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考翻译题及答案,高考考点翻译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中”叔孙通列传的译文2.高考英语翻译的问题。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针对假设,在阿拉斯加的森林大火,加拿大和西伯利亚温暖的气候,科学家发现,可能在地方烧焦的树木让更多的雪反射更多的阳光进入太空的发生。这一发现表明,采取措施防止北方森林火灾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温暖的气候在北部地区。通常在这些地区的森林大火摧毁了在过去的十年。科学家预测,气候变暖,火灾可能会更频繁地发生在接下来的几个世

1.“高考中”叔孙通列传的译文

2.高考英语翻译的问题。

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高考翻译题及答案,高考考点翻译

针对假设,在阿拉斯加的森林大火,加拿大和西伯利亚温暖的气候,科学家发现,可能在地方烧焦的树木让更多的雪反射更多的阳光进入太空的发生。这一发现表明,采取措施防止北方森林火灾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温暖的气候在北部地区。通常在这些地区的森林大火摧毁了在过去的十年。科学家预测,气候变暖,火灾可能会更频繁地发生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由于一个较长的火灾季节。太阳光被地球往往会造成气候变暖,而热量反射回太空往往会造成冷却。这是分析如何影响气候,北部火灾的所有方面的第一项研究。早期的研究由其他科学家提出,火在北部地区加快气候变暖是因为从燃烧的树木和植物的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的热量,从而。科学家发现火灾后,大量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造成的暖化。臭氧(臭氧)水平的增加,和灰从火落在遥远的海冰,黑暗的表面,造成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被接受。第二年春天,然而,火灾的区域内的土地比以前更加明亮的火,因为更少的树木覆盖了地面。地上的雪反射更多的阳光反射回太空,导致冷却。“我们需要找出所有可能的方法来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长。”科学家们跟踪了在辐射进入量的变化和离开的气候系统由于火灾,发现全球气温密切相关的测量。通常,在北部地区的火灾发生在同一地区每80到150年。科学家发现,然而,当火灾发生时更频繁,更辐射从地球失去冷却结果。特别是,他们确定消防返回时比预计的提前了20年,0.5瓦每平方米面积烧伤是被地球的温室气体,但0.9瓦每平方米将被发送回太空。净效果是冷却。瓦特是用来衡量能量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了。

“高考中”叔孙通列传的译文

Another study of 302 volunteers at hospitals in Chicago focused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to which people view “volunteer” as an important social role.

译文:另外一个对芝加哥的医院里的302个志愿者的研究关注人们在看待“志愿者”是社会里一个重要的部分的个人看法差异程度。

综上,to which 在这里确实是定语从句。

更准确的来说,在这个长句子里,Another study of 302 volunteers at hospitals in Chicago focused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是主句, to which people view “volunteer” as an important social role 是从句。先行词是 the degree.

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继续问我,希望采纳!

高考英语翻译的问题。

(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答案和解析 答案C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思路分析文言文实词的推断,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排除或筛选,至于据结构、语法等进行分析,还不如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难度不要大),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语感。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 ①及项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C. 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D. ①度吾所能行为之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答案和解析 答案A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文虚词。对照句出自教材或选文。对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讲的通还是讲不通。对于后者,则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个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答案和解析 答案C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解析C项:“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思路分析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但考生一定要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其翻译中的细微之处。据文章第二、三段可知,这是叔孙通为汉帝制定礼仪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朝堂上当然不会像作战那样排兵布阵了。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A. ①②⑥ B. ①③④C. ②⑤⑥ D. ③④⑤答案和解析 答案B考点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解析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识,找到备选项在原文的所在,据上下文读懂大意,再据题干进行筛查。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答案和解析 答案D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析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礼法。思路分析考生对于需要读懂几个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这类概括题,比较犯难。其实,只要牢牢把握一点,就是找到信息源,进行比较、归纳、概括,也就迎刃而解了。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和解析 (5分)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考点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高考中译英的概说

中译英是根据提示的单词或词组将句子从汉语译成英语,是对学生的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考查。相对于语法和词汇题来说,它是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全面的考查。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须掌握词的词性及搭配形式,并用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结构表达中文意思。高考中中译句子每年各不相同,但用于中译英的考核点有一定的规律可寻。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任何一道中译英题除了明显的考点(括号中的提示词)之外,往往还有若干个考点,合理地识别句中的考点有助于我们在中译项目中取得好成绩。尽管一道中译英题文字不多,但要顺利的翻译好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同学们需要有扎实的词汇﹑语法等功底。下面我们结合若干年高考中译英试题对一些常设的考点进行分析,同时做些必要的说明。

