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院校 热门院校
高考数学机器人考江苏-高考机器人专业
tamoadmin 2024-08-18 人已围观
简介1.机器人做数学丢分只因理解不对,数学需要测试理解能力吗?2.机器人参加高考的效果怎么样?3.机器人来做高考题目会怎么样?4.高考机器人,是噱头?还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崛起5.今年机器人参加高考吗6.2010江苏高考数学出卷人(主要人员)机器人做数学丢分只因理解不对,数学需要测试理解能力吗?数学题测试语文理解能力很有必要。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将来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运用,无论你
1.机器人做数学丢分只因理解不对,数学需要测试理解能力吗?
2.机器人参加高考的效果怎么样?
3.机器人来做高考题目会怎么样?
4.高考机器人,是噱头?还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崛起
5.今年机器人参加高考吗
6.2010江苏高考数学出卷人(主要人员)
机器人做数学丢分只因理解不对,数学需要测试理解能力吗?
数学题测试语文理解能力很有必要。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将来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运用,无论你是学的什么科目,只要你在中国生活,语文都与你所有的经历息息相关。考试给你看的只是题目,是老师经过筛选做好的案例,但是现实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不会那么直白,需要你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并且最终计算出答案,如果语文能力不好,你无法从生活中遇到的现象里提取有利条件,就更别提解决问题了。
数学是一个非常大的科目,涉及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其中很多应用确实无需用语言解释,而且数学中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直接的应用,如果你不选择在这个行业深挖,可能学会四则运算就已经足够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抱怨学习数学无用的原因。但是从没有一个人抱怨学习语文没有用处,无论是文字撰写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得上,这才是保证我们生存的基础,会不会数学无所谓,但是不会语文就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
从事数学研究的人可能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语文的依赖性不大,但是优秀的数学家归纳和表达的能力一定很强,你研究出的理论,如果不能转化为清晰的表述,就很难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数学中有这么多的理论和定义,都是经过文字修饰过的,保证定义全面,没有疏漏,一旦留下漏洞就很容易被人攻破,导致自己的劳动成果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人类的语言系统非常复杂,正是因为我们有严密的语言体系,才能保证文化积累和传承,这是文明产生的基础,所有学科都要依靠语言学来阐述和传播,在这一点上数学也不例外,虽然数学依靠符号和数字,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语言体系,但是这个体系不容易被别人所理解,所以还是需要依靠语言才能传播扩散开来,一代一代的积累造成了数学学术的繁荣,还把这些理论累积起来的,就是语言的力量。
计算机的逻辑处理能力很强,运算速度很快,但是却无法理解人类的语言系统,只能够依据我们设定的程序进行运算。运算能力是计算机的优势,也是我们发明计算机的原因,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人类的专属,即便现在很多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的语言,但是却缺乏创造能力,他们不可能把一个未知的事物,表述得十分清楚。在数学考试中加入语文理解能力,就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不会成为一个计算机一样的运算工具,最大限度的保存他们的创造力。
机器人参加高考的效果怎么样?
在6月7日高考第一天里,有一位特殊的“考生”开始了它的高考“首秀”。它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AI-MATHS”。在断网断题库的环境下,AI-MATHS用时22分钟完成了北京卷文科数学高考题,成绩为105分(总分150分)。之后,AI-MATHS挑战全国二卷数学卷,用时10分钟,成绩为100分(总分150分)。
与此同时,在北京,另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Aidam与6名往届高考状元展开了一场“北京卷文科数学”的人机大战,最终Aidam的成绩仅与高考状元的平均分相差1分。
人工智能机器人高考“首秀”:断网断库
6月7日18时10分许,一场特别的高考模拟在成都高新区天府新谷园区10号楼举行,考生是人工智能机器人“AI-MATHS”。
AI-MATHS诞生于2014年,是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清华大学大数据、人工智能、自然语言识别等技术,研发的一款以自动解题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系统。
AI-MATHS是一个黑色的大机箱,被安排在一间完全断网的房间内,并用警戒线围起,黑色的服务器机箱中有11台服务器负责解题。为保证考试公正,考试现场没有人可以操作这些服务器。房间门外贴有“所有设备断网段库”的标识。
