宴饮中的吃喝不同于日常饮食中的吃喝,宴饮将吃喝作为实施情、礼、仪、乐、趣、享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追求饮馔美的—种手段。
无古不成今。当今社会,人们将举办和参加各种宴饮活动看作是相互交流、互通信息、了却心愿、答谢朋友等社交手段之一,它与日常进餐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一定的礼仪规矩。但是,在各种宴席上,不合礼仪的举动却时常可见。
然而,在中国古代宴饮活动中,有着种种礼仪规范的约束,并形成了一套饮食礼节。古人宴请宾客,一般程式为:确定宴请,主人发出请柬,车辆迎宾,门前恭候,客至问安致意,请入厅堂小坐,敬茶献烟,专人陪伴,稍事休息后导客入席,彼此让座。开席前即使是家宴,家长也得说几句话,相当于致辞。
席间上菜,先冷后热,先大件,后一般,中间插上点心,最后上果盘。每进一肴,主人要举杯敬酒,举箸劝食。无论主人或客人,都要遵循这样的礼节,即《礼记·曲礼》中所讲的:
“共饭不择手”,即同别人一起吃饭时,要检查手的清洁,把手洗干净后再食;
“毋抟饭”,不要把饭搓成饭团,然后狼吞虎咽大口吃,这样做有争食之嫌;
“毋放饭”,不要把手中的饭再放回盘碗中,以免给人以不洁的感觉;
“毋流歠”,不要喝得满嘴淋漓,给人以馋相;
“毋咤饭”,吃饭时不要啧啧做声,发出唏唏的响声;
“毋啮骨”,不要过度地啃骨头,给人以不雅的印象;
“毋反鱼肉”,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再放回盘碗里,应当接着吃完,以示卫生,吃时应少取,不够再取;
“毋投与狗骨”,不要把肉骨头投给狗,以免主人误以为他举办的宴席只配狗食;
“毋固获”,不要专挑自己喜欢吃的那一种食物,这样做会显得有些自私;
“毋扬饭”,不要因为贪图吃得快一些,就去扬着热饭,以散去热气,这样做显得心急;
“饭黍毋以箸”,吃黍米饭不要用筷子,而须用专用匙,以免给人喙食之感;
“毋遝羹”,不要大口喝羹汤,有菜的羹汤应用筷子夹食;
“毋絮羹”,客人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羹汤,好像自己的烹调技艺比主人的更好;
“毋刺齿”,不要当众剔牙,显得不雅观,须待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喝酱汁,使人觉得你没见过世面;
“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享”,如果有客人在调和羹汤,主人就要道歉,说烹调得不好,请包涵;
“客歠醢,主人辞以窭”,如果客人喝了酱汁,主人也要道歉,说菜肴乏味;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煮过的肉可用牙齿咬断,干肉则不要用牙去咬,须用手或刀匕分食;
“毋嘬炙”,吃烤肉串和大块的烤肉,不要一口吞下去,这样会塞满口腔,呈狼吞虎咽状;
“共食不饱”,即同别人一道吃饭,不要吃得过饱,要注意文明和谦让;
“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进餐完后,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着腌渍物的盘子,交给旁边的仆役,主人则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收拾,然后客人再坐下等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一整套的进食礼节,这套礼节对后世中华民族餐饮文化有较大影响。这套繁琐礼节的宗旨,是要求人们要有“尊让契敬”的品德,以保证上下有礼,尊卑有序,实现“讲礼于等”的进餐方式。用现代观点看,虽然这套繁文缛礼的宗旨是封建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因素,对我们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现代社会交往的礼仪形式,越来越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日益平等,生活节奏日趋加快,餐桌文明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将吃相作为判断有无教养的标准之一。宴饮礼仪,虽无古代社会那些繁文缛节,但也还是有一些仪节程式。常言说“礼多人不怪”,如果在宴饮活动中,你的举手投足,进餐形象,言谈话语间表现出很高的礼仪修养,则有助于塑造你的公众形象,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促进你事业的发展,帮助你社交成功。
3. 中国古代各种文化常识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
《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
《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4. 古代文学常识史记简介:《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
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作者司马
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左右。司马迁的父亲司
马谈在汉中央 *** 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
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
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
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漫游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
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
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
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
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
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
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
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
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
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
《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
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
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
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
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
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
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5. 高中语文必修一古代文言文常识《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②què 城楼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
杜甫《岁宴行》)。
6. 文言文基础知识第一节 文言实词 一、古今异义 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二、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考生要善于根据相关词句(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词义。三、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要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结合语境进行判断。四、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总结。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
第二节 文言虚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第三节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夫战,勇气也。
粟者,民之所种。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环滁皆山也。⑥臣本布衣。
“乃”“则”“即”有“就是”之意。3.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示判断。
例如:①此为何若人?②问今是何世?4.“者”也”都不用,完全凭句意去判断。例如刘备,天下袅雄。
5.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视之,非字而画。二、被动句 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以下几种:1.在动词谓语后边也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标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又可以再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在动词前边用“受”,同时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在动词前边用介词“被”作为标志,例如: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或者配合介词“于”引出行为主动者,例如: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三、倒装句(一)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在疑问句里,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词或介词前。
例如;①沛公安在?②富者曰:“子何持而往?”③微斯人,吾谁与归?④何以效之?2.在否定句里,作宾语的代词,也都提到动词的前边,例如:①时人莫之许也。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③彼不我恩也。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的帮助,把宾语从词的后面提到动词的前面。这“之”“是”便成了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其他义。
例如: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唯利是图。4.介词宾语的前置。
例如;①国胡以相恤?②一言以蔽之。(二)定语后置句1.“……者……”为标志。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2.“……之……”为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三)状语后置句1.“于”为标志的介宾短语。
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2.“以”为标志的介宾短语。例: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四)主谓倒装句 例;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 四、省略句 文言文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省略,比白话文多见。1.省主语。
例如:(成名)喜而捕之,(虫)一鸣辄跃去,(虫)行且速。2.省谓语动词。
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宾语。
①省动词宾语。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②省介词宾语。例如: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4.省介词。例如: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5.省量词。例如:①蟹六(只)跪而二(只)整。