二、高考中译英常考点分析

(一)以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为主的考点

解说这类考题往往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类是括号中的提示词是“It…”,另一类是提示词虽不是“It…”,但分析原文后我们会发现该句在翻译时需要使用形式主语。

例1那些未曾去过那个小村庄的人很难描绘出它的美丽。(It…)

译文It’s very hard for those who haven’t been to the small village to describe its beauty.

解析括号中的“It…”明显地提示我们该句翻译时需要使用“形式主语”。

例2我没有想到汤姆会被选为学生会主席。(occur)

译文It never occurred/didn’t occur to me that Tom would/should be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

解析本题中提示词虽然是动词occur,但要表示“某人想到某事”概念时,我们就要使用形式主语it。这种命题类型有一定的迷惑性,同学们平时在要多加积累。在以下情况下常需要用形式主语来翻译:

1. It’s +adj+of/for sb to do sth

eg. It’s so careless of you to make so many spelling mistakes in the English exam.

2. It so happened that …

eg. It so happened that I didn’t have any money on me.

It’s reported/ believe/ estimated that...

eg. It’s estimated that about 30 passengers were killed in the bus accident.

4. 在强调句it is +…that 中

eg. It’s because of his perseverance that led to his late success.

5.在含有某些形容的句子中,如important, necessary, impossible, natural, common, strange等。

eg. It’s so strange that you should have mistaken the medicine for chocolate.

It’s likely that…

eg. It’s likely that John won’t come though he has promised to.

例3我发现很难与那些一贯固执己见的人合作。(…it…)

译文I find it (is) hard to cooperate with those who always stick to their own opinions.

解析本题要求把it用在句中,因此我们既可用形式宾语也可用形式主语来翻译。是否需要形式宾语翻译往往取决于句子中的动词,含有以下动词的句子可考虑使用形式宾语翻译:

feel, take, make, find, hate, love, appreciate等。

eg. 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open the door for me.

I hate it when people speak loudly over their mobile phone in public places.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find it necessary to learn English in a more communicative way.

(二)以动名词做主语的考点

解说非谓语动词是英语动词用法中较难掌握的语法项目之一,以动名词做主语是高考中译英常设的考点。由于受中文的影响,翻译时常见的错误是用动词原形做译文的主语。这类句子的中文原文有个明显的特点:句首出现的是动词或动宾搭配;在语法上,这个动词或动宾搭配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英语语法知识告诉我们,动词原形不可以作主语,因此,遇到这样的试题我们可以考虑用动名词作主语来翻译。须指出的是,中译英中在考查“动名词做主语”时一般很难在提示词中得到暗示,同学们需对原文做分析作出判断。

例1勤洗手是避免疾病传染的有效方法之一。(infect)

译文Washing hands often / frequently /regularly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avoid being infected by disease(s).

解析本句的中文是“主(洗手)+系(是)+表(方法)”结构,对应英文的相同结构。翻译时基本上可以与中文在主要份分上一一对应。但必须注意要把动词“wash”变成动名词作译文句子的主语。本句翻译时另有一处细节请留意:副词修饰做主语的动名词时一般放在动名词或动名词短语后。另需注意的是,单个动名词或动名词短语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应该用单数形式。

例2充分利用时间并不意味着从早到晚不停地看书。(keep)

译文Making full use of time doesn’t mean keeping on reading books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解析本题中文的主语是“充分利用时间(make full use of time)”,对应的英文词组在句子中做主语,在翻译时写成动名词形式。

(三)以常见句型结构为主的考点

解说高考中译英题型中往往会设置一些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句型结构作为考点,这些句式结构自身并不难,但对提供的中文原文需进行一定的分析才能真正用好用对这些常见句型。

例1 这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说引人入胜,我简直爱不释手。(so…that)

译文The historical novel about World War I is so attractive that I can’t bear to put it down.

解析“so…that”是最常见的英语句型之一,意思是“…(是)那么的…以至于…”。原文中“爱不释手”的原因是这部小说“引人入胜”,我们可以把原文重新调整为“这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说太(so)引人入胜了以至于(that) 我爱不释手”。

例2很多人身体有疾病时才认识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not…until)

译文Many people are not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healthy until they are ill.