所谓断网断库意味着,模仿考生封闭环境的闭卷考试;测试复杂逻辑推理能力与联想能力;断绝一切可能的外界支持,包括专家系统库。这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断网断库场景下的综合逻辑推理能力。
断网断库小样本训练是国家863类人解题项目的要求。由此来验证系统是否能自主形成学习复杂逻辑推理和数理思维,锻炼系统超越人类力所能及的思维能力以及类人的举一反三联想推理能力,为跨行业应用做物美价廉的技术支撑。
高考机器人最大的问题:读不懂题
“AI-MATHS”分别挑战了北京卷文科数学以及全国二卷文科数学的考试,分别用时22分钟和10分钟,得分为105分和100分。这个成绩接近于此前研究人员为它设定的110分的目标。
两次考试具体得分如下:
北京文科数学卷,选择题满分、填空题20分、解答题45分,全卷105分;
全国卷二选择题55分、填空题20分,解答题25,全卷100分。
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AI-MATHS”表现十分亮眼。丢分环节主要是解答题,有些题目甚至是0分。
这相当于中等成绩水平的高中毕业生。
由于高考数学成绩尚未出炉,人们还无法判断AI-MATHS和人类考生相比到底处在什么水平。不过,阅卷老师现场评估认为,
“看不懂题。”研发高考机器人最大的难点在于,要让系统准确理解人类语言。
作为“家长”——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CEO、清华大学苏州研究院大数据中心主任林辉指出了“自家孩子”在答题时的一个弱点,
林辉说,“直接用数学语言表述的应用题它可以轻松解答,但它最大的弱项是不能理解考题里场景式的描述语言,它会读不懂题目。”
高考数学机器人为何会读不懂题目?对于这个问题,林辉打了个比方,如果题目是10-1=?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轻松作答。但如果题目用了场景描写将其表述为“小明有10个苹果,小丽吃了一个,请问还有几个苹果?”面对这样的情况,人工智能系统就“傻”了,“它不理解小明是什么、小丽是什么、吃又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为了“AI-MATHS”迅速克服这解题的弱点,准星云学科研团队此前对“AI-MATHS”已进行了500套试卷、12000道题目的魔鬼式训练。
研究人员表示,AI-MATHS在自然语言识别方面还有待提高。用参与阅卷的数学老师的话说,AI-MATHS要考好数学,还得先学好语文。
研究人员相信,经过更多的训练和学习以后,未来AI-MATHS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6名往届高考状元1分险胜智能机器人
而与此同时,在北京,一场高考的人机大战也打响了。
由中小学智能化教育公司“学霸君”自主研发的智能教育机器人Aidam,首次与6名高考理科状元在北京同台PK,解答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
最终,Aidam仅用9分47秒就答题结束,成绩为134分。6名高考状元的答题时间是55分钟,成绩平均分为135分。
据“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介绍,为了便于展示,Aidam答题放慢了速度,平时每道题完成时间应该在7~15秒。
据了解,“学霸君”投入数年时间,集200多位技术人员之力进行智能教育机器人的研发。资深教师和工程师在7000万道题目之上构建了推理引擎和庞杂的知识元,机器在所有的解题路径中探索出最简明的一种。
机器人来做高考题目会怎么样?
机器人挑战高考
继人工智能在围棋大赛中多次击败人类后,人工智能又开始在高考中向人类“挑战”。
2017年高考数学科目的考试结束后,北京学霸君公司开发的机器人Aidam用9分47秒做完高考数学考卷,考分为134分。与此同时,成都一家科技公司研发的高考机器人AI—MATHS用22分钟完成了北京文科数学卷,得分105分,随后挑战全国Ⅱ卷数学卷则获100分,用时10分钟。
据了解,“高考答题机器人”AI—MATHS几年前就已启动,国内有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聚集了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研究的一批优秀人才。
同样,在走上考场之前,机器人Aidam也经过了一番“苦练”。技术人员为机器人做过拍照搜题类应用,在后台积累了7000万道题目,为了参加数学高考,Aidam每天要训练30万到50万道题目。
“高考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一个枢纽点,涉及自然语言识别、图像识别、逻辑推理、符号处理等技术。”Aidam研发者、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介绍,一旦技术成熟,用机器人进行判题、个性化指导、学生管理、家校沟通、教案改进都将变为可能。同时,如果机器人具备了自动解题和手写识别的两大能力,自动批改作业也将不再遥远。
张凯磊的描述,是在呈现人工智能深度影响教育领域之后的情景。
这样的情景在百度公司的人工智能规划中,得到部分印证。
同样在2017年高考前后,百度教育推出了多款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行业场景的产品。如“AR知识点解析”,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着教科书上的一张二维的图扫描,手机上就会呈现一张清晰的立体机构图。如教科书上是一张人体结构平面图,扫描后,学生就可以看到立体的人体结构,点击任何一个人体部位,都会有语音对其名称、功能进行讲解,滑动屏幕还可将人体进行360度旋转。同时,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知识图谱”概念也被运用于教学过程,基于数据分析,通过一个知识点找到其他相关知识点,并进行梳理,从而将原本分散、无序、海量的信息变为聚合、结构化的知识,给学生以清晰的知识脉络。
尽管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已经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着较高热度,有关人工智能影响教育教学乃至考试评价等环节的讨论也不绝于耳,但,人工智能的优势到底如何,究竟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教育生态?
