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现在高考怎么填志愿,高考怎么填志愿不滑档
tamoadmin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1.新高考填志愿怎么填高考填志愿、选专业方法如下:一、用“位次法”初选大学所谓“位次法”就是先查清楚自己分数的省排名(位次),然后再去查看去年(前年)哪些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录取位次和你的位次(省排名)匹配,这样就可以初步筛选出你的目标院校。例如A君在湖北,2021年省排名在4000名,武汉大学2020年最低录取到4051名、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录取到4409名、东南大学录取到4596名。那么这几
1.新高考填志愿怎么填
高考填志愿、选专业方法如下:
一、用“位次法”初选大学所谓“位次法”就是先查清楚自己分数的省排名(位次),然后再去查看去年(前年)哪些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录取位次和你的位次(省排名)匹配,这样就可以初步筛选出你的目标院校。例如A君在湖北,2021年省排名在4000名,武汉大学2020年最低录取到4051名、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录取到4409名、东南大学录取到4596名。那么这几所大学都可以作为他的目标院校。
二、用“地域因素”再次筛选用“位次法”初步筛选出目标院校后,可用地域因素再次筛选,地域因素建议如下:1、首先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北、上、广、深”地区的高校;2、其次经济发达新一线城市也是不错的选择,如南京、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天津等;3、再次选择本省省会或外省省会的高校;4、慎选经济落后地区高校、慎选地级市(经济发达地区除外)高校;
三.高考报志愿怎样选专业弄懂专业分类框架,一定要确定对自己的专业规划,很多家长与考生,看到740个本科专业,眼前一片茫然。其实,他们是没有弄明白,本科教育的专业划分,是分为12个学科门类(军事学、交叉学科暂未列入)、92个一级学科、740个本科专业,那考生与家长们,在选择专业时,只需要确定自己想报考的学科门类、及哪几个一级学科即可,并不一定非得具体到某个专业。
新高考填志愿怎么填
高考网上志愿填报的具体流程如下:
1、登录高考考生服务系统网站:
考生在线登陆南京智慧教育信息化平台(),选择高考志愿填报。
2、选择专业和院校:
在填报前,考生应事先了解拟填报院校和专业的情况,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在系统中选择心仪的专业和院校,并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列。
3、填报志愿:
按照指定的填报顺序,点击相应的志愿进行填报。填报时需要注意填报时间、对象、本专科、平行志愿、调剂志愿等其他信息。
4、提交志愿:
填报完毕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填报内容,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按钮确认提交志愿。
5、验证提交结果:
完成提交后,可以通过查询填报志愿查看已提交的志愿信息是否正确,并进行修改。
6、保存打印结果:
考生可以在提交志愿后,将志愿填报结果保存和打印,以备后续核对或咨询使用。
高考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新高考填志愿怎么填:
首先需要进入当地教育招生考试网站,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填报系统。
登录后,需要仔细阅读填报指南、填报建议等相关资料,并认真查看所要报考学校及专业的分数线和其他admissionentry要求条件。同时也要了解自身状况,比如成绩、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方面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在填报系统中选择所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并按照如下顺序填报:第一批本科批次(更佳普通本科)、第二批本科批次(普通本科)、第三批本科批次、高职(专科)批次等。
拓展补充: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离家较近或交通便利、环境适宜、专业符合自己个性和特长、具有就业前景优势、拥有良好名声等因素的优秀学校和专业进行投档。并根据专业的设置和历年的招生信息,最好把同一院校内相同或相似的专业放在不同志愿种类之间缓慢填写排列。
在填报系统中逐步设置自己的学校及专业志愿,可以选择10种本科院校和专业志愿,也可以增加两种加投的平行志愿。每个科目最好设定在1-2种志愿中,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仔细核对填写并确认提交。
填报志愿之后,需要耐心等待录取结果公布,了解自己的考试成绩情况以及各所高校的招生政策,在就选学士竞争激烈时,如果没有被第一志愿被录取,则可以参加后备志愿等其他救援方案。
最后,注意密切关注招生办公室等主管单位或组织发布的相关通知和信息,并准备好所需材料和缴费标准。同时在入学前认真阅读有关法律法规,了解教育质量安排,做好学习和生活的各项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