②寒暑易节,始一(次)反焉。
文言文复习怎么做省时而有效
1.高考古诗文默写全国卷1要考哪些课文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2.全国1卷语文默写2000和2001的好像没有默写,没找到,下面是2002到2009的2002年: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两小题)(4分) (1)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 。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2003年: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两小题)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 。
(《论语?雍也》) (2)_____,_____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 。
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答:(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2004年: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 ,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2)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东去,浪淘尽, 。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005: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2)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江南好,_______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______________,此情无计可消除, ______________,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第 13 题考查对著名诗词的背诵。
能力层级为 A级。答案如下: (1)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官应老病休 天地一沙鸥(2)必先利其器 风景旧曾谙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2006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不在, ”(辛弃疾《青玉案》)2007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木直中绳,_____,其曲中规。_____,不复挺者,_____。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离骚》) (2)长太息以掩滋兮,_____。(屈原《离骚》)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行路难,行路难。
_____,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李白《行路难》)2008: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1)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 告子下》) 锦城虽云乐,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
(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⑴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⑵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2009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2017高考古诗文默写初中部分多少分高考必背古诗文中要考初中部分,高中必修中的古文也要考,所以都得背诵。
分批、分时间背诵,不要堆到一起。初中必背古诗文目录(50篇)1.孔子语录《论语》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50.己亥杂诗 龚自珍高中必背古诗文目录(14篇)51.劝学荀子5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6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6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4.高考古诗文默写全国卷1要考哪些课文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5.求 高考 语文古诗文默写 重点句子一.《高考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 谊 《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 《陈情表》李密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25首) 《氓》《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原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 《山居秋暝》王维 《蜀道难》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将进酒》李白 《蜀相》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李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扬州慢》姜夔 《长亭送别》 王实甫 二.默写指导:古诗文默写都在考卷的第一卷,考查等级为D级,从去年全国各地高考默写考查分析,考查形式一般都是二选一,考查内容之一为高中课本上要求背诵篇目,之二为课外常见名言名句,评分标准对书写规范要求都比较严格,都为错一字即扣该句的所有分数,但值得注意的是06年高考默写的考法出自一段话,要求默写连贯的几句,而不是上下句。
这种考查对那些层次低一点的学生难度明显较大,也要求在复习中必须落实默写每一段话、每一个字。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以高中课本为主,抓住重点,切忌狂轰乱炸。
近年高考默写从考生文化积累的要求出发,适当放开了一点,考了一句课外的内容,但因为默写题仍为选做题,所以默对了《大纲》规定的课内名句就可得满分。据此,2007的复习仍应把重点放在训练和巩固课内40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上。
要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原则,切不可主次不分,主客颠倒。2.以书写准确为突破,抓好篇章段落的背诵,切忌蜻蜓点水,似是而非。
高考默写考查的新趋势就是注重篇目段落的考查,有些同学在复习时有投机取巧的心理,所以往往注重重点句子的背诵而忽视段落篇章的备考,丢掉了非智力因素的分数,殊为可惜。2007年的备考要强化“篇章段落”意识,做到心中有篇,目中有段。
《大纲》对40篇古诗文大多要求全篇背诵,只有少数如《离骚》、《劝学》、《屈原列传》、《滕王阁序》作片断要求。对此,要确保段段落实,篇篇过关。
检查背诵时可多做“接龙”训练,同学出上文自己接下文,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以加强记忆。高考考查形式是默写,这就要求除了熟练背诵外还必须准确书写,所以在背诵过程中最好采取边背边写的方法,当然了,也不一定一字不拉的书写,而是书写在背诵过程中自己不太有把握的字,这样可以确保背诵后可以得到满分。
3.以零星时间为主,做到常记常新,切忌一劳永逸。4份已经到了高考复习的最紧张的时期,各科的作业量都比较大,大多数同学恨不得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这个时候背诵似乎就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但从记忆规律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是瞬时记忆或者短时记忆,越到后期对背诵的陌生程度就越深,所以从四月底到高考前,有必要花一些时间重温一下背诵篇目。具体办法是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或者上学路上的时间化整为零,每天熟诵一篇,高考前完成所有篇目的巩固,高考时才会成竹在胸,轻松应对。
4.适当延伸拓展,熟悉《大纲》外重要名句,切忌喧宾夺主。大纲没有规定背诵,但是高中课文内的重要名句可选背。
如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在高中教材中,应成为首选名句。课本中没有选入的名言警句可筛选背诵。
像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可记一记,但不能多,也不能花过多时间。
6.古诗文默写(1)(1)剑阁峥嵘而崔嵬 (2)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3)人道寄奴曾住 气吞万里如虎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
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峥嵘”“崔嵬”“渚”“萧萧”等。
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7.历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真题以及答案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汇总 1、甘肃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2)悟以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上海卷: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4句)(4分)(1)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___________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4)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3、北京卷: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4、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厥有《国语》。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⑵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⑶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知也。”(《论语?为政》)(2)云销雨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 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辽宁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7、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小雅?小曼》)(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3)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2)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东去,浪淘尽, __________________。
