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例题,高考政治文化主观题

tamo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做政治主观题 #高三# 导语高考政治主观题是重点题型,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 考 网为高考考生整理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一)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P5)(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如何做政治主观题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例题,高考政治文化主观题

#高三# 导语高考政治主观题是重点题型,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 考 网为高考考生整理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一)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P5)(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我国公民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Ps:公民的民主权利既不能被扩大也不能被缩小。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P10—P11)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P22)

 ①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4)社

 会听证制度参与。(要认真区分)

 ②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方式和意义(P23、P26)

 ①方式: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意义:

 (1)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3)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4)公民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可以逐步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Ps: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不是基层政权、也不是基层政府、更不是基层国家机关,它们只是一个民主自治组织。

 (3)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P29)

 ①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

 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②意义:

 (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3)有利于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国家利益。

 解题模板1公民

 1.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1)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2)因为公民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式。(重点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方式和意义”)

 (3)因为公民要履行四项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因为公民要坚持三项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加快现代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掌握3个权利)

 ②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掌握4个义务)

 ③坚持基本原则。(掌握3个原则)

 ④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民主)

 ⑤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的具体内涵和要求(四民主)

  高考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二)

 1.有关政府的知识有:政府的性质、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三个决策、接受监督、树立威信。(9方面)1.政府的性质:(P37)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P37)(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2014版观点)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转变政府职能:我国政府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P37)

 4.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P39)

 5.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P39)△政府应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P39—P41)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6.依法行政:(P43)

 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7.三个决策:(新教材P44)(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8.自觉接受监督:

 (P46)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行使权力时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如何监督政府的权力?(P46—P48)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新教材观点)

 (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3)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新教材观点)

 9.树立威信:

 (P49)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树立起政府的威信。

 解题模板2政府

 1.国家(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1)[性质]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2)[宗旨原则]是政府坚持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需要。

 (3)[科学发展观]是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

 (4)[职能]是政府履行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5)[依法行政]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与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

 (6)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7)某事本身的重要性。

 2.国家(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坚持宗旨和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履行职能]履行好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4)[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5)[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6)[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7)[树立威信]树立政府权威,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高考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三)

 1、价格形成及影响?(物价、CPI、PPI、房价)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形成、波动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劳动必要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量变小,价格下降。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生活+生产)的影响:

 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A、一般地,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需求。

 B、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C、某商品价格上升,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的因素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的收入、物价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提高人民消费水平: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物价。

 (2)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从众、求异、攀比、求实)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生产。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④实施“兼并破产联合”,形成规模优势。

 ⑤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相结合战略。

 4、劳动者就业(热点: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就业、生产安全事故)

 (1)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就业:①我国就业的形势严峻:人口多、劳动力总量大;但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不畅通。②就业的意义:A、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B、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C、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A、从党和政府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加强指导,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B、从劳动者看: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自主创业。

如何做政治主观题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大全

一、简单总述:

这几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现实问题立意,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特定材料和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社会发展与国情。命题一般是围绕某热点突出对基本概念及对课本知识重组能力的考查,强调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设问的主要类型有:“意义”型、“体现”型、“认识”型、“原因”型、“措施”型、“限制”型、“图表”型等。

二、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

1、“意义”类试题:

典型设问方式有:“有何经济、政治、文化意义”、 “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和单科卷必考的题型。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政治意义。(1)国内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遵循“大”到“小”的原则,即从“国家与社会”到“集体”再到“个体”的原则,进行全面地答点组织,否则可能造成要点缺漏。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国家机构、公民、民主党派等。

例题:(2005北京春季高考文综试卷的高考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05年起中国与东盟将逐步取消大部分双边关税,向“零关税”迈进。我国西南省区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具有发展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

依据解题思路组织的答案是:①有利于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②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进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改善我国外贸环境;(我国)③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双边的优势互补;(双方)④有利于加强贸易区内部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亚洲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双方与世界)(3)、政治意义方面的答题思路: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我们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性质和职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中国***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等。

2、“体现”类试题: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

例题:(2006年天津文综卷第39题第4问)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975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题思路:此题设问材料指向明确具体,所要考查的哲学考点具有明晰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即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如何体现”四字,更清楚地告诉考生答案要点应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中心,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不同角度,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要求的分解。从唯物论角度看,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从辩证法角度看,必须从全面的、众多的、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从认识论角度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实际。在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不同角度的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要求,紧扣材料进行作答,才能有效得分。

3、“认识”类试题:

“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当然,有一点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如何认识”类问题都有这样三个问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但考虑问题的总的思路应该是一样的。

例题:(2001年全国高考政治35) 2000年夏季,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销售协议。然而,协议墨迹未干,参加协议的厂家纷纷“跳水”降价,限价销售宣告失败。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经济现象?