前不久,在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上,曾有专家表示,任何重复性的需要、有大量数据积淀的事情,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也就是说,海量数据记录与分析、“不知疲倦”地工作,是人工智能擅长的事情。
同时,未来随着教育过程高质量数据的记录和积累,还将带来更深刻的教学方法改进,以及教育评测技术的变化。此前,猿辅导发布了“英语作文智能批改”,学生将自己手写的英语作文手机拍照上传,系统即可自动识别,并对语法、单词等错误和亮点进行一一批注,最终显示作文评分,从而为老师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上海闵行区的一些学校也正在试点“录播评课研训一体化系统”,即通过对整个课程进行数据集的分析,包括学生举手率、抬头率以及教师的行为方式等等,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不过,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注定只能起到作用,而不会代替人类。”正如百度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张高所说,人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去学习去提升。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应用,应该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人,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而不是去代替人。
人是不可代替的
高考机器人,是噱头?还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崛起
继?AlphaGo与众多围棋高手对战之后,人工智能挑战中国高考成为新的热点:两款数学高机器人将参加今年的高考,包括由国家科技部 863牵头研制的机器人 AI-MATHS,以及 K12 在线教育公司学霸君旗下的 Aidam。今天,它们将在断网环境下做数学高考题。
2011年,IBM 沃森在智力问答竞赛中击败人类,赢得冠军,成为人工智能史上一个里程碑。此后,IBM沃森向医疗、法律等领域拓展,转型成为智能医疗系统,以及如果高考机器人考上清华北大,也许会成为另一个里程碑。
会思考的高考机器人
与?AlphaGo一样,高考机器人并没有实体,而是一个能自动解题的人工智能系统。据介绍,跟以图像识别和匹配为主的拍照搜题技术不同,通过提前学习和训练,高考机器人能够解答从未出现过的新题目,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
图为日本高考机器人Torobo-kun
为什么选择参加高考?日本高考机器人?Torobo-kun的研发团队曾对此作出过解释,计算机擅长计算,因此,它能够轻易在专业象棋、将棋等对弈游戏击败职业选手,但高考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高难度测试,对计算机来说,答高考题需不仅仅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理解人类的思考过程,以及处理信息的过程。如果通过高考,也代表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突破。
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称,希望通过此次?PK展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进展,他对这场特殊的高考充满信心,“在学习了几千万道题目之后,机器已经能够像人一样思考知识点,并一步一步输出解题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暴力计算”。
据了解,AI-MATHS学习了小学到高中的 7000多个考点,运算量可达到 2的 800次方,其研发团队准星云学的创始人林辉认为,跟 AlphaGo相比,高考机器人的研发难度更大,原因在于,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围棋规则相对容易,但研发高考机器人,首先需要让系统理解人类语言。“比如遇到没学过的生词,人类会联系上下文去推测词义,猜对是比较容易的事;而机器人却会卡壳。”他解释说。
这正是日本高考机器人?Torobo-kun放弃高考的原因。自 2013年起,Torobo-kun每年都会参加日本高考,它的目标是考入东京大学,在此前的多次考试中,其物理成绩不错,但受制于语言处理能力,在其他科目的成绩并不理想。日本高考机器人的研发负责人 Noriko Arai教授表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考上东大很难,她解释道:“人工智能系统无法理解必要的信息,阅读和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存在局限。”接下来,放弃高考的 Torobo-kun会被应用到数据分析领域。
其实,早在高考机器人的概念成为热门关键词之前,针对各个专业领域知识处理的自动问答系统的研发,全球顶尖的研究机构已经有各类尝试。比如?年启动的塞克(Cyc)工程,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人类常识知识库,用于回答和解决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难题。2002年启动的 Project Halo则是要研发一个科学知识库,用于回答学生或专业人员提出的复杂科学问题,Project Aristo则致力于解答标准化考试问题。
AI如何自动解题?