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广西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 4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②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③春花秋月何时了? ______________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10、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⑵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11、湖南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12、四川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出师未。
8.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1、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1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7、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8、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0、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017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进”的用法
2017届江苏高考文言文这样复习才能高效:
如何有效复习高考的文言文部分,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的复习有一定的方法可循,文言文得分的提高也是可以循序渐进的,下面我提供给大家几条途径。
-从教材复习入手,注意语言积累与知识迁移。 虽然目前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命题,但是对教材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高考文言文中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材中的直接或间接迁移。 例如:2003年上海高考卷中,要求写出考题文言文中两个"绝"字的含义。前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中的"绝"与《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口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地中的逗绝地同义;而后句逗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不无绝也地中的逗绝地是逗横渡地之意,与《劝学》中逗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地中的逗绝地同解。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解释逗旬日地和逗已而地两个词的含义。分别出现在教材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地和《促织》中的逗旬余,杖至百地等句子中。逗旬日地作逗十天地解。逗已而地作逗不久地解。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教材是我们复习的重要材料,绝对不能忽视。 -从常见实词入手,注意选段特点与要点把握。
语文考纲明确规定语文高考难易比例3:7,基础部分显得非常重要。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该以逗常见的实词为主,以不常见的实词为辅;以常见的实词为主,以不常见的句法、虚词为辅。地对常见的实词(约120左右)我们要了解其所有义项,做到能在不同的场合识别,并在考题中有准确的判断与回答。 其次,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了解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对其有所准备。高考文言选段从体裁上说,史传类的作品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从内容上看,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
那么,我们平时的准备中,就可以有意选择一些这样的作品进行阅读训练,并注重史传类作品的特点,并归纳其要点。如:了解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辟、荐、举、拜、除、授;表示升官职的词语:起、擢、拔。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贬、谪、左迁、罢、免、黜。又如了解常见职官词语的含义。表示武官的词语: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表示文官的词语: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太守、刺史、长史、知州、知府、令等。这些对复习都非常重要。 -从考点方向入手,注意整体阅读与能力提高。
紧密围绕考纲复习,紧密以考点为主攻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卷文言文从2002年开始就有这样的变化趋势,以整体理解为主,以考现代文的方式要求文言文阅读成为高考文言文的重点,这对于同学们也是较难把握的。
所以,在复习训练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对训练题的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重点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通过转变阅读方法,阅读观念来提高自己文言的整体能力。
2017年成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文虚词辅导:其
“进”的用法
①前进,与“退”相对
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指南录>后序》)
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诸子喻山水》)
②超过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③到朝廷(做官),晋升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
④推荐,进用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自表后主》)
⑤进献,进奉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新序>二则》)
于是相如前进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进谏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附进退:前进与后退,引申为举止、行动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附进止:进退举止
事事循公婆,进止敢自专(《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津高考文言文默写必背篇目
(一)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与“之”不同的是,上古汉语中“其”时常隐含结构助词“之”的意思,与后续词语组成名词性结构,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语。魏晋以后,“其”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也可用作主语。例如:
(1)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前一“其”指河内,可译为“那里的”;后一“其”指河东,可译为“河东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 秋水》其:指代河伯,可译为“他的”)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指代前事,可译为“此”、“这”.)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张中丞传后叙》其:指代当地百姓,充当主谓结构中的主语。)
(5)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马伶传》其:指代马伶,可译为“他”,充当句中主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中“其”的指代对象可以灵活多样,作为指示代词,可用作特指、远指、近指;指代人物时,不仅可指代第三人称,也可指代第一、第二人称,这都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例如:
(1)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报刘一丈书》其:此为作者自指,可译为“我”)
(2)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答李翊书》其:指李生,这里可译为“你”)
(二)语气词
作为语气词,“其”通常置于句首或句中,可表示多种语气。
1. 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恐怕”、“也许”、“可能”等。例如:
(1)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答李翊书》)
(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冯谖客孟尝君》)
(3)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种树郭橐驼传》)
2.表叮嘱、劝勉、期望、命令等语气,通常用于祈使句中,可译为“一定”、“千万”等。例如: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无忘:可译作“千万不要忘记”)
3.表反问语气。可译作“岂”、“难道”、“哪里”等。例如: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答李翊书》)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
4. 强调语气,可译为“究竟”.例如:
(1)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张中丞传后叙》)
(三)连词
连结并列的句式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作“是……还是”或“……还是……”等。例如: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答李翊书》)
2017年高考文言文最常用常错实词100例
1. 2017天津高考语文背诵篇目有哪些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2. 天津语文高考重点背诵诗句分给我吧: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7.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 19.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 22.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风飘荷叶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
3. 天津语文中考必背古诗文篇目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4. 2019高考必背古诗文篇目解释如下
目前考纲并无变化: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5. 天津市2013年高考必背语文背诵篇目目录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gui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诗经·周南》
18.《蒹葭》——《诗经·秦风》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yi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李煜yu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已亥杂诗》——龚自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背诵的篇目十四篇