解析提示词中有否定词“not”,但原文是个肯定句。我们可以重新解读原文:很多人认识不到(not aware of)健康的重要性直到(until)身体有疾病。

(四)以连词为主的考点

解说考查连接词使用能力几乎是高考中译英中每年必设的考点。涉及时间、条件、让步等从句连词。

例1 请尽早做出决定,不然你会坐失良机。(or)

译文Please make up your mind as early as possible, or you’ll miss the good chance.

解析“or”做连接词时表示“否则、不然”的意思。经常与祈使句连用,表示“做…,否则(要不然)”。与之有相似用法的是连词“and”,在与祈使句连用时表示“如果…那么…”,如: Work harder, and you will make even greater progress.

例2 如果队员之间不加配合,我校篮球队不可能在决赛中战胜对手。(unless)

译文Our school basketball team will not beat the opponents in the final match unless the team members strengthen their cooperation well with each other.

解析“unless”是让步状语从句连接词,意思是“除非…”,在句中往往表示“要是前面的情况相反,那么就会…”。“如果队员之间不加配合”可理解为,“如果队员之间加以配合”。在翻译时我们要注意把原文中的意思相反理解。

(五)以动词或动词短语为主的考点

解说考查动词或动词词组的运用能力是中译英最常设置的考点之一。该考点有以下几个特点:1,所给动词或短语会引起句中其它句子成份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如后接动词可能需要使用动名词形式,有时需要使用某个特定的句型才能正确使用该提示词等等。2,所给动词有时需要与其它词(特别是介词等)搭配使用,但需搭配的词得由考生思考决定。3,有些提示动词较难在中文句子中找到合适的位置,需要考生细读中文原文后才能断定该动词代表原文中的那部分意义。

例1 我没有想到汤姆会被选为学生会主席。(occur)

译文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Tom would be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

解析“occur”在单独使用时解释为“发生、(情况等)出现”,但用于“sth occur to sb”时解释为“某人想到…”。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英文中有些动词在某个特点解释时不可以用人称来做它的主语。另如:“今天上班途中我遇到了一件怪事。(happen)”。这句话我们必须译成:A strange thing happened to me on my way to work this morning。如翻译成“I happened a strange thing on my way to work this morning.”则是典型的错误。

例2 这张照片使我想起了我们在夏令营里度过的日子。(remind)

译文The photo reminds me of the days we spent in the summer camp.

解析在表示“使某人想起…”时,remind需要与介词of连用。

(六)以名词或形容词为中心词的考点

解说以名词或形容词为提示词的中译英有这样的特点:提示词中的名词用在句子中时需要与其它词形成固定搭配;提示词是形容词时往往该句子要套用某个句型才能正确使用作为提示词的形容词。

例1 当时,那位出租车司机别无选择,只能求助于游客。(choice)

译文At that time the taxi driver had no choice but to turn to the tourists (for help).

解析要表达中文的“别无选择只能…”,英文里可以说“have no choice but to…”。单个的choice只表示“选择、选项”。

例2 如果方便的话,请帮我从邮局取回包裹。(convenient)

译文If it is convenient (to you ), please fetch me the parcel from the post office.

解析本题考查形容词convenient在句子中的使用。要正确使用好该词我们必须知道convenient一词一般不与人称做主语的句子一起使用,也就是说,不能写成If you are convenient…。这是convenient这类形容词的特点决定的。

例3 他最近心情不好,总是发脾气。(mood)

译文He is in bad mood recently and is always losing his temper.

解析mood表示“心情、情绪”。要表达心情好坏我们得说成“be in good/bad mood”。

(七)以倒装句型为主的考点

解说倒装句的考查我们从提示词的设计就可一目了然。提示词一般是“only”、含否定意义的词,如never, seldom, little, hardly等,且提示词的首字母常大写。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是否需要使用倒装句翻译取决于提示词的性质和句意的需要。

例1 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Never…)

译文Never before has our country been so powerful as it is today.

