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

tamoadmin 2024-07-18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2.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4.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小结5.高考地理必备三大知识点6.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7.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8.掌握地理必背知识点 再也不用怕高考了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

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2.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

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4.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小结

5.高考地理必备三大知识点

6.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7.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8.掌握地理必背知识点 再也不用怕高考了

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的分类:空间(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矿产。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对于高考的地理来说,想要提高地理的成绩,就要掌握一定的高频考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地理高频的知识点。

高考考前地理必背10题

1.东亚的经纬度范围?73oE~145oE,4oN~53oN

2.东亚的地形特点(含地势特点)?

①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②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山地。③地势西高东低。

3.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①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②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稀少。

4.分析朝鲜半岛河流的特点、成因,以及对黄海盐度的影响?

特点:①从东北向西南流;②河流短促;③朝鲜河流有结冰期,韩国没有;④河流含沙量小。

成因:①受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影响;②半岛面积小,以山地为主;③朝鲜为温季,韩国为亚热季;④朝鲜半岛植被覆盖好。

影响:使黄海盐度降低。

高考地理如何学习?史上最强高考励志书《高考蝶变》教你怎样提高成绩,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5.分析朝鲜半岛南北在地形、气候、植被、经济等方面的异同点?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南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温带落叶阔叶林。

经济:南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北部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6.朝鲜半岛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原因:地形——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水源丰富。交通——海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工农业发达。

7.东亚沿海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历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耕种。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于农作物生长。

土壤:肥沃。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历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8.东亚农业的分布特点?

东部平原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

西部高原山地以畜牧业为主。

9.日本经纬度范围?关东平原的经纬度?

日本(130°E~145°E,25°N~45°N);关东平原(139°E~141°E,35°N~37°N)

10.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致界线:40°N(多梅雨、台风雨)

高中地理大题必背知识点工业专题

⑴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⑸调整措施:①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稳妥发展核电;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⑩利用乙醇汽油。

⑹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②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⑺(去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①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②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⑻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①对西部的意义:a.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b.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c.增加就业机会;d.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对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⑴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①本土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③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⑵埃及的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

⑶新加坡的经济支柱: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

⑷工业集聚:

①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②新兴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⑸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的大力支持。

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不同点:①企业之间相互竞争;②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①重视专业分工,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②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③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④形成规模生产;⑤树立品牌意识;⑥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⑦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⑹“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区位分析: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2、社会经济因素: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③军事定货(美国硅谷)。3、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4、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⑺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区位劣势: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能源、水源不足。

京津唐工业基地: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缺乏;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能源、不足。

(8)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五)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9)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地理位置;条件;农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

高考复习中各科都要复习到,地理虽然是文综中包含的一科,该背的知识点还是要背的。那么你知道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吗?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如何备考

地理高考必背九大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_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地球自西向东转,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

12、地表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级递减至零;

13、除南北极点外,地表任一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为15°/h;

14、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大小即为当地的纬度大小;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15、在地球公转运动中,近日点(1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值,远日点(7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最小值;

16、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17、 夏至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 日直射南回归线;春 秋分 直射赤道;

18、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约每天移动0.26°,每月移动8°;

19、晨昏线的判读: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经过的线为昏线;

在侧视图中,左夜为晨,右夜为昏;

在晨昏线上的点,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晨线,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昏线;

20、太阳高度判断:

昼半球中太阳高度>0,

夜半球中太阳高度<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

21、在光照图中,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2、在光照图中,晨昏线上纬度点(即转折点)所在经线地方时要么为0时或24时,要么为12时;

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昼,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夜,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一洲(2350m);

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

高考地理如何备考

1、重视课本

在高考地理备考过程中,课本是非常重要的资料。要知道高考中地理一切的出题点都是来自课本。所以高三学生一定要重视课本的复习。不要觉得课本简单就忽视它,每次学习课本都是巩固基础的过程。

2、记忆和理解

地理是文科科目,所以备考地理的时候是离不开记忆的。而自然地理部分的学习是偏向理解性的,所以高三学生想要提高地理成绩,就要做好记忆和理解相结合。另外,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法宝”,就是地图。想要学好地理,就要熟悉甚至是背下来地图,这样在做题的时候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3、制定

高三地理 复习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没有,盲目的跟着老师走。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所以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 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节省一些时间学习更多的东西。