51.《劝学》——《荀xun子》
52.《逍遥游》——《庄子》
53.《师说》——韩愈
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苏轼
56.《氓》——《诗经·卫风》
57.《离骚》(节选)——屈原
58.《蜀道难》——李白
59.《登高》——杜甫
60.《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61.《锦瑟》——李商隐
62.《虞美人》——李煜
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6. 天津语文中考必背古诗文篇目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究其原因,制约的“瓶颈”主要在如下两大方面:
一是知识储备上积淀不足。该考点考查的实词义项,多为考生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是较为生僻的义项,学生的知识仓库中本来就“缺货”,自然也就无从判断。
二是思维品质上形成定势。命题人设计的错项多为实词的现代义和常见义,考生由于思维定势极易认同这些错项,这就陷入了以今释古、以熟释生的思维误区。
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搜集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的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
在编排体例上,本套材料有如下三个特点:①坚持词不离句;②解释正误同列;③附有全句译文。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误:讨伐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误:富裕正: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误:干涉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误:标准正:推究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误:改换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误:购买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误:规劝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误:经过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误:遗憾正: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误:怨恨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误:捆绑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误:憎恨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误:节省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误:简略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误:怜悯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误:禁止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误:捐助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误:刊登正: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正: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误:讲课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误:逐步正:订正,改正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误:离开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误:命令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掠,自诬服。误:掠夺正:拷打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误:违背正:迎着
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误:停止正:通“疲”,疲乏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误:妻子正:以女嫁人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误:期限正:约定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误:亲人正:父母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误:睡觉正: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误:贫穷正:困厄,不得志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误:权利正:暂代官职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误:劝说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然固奏误:这样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误:谦让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57.彦章武人不知书。误:文书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误:私自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误:迅速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误:可惜正:悔恨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误:期望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误:危险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误:轻微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误:陷害正:欺骗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
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误:遗留正:赠送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误:事物正:别人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误:清闲正:通“娴”,熟习
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误:接受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新鲜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误:感谢正: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误:书信正:信使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误:巡行正:代理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误:形势正:表现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75.阶疾病,帝自临省。误:察看正:探视、问候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误:曲从正:示众
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误:找寻正:不久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误:儒雅正:平素、向来
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误:厌恶正:满足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误:邀请正:半路拦截
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
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误:改变正:轻视
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误:担忧正:父母的丧事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
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误:游览正:交往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误:尤其正:指责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误:角落正:边疆
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
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误:欺骗正:忧患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误:牢狱正:案件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误:遇到正:对待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
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误:给予正:结交
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
9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误:察看正:经历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误:赞美正:辅佐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误:准则正:效法
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
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误:盗窃正:毁害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
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误:了解正:主持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误:整治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误:给予正:招引,引来
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误:嘱托正:写作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
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误:文字正:养育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
99.往年春,汉族淮阴。误:家族正:灭族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误:因为正:获罪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
在平时的文言复习中,同学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所做过的习题进行复习,效果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