自动解题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性研究,涉及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多个领域,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据学霸君的首席科学家陈锐锋介绍,其解题过程涉及到三个步骤:
一是理解和识别人类语言,把题目变成机器人可解码、可理解的语言,即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将人类语言转换为形式语言。
二是逻辑推理,利用计算机的知识语言网络,模拟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和策略,找出最佳解题路径。
三是用人类的语言回答问题,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即将形式语言转化为自然语言。
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让机器理解人类语言,这也是自动解题系统被公认的核心问题之一: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分析。机器需要首先识别人类的语言,并分析其含义,其中包括各类常识、谜语等隐性的线索,比如数学经典问题鸡兔同笼,其隐含条件是鸡有两条腿,兔有四条腿,而计算机可能并不知道这类常识,它更擅长规则下的精确计算,但人类的自然语言并不精确。比如在物理解题过程中,设忽视物体的大小,以及设摩擦为零之类的思考方式,计算机并不能理解。
AI-MATHS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当题目中出现机器人从未“学习”过的生词,比如投资、理财等,它会由于无法理解而卡住。
另外一点则是逻辑推理能力,不同国家的高考机器人研究团队发现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科目的尝试中,机器人在文科解题中表现更好。原因在于,理科强调逻辑理解和推理能力,而机器学习在这个领域还未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更强调记忆、计算等能力。因此,数学自动解题
高考机器人如何改变教育?
正如研发?IBM 沃森并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智力答题竞赛,高考机器人也并不是人工智能系统研发的最终目的。从学术上来讲,高考机器人可以检验人工智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模拟人类的思考和理解过程,就实际应用而言,则是要利用技术进一步提升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效率与效果。
2014年,科技部启动 863项目“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与系统”,讯飞研究院副院长王士进表示,三年来取得了很多进展,包括认知推理解题、语文学科自动作文写作、地理学科基于知识图谱自动知识抽取的主观题答题、历史学科基于深度学习的推理解题、基于 OCR手写文字识别的多维度智能答题评阅等。
这些技术在教育领域都有其应用场景。
智能助教
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答疑服务。IBM Waston在教育领域推出了Jill Watson应用,试图成为课堂里面的新助教,负责为学生提供实时反馈和答疑服务。2014年,该应用在佐治亚理工等学校投入使用。经过研究团队的调试,Jill能达到 %的正确率。
自动批改、阅卷
借助图像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的融合,实现主观题的自动批改以及评分,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同时能够加速在线教学数据的搜集。
自适应教学系统
搜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做出诊断和分析,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同时,课后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材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为其提供解题思路,以此达到个性化学习的效果。文章来源:机器人家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教育从业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日本的Noriko Arai教授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一个没有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机器人,成绩居然超过绝大多数高中生,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填鸭式学习,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相较而言,AI在记忆方面做得更好,因此我们需要新型的教育。”