4、拒绝题海战术

很多高三学生认为自己地理成绩不好就是因为做题少,所以就开始了题海战术,盲目追求数量。想要提高地理成绩的确需要做题,但不是盲目做题,要有针对性。摸清地理解题思路,找到正确的 学习 方法 ,这才是最重要的。

<<<

地理高考必背九大知识点

1、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2、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3、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点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4、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5、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6、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7、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8、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9、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关于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集锦

★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 高考地理有哪些必背的知识点

★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 高考地理必背的大题和知识点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s://hm.baidu/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点总结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至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在夏至日那天昼最长,夜最短

冬半年,昼长小于夜长,北半球在冬至日那天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则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冬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6.22时40°N的昼长=12.22时的夜长=14时51分

同理,北半球冬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夏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12.22时40°的昼长=6.22时的夜长=9时09分

4、同一天,南北纬纬度相同的地方,昼长相加=24小时

或某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如:6.22时20°N的昼长+20°S的夜长=24小时

或20°N的昼长=20°S的夜长=13时13分

5、在某地,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差多少天,夏至日(或冬至日)前的这一天和夏至日(或冬至日)后的这一天昼夜长短大致相等、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大致相等。

如:在摩尔曼斯克,4月21日与夏至相差约两个月,则夏至后的两个月8月23日,那么4月21日与8月23日这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大致相等。这两天约2点日出,22点日落,昼长20小时,夜长2小时。

同理,在某地,与春分(或秋分)相差多少天,春分(或秋分)前多少天与春分(或秋分)后多少天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

6、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

如:某日,太阳直射在20°N,则从70°N开始出现极昼,从70°S开始出现极夜。

7、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除外);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昼现象。

如:夏至,66°34′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则从66°34′S开始出现极夜现象

某日,80°S的太阳高度为0°,则从80°S至90°S出现极昼现象

8、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24-夜长

昼长=昼弧÷15

二、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度。

(1)图中圆心O点为直射点,左侧弧CAD为晨线,右侧弧CBD为昏线,且左侧晨线的中点A点必在赤道上,地方时6时,右侧昏线的中点B点也必在赤道上,地方时18时,OC或OD(视直射点O在哪个半球而定)地方时为12时

①若此时为两分,则A、O、B三点的连线为同一纬线,即赤道;C点为北极点,D点为南极点

②若此时非两分,则A、O、B三点不在同一纬线上

a、若O点在北半球,则沿OC线北极点在C点以南,图中没有南极点,且C点所在经线与OD所在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若O点在南半球,则沿OD线南极点在D点以北,图中没有北极点,且D点所在经线与OC所在经线也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2)沿着COD线,太阳高度与O点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如,E点与O点相差30°,则两分时,E点为30°S

夏至时,E点为30°-23°26′=6°34′S

冬至时,E点为30°+23°26′=53°26′S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半年,夏至(北半球)时,北回归线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半年,冬至(北半球)时,南回归线以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

(3)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

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90°N的正午太阳高度=20°

(4)当极点出现极昼时,在同一天,极点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如,6.22时,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的太阳高度也时23°26′,这一天,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北极点在这一天的太阳高度始终为20°

(5)某纬度出现极昼时,

该地的太阳高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

=直射点的纬度-(90°-当地纬度)

=极点的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

如,6.22时,70°N的太阳高度=43°26′-(90°-70°)×2=3°26′

=23°26′-(90°-70°)=3°26′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10°,

则85°B的太阳高度=15°-(90°-85°)×2 =5°

=10°-(90°-85°)=5°

三、日出日落时间分布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6:00前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18:00后日落

冬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6:00后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18:00前日落

3、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出时间=12-冬至日时该地的日出时间

如:6.22时20°N是5时23分30秒日出,则12.22时该地的日出

时间=12-5:23′30″=6:36′30″

4、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落时间 =36-冬至日时该地的日落时间)

如:6.22时60°N是21:14′30″日落,则12.22时该地的日落

时间=36-21:14′30″=14:45′30″

5、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

6、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该日夜长的一半

7、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8、赤道总是6:00日出,18:00日落

四、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判定

1、直射纬线的判定

(1)晨线(或昏线)与过晨线(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那条经线交角为多少度,则直射纬度就是多少度

如:

(2)与开始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互余

(3)与正午太阳高度或太阳高度为0°的纬度互余

2、直射经线的判定

(1)地方时为12的经线

(2)过切点的那条经线,大部是昼

(3)与0时经线正相对的那条经线

(4)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5)俯视图上,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