解析在英文的表达式里,否定词或含有否定意义的词在句首时需要使用倒装结构。Never 属于含否定意义的词,且根据提示词的形式必须在句首,因此本句翻译时必须使用倒装结构。翻译倒装句时最好先把句子写成正常语序的句子,然后在改写成倒装句。

例2 他亲自到了中国后才意识到他对中国的了解是何等肤浅。(Only)

译文Only when he came to China himself did he realize how poor his knowledge of the country was.

解析本句要求在翻译时把only放在句首。按英语语法,only在句首时除了修饰主语外,要求句子使用倒装形式,且使用部分倒装形式。

(八)以成语、俗语为主的考点

解说成语和俗语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形式,它们增强了语言的色彩,更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力。成语或俗语的翻译往往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中文里的成语或俗语往往在英语里很难找到固定的表达式,有些成语或俗语在表达形式上有文言文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在动手翻译前先吃透原文中成语或俗语在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转换成普通语言的表达形式,如果具有文言文色彩的成语或俗语,先要将其转换成现代文的表达形式,在这基础上再把中文成语或俗语灵活地翻译成意义相对应的英语表达形式。

例1 他们应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玩火者必自焚。

译文They should learn a lesson from this incident: he who plays with fire will surely get bunt.

解析“玩火者比自焚”是俗语,表达形式有文言色彩。我们首先将该句转换成现代文形式:“玩火者必自焚”= “玩火的人必定会自焚”。这里的“人”是泛指,指“任何人”,我们可以选用英文的“one”或“those”表示,用定语从句翻译该句。

例2 请尽早做出决定,不然你会坐失良机。

译文Please make up your mind as early as possible, or you will miss the good/golden chance/opportunity.

解析“坐失良机”是成语,其中的“坐”无具体意义,“坐失”等于说“失去”可用“lose”来表示。“良机”的意思是“好的机会”,可用“good chance”或“golden chance”。译文中提供了good或golden; chance 或opportunity,两者选其一即可,无本质差异。

文言文的翻译策略及方法: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所供的文言句子按照直译的方式翻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都在译文中得到具体的对应和落实,只有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才依据原文意义进行意译。

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义,是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为现代汉语的重要前提。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必须从理解该句上下文的段落意义入手。所以说,“宏观把握”、“语境着手”是准确理解文言文句子意义的基础。当我们由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而局部理解了文章中具体句子的意义以后,就可以进行文言句子的翻译了。

将文言句子翻译现代汉语,考生必须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

第一,“信、达、雅”的翻译要求:“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意义,不添、不加、不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够直译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能够具体落实的字词就尽可能地在译文中有所落实,并保持原句的特点;“达”就是通顺,没有语病,符合表达习惯,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而无法直译时,就可以灵活地或适当地采用意译的方法;“雅”就是译文语句优美,用词造句比较讲究,而且有一定的文采。

第二,“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留”指保留,凡是年号、帝号、国号、人名、地名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必翻译;“补”指增补,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删”指删除,就是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换”指替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调”,指“调整”,就是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三,由“会义”到“操作”的翻译步骤:“会义”就是通读全文,领会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文句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道理;“操作”就是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并在翻译之后检查文意是否表达清楚,前后是否对应,上下文是否一致、语意是否吻合语境。

一般而言,文言文翻译到了具体的操作阶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翻译策略,使翻译达到“信、达、雅”的要求和标准:

第一,关键实词的翻译策略。翻译关键实词,其操作策略一般有三种:①“语法结构分析法”。如翻译“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转》),其中“乃令以物色反之”是一个祈使句,承前省去主语“帝”,“令”后省略兼语“人”。该句的翻译难点就是“物色”。如果将“物色”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寻求”含义的话,它用在介词“以”之后就说不通——介词之后只能跟宾语。由此可见,“物色”应是个名词。它是什么意思呢?根据上下文“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和“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分析,光武帝可能在让人凭着长相寻找严光,所以“物色”作“形体相貌”讲最合适。②“句式结构分析法”。古汉语十分讲究对称,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这就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方便。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贾宜《过秦论》),是个“正对”对偶句,根据对偶句特点可知,处于同一位置的“固”与“地”词性相同,都是名词,那它们的意思也必然接近,据此推知,“固”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译为“坚固的地方”。③“成语联想法”。现代汉语的成语,绝大部分来源于古诗文,因而有很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得到了保留,所以,在解释文言实词时,我们可以联系成语来推断其意义。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要求翻译“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一句,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整句便可译为“(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第二,关键虚词的翻译策略。由于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功能是无法分开的,所以,我们在翻译虚词时既不能离开语境,也不能脱离句式。在我们掌握了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15个虚词的各个义项和它的语法功能的基础上,要准确地翻译文言虚词,还应掌握一些虚词的翻译规律和技巧。凡是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可以代替的文言虚词,如果硬译反而别扭,因而可以不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标志结构的的词语、句中停顿的词,以及词中虚设成分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中“之”作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可以不译。“也”表停顿,“矣”为语气词也不需要译,只要把句子的语气译出就可以了。凡是标志古汉语句式的文言虚词,不一定翻译出对应的词语,但一定要调整相关句式和语序,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式和语序规范来翻译文言句式。如2004年陕西等省卷第15题有“此金者,圣人所以惠养老臣也”一句的翻译,这是一个判断句,表示判断的标志就是“……者,……也”,这里的“者”和“也”就无须翻译出具体的对应词语,但一定要将该句的判断句式翻译为现代汉语的判断形式。至于句中的“所以”一词,也是一个重点虚词,它在文言文中有三种语法功能,第一种表“……原因”,第二种是表“……东西”,第三种是表“……目的”或者表示“为了……”,由上下文语境可知,此句中的“所以”是第二种,全句可译为“这些金钱,是圣明的皇上赐我用来养老的的”。

第三,修辞句的翻译策略。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比喻句是不能直译的,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可采用变通的翻译形式,或意译为“坚固的城防”,或以现代汉语的比喻形式翻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译为“坚固的城防”。运用借代的句子要翻译,要换借体为本体,如“布衣”应翻译为“贫民”,“缙绅”应翻译为“官员”,“三尺”应翻译为“法律”,“万钟”应翻译为“高官厚禄”,等等。婉说,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婉说的句子,应按照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替换,该换成什么就换成什么说法,可将“山陵崩”译为“百年之后”,可将“填沟壑”译为“死了以后”。至于运用互文的句子,既不能直译,也不能替换,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不能译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塞”,应根据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此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点,也是考生在高考总复习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那么,在高考的冲刺阶段,应该怎样进行文言文的复习呢?

一、复习策略: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高中语文六册课本涵盖了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基础知识,包括常用词、句式、活用、通假等内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我们有效应对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前提。复习时可以采用一课带多课的方式,即选取几篇在词语、句式比较典型,且涉及文言知识面较广的课文。如通过《鸿门宴》一文,不仅可以掌握“因、如、举、谢、意”等多义词的用法,将六册教材中富代表性的常用义项都归纳整理,还可以抓住“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一判断句,联系其它课文中与之相同或不同的判断句,集中归纳整理判断句的七种不同类型,等等。这样通过几课书就可以复习常用实、虚词,文言句式,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诸多方面的问题,用时少而见效快。

二、阅读策略: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1、整体感知、总体把握

快速浏览全文,确定人物身份,主要事件以及结局,尤其注意君主、上司、同僚对中心人物的态度,人物的遭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2、善于借助,揣摩文意

首先要善于借助文段的题目,文段的注解和出处,加深对选段文意的理解。其次是要善于借助题干和选项,最关键是要利用好实词解释题和选择题最后一题的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题。第三是借助知识背景,包括语文课上学过的,也包括其它课上(如历史课)学到的知识。

3、重读文章,准确把握

经过前面两个步骤,我们的学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

三、答题策略:题型不同,区别对待。

高考试卷,不仅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应试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于实词释义类题目,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解释正确的,反之则为解释错误的。有的实词词义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2、对虚词用法类题目,首先可以利用每组中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句子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来衡量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具体做法是代入。其次看虚词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前后内容。还可借助语法知识分析。

3、对句式类题目,要充分考虑文章内容因素的作用,尤其要关注原文中该句前后的句子。注意借助标志词。

4、对信息筛选类题目,基本思路是:将几个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来判断正误,最好是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5、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题,注意区分“作者观点态度”与“所述事件””、与世人的见解、与读者的见解之间的区分。要尊重原文,实事求是,谨防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时作者的思想观点分散在全文各处,需要适当的概括综合,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作者观点态度的全貌。

6、对文言文翻译题,最重要的就是找准给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句中的重要动词、形容词,活用,特殊句式常常是给分点,务必高度关注

文章标签: # 翻译 # 句子 #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