今年机器人参加高考吗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个任务很难完成。如果2020年考入清北,首先需要做的是有个好户口,新疆西藏少数民族户口打底,最好有个外国国籍,这样录取分低。(注 我没有歧视任何省份,请大家不要最后和我探讨高考是否跨省公平这个的问题,我们要承认不同省份考大学是有差异的。这是一个人工智能题,不是一个教育类问题。机器的水平我个人感觉是考一本需要看省份,好的省份肯定没戏,弱势省份有的一搏。为了避免评论带偏这个回答,变成一个哪里高考容易的大战,先把评论关了。)
以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是不可能在非西藏,新疆等省份考入一本的,在新疆西藏考文科还有个一搏,理科是会死路一条。我感觉现在的机器极限做文科全国一大概400多分水平。如果全国一四百多分可以在新疆西藏上一本,那这个牛吹得自己还能圆回来。
机器高考主要策略:
数学以及其他理科类科目:没啥说的,应该主要以写规则为主。。。当今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推理问题解决方案,我估计干这个项目的研究生不得不写个几千甚至上万条规则来解决完成高考了;当今的计算机,如果不写规则做小学数学题,正确率我记得在30%左右(在2016的ACL会议上,://.aclweb.org/anthology/P/P16/P16-1084.pdf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详细阅读以下,这是小学奥数题哦)。我估摸着即使做这个项目的研究生把规则写上天了,机器的数学成绩应该还是上不了100(150)满分,估计60~80比较靠谱。题目说115北京数学,考虑到北京文科数学感人程度,可以理解。。。数学高考总之是有套路可循的,很多题考查的知识点固定,阐述也固定,可以通过模板法解决。这里延伸一个科普,通过推理的数学问题解答,的确也在发展,但是还处在小学奥数阶段,高考还是有点难。
语文和英语的文科类科目:选择题有的一做,通过各种机器学习,以及大量词典语料库的积累,非阅读理解类选择题应该能够拿到极高的分数。例如:语文的注音题,以及字形题,英语前面的单选以及完形填空。任何一个研究过一点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生,不用给他几千万项目,给个一万,他就能通过变成完形填空20个给你做对15个。所以语文和英语的记忆类选择题是这个人工智能主要拿分的东西。阅读理解类选择题应该也能做,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案,能答一部分就是分不会太高。这里要讲一个今年自然语言界特别热的东西,机器阅读理解,机器阅读有两种现在已经探寻出来解法的东西,一个是完形填空式阅读理解(准确率70多,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看看对应文章 s://arxiv.org/pdf/1607.04423.pdf );一个是给一篇文章p,然后有一些问题,试着用原文(强调是原文)来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算法准确率在70%多 有兴趣可以看看 The Stanford Question Answering Dataset)。
另外不要忘了,语文默写题,机器是我们的爸爸,那绝对又快又好。。。至于作文,应该是从已有的范文库中,进行各种句子的拼凑并稍加规则的润色,作文应该也能看。语文和英语大概能到100分,我个人倾向英语可能会比语文还稍好一些,毕竟这两个语言对机器都是外语。文综我没考过,不太清楚都什么题,不过阅读理解类主观题,机器也不会做的那么差。估计150~200实在不了解文综,但我可以确定的是理综机器肯定答不好,尤其是物理那种设置一个奇葩情境,再画张图的。总之机器善于背诵而弱于推理,理综对于机器可能是最难得一科,尤其是理综的图文结合应用题,文综相比简单很多,这也从一方面降低了高考难度。不过文综的大题需要理解的仍然很难。
所以尽全力或者说现在科技发展的机器人大概全国一总分是100+80+100+180。
最后,希望拿到国家支持的高校和企业做些创新,让纳税人的钱不白花。无论是否能上一本,我觉得很难上一本,通过这个项目培养了人才,积累了技术,才是这个项目真正的目的,也是真正对国家有利的。大家也别太纠结成果,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2010江苏高考数学出卷人(主要人员)
看江苏2010年高考化学试卷
(摘贴吧)
命题组长,扬州大学教授:吴星
副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宏佳,化学稳中求变,死吧,吴星,你想把学生都变到扬大是吧
化学比数学还变态,太变态了,梦碎了,龌龊!!象在做竞赛题一样,出卷人是屠夫,不杀猪,郑子岳教授说:化学根本不是一门科学!
哄骗我们是江苏的罪人,有本事拿个诺贝奖,为难我们算啥?显你们有本事啊。江苏高考制度害了多少人,那个猪脑,想出来50%划B.
化学难死了,我交卷手都再抖,谁出的,还让不让人活了!!!
都说数学难,化学更难呢,我还是化学课代表呢,看到题心凉了大半截啊,
为什么要这么难,化学不好,我做了几十套综合练,结果直接遇上,这一变态试卷。太让人感到江苏的化学时代末了!
数学虽然有难度,但数学还不象化学有难度,对考生的伤害大.况且生物难度比化学难度低,对选物化的考生绝对不公平.