五、季节的判定

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只要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夏半年;只要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冬半年

3、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4、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5、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小结

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超15亿只废弃口罩流入海洋#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高考地理必备三大知识点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20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中,有哪些需要我们格外记住的知识点呢?想要地理成绩能够提高,就需要对于地理的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地理重要的知识点。

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高考地理如何学习?史上最强高考励志书《高考蝶变》教你怎样提高成绩,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地理重要的知识点总结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高中地理对于很多学习文科的同学来说,是非常的难的,那么高三的考生应该如何备考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一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探究点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

 例1(2011?连云港调研)2010年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⑴~⑶题。

 ⑴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答案:⑴C⑵D⑶A

 探究点二: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可用因果联系法学习。复习时抓住气温高低→上升或下沉→密度差异→气压高低→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这条线索,分析气温、密度和气压三者关系,层层推进、由因及果。

 注意:①高低压的理解:所谓高低气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大气密度降低,气压逐渐降低。②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探究点三:常见的热力环流

 要学会解释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现象,并绘制相关的热力环流图。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和特点,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成因(受热不均)绘制热力环流图。

 1.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2.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学生自绘示意图)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市区中心空气受热不断上升,四周郊区相对较冷的空气向城区辐合补充,而在城市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又在一定高度向四周郊区辐散下沉以补偿郊区低空的空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局地环流,称为城市热岛环流,又叫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所以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例2(2008年高考广东卷文科基础)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B.①④C.②③C.②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只有对原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本题正确的作答。

 解析:晚上陆地由于热容量小,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而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②正确;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压低,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压高,所以近地面风应由两极向赤道吹,即使没有地球白转也是这样,故③正确,选C。

 答案:C

 变式训练(2011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原因形成的。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变大,因而流入谷底,成为山风。据此回答⑴—⑵题。

 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C正确;白天的谷风使坡面温度升高,夜晚的山风使坡面温度降低,故山谷风能扩大坡面温差,有利于作物的生长,D错误。

 答案:⑴B⑵D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二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三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_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同步练习题

 (2012?莱芜期中)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根据地震波的探测,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范围是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层,称为岩石圈,其范围是指()

 A.地壳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划分地壳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面上,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第1题,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第2题,根据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即可回答。

 答案1.D2.D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四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

 2.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

 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经过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

 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

 5.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①北大西洋航线;

 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

 ④北太平洋航线

 6.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五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

 ⑴、A 点的经纬度:30°W 40°N

 B 点的经纬度:10°W 10°N

 ⑵、从东西半球看:A 点位于西半球 B点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A 点位于北半球 B点位于北半球。

 ⑶、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 点在中纬度地区

 B 点在低纬度地区。

 ⑷、从地球五带来看:A 点在北温带 B 点在热带。

 (A 地区有四季变化,B 地区有阳光直射。)

 ⑸、A 点位于B 点的西北方向。

 六、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 23 的图)。

 ⑵、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⑶、面积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⑴、面积,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1.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2.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3.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4.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5. 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大全

6.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7.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8. 高考地理10种必背大题与9大知识点

9.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0.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掌握地理必背知识点 再也不用怕高考了

 根据历年高考失分比较多的科目,为考生 总结 了一些答题注意细节及 经验 ,请考生一定注意,以免丢分不该丢失的分数而追悔莫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地球与地图的必背知识

 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

 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

 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

 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

 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

 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

 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定距离(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二、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特别提醒:同学们易把比例尺的大小与比例尺公式中的分母大小等同起来,而实际情况是比例尺的大小指比值的大小,因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1.绘制步骤(如下图)

 (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在剖面图的左侧或右侧,作基线的垂线,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1~15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

 (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1~15点的相应高度。

 (5)用平滑曲线把标注好的各位置点(1′~15′点)连接起来,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2.应用——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特别提醒:

 (1)作地形剖面图时,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2)判读地形剖面图要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的海拔状况来综合分析。

  高中地理综合题分析要点

 1、分析洋流成因

 (1)风向和大小;

 (2)补偿;

 (3)密度差异

 举例:夏季索马里沿岸寒流形成原因?波罗的海和北海间密度流的成因?