分析 :(1)(这一经济现象“是什么”?分析材料可得知:)彩电生产企业采用“价格联盟”的方式人为限价,最终失败。 (2)(价格联盟“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价格联盟是人为限价方式,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应该由市场来形成,即由价值量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我国现阶段彩电市场已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是大势所趋。(“价格联盟”影响如何?)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这些企业结成价格联盟,人为限价,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垄断,势必限制市场竞争的正常进行;同时,通过结成价格联盟,人为的限制降价,实际上也容纳和保护了落后,又会造成资源利用的低效和不合理,总之,“价格联盟”不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的有效利用。(3)(“怎么办”)结成价格联盟人为限制降价并不是这些企业走出困境的真正出路,作为企业应该怎么办呢?真正出路从根本上说只有一条,那就是严格按价值规律办事,从商品价值的角度入手,企业应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商品使用价值的角度入手,企业应努力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4、“限制”类试题:

从设问来看,该题型指向非常具体,运用什么观点分析什么问题规定得十分严格,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我们把这种类型的主观题称为封闭型主观题。与谈意义、危害、启示、措施类开放型主观题不同,它不是侧重于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考察,而是侧重考察学生由小点切入、纵深开掘的深入分析能力,能力要求从表面上看降低了,但实质上思维的难度增大了。

例题:前些年,部分农民露天焚烧秸秆,这不但污染严重,而且引发大量不安全事故。因此,国家明确规定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各级政府也纷纷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秸秆禁烧的政策措施。但是,一些农民仍要违禁,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一些农民环保意识差,图省事;二是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三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项目缺乏地方政府的有力扶持。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分析部分农民顶风违禁的原因。(8分)(2)用意识能动的反作用的原理对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提出一些建议。(8分)

解析及答案:(1)第一,限制了“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回答: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4分)第二,联系材料阐述原理:对于一些农民的违禁行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项目缺乏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是外因,是造成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3分)一些农民环保意识差,图省事是内因,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所在。(3分)(2)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则起阻碍作用。(4分)第二,解决秸秆焚烧问题,需要加强环保宣传,引导农民提高环保意识。同时,依靠科技,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4分)

5、“原因类”试题:

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 为什么能”、“ 简要说明理由”等。解题基本思路是:“原因+意义”。原因一般是指已经存在的(即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一般指将要出现的好的方面,包括理论意义和时政意义。因此,此类题目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 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例题:(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I卷第39题)(5)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解析和答案:此题考查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四个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考查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依法治国”等知识点。分别要从“现实依据”、“ 理论意义”、“ 时政意义”等角度回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3分)(此为现实依据)。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4分)(此为理论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3分)(此为时政意义)

6、“措施”类试题:

题目一般是用“怎样做到……?” “应该如何做”来进行设问的。这类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把握程度。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在答题中务必要审清题目,结合设问发掘材料中蕴含的相关信息,再把所提取的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学科知识,从多角度组织成答案要点。

例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应当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促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节约法,对铺张浪费现象通过立法形式予以规范和约束;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限期治理,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各级检察、审判机关要把查处铺张浪费的人和事作为一项与贪污受贿同等重要的案件来查处。从依法治国角度,结合材料,阐述如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社会建设?(9分)

解析及答案:(1)对“立法机关”的要求: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当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促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节约法,对铺张浪费现象通过立法形式予以规范和约束”;(3分)(2)对“行政机关”的要求:要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限期治理,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3分)(3)对“司法机关”的要求:要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监督有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各级检察、审判机关要把查处铺张浪费的人和事作为一项与贪污受贿同等重要的案件来查处。”(3分)

7、“图表类”试题:

图表式论述题一般由“表题、表中、表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其它问题。其命题的特点:(1)材料是当年国内经济热点和经济常识重点知识的结合。因此我们要熟悉当年的经济热点,把它们和经济常识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2)它一般是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经济道理。通过比较来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也反映差距。一般的解题技巧是:要带着问题读材料的思路进行,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这样可以增强读材料的目的性。解答图表题时应注意“三看”、“两比较”、“五忌”。1.“三看”:一看图表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二看图表内容,这可能也会是后面的设问要求回答的问题;三看图表的图例、注释。2、“两比较”,即“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常比变化);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3.五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云;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四忌词多意少,言语罗嗦;五忌字迹潦草,概念出错。

第一,认真审题、审清设问是正确答题的前提。

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是由设问规定好的,看不清设问的要求,理解上“差之毫厘”便会导致答案的“谬以千里”。因此,能否正确审题,从材料中正确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许多考生答题时感觉很好,一对答案才发现“离题千里”,这主要是审题不清“惹的祸”。

就审题方法而言,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三步:首先,要细审设问、细读材料;其次,要推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再次,要“书”题结合,确立论点论据

第二,结合教材、搜索相关知识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政治主观题的题目素材一般是来自现实生活及时政热点,但答案却是来自于书本。但是,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就不知道思考知识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可以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服务,结果是答案所涉知识点是自己能够背上来的,解题中却不会运用。仅靠死记硬背会让人陷入到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中去而不能自拔,不能跳出来从宏观上统揽知识点

因此,学生在复习时,不仅要注意阅读、记忆、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在考试中能够熟练搜索课本知识点,这是解答主观题的底气。因此平时熟悉书本知识,考试中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是决定着学生政治考试的成败关键

第三,分析材料、利用材料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依据

审清政治主观题的设问,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离开题目所给的材料盲目去搜索课本相关知识点进行作答,答案往往离题,吃力不讨好。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课本知识点进行设置答案。当然在考试中,有的主观题的解答好像并不需要分析材料、利用材料便能作答。但这只是考试中的个别情况,大多数主观题的解答都需要分析材料、利用材料进行作答的。

总之,答好高考政治主观题,具体要求是:思路严密化(研读材料,抓住题眼,找准理论,有理有据,逻辑合理)、知识重点化(知识点准确,关键词句突出,能让阅卷人一目了然)、语言术语化(表述既要简明流畅,又要能体现政治学科的特色)、格式条理化(书写提行空格并标序号,切忌一段文字包罗万象,让阅卷人去寻找“得分点”)

文章标签: # 政治 # 政府 #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