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2017年高考语文卷_2017年高考语文解析
tamo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吗无论是议论文“说纽带”,还是记叙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当属题目的选材。正值高考恢复40周年,高考选拔什么人才,为国家贡献怎样的接班人,这两道作文题给出了鲜明的答案题型上,今年的高考作文仍然保持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的命题形式。大作文也延续了前两年“命题作文为主,议论文、记叙文分开,强调想象”的大趋势,可以说中规中矩,难度不大。值得注意的是,
1.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吗
无论是议论文“说纽带”,还是记叙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当属题目的选材。正值高考恢复40周年,高考选拔什么人才,为国家贡献怎样的接班人,这两道作文题给出了鲜明的答案
题型上,今年的高考作文仍然保持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的命题形式。大作文也延续了前两年“命题作文为主,议论文、记叙文分开,强调想象”的大趋势,可以说中规中矩,难度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大作文命题着力体现了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纽带”无疑是一个与集体、社会乃至国际局势都有着密切关系的话题,学生要么对于家庭、班级的和谐有所体悟,要么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有所了解,方能写出具体充实的文章。
“为共和国拍照”则是一个想象类的命题作文。与前两年的作文相比,想象未来的祖国是一个既有依据、又较开放的要求——不像“心中的英雄”那样已成过往,也不像“神奇的书签”那样天马行空。在写作中,学生必须要注意以小见大,在想象的场景中设计具体的人物和情节,不能把作文写成一篇空洞无味的赞歌。
未来网记者: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设置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刘强:无论是议论文“说纽带”,还是记叙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当属题目的选材。正值高考恢复40周年,高考选拔什么人才,为国家贡献怎样的接班人,这两道作文题给出了鲜明的答案。
“说纽带”一题,表面看只是对词语的解说;早在2005年,北京卷就出过“说‘安’”的题目。但它毕竟与以往大不相同,原因在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从题干材料看,“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一带一路”这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的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文化课题;“历史的传承”需要纽带,叫人联想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社会的安宁”需要纽带,叫人联想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完善;“校园的和谐”需要纽带,又令人想起校园霸凌、校园风气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纽带”的多义性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但前提是学生的视野和情怀要跟得上这份选择。要谈出时代感,就不能只呆在教室里死读书,更要关注时代,关注国家,拥有广阔的视野。作为议论文,要展现逻辑性和思想性,又不能局限于搜集信息、了解现状,更要探求原因与价值,阐释利弊和方略,拥有当前时代和当下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担当。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卷试题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可谓是“中国梦”的具象化。设想国家在32年后的样貌,本质上是将学生放在“蓝图设计师”的位置,因此有没有自觉的担当精神,有没有厚重的家国情怀,从基础上影响着整篇文章的质量。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32年后50岁,恰好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篇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他们的警醒,提醒他们每张照片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此外,作为记叙文的专用题目,它的题干保持了一贯的指导性,“有叙述,有描写”,提示表达方式上要综合使用;“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提示切入的角度可以大到国家、社会的整体面貌,也可以小到一顿饭、一辆车、一个人。这也提醒未来的考生,首先要走出教室,开放视野,关注时代与国家,拥有自觉担当的意识;其次,既要留意大的形势、动向,又要关注身边的小事,让对国家、自我的期许与责任具化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未来网记者: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整体上有什么特点?
张卡特:整体上看,今年的试卷结构与前两年完全一致。题型、分值和分布都没有太大变化。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一些创新点: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了一个兼顾“人文与科技”的角度——文物保护技术,题目上将成语、诗歌与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考查,更加灵活,可圈可点。
2、文言选择了苏轼的议论文,诗歌考查了王维的山水诗,都和前两年的命题趋势一脉相承。宋代的古诗文是北京高考命题中名副其实的常客。
3、写作的整体命题形式没有改变,内容稍有变化;名著阅读的考点增多、形式明确。
未来网记者: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题型上有什么特点?