 答:(1)夏季,索马里洋流从西南向东北流动。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离岸风),夏季风驱使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动的速度快,表层暖水流走后,近岸出现上升补偿流,导致索马里沿岸水温较附近海域水温低。它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但洋流的温度比相邻海区海水的温度低,因此就形成了寒流,所以索马里洋流在夏季称索马里寒流。另外,在这一时期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附近,阿拉伯海及其两岸地区太阳辐射增强,使阿拉伯海表层水温高出索马里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水温,这也是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性质的原因之一。

 (2)波罗的海为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加之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这里又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 雨水 较多,四周有多条河流注入,因此波罗的海的海水就很淡了。北海海水盐度较高,所以丹麦诸海峡的表层海水密度小,底层海水密度大,故形成密度流。

 2、分析盐度成因

 (1)纬度因素(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洋流(同一纬度海区的比较)

 (3)淡水作用(有无淡水注入);

 (4)内陆湖和海区形状(封闭或开阔);

 (5)结冰与融冰

 举例:红海成为世界盐度最高海区原因?

 答:降水少,蒸发旺盛,无淡水河流注入稀释,海域封闭。

 3、分析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雨量;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举例:为什么亚马孙河流量最大?答案: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典型的原因基础上,再加上一条原因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支流汇聚多

 4、分析河流的流量变化(先确定补给方式)

 (1)降水多少和季节变化;

 (2)季节积雪和春季气温;

 (3)冰川和气温年变化;

 地下水,湖泊,沼泽等。

 举例:松花江流量变化有何特点?春汛为何由南向北推迟?

 答:(1)一年有春夏两次汛期。

 (2)南方纬度低,春雪融化早,北方纬度高,春雪融化晚。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地图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与备考攻略

★ 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 2020高三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相信像地理等这类知识点繁多的科目,是所有高考学子们很头疼的地方,下面我总结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供大家参考。

100条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宇宙自然的分类空间(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矿产。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6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4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

69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4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8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85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8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9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9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9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4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6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8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9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 2018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1、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2.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3.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4.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 8.16焦/厘米。

5.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是季风气候。

6.气象、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大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7.水体与水圈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存在体,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8.径流与径流量

径流是指大气降水到达地面以后扣除蒸发量等损耗沿地表、地下运动的水流。径流量则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单位:立方米/秒。

9.汛期与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时水位上涨的现象。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

10.水、水利与水力

广义的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则是指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制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

近年来常以“水”一词替代、包容“水利”。水力属于水利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

11.矿物、矿产与矿床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时才称为矿产。有矿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则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12.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和证据。

13.断裂与断层

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14.印度洋板块与印度板块

印度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主要以大洋地壳为主,属于大洋板块。而印度板块从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块,由陆壳组成,属大陆板块。

15.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侵蚀是在较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觉。

16.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热的赤道地区,由高大茂密、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热带季雨林不连续分布在热带雨林干湿季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旱季落叶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季雨林与雨林相比,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群落组成种类和结构比较简单。

17.土壤、土地与土地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地比土壤内涵丰富,除土壤外,土地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因此。土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而土地是对人类利用而言的,指人类在目前和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土地的社会属性。

18.森林覆盖率与林木蓄积量

前者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的占有情况。后者则指森林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的材积总量,是测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总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19.草原、草地与草场

草原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草场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统称。草地属于土地,而草原、草场属于生物。

20.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为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能源,属于自然。而二次能源是经过人为加工转换后得到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源,不属于自然,如沼气与人工沼气、煤与煤气、核能与核电等都是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关系。

21.大农业与小农业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人工培养和养殖,来获得农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其中大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概念,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而小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种植业(耕作业)。

22.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3.工业分布与工业布局

工业分布是已形成的工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工业布局除含有“分布”的含义之外,还有把工业生产合理地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24.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前者是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等。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变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变动居住地。

25.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量

前者是对污染物而言,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而后者是对人口而言,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所能养活的人数。

26.领土、国土与国土

领土和国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指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但领土是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

国土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的总和。广义的国土是指国家的全部,包括自然、人口和社会经济。

高考地理记忆口诀

我国省级行政区区域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渝藏西南

西北陕甘宁青新

晋豫皖和湘鄂赣

中部六省正崛起

中原大省河南省

大别山界鄂豫皖

太行山东冀鲁豫

陕甘宁边区延河唱---

我国地理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

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高考地理是一科知识点很多的一门学科,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背记这些地理知识点,但是地理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学会后即能在高考中获得很高的分数,还能掌握许多生活中就能用到的地理知识。

文章标签: # 太阳 # 地球 #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