该死的出卷老师太离谱了,以后的化学课,干脆到化工厂去上吧,考试嘛,还是应该以书本为主,你出这样的试卷学生都考不好,而且好多高分的学生都考砸了,你不是害人嘛。
什么破老师出的题目 简直就是没大数 从来没出过这么难的
化学太难,出卷老师目的何在,是不是把学生考哭就能显示自己的水平,这样的老师以后还能来命题吗?他如果水平很高,那我出几道题给他做做,这严重违背当今新课改的理念。
命题人拿自己的水平当成学生的水平来命题,这样的老师应该永远驱逐出命题队伍,甚至追究其责任,这样的人给江苏丢脸。
这次出化学卷的老师该抹杀了多少平时学习刻苦的学生啊?
3年高中化学,学了半天,许多都不考就出工业题, 搞创新还是脑筋急转弯啊
我平时保a冲a+的,要是老子化学c 老子一定报复社会,砍死那帮定着高考制度的sb..
我栽在化学上,对物化不公平,真想把命题人砍死!
命题人脑子是不是抽筋了,这么难的试卷。都是长大的
先砸烂教育考试院,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问题的根本在江苏高考制度
化学命题组组长秒杀江苏十几万考生,最后一门化学把我推下了深渊
这次生物难度比化学难度低很多,这对选物理化学的考生是绝对不公平的!!!
再容易也是20%A,再难也是20%A,问题是,选化学的都是好学生,只有20%A不公平
这次高考理科,在数学和化学方面难度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最大,也是最出人意料的,当属化学。数学难度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与化学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当我见到这份试卷时,我发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了解;高中阶段到底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的化学功底。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我的观点:
一)试卷整体难度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
从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要求中我们可以肯定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考试说明》在强调一个关键词:“基础(本)。”从高中生对化学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强调的原因:一个学生从初三开始接触化学,即使选修理科,对化学的学习也不过4年的时间。加之初三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之间又存在诸多重复,可以并入高中化学的一个章节,所以学生真正实打实接受化学教育的时间也不过3年。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根本不可能要求学生对化学有过高过精的掌握。这是实际教学情况的要求,但不幸的是,今年的江苏化学高考命题人显然忽视了这一点:让很多考生措手不及,今年的化学试卷充满了“竞赛味”。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试题背景脱离日常生产生活。
今年的化学15、16两道题目,分别考查了实验与化工生产的有关内容。但我发现,这两道题目的背景设置都较为生僻。15题实验本身就少为学生所接触,而其后的设计实验题也十分蹩脚,用限制空格来约束考生思维。我想这是与新课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而16题本身就不失为是一道失败的题目,首先,它没能紧贴生活生产的实际;再者我也想到了一点,那就是今年来各地化学命题拼命追求新科技、新工艺。什么新,就出什么---把化学杂志上发表的最新流程工艺统统搬到高中试卷上。且不说这样出题是否会有牵强附会之嫌,如果这些流程真的如此贴近于高中课程内容的话,那么当初设计这些工艺的专家、博士们在大学都学了什么?难道他们大学混了四年后出来用高中所学的知识就完成了这么复杂的工业生产流程设计?那我们还要在大学开设什么化学系?
三)试卷不合理,阅卷来“弥补”:对学生极不负责!
历年都有这样的传言,说今年高考难了,阅卷时就会松一点,而且越难,改得越松。某年江苏高考物理据说极难,后来改卷组调整方案:只要有字就拿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这首先就是有损教学严谨的举动,为什么?你卷子把大家难住了,结果就在改卷时随意放分,这种举动本身就是矛盾的:既然你希望大家考好,为什么不合理配置试卷难度,让大家能充分发挥个人水准呢?
四)试卷设计失败,区分度不明显
试卷简单无法提现区分度,同样,试卷过难也无法做到区分学生水平。就以本次高考为例,首先对于顶尖的化学尖子,难题基本不在话下;对于较好的学生,他们无法将难题拿下,很多人只能拿下中档题,其总分便与中档的学生相近。即存在“瓶颈效应”,大段大段的人挤在607080分厮杀,根本无法区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这是既不利于大多数学生个人水平的表现的。同时,这也是对考生们十几年辛苦努力的一种不尊重---因为这份试卷没能让他们释放出12年来辛苦积淀的实力。
2010年高考已经过去,成败与否也只能付诸于笑谈之中,但我希望这次考试在化学上所暴露出来的诸多病症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参与者所深思的。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他们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期待,也承受着来自各方太多太多的压力。但我可以说,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是顶呱呱的好孩子!!!作为孩子,他们已经尽力了。高考不应该给予他们这么不公的打击。我希望2011年高考的考生不会重蹈如此的覆辙。