张卡特:大阅读《根河之恋》是一篇以河流为重点的抒情性文化散文,这是北京自主命题以来考查最多的题材类型。题型上,2014年以前,北京高考的阅读题都以概括、理解、评价为主,2015、2016两年加入了更多赏析的要求。而2017年的题型则综合两者,把概括和赏析的要求结合起来考查,比例更加均衡。
除此之外,大阅读最后出现了一个和名著阅读有关的选择题,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应看作名著阅读考点的具体体现。
除了在阅读中考查的选择题外,名著阅读还在微写作中进行了考查。将六本必读名著分散到三个小题中由学生任选,可以说也是在为学生降低难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刻的名著与人物来进行写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与名著阅读的考点结合,今年的微写作在文体要求上显得比较模糊。学生更应该有意识地明确每个题目的写作任务:“简述情节并简要评论”的介绍性文段应当以清晰明确为佳;“以花喻人并陈述理由”的议论性文段应当以分析说理为主;“描述雕像及其意图”的则不过是一个略作变化的描写抒情性文段,应务力于优美动人。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吗
本次的作文题依然是话题作文的形式,考生需要注意亮点,一是点出你所写“车”的内涵,从提示语中可以看出,可以围绕车写情感、或是写社会发展,当然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境界。二是需要写出哲理,像你写的“要不断进步,不断前行,不要自满于现状”的立意是没问题的,如果语言一般论据一般,基础分52分
2017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揭晓之后,学生们虽然普遍反映试卷较为平稳,但感觉还是有难度,下手做起来不很顺畅,特别是作文不好把握。总体感觉试卷整体上平稳,保持了高考试卷结构上的延续性。
今年的高考试卷特点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略有变化
(一)试卷的结构、分值保持稳定
江苏试卷2017年各部分的分值也一样,结构也基本一样,发生变化的只有一个地方:诗歌鉴赏分值虽然仍是11分,但题目由以往的3道变成2道,每道题的分值也随之增加,考生的得分差距或许有所拉大。而2017年和2016完全相同。
所以,整份试卷在结构和各部分的比分上均与2016年一致,学生自然有种熟悉的感觉,而这样的稳定,也有利于考生们的正常发挥。
(二)四篇阅读题目没有偏题怪题,但也有灵活性
阅读题目在思考方向和问法的设置上没有刻意地标新立异,这使学生觉得试卷很稳定。
两篇现代文的阅读传承性尤其明显,比如《一个圣诞节的回忆》一文,设置的四个题目: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生活状态。(6分)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13题是依据文本情节对人物生活状态进行分析,第14题对人物情感分析,15题是对多次出现的物象作用分析,题干特别强调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分析。这是模拟卷中时常出现的题型,且和16年的题型非常相似。
而16题,分析结尾处的表达效果,题型完全和前几年一样。如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最后一题1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2014年《安娜之死》最后一题“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5年最后一题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6年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五年来,设置点一样,问法大同小异,难怪学生觉得熟悉,答题时的思路应该比较清晰。
再来看论述类文本,自2010年《谈静》出到论述思路题开始,除2013年《论名声》没出思路题,2011、2012、2014、2015每年都会出到,或全文论述思路,或一段论述层次,2016年《成人不自在》也不例外,第一题就是全文论述思路题。2017年《从脸谱说起》也同样,第二题,也就18题就是要求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而17.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6分)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6分)一句文本解析作答,和2016年题目几乎一样,非常常规。
所以说,2017的两篇现代文的出题实在是老面孔,“结尾内涵”“思路层次”似乎已经成为江苏命题者现代文的两大情结。
而文言文概括题是“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这道题和2016年“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这道题倒有些不一样,回归到传记类文本一般设题上——关于传主的治学为文方面特点,相对来说要容易许多。第7题“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对文化常识(即传统文化)的考查,这一题和以往是不同的。但是题目的难度不大,只要在平时学生文言文时稍微注意一下,选出正确的答案,还是非常容易的。
诗歌两道题: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一题是内容概括,一题是赏析句子,两题都是常见题,特别是第一题,根据中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即使看不懂诗,结合平时了解的陆游特点也能回答出来。
(三)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变化,题目容量增大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14、2015都是考查了词语、病句、修辞、得体连贯、图文,2016年,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明显不一样,保留了词语、修辞,将考了几年的病句、连贯、图文都去掉了,换成了所引诗词合不合语境、对联和特定文艺演出专场对应匹配、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这样三道题,信息容量很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显增加,尤其是第四题、第五题。而2017年,同样保留了词语、修辞,把2016年去掉的连贯和图文又拿了回来,2016年的对联仍然保留。五道题难度都不大,但加大了传统文化内容的含量,对联题和图文题都包含传统文化知识。对联题难度不大,结合杜甫的生平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中《客至》句子“但见群殴日日来”,选出正确答案,就容易多了。这道题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时,必须紧密联系课文文本,这样的引导很有价值。
图文题要求选出诗句与漫画意境最吻合的,注意漫画的画面内容和各选项中诗句的意象来判断,就容易多了。但是学生容易忽视诗句中意象,靠纯粹去理解诗句来作答,就不是那么顺手了。
总之,“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查,题型与往年变化不大,在整体难度上